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228-2015 莜麦秸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DB13/T 2228-2015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shiitake mushrooms using oat straw according to DB13/T 2228-2015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2228-2015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1-06
实施日期
2016-01-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228—2015

莜麦秸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Agaricusbisporusproductionwithnakedoatstraw

2015-11-06发布2016-01-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22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李守勉、田景花、王俊玲。

I

DB13/T2228—2015

莜麦秸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莜麦秸栽培双孢菇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场地与设施、栽培方式、栽培

季节、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莜麦秸为主料栽培双孢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71双孢蘑菇菌种

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标准

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284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12728和NY5099中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地环境要求

水源洁净充足,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远离畜禽舍、工业三废等污染源,并符合NY5358的要

求。

5栽培场地与设施

5.1栽培场地

生产场地布局合理,堆料发酵区与生产区隔开,废料堆放、处理区应远离生产区,其他要求符合NY/T

5333的规定。

1

DB13/T2228—2015

5.2栽培设施

大棚、日光温室、菇房、防空洞均可作为双孢菇栽培设施,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好、便于遮

阴。

6栽培方式

6.1畦式栽培

大棚、日光温室可选择畦式栽培。畦高15cm~20cm,畦宽50cm~120cm,畦间距30cm~40cm。

6.2床架栽培

大棚、日光温室、菇房、防空洞可采用床架栽培,床架层数由栽培设施高度决定。床架离棚室四周

50cm~60cm,床架底层距离地面20cm~35cm,顶层离棚室顶部至少80cm,层间距50cm~80cm。

两侧操作的床架宽120cm~150cm,单侧操作的床架宽70cm~80cm,床架之间留60cm~80cm的

过道,床架长度根据栽培棚室长度而定。

7栽培季节

主要由当地气候条件和设施决定。按自然季节栽培,一般莜麦主产区,3月~5月堆料发酵,4月中

下旬~6月播种,大棚畦式栽培6月份至封冻前完成出菇,封冻后可在畦面上搭建拱高60cm~80cm的小

拱棚,膜上覆盖遮阳网,晴天保温被“早揭晚盖”,阴天或雨雪天不揭保温被,可延长出菇期。日光温

室及室内层架栽培,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出秋菇,次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出春菇。

8生产技术要求

8.1品种选择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

品形状好的优良品种,如AS2796、W192、W2000等。品种介绍参见附录A。

8.2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要求。

8.3备料

8.3.1栽培原料要求

主料为莜麦秸和禽畜粪,质量应符合NY5099要求。辅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等,应

符合NY/T394-2013要求。用法及用量见附录B。

8.3.2栽培配方(每100m2推荐用量)

莜麦秸1500kg,干牛粪182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25kg,生石灰25kg。

8.4栽培料堆积发酵

8.4.1预湿

2

DB13/T2228—2015

将莜麦秸铡成15cm~20cm长,用1%的石灰水浸泡预湿2d~3d,堆成长方形,使莜麦秸充分吸

水。将干牛粪加1.0~1.2倍水预湿1d~2d,堆成长方形,牛粪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8.4.2建堆

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场地建堆。底层铺莜麦秸30cm厚,牛粪5cm厚,按一层莜麦

秸一层粪建堆,从第四层起每层依次均匀加水和尿素,尿素在建堆时一次性加完。石膏、石灰、过磷酸

钙在建堆、第1次翻堆、第2次翻堆时分3次加完。建成9~11层、宽180cm~200cm、高140cm~160cm、

长度不限的料堆。顶层用预湿后牛粪覆盖,呈龟背形,有少量水流出为标准。料堆中间每隔100cm用直

径6cm~8cm的木棒扎排气孔,覆盖草帘或棚膜。

8.4.3翻堆

料温升至最高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共翻4次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调换,最后一次翻堆不

调整含水量。采取二次发酵处理的,翻3次堆。整个翻堆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

的原则。

8.4.4发酵料检查

一次发酵好的栽培料为褐色,无粪臭、酸臭或腐败的气味;莜麦秸松软,有韧性;栽培料体积缩小

40%,含水量以65%为宜,pH值7.5~8.0,含氮量1.8%~2%错误!链接无效。

8.4.5二次发酵

层架栽培可采用二次发酵。培养料进菇房后,层架上下两层不堆料,关闭门窗通蒸汽使料温升至

58℃~62℃,维持8h~10h;降至50℃~55℃,维持3d~5d;降至40℃以下时铺料。

8.5上料

8.5.1栽培设施消毒

菇棚在上料前暴晒一个月,然后高温闷棚7d以上。进料前彻底清扫和消毒,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烟

雾消毒剂点燃密封熏蒸24h,有条件的可使用臭氧发生器密闭消毒0.5h~1h。熏蒸消毒后通风,待气

味散尽后进料播种。

8.5.2铺料

发酵好的培养料要及时分床铺料,厚度20cm~25cm。

8.6播种

8.6.1菌种选择及用具消毒

菌种应符合GB19171的要求。播种前将菌种瓶的外壁、盛放菌种的容器、挖菌种的用具及双手用

0.1%~0.2%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清洗消毒。衣物、鞋、帽等要清洁卫生,播种前消毒处理。

8.6.2播种

当料温降至28℃以下时,采用撒播方式播种。将准备好的菌种掰碎,取1/2的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

料表面,撬料使菌种嵌入培养料内5cm~6cm处,然后整平床面后,将1/2菌种均匀撒播至料面,压实

打平,播种量0.75kg/m2~1kg/m2。覆盖地膜或报纸,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

3

DB13/T2228—2015

8.6.3发菌管理

播种后3d内,紧闭菇棚保温保湿,料温不高于28℃;3d后菌丝向料面延伸,少量通风,促进菌

丝吃料;7d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去掉覆盖物,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菇房相对湿度控制

在75%~80%,暗光培养。

8.7覆土

8.7.1覆土前准备

覆土选择土质疏松、持水率高肥沃壤土,加入10%粉碎的腐熟牛粪、2%的复合肥、0.2%的磷酸二氢

钾混合均匀,调pH值7.5~8.0,含水量20%~30%,喷洒6.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