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20
CCSB31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999—2024
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wildhabitatrestorationofChinesegiantsalamander
2024-05-13发布2024-07-13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99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路线..........................................................................1
5调查与评估........................................................................2
6栖息地修复........................................................................2
7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价................................................................5
附录A(资料性)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路线..........................................6
附录B(资料性)大鲵野外栖息地调查表示例............................................7
附录C(资料性)大鲵栖息地评估报告大纲..............................................9
附录D(资料性)栖息地植被修复常见水生植物.........................................10
附录E(资料性)栖息地植被修复常见陆生植物.........................................11
附录F(资料性)饵料生物修复可利用常见动物名录.....................................12
I
DB43/T299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
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省林业事务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营、肖芬、解宜兴、田书荣、王丞、邓智勇、刘懿、周芸芸、伍淑芳、赵进
勇、付意成、丁洋、朱国平、马骏、尹书乐、周勇、田明珠、周韶辉、伍骥、陈觅、毛盼、袁花艳。
II
DB43/T2999—2024
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鲵(Andriasdavidianus)野外栖息地修复的技术路线、调查与评估、修复、过程监
测与效果评价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大鲵野外栖息地的修复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127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HJ1295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
SC/T9402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SL42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栖息地habitat
由一定的地理空间、水域、植物、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构成的大鲵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原生栖息地originalhabitat
自然状态下有大鲵种群生长繁衍的栖息地。
历史栖息地historicalhabitat
历史上曾有野生大鲵分布,因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而被破坏、不再有大鲵分布的栖息地。
栖息地修复habitatrestoration
对水环境、植被、食物链等因子采取人为干预,以恢复、重建和改善大鲵栖息地质量的措施。
4技术路线
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路线见附录A。
1
DB43/T2999—2024
5调查与评估
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调研等方式,收集大鲵原生栖息地或历史栖息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水源水系、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活动强度等信息,了解栖息地历史原貌、发展历程及野
生大鲵的历史资源分布。
调查
5.2.1基本状况
包括大鲵分布现状、种群数量、种群结构、栖息地类型、周边生境类型、栖息地受干扰状况等。
调查方法执行HJ710.6的规定。
5.2.2水文水环境
包括水温、pH、水深、流速、流量、透明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河床底质等。
河床底质调查方法执行SL42的规定。其他指标的调查方法执行GB3838的规定。
5.2.3水生生物
包括着生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其他两栖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着生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的调查方法执行HJ1295的规定。其他两栖类的调查方法执行HJ710.6
的规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调查方法执行SC/T9402的规定。
5.2.4调查记录
记录内容和格式示例见附录B。
评估
依据调查结果,编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栖息地现状、存在的问题、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修复措施、预期目标等部分。评估报告大纲见附录C。
6栖息地修复
地点选择
6.1.1环境条件
6.1.1.1区域内多溶洞、暗河、深潭、礁石。
6.1.1.2河段长度宜在1km以上,有浅滩分布。
6.1.1.3河流上游没有污染源。
6.1.2河流生境条件
6.1.2.1河流中饵料生物基本充足,有鱼、虾、蟹、蛙、水生昆虫等自然伴生。
6.1.2.2河流生境主要指标见表1。
2
DB43/T2999—2024
表1河流生境主要指标
生境指标要求
全年水温范围/℃0~24
水流速度/(m/s)≤1
河流深度/m<3
浊度/NTU≤1
两岸植被覆盖度/%>65
6.1.3水质条件
大鲵栖息地水环境的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大肠菌群等指标应符合GB3838中
Ⅲ类地表水的水质要求,游离氯指标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水环境修复
6.2.1洞穴修复
6.2.1.1受干扰程度小的洞穴做管理维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洞口被封堵的应清理疏通;
——不应有禽类养殖、泥土倾倒、捕鱼捞鱼、水中淘洗等人为干扰活动。
6.2.1.2受损程度大的洞穴可重塑和修复,应满足下列要求:
——洞穴可用水泥浇灌,也可用河道石块堆砌;
——洞穴整体为圆形或椭圆形,顶部设1气口,底部设1洞穴出入口(见图1),洞穴出入口应
部分高于水面,洞穴出入口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应小于等于90°;
——洞穴外表用自然碎石材料作面层装饰接近自然状态,洞穴内外不应有尖锐突起石块;
——洞底铺设15cm~20cm厚的由河沙和卵石组成的沙卵石层。
6.2.1.3洞穴的重塑和修复主要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大鲵洞穴主要指标
生境指标要求
洞穴水深/cm25~30
洞穴内水流速度/(m/s)≤0.25
洞穴直径/m1.0~1.2
洞穴高度/m35~40
洞口宽度/cm15~20
洞口高度/cm27~35
3
DB43/T299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3/T 1175-2007 黑龙江省生态村建设标准 2007-08-31
- DB23/T 1191-2007 镜泊湖红尾鱼增殖与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23/T 1182-2007 林业苗圃育苗机械作业技术规程 2007-09-19
- DB64/T 503-2007 同心圆枣 2007-11-19
- DB64/T 203-2007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 2007-07-03
- DB23/T 1179-2007 天然次生林红松直播造林技术 2007-09-19
- DB64/T 502-2007 同心圆枣栽培技术规程 2007-11-19
- DB23/T 1193-2007 黍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12/T 350-2007 主要蔬菜田除草剂合理使用规范 2007-12-21
- DB64/T 501-2007 压砂地建设技术规范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