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7930-2008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of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c map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930-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6-20
实施日期
200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起草人:
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煦、杜筱霞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4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7

a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7930--2008

GB/T

7930--1987

代替GB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foroffice

Specificationsaerophotogrammetricoperation

of1:5001:10001:2000

topographicmaps

2008—06-20发布

宰瞀鹳鬻瓣警箍警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

7930--2008

6B/T

目次

前言……··…·

引言………··………………-Ⅱ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l

3.1地形图的规格·………l

3.2地形图的精度………·2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3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3

3.5技术设计…·……·…··3

3.6对仪器的要求………·3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3

4摄影处理………………-3

4.1一般要求……………·3

4.2晒像…·………………3

4.3复照………·…………4

4.4照像植字……………·4

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4

5.1准备工作··…………一4

5.2转点和选点………·…5

5.3坐标量测……………-6

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6

5.5航测桩点法加密……·一8

5.6加密接边规定………·一8

5.7展点………………·…8

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9

6.1纠正镶嵌·……………一9

6.2微分纠正…··…………·1

7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3

7.1准备工作………·……-·3

7.2定向………………··…-3

7.3测绘地物、地貌………4

7.4接边和结尾工作………4

7.5航测桩点法测图………4

8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5

8.1准备工作………………5

8.2定向和测图……………5

9原图清绘与接边…·……··5

7930--2008

GB/T

9.1原图清绘的要求………··……………·………………·……·

9.2原图接边规定····…………··……………······

10检查验收和资料上交………·……··…………坫“M

10.1技术总结……………………

10.2检查验收·…………………·一

10.3资料上交…………·………··

WILD

附录A(资料性附录)E4纠正仪上作业求底点的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缝隙长度Ⅳ、宽度D表……………···…K¨¨"他

7930--2008

GB/T

刖昌

1:10001:2

本标准代替GB7930一1987((1:5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本标准与GB7930--1987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

1.1

——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原标准1.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

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对原标准1.1.2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1执行。

——对原标准1.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1执行。

——对原标准1.4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6962的规定。

——对原标准1.6进行了修改,按CH/Tl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在原标准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摄影处理。

1002、CH

—~对原标准8.1进行了修改,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1003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增加了10.1技术总结。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El。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煦、杜筱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930—1987。

7930--2008

GB/T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持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现

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合

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予以保留,对与相关标准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将

另行制定标准。

GB/T7930--2008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范围

000、i:2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i:1000地形图的规格、精

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000、I:2

本标准适用于l:500、I:1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7931000、I:2

GB/T1:500、i: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6962000、l:2

GB/TI:500、i:1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1:i000i:2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000地形图图式

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

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3总则

3.1地形图的规格

3.1.1空间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

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3.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I执行。

3.1.3地形类别

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问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

3.1.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1,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

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GB/T7930--2008

表1基本等高距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

基本等高距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500o.51.O(O.S)1.o1.o

成图比例尺1:loooo.5(1.o)1.o1.o2.o

1:2ooo1.o(0.5)1.02.o(2.5)2.o(2.5)

注:括号内表示依用图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

3.1.5高程注记点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

3.1.6地形图的符号和洼记

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1执行。

3.2地形图的精度

3.2.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应大于表2规定。

表2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加密点中误差0.4o.55

地物点中误差0.6o.8

3.2.2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3规定。

表3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

比例尺1;5001:10001:2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00.51.02.02.0

基本等高距0.51.0101.01.02.01.0

(0.5)1.0(05)(2.5)(2.5)

加密点0.350.50.350.51.00.350.81.2

0.40.20.4

注记点0.20.50.70.S0.71.50.51.21.5

(0.2)(O.4)(O.2)

中误差

1.0Z.01.52.0

0.50,250.5

等高线0.2507地形变0.71.0地形变0.7地形变地形变

(O.25)(0.5)(0.25)

换点换点换点换点

000、1:2

注:1: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控制

布点。

山地、高山地地图上的等高线,在实地不能直接找到衡量其高程精度的相应位置时,等高线的高程

中误差可按公式(1)计算,当计算值小于表3规定时,则按表3规定执行。

式中:

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n——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6——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a——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单位为度(。)。

2

7930--2008

GB/T

3.2.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表2相应地形类

别放宽0.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

3.2.4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3.2.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大于表4规定。

表4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单位为毫米

项目边长对角线

展点图o.15o.20

镶嵌图

清绘图o.200.30

复照底图

3.2.6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术和新方

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航摄资料应满足GB/T6962的规定。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航测外业成果应符合GB/T7931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设计书的要求。

3.5技术设计

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3.6对仪器的要求

内业使用的各种作业仪器,应按照仪器检校标准进行检校,检校合格后,在有效期内方可用于生产。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在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

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

4摄影处理

4.1一般要求

晒像、复照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影像清晰、反差适中、色调正常;并应在摄影处理过程中,力

求消除影像的伸缩变形,以确保影像的几何精度。

4.2晒像

4.2.1片基的选择和要求

4.2.1.1供内业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及供正射影像图用的扫描片,采用涤纶软片,供外业调绘用的

一般采用纸基像片,装片法用的调绘片,应采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涤纶软片。

4.2.1.2涤纶软片和像纸的乳剂分解力不应低于80lp/mm,涤纶软片经摄影处理后的不规则变形应

小于3/10000。

4.2.2摄影处理的要求

4.2.2.1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正确选择感光材料的型号,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宜在18℃~22℃

之间。

4.2.2.2正射影像负片密度范围:

灰雾度D。≤o.2

密度值D-十在0.2~O.3

密度值Dt^在0.8~1.1

影像反差AD为0.6n0.8

3

7930--2008

GB/T

反差系数7--0.65

微分纠正扫描用的透明正片密度范围:

灰雾度D。≤o.1

密度值D量小在0.2~o.3

密度值Dt★在1.o~1.2

影像反差AD为0.8~o.9

反差系数y--0.6

4.2.2.3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温度和时间应适当,防止感光药膜变软产生影像漂移。涤纶软片晾干时

应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局部变形。

4.2.2.4晒印像片片基的机械方向应与航摄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硒印对需采取必要的压平措藏。

4.2.2.5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

4.2.3彩色摄影处理

4.2.3.1晒印彩色透明软片和像片,应使用色温稳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时器,光谱带窄的钠光灯和稳

压电源。

4.2.3.2彩色像片的冲洗要求: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按配方要求控制,显影液温度与配方所要求的温度

之差不超过±o.5℃,漂定液温差不超过±1℃,中间水洗温差不超过土3℃。且应及时添加补充液,保

证液体成分和pH值不变。

4.2.3.3彩色像片校色:晒印真彩色片应利用滤光片进行校色,以标准彩色样片为准;晒印假彩色像

片,以正确表达光楔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区特定景观的假彩色样片为准。

l。,各乳剂层灰雾度不大于o.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

4.2.3.4彩色感光材料的总感光度误差应小于GB

同黑白感光材料。

4.2.3.5彩色透明软片和纸基像片应在85℃~95℃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

4.3复照

4.3.1复照仪的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应严格平行。

4.3.2被复照的图版、像片等图件应严格压平。

4.3.3原图复照后,图廓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

ITlm。

4.3.4复照图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5crp.,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大于0.3

4.3.5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2.2。

4.4照像植字

4.4.1照像植字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的规格应符合图式和技术设计的要求。

4,4.2文字、数字要求排列整齐、字隔均匀、字迹清楚、黑度和笔划粗细一致。

4.4.3照像植字要求灰雾度D。小于0.1,黑度D大于2.5。

4.4.4显影、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摄影处理应防止药膜脱落。

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5.1准备工作

5.1.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为纠正和测图提供了定向点或注记点(碎部点),以及作业时所

需要的仪器安置元素数据。电算加密前需取得以下各种资料:航摄质量鉴定书,涤纶片(透明正片),图

历表(卡),野外控制、调绘像片,布点略图,各种观测计算手簿,前一工序的技术设计书等。测区中如有

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还需搜集水文资料。

5.1.2根据规范、图式和技术设计书的精度要求,分析所搜集的资料,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内业作业要

求,再依据航空摄影资料和外业布点情况,合理选用量测仪器和平差计算程序,编制电算加密计划。

4

7930--2008

GB/T

5.2转点和选点

11"1i"1'1。野外控制点一般不

5.2.1使用立体转点仪转点、选刺点。刺孔的大小和误差均不应大于0.06

转刺,但应转标,需要转剌时,应依据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综合判断进行准确转

刺。内业加密点应选刺在本片和相邻像片影像都清晰、明显、易转刺和量测的目标点上。

5.2.2各种测图方法对加密点数量和点在像片上位置的要求:

a)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解析测图仪测图、微分纠正的定向点不少于四个,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

纠正仪隔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分布如图2所示;纠正仪每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

分布如图3所示}测图定向点、纠正点为平高点(一带纠正时,可为平面点),检查点为高程点

o340

口I2口

o560

图1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微分纠正点位分布图

图2纠正仪隔片纠正点位分布图图3纠正仪每片纠正点位分布图

图中“口”代表像主点;“o”代表平高点。

b)图1、图2中的平高定向点、纠正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

附近,左右偏离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cm;图3中的平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