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5773-2004 The methode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positive displacement refrigerant compressor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6年01月
-
2004年06月
-
2016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任金禄、陈俊健、岳海兵、杜希刚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4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200__
J73菊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773-2004
代替GB/T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Themethodofperformancetestforpositivedisplacement
refrigerantcompressors
I(SO917:1989Testingofrefrigerantcompressors,MOD)
2004-06-09发布200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j
GB/T5773-2004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917:1989(E)((制冷剂压缩机试验方法》。本标准是对GB/T5773-1986容《
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ISO917:1989(E)的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标准采用国家标准;
—ISO917:1989(E)的附录A属于标准的正文部分,其内容在本标准正文的“试验规定”中叙述,
不再以附录出现;
-ISO917:1989(E)的附录C不属于标准的正文部分,取消。
本标准与GB/T5773-198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不受功率限制,而采用与ISO917:1989(E)相同,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压缩机;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等内容;
—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改为与ISO917:1989(E)相同,试验应包括X法和
Y法两种试验方法,且两者应同时进行;
—公式中符号改为与ISO917:1989(E)相一致。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773-19860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金禄、陈俊健、岳海兵、杜希刚。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773-1986。
GB/T5773-2004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的一个世界范围的联盟。国际标准的制
定工作通常是通过IS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对某个已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的专业领域感兴趣的成员团
体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联络的官方和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也参与这项工作。ISO在电工技
术标准化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合作。
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按照ISO程序需分发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作为国际标准发布时
要求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票批准。
国际标准ISO917是由技术委员会ISO/TC86制冷分委员会提出。
ISO917第二版替代第一版I(SO917;1974),本标准是对它的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标明国际标准修订的时间,在其他国际标准中引用本标准就意味着是标准的
最新版本(除非另有说明)。
GB/T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所叙述和选择的试验方
法,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容积效率、等嫡效率和制冷系数单(位功率制冷量)。
其他型式的压缩机试验也可参考本标准所述的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24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e(qvISO
5176-1:1991)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e(qvISO5149:199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冷剂压缩机制冷194),refrigerantcompressorcapacity
由试验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烩与排气口压
力相对应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下液体比熔之差。
3.2
容积效率,、volumeefficiency
在规定位置处测得的压缩机吸气状态下的实际体积流量与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之比。
3.3
输入功率Pinputpower
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压缩机为电动机输入功
率,以及维持压缩机正常运行所需的其他辅助功率,例如外设润滑油泵。
3.4
等嫡效率,.isentropicefficiency
制冷剂的实际质量流量和压缩机等嫡过程比熔变化量的乘积与压缩机输人功率之比。
3.5
制冷系数ecoefficientofperformance
压缩机的制冷量与输人功率之比。
4试验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排除试验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
4.1.2系统内应有足够的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缩机内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
4.1.3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器,使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内含油量不超过1.5%(以质量计),
GB/T5773-2004
测量方法见附录Ao
4.1.4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和温度应在同一测点测量,该测点应在吸、排气截止阀外0.3m的直
管段处。不带阀的封闭式压缩机应在距机壳0.15m的直管段处。
4.1.5试验系统装置的周围不应有异常的空气流动。
4.1.6试验装置环境温度为3(0士5)0Co
4.1.7提供测量含油量而抽取制冷剂一油混合物样品的设备。
4.2试验规定
4.2.1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即X法和Y法,两种方法应同时进行测量。
4.2.2X法和Y法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士4%以内,并以X法和Y法测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为准。
4.2.3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建立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1.5h。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试
验工况稳定半小时后,每隔20min测量一次,直至四次的测量数据符合4.3表2和4.2.2的规定为止。
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
的调节。
4.2.4试验方法种类
根据4.2.1的规定,所有的试验均应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在每个试验周期内应测量试验报告
见(4.5.2)中所规定的数据,以及每种试验方法所要求的附加数据。九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如下:
方法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1);
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2);
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3);
方法Dl: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4);
方法D2:排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4);
方法F: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见(5.5);
方法G: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见(5.6);
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见(5.7);
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见(5.8)0
4.2.5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选择
试验方法A,B,C,D1,D2,F,G和K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X法使用。
除以下几点外,任何一种试验方法也可作为Y法使用。
a)被作为X法的试验方法;
b)测量的量与X法相同的任何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测量的是压缩机排气管的气体流量,则
其他测量压缩机排气管气体流量的试验方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如(D2不能与K法组合)。
c)测量方法与X法的原理相同的任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采用D1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则
D2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
4.2.6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组合
表1给出了允许的以及推荐的X法和Y法的组合方式。
表1X法和Y法的组合
卜台信T于,,KK;YFFa,,GG,,KK
GB/T5773-2004
表1续()
一阵创
4.3试验参数规定
4.3.1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按表2规定。
表2试验参数允许偏差
一一带-.A..I...i...mc-ffff-tn001Tll00011%%%%55C0*ooJ-T3nR1tfAt...,,.,..:.
4.3.2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应不小于60Co
4.4测f仪表和精度的规定
4.4.1一般规定
4.4.1.1试验用的仪表类型,可采用一种或数种进行测量。
4.4.1.2试验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应有近期经国家计量部门或有关部门校正的合格证明。
4.4.2温度测,仪表和精度
4.4.2.1仪表
测量温度的仪表有: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和温差计。
4.4.2.2精度
a)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准确度士。.1C;
b)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准确度士0.10C;
c)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准确度士0.10C;
d)其他温度:准确度士0.20Co
4.4.2.3温度测f的规定
a)温度计套管采用薄壁钢管或不锈钢薄壁管,垂直插入流体温(度计套管的尺寸不使气流受到明
显影响)。管径较小时可斜插逆流或用测温管,插入深度为1/2管道直径。套管内注冷冻机
油,读数时不应拔出温度计;
b)可能时,在用于测量量热器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进、出口温差时,应在每次读数之后,交
换进、出口温度计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c)量热器环境温度的测量为距离量热器外表面0.5m,高度为量热器中心位置处四个方向测量
的温度平均值。
GB/T5773-2004
4.4.3压力测f仪表和精度
4.4.3.1仪表
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压力表、U型管压差计、压力传感器和水银柱大气压力计等。
4.4.3.2精度
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绝对压力读数或压差读数的准确度均为士1%以内。
4.4.3.3压力测f规定
a)用水银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时,读数应作温度修正,或向当地气象局询问大气压力值;
b)U型压差计的玻璃管内径不小于6mm,
4.4.4流f测,仪表和精度
4.4.4.1仪表
流量测量仪表有:液体计量容器、流量节流装置和液体质量或体积流量计等。
4.4.4.2精度
a)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制冷剂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1%以内;
b)制冷剂气体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土2%以内。
4.4.4.3流f测f规定
a)流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计算应按照GB/T2624的规定;
b)流量节流装置的压差读数应不小于250mm液柱高度。
4.4.5电工测f仪表和精度
4.4.5.1仪表
电工测量仪表有:功率表包(括指示式和积算式)、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和互感器。
4.4.5.2精度等级
a)功率表:指示式为0.5级精度、积算式为1级精度;
b)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和频率表:0.5级精度;
c)互感器:0.2级精度。
4.4.5.3电工测f规定
功率表测量值应在满量程的1/3以上(“两功率表”法时其中一个功率表的测量值可以小于1/3)a
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时,指示的电流和电压值应不低于功率表额
定电流和电压值的60000
4.4.6压缩机功率测f仪表和精度
4.4.6.1仪表
功率测量仪表有:转矩转速仪、天平式测功计、标准电动机和其他测功仪表等。
4.4.6.2精度
准确度为测定轴功率的士1.5%以内。
4.4.6.3功率测f规定
a)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输人功率采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
b)有皮带或外部齿轮传动时,其传动效率如下:
直联传动:1.0;
精密齿轮传动每(级):0.985;
三角皮带传动:0.965.
4.4.7转速测f仪表和精度
4.4.7.1仪表
转速测量仪表有:转速计数法、转速表和闪光测速仪等。
GB/T5773-2004
4.4.7.2精度
准确度为测量转速的士1%以内。
4.4.8时间测f
采用秒表测量。准确度为测定经过时间的士0.1000
4.4.91f质(f)测f
采用各类台秤、天平和磅秤。准确度为测定重量质(量)的士。.2%o
4.5试验数据整理和试验报告
4.5.1试验数据整理
4.5.1.1计算用制冷剂物理性质参数值,应采用最新出版的有关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和图。
4.5.1.2压缩机吸气压力及其他有关压力,应按试验时当地大气压力值修正。
4.5.1.3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次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4.5.1.4开启式压缩机的制冷量、轴功率采用轴转速修正。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量、输人功率采用频
率修正。
4.5.2试验报告
4.5.2.1一般数据
a)试验日期、启动时间、结束时间和测量时间;
b)压缩机类别、型号和出厂编号;
e)压缩机额定电源;
d)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
e)压缩机理论输气量;
f)压缩机名义转速或名义频率;
g)制冷剂和润滑油。
4.5.2.2试验工况
a)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蒸发温度或露点温度)、吸气温度;
b)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凝温度或露点温度)、过冷温度。
4.5.2.3试验方法
X法:
Y法:
4.5.2.4试验测f值的平均值
a)环境温度、大气压力;
b)压缩机吸气压力、温度;
c)压缩机排气压力、温度;
d)压缩机转速或频率;
e)压缩机润滑油压力、温度;
f)电源电压、频率、电动机输人功率;
g)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和流量;
h)其他数据根(据所用的试验方法,可能需要一些不同的附加数据)。
4.5.2.5试验结果
a)漏热系数;
b)制冷剂流量;
c)有关制冷剂比熔和比恰差;
d)压缩机制冷量;
e)容积效率;
GB/T5773-2004
f)开启式压缩机的轴功率和封闭式压缩机的输人功率;
9)等嫡效率;
h)制冷系数;
i)X法和Y法试验的偏差。
5试验方法
5.1方法A:第二制冷剂f热器法(图1)
5.1.1构造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直接蒸发盘管作蒸发器,该蒸发器被悬置在一个隔热压力容器的上部,电
加热器安装在容器底部并被容器中的第二制冷剂浸没着。
制冷剂流量由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调节。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膨胀阀和量热器之间的
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
应以0.005MPa分度的压力测量仪表测量第二制冷剂压力,并应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按照GB9237
的规定不超过量热器的安全限度。
门,。9,1
!广-叫卜气^r-一‘一一-一一一、!/I
加热器‘,。LAAA-Y-;1/T~一了一一一一-一一宁,91
NuF.im冷凝器.+心甘仍沂卜I/:IAT‘
hrzhrth2g与
一h
流程图logp-h图
图1方法A
5.1.2漏热f的标定
关闭量热器制冷剂进、出口截止阀后进行漏热量的标定。
调节输人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比环境温度
高15℃左右,并保持其压力不变。环境温度应在43℃以下,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0Co
电加热器输入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每隔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ES 195-2023 局部放电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第 2 部分:传感装置性能检测与评定 2023-05-19
- T/CASME 812-2023 电加热层压机 2023-10-27
- T/CEEIA 470-2020 直流系统用剩余电流检测模块动作特性试验方法 2020-12-01
- T/SDWCIA 0018-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0.6/1kV~26/35kV中低压电缆 2022-11-22
- T/CEEIA 347-2019 户用光伏并网箱技术规范 2019-01-29
- T/GDRA 011-2019 互感器铁芯机器人叠片技术要求标准 2019-12-20
- T/ZZB 2779-2022 电动自行车交流充电桩 2022-06-24
- T/CIECCPA 009-2022 梯次锂离子电池使用标准 2022-08-12
- T/SDES 0001-2022 分布式光伏集控系统技术规范 2022-01-17
- T/CSEE 0349-2022 高压直流高速并列开关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