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352-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

GB 17352-1998 Motorcycles and mopeds rear-view-mirrors requirement of performance and install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 17352-2010 |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7352-199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8-05-06
实施日期
1999-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摩托车研究所
起草人:
黄巍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17352-1998

前.二1

本标准是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技术委员会ECE第81号法规关《于后视镜及带或不带边斗的两轮

机动车在手把上安装后视镜认证的统一规定》(1989年版)而制定的.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了ECE81号法规的内容,其中反射率的试验方法因ECE81号法规

等同采用了ISO5740道《路车辆—后视镜—测定反射率的试验方法》标准,故在起草这一部分内容

时直接等效采用了ISO5740(1982-02-15第二版)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尺寸要求、技

术要求和安装要求方面作了部分调整。

在编写规则上遵循了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

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Gs17352一1998

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

Motorcyclesandmopedsrear-view-mirrors

requirementofperformanceandinstallat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用后视镜的定义、尺寸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后视镜及其安装,赛车和越野车除外。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后视镜

由反射镜、保持部分、安装部分包(括缓冲装置)等构件组成的,可提供清晰后方视野的装置。

2.2凸面镜

弯曲反射面的镜子,其形状为球形外表面的一部分。

2.3曲率半径r

按6.2规定的方法,在反射面上测得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

2.4反射面的基本曲率半径r,或(T,)

按6.2规定的方法,在通过镜面中心,垂直镜面最大直径的平行平面的反射面圆弧上测得。

2.5反射面某一点的曲率半径rp,

反射面的基本曲率半径r:和T.的算术平均值。

2.6镜面中心

反射镜面上可见区域的几何中心。

2.7CIE标准发光体A"

色度发光体,代表在几a=2855.6K温度下的全辐射体。

2.8CIE标准光源A"

在八e=2855.6K的相关色温下工作的充气钨丝灯。

2.9CIE1931标准色度观测仪,‘

辐射感受器,其色度特性相当于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采用的光谱三色激励值灭幻(,歹幻(,牙幻(

见〔2.10和附录A标(准的附录)〕。

2.10CIE光谱三色激励值,‘

CIE(XYZ)制等能光谱的各个光谱成分的三色激励值。

1)定义摘自CIE国(际照明委员会)会刊50(45)国际电子词汇,45组:照明。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1998一05一06批准1999一01一01实施

GB17352一1998

1以前是CIE的分布系数.

2在CIE1931标准色度制,可适用于1和“40(0.017和。.07弧度)之间角度所对的视野,三色激励值叉(d).Y(d).Z

(d)须在乎(A)值与光谱光效率V(d)相同的条件下确定见(附录A).

2.11白昼视觉

当适应于最低限度每平方米若干坎德拉的亮度水平时,正常人眼的视觉.

注:在这些条件下,视网膜锥状细胞是主要的灵敏元件,并且呈现色彩.

2.12反射率

反射光通量对入射光能量尸()的比。

注.当存在混合的反射率时,总的反射率可分成两部分,正规的反射率P(,)和扩散的反射率(Pa),方程式写作:P=

尸,+尸d。

3尺寸要求

3.1反射表面的最小尺寸应为:

3.1.1面积应不小于69cm'.

3.1.2当镜子为圆形时,其直径应不小于94mm.

3.1.3当镜子为非圆形时,其尺寸应允许在反射表面上内接一外直径78mm的圆.

3.2反射表面的最大尺寸应为:

3.2.1当镜子为圆形时,其直径应不大于150mm.

3.2.2当镜子为非圆形时,其反射表面可装入一个120mmX200mm的矩型内。

3.3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的数值应不小于800mm,也不大于1500mm.

4技术要求

4.1后视镜必须能够调节方向。

4.2后视镜支撑杆应是耐微振动的坚固结构。

4.3后视镜的反射镜玻璃应用安全玻璃制造,并且其反射面应呈球面凸形。

4.4反射表面的边缘应包裹在保持部分内,在保持部分周边上不(论何方向)所有点的曲率半径必须不

小于2.5mm。若反射表面有部分突出于保持部分外,其突出部分的曲率半径不小于2.5mm,并且向镜

面突出部分施加50N的作用力时,反射面应包含在保持部分内。该力应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平行,且水

平施加到反射面突出保持部分最远的点上。

4.5后视镜安装在平坦表面上,按7.2的方法经撞击试验后,用直径100mm的球触及后视镜可触及

的部位的零件,包括与支承件相连接的零件,不论其调整位置如何,其曲径半径不得小于2.5mm.

4.6宽度小于12mm的固定孔或凹口的边缘是圆角,则可免除4.5条的要求.

4.7后视镜零部件的硬度若低于肖氏硬度A60,则可免除上述4.5与4.6条的要求。

4.8反射面按5.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反射率数值不得小于400o,若后视镜有两工作位置(白天和夜

间)则夜间工作位置的反射率不得小于40o0

4.9后视镜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并正常使用时,其反射面应能满足4.8中规定的反射率数值。

4.10凸面镜上任何一点的曲线半径(‘;、‘:和rp9)与r的差不超过0.15r,

4.11在每一基本点上r.或r,与r,的差不超过。.15r,

4.12对于零部件硬度不低于肖氏硬度A60的后视镜,还应进行撞击试验。

4.13经过撞击试验和弯曲试验的后视镜不得破裂,但遇下述情况时除外.

4.13.1反射镜与保持部分局部分离,但裂纹两侧不超过2.5mm,反射镜碎片应保持粘连或与保持部

分牢固地连接在表面上。

GB17352一1998

4.13.2在撞击点,允许有小碎片从后视镜表面分离。

5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5.1试验仪器和试验要求

5.1.1概述

试验仪器由光源、试样夹具、带有光检测器和指示仪表的反射仪见(图1),以及消除外来光线效应

的装置组成.图1中的反射仪测量反射率的正规的成分。反射仪可加装一个聚光球,以便测量非平面

(凸面)镜的反射率见(图2)0

这样,反射仪就测量总的反射率,即正规的和扩散的成分之和.

5.1.2光源和反射仪的光谱特性

光源应由一个CIE标准光源A和联合的透镜片所组成,以便形成一个近乎于平行的光束。在仪器

工作期间,为使光源的电压保持恒定,应使用稳压电源.

反射仪应具备一个光检测器,其光谱响应与CIE(1931)标准色度仪见(附录A)的适光亮度函数成

正比。也可采用其他发光体一滤波器一感受器的组合,但其效果应完全等效于CIE标准发光体A和白

昼视觉。如反射仪中采用聚光球,球的内表面应涂上一层无光泽的漫(射的)对光谱无选择性的白色涂

层。

5.1.3几何条件

光束的入射角0(,)应该与垂直于试验表面的垂线成25。士50(0.44士0.09弧度),并应不超过公差的

上限(即300或。.53弧度).感受器的轴线与垂线所成的角度B(,)应等于光线的入射角见(图1),

入射光束在试镜表面上的直径应不小于19mm。反射光束应覆盖在光检测器上的面积应小于光检

测器的感光面积,但该面积应不小于感光面积的500o,并且与仪器标定时所采用的面积范围尽可能接

近如(光束宽度与感受面积相同,则可能发生渐晕间题)。

当聚光镜用于反射仪时,球的直径最小应为127mm.试样和球的入射光束孔径,其尺寸应能容纳

全部入射和反射的光束。光检测器的安装应使之不能接受来自入射或反射的直接光线,并且应该屏蔽,

使之不受可从试样直接通过的任何散射光的影响见(图2)e

带有调节机构的仪表

零位调节标定调节

试样夹具

感受器支承臂在厂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