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040.7-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30040.7-2013 Leak detection systems—Part 7: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nterstitial spaces,leak protecting linings and leak protecting jacke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0040.7-201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12-17
实施日期
2014-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8/SC 3)
适用范围
GB/T 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的材料、双层间隙的型式试验、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的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冷成冰、赵彦修、傅苏红、刘进立、宋光武、张庆强、冷静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020.01;23.040.99;29.260.20十__…、

"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040.7—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

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Leakdetectionsystems—

Part7:Gener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forinterstitialspaces,

leakprotectingliningsandleakprotectingjacket

2013-12-17发布2014-09-01实施

GB/T30040.7—2013

目次

前言m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材料2

5双层间隙的型式试验2

6防渗漏衬里10

7防渗漏外套17

图1气流速度的试验装置5

图2双层间隙结构的合理性试验7

图3测定储罐的双层间隙内流阻的试验装置7

图4测定管道的双层间隙内流阻的试验装置8

图5现场注入试验的装置9

图6在实验室内注入水的试验装置10

图7冲击试验的装置14

图8储罐的试验点示意图19

图9罐壁试验示意图20

表1实验记录表6

表2聚氯乙烯(PVC)的机械性质11

表3聚氨酯(PUR)的机械性质12

表4聚氯乙烯(PVC)对试验媒介的影响12

表5聚氨酯(PUR)对试验媒介的影响13

表6不饱和聚酯树脂(UP)浇铸材料的要求15

表7环氧树脂(EP)浇铸材料的要求16

表8刚性防渗漏衬里的性质要求16

表9机械性质18

表1G试验媒介的影响18

T

GB/T30040.7—2013

■ir■■i

刖吕

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30040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BSEN13160-7:2003«渗漏检测系统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

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英文版)一致。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冷成冰、赵彦修、傅苏红、刘进立、宋光武、张庆强、冷静。

m

GB/T30040.7—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

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1范围

GB/T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的材料、双层间隙的型式试验、

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的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和防渗漏外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4塑料吸水性的测定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1041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1043.1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1634.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1634.2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1634.3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

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1547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

GB/T12833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测定中的多峰曲线分析

GB17930车用汽油

GB/T30040.1—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GB/T30040.2—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IS554调节和/或试验用标准大气规格

IS2528板材水蒸气传输率的测定重量(盘式)分析法

IS4599塑料耐环境应力龟裂的测定变形片法

ENIS179-2塑料摆锤式冲击特性的测定第2部分:仪器冲击试验

EN431弹性地板覆盖物耐剥离性的测定

EN495-5防水用柔性板低温下折叠性的测定第5部分:屋顶防水用塑料和橡胶层

EN976-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地下储罐非压力存储液体石油燃料水平圆柱状或圆柱状贮

罐第2部分:单壁贮罐的运输、储存、操作和安装

EN1107-2防水柔性板尺寸稳定性的测定第2部分:屋顶防水用塑料和橡胶层

1

GB/T30040.7—2013

3术语和定义

GB/T30040.1—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材料

4.1防渗漏衬里的材料:

—根据6.3为聚氯乙烯(PVC)和聚氨酯(PUR);

—根据6.4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

4.2防渗漏外套的材料见7.2。

5双层间隙的型式试验

5.1概述

通过构造图和储罐或管道的样本证明双层间隙的结构和液体的畅通。

5.2符号和说明

g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2(m/s2)

h储罐的极限贮液高度,单位:米(m)

Pms最大可能表面压力,单位:帕(Pa)

%环境压力,单位:帕(Pa)

Ppa“泵关闭”控制点的相对压力,单位:帕(Pa)

P\相对真空压力,单位:帕(Pa)

X进气试验后双层间隙内的相对压力,单位:帕(Pa)

心蘇(处+化)进气试验后双层间隙内的相对压力,单位:帕(Pa)

空气进入前后的压力差,单位:帕(Pa)

•m中间层的初始厚度,单位:毫米(mm)

$2加压50kPa后中间层的剩余厚度,单位:毫米(mm)

九剩余厚度s?的一半,单位:毫米(mm)

Vg盛水容器和连接软管的容积,单位:升(L)

Vw流动水的容积,单位:升(L)

Vz储罐的容积,单位:升(L)

V,储罐双层间隙的容积,单位:升(L)

p罐内储液的密度,单位:千克/米:1(kg/m:1)

5.3试验装置

实验装置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a)接收罐,容积为50L~80Lo接收罐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球阀,用于连接双层间隙和真空泵,底

部最低点有一个阀门,用于连接软管,排出液体;

b)带刻度的容器,容积至少10L;

c)压力测量工具(如压力计),精度0.6%;

2

GB/T30040.7—2013

d)流量计,精度2%;

e)压力泵;

f)真空泵。

5.4双层间隙的密闭性和强度试验

5.4.1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是确保所有T作压力下双层间隙都具有完整性。

5.4.2评估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通过试验,见式(1):

式中:

处——试验初始压力,单位为帕(Pa);

Ae——试验终止压力,单位为帕(Pa);

I试验时间,单位为秒(s);

V.——双层间隙容积,单位为升(L)。

5.4.3试验方法

5.4.3.1在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且不超过40'C的温度下进行试验。

5.4.3.2通过对储罐或管道样品的环境压力试验,证明双层间隙的强度和密闭性。

5.4.3.3试验初始和终止的环境温度差在1K范围内。

5.4.3.4使用以下最小丄作压力:

—作为检漏系统的一部分,以液体或压力为基础的双层间隙,在安全阀起始压力的1.1倍下工

作,但压力应至少为60kPa;

-作为检漏系统的一部分,以真空为基础的双层间隙,其工作压力应在检漏器T作负压的1.1倍

以下,同时,当给管道或储罐施压时,应在管道或储罐内部运行压力的1.1倍以下。

5.5液体自由通道试验(仅适用于真空系统)

5.5.1准备

5.5.1.1为了进行试验,真空检漏器同以下其一相连:

——储罐或管道的实际双层间隙;

大小至少为1600mmX900mm的双层间隙代表样品。

5.5.1.2样品应包括所有的接缝或焊缝和中间层,同时在相距1500mm的距离上至少有两个试验

管嘴。

5.5.2评估

根据GB/T30040.2-2013式(3)计算所得的液体量进入了双层间隙,若检漏器触发了警报,则试

验通过。

5.5.3试验方法

5.5.3.1试验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3

GB/T30040.7—2013

5.5.3.2从距离检漏器接入点最远的管嘴直接注水以检查储液的通道,直至检漏器的警报响起。如果

储液的黏度超过了水的黏度,则直接使用储液或其他相当的液体。使用位于试验管嘴处的压力计记录

下双层间隙内的压力值,检漏器的压力开关与警报器的开关连动。

5.6空气自由通道试验

5.6.1评估

给双层间隙钻开一个02rrnn的小孔,使之与外界相通,如果压力系统中的空气被放出,导致压力

下降,或者真空系统中吸入空气,导致压力上升,应认为试验通过。

5.6.2准备

双层间隙的一个管嘴与检漏器和压力计相连,另一个管嘴用截止阀关闭。对于压力系统,用外部连

接的压力泵将双层间隙加压至+60kPa。对于真空系统,用外部连接的真空泵将双层间隙抽成

—60kPa的真空。

5.6.3试验方法

5.6.3.1试验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5.6.3.2空气自由通道试验应在样品上抽样进行,试验的方法是在样品上人为确定的位置钻孔

(02mm)o试验前双层间隙内所保持的压力或真空值,应在试验时迅速减小,并在压力计上显示。

5.7中间层的流速试验

5.7.1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在于确保空气、储液或水具有合适的通道。

5.7.2试验装置

实验装置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a)厚度测试仪,精度为0.01mm;

b)两块正方形钢板,大小为100mmX100mm,厚度为10mm;

c)两块正方形钢板,大小为150mmX150mm,厚度为10mm,每块的每个角都有一个010mm

的孔,其中一块钢板在中心有一个06mm的孔,同时在孔的一面焊有内径06mm的管件;

d)4只锁紧螺钉,8mm;

e)空气压力泵,流量精度为1%;

f)空气无法渗透的薄片,如聚乙烯,厚度为0.75mm;

g)气候箱;

h)真空泵;

1)测量容积流量的工具。

5.7.3准备

试验至少在二个尺寸为100mmX100mm的正方形试块上进行。

5.7.4评估

5.7.4.1当空气的容积流量为(85+15)L/h,如果从中间层通过的气流压力不小于一1l<Pa,则认为试

验通过。

5.7.4.2用于防护衬里的中间层,应施加最大可能表面压力(“ms)1.3倍的压力(最小为50kPa)进行

4

GB/T30040.7—2013

试验。

5.7.4.3用于防护外套的中间层,应施加最大可能表面压力(〃ms)1.3倍的压力(最小为100MPa)进行

试验。

最大可能表面压力的计算见式(2):

pMS=PXgX/(+pPA(2)

5.7.5试验方法

5.7.5.1在(2O±5)°C的温度下进行试验。首先用厚度测量仪对中间层的初始厚度(sj进行测量。然

后将中间层放在两块钢板之间。在钢板上旋紧螺栓向试块施压:

—用于防护衬里的中间层,计算出的最大可能表面压力(”ms)最小为50kPa;

―用于防护套层的中间层,相当于最大可能表面压力(”ms)的1.3倍的压力,最小为100MPa。

5.7.5.2经过最短期限的14d,即中间层达到稳定状态条件后,将试验装置安装于坏境(模拟)箱内,对

剩余厚度dp)进行测量。进一步对试验样块施加最大可能表面压力("ms),并在GB/T30040.1-2013

的5.1中所提到的运行条件的限制温度下对剩余厚度反复进行测量,测量间隔24d如果对剩余厚度

($2)的两次测量值与初始厚度(s】)相比都不大于1%,则认为达到了稳定状态条件。如果90d后仍未

达到稳定状态条件,则认为试验失败。该试验过后,继续在压力板上旋紧螺钉对中间层施压,直到中间

层的剩余厚度变为一半(s:3)或压力超过2X”ms。

5.7.5.3在钢板中央的接口处连接一个带有容积流量节流阀门的真空泵(内置压力测量仪器,如U型

管)。使容积流量能够以85L/h的既定值通过第二道测量装置。压力管和双层间隙接头之间的连接管

长度应为250mm0连接真空泵和容积流量测量工具的柔性连接管的内径应为6mm。

5.7.5.4从接头到真空泵的连接管的总长度不超过1mo

5.7.5.5完成上述试验装置的安装后,开启真空泵并将容积流量调节为85L/h,通过压力测量工具得

出图1的流阻。对每个试验样块都应重复测量。测量值的平均数与限制值一1kPa做比较。

单位为亳米

说明:

1——真空泵的连接管,空气流速为85L/h;4——中间层;

2——压力测量仪器;5——空气无法渗透的薄片。

3试验板;

图1气流速度的试验装置

5

GB/T30040.7—2013

5.7.5.6试验完毕填写实验记录表,见表1。

表1实验记录表

初始厚度施压Pms后的剩余厚度匕的1/2流速为85L/h气流通过后的压力

试验样本剩余厚度S2S3(设置如图1所示)

mmmmmmkPa

5.8流阻的测定

5.8.1概述

双层间隙的流阻通过图4〜图6中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进行测定。

5.8.2评估

5.8.2.1如果真空泵通过双层间隙吸入的容积流量为85L/h的空气,U型管中所示的流阻未超过

-1kPa,则试验通过。

5.8.2.2试验进行前,根据5.1-5.7证明按照如下所述的双层间隙类型的适用性。

5.8.2.3如果双层间隙的流阻未经验证,则试验样本应灌注相关储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