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
DB13/T 5579-2022 The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ompa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Beidou on roadbe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10
CCSP66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roadbedintelligentcompactiontechnologybasedonBeidou
2022-05-31发布2022-07-0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579—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2
5系统组成与技术参数...............................................................2
6RTK定位精度校验..................................................................5
7压实相关性校验...................................................................6
8压实过程控制.....................................................................7
附录A(资料性)RTK定位精度测试记录及精度统计图..................................12
附录B(资料性)数据计算与相关性校验试验报告......................................13
附录C(资料性)压实状态分布图....................................................16
附录D(资料性)压实程度分布图....................................................17
I
DB13/T557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志斌、高成发、王国清、邱文利、赵文忠、杜群乐、许忠印、王艳丽、张
少波、罗立红、张瑞成、刘玉华、李建文、符辉、谷彦华。
II
DB13/T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系统组成、技术参数要求、定位精度校验和智能压实技
术的压实相关性校验、压实过程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的智能压
实。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09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
GB/T2858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
CH/T200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
JT/T1127公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C10公路勘测规范
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CH/T2009-2010、JT/T1127、JTGC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BDSground-basedaugmentationsystem
通过在地面按一定距离建立的若干基准站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发送给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
理中心(以下简称数据处理中心),经数据处理中心处理计算生成轨道改正数、钟差改正数、电离
层改正数、区域差分数据、后处理数据等产品信息,播发给用户提高其卫星导航精度的系统。
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timekinematic
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
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包括单站RTK和网络RTK两种。
固定解fixedsolution
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数的整数解叫固定解。
定位精度校验positioningaccuracyverification
采用更高精度的导线和精密水准测量的方式评定定位精度的过程。
智能压实intelligentcompaction
在填筑碾压过程中,根据压路机与填筑体相互动态作用原理,通过连续测量压路机振动轮响应
信号,建立检测评定与反馈控制体系,实现对整个碾压面压实质量的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与控制。
振动压实工艺参数vibratorycompactiontechnologyparameters
1
DB13/T5579—2022
填筑碾压过程中,振动压路机的自重、振动质量(振动轮分配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振幅
及行驶速度等影响压实质量参数的统称。
智能压实检测值intelligentcompactionmeasurementvalue
基于振动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振动轮振动响应信号所建立的、反映填筑体压实状态的力学指标。
y/CAA2
式中:
y——智能压实检测值;
A——一次谐波加速度幅值;
A2——二次谐波加速度幅值;
C——常数,通常取值为300。
压实程度compactiondegree
填筑碾压过程中,智能压实检测值达到目标值的程度。
压实稳定性compactionstability
填筑碾压过程中,在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工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填筑体压实状态随碾压遍数
变化的性质。
压实均匀性compactionuniformity
填筑碾压过程中,碾压面上各部分压实状态分布的一致性。
相关校验correlationverification
采用对比试验方式建立智能压实检测值与常规压实质量检测值之间相关关系的过程。
4符号和缩略语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r:相关系数
:压实稳定性的控制水平
:压实均匀性的控制精度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
CMV:智能压实检测值
GALILEO: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欧洲)
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俄罗斯)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
NTRIP:基于互联网的RTK数据传输协议
QZSS:准天顶卫星系统(日本)
RTK:实时动态测量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5系统组成与技术参数
系统组成
2
DB13/T5579—2022
5.1.1路基智能压实控制系统由加载设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量测设备和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
组成,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说明:
1——加载设备;
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3——量测设备;
4——信息管理平台。
图1智能压实系统组成
5.1.2加载设备为振动式压路机或静作用式压路机。
5.1.3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播发系统等部分组成。
5.1.4量测设备由GNSS定位装置(包含GNSS天线和主机)、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
分析处理、显示装置以及系统控制软件等组成。
5.1.5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由压实信息接收软件、压实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等组成。
系统功能
5.2.1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具备检验监控结果与常规检验结果一致性的能力。
5.2.2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具备对振动压路机的碾压轨迹、作业面高程、碾压速度和振动频率进行
实时监测的能力。
5.2.3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对填筑体的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压实稳定性和碾压面压实
状态分布等进行实时分析和以图形及数字方式显示的能力。
技术要求
5.3.1加载设备
5.3.1.1振动压路机的工作质量、振动轮分配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振幅及碾压速度等振动压
实工艺参数应明确标识。
5.3.1.2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应保持稳定,波动范围不宜超过稳定值±0.6Hz。
5.3.1.3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应保持匀速,碾压速度宜为(2.5~3.0)km/h,最大不应超过
4.0km/h。
5.3.1.4振动压路机应预留量测设备安装位置。
5.3.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5.3.2.1基准站选址
5.3.2.1.1基准站应建立在稳定地质构造条件的位置或结构稳定的屋顶上。
5.3.2.1.2基准站应建立在便于接入通信网络、具有稳定的供电条件及交通便利地区,同时具有良
3
DB13/T5579—2022
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站点长期连续运行。
5.3.2.1.3基准站周边应建立相应防雷设施。
5.3.2.1.4基准站与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和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m。
5.3.2.1.5基准站应建立在待建道路两侧,且距离道路中线距离不宜大于5km。
5.3.2.1.6基准站距压实作业区域间隔应不大于20km。
5.3.2.2基准站性能
5.3.2.2.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至少应具备解算和播发BDS或GPS其中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差分
增强改正信息的能力,宜支持BDS/GPS/GALILEO/GLONASS/QZSS等多系统解算和播发能力。
5.3.2.2.2基准站设备应至少能观测到两个频点的数据,宜支持所有频点数据观测。
5.3.2.2.3数据采样间隔:≤1s;基准站日观测数据可用率:≥95%。
5.3.2.2.4多路径延迟:≤0.5m。
5.3.2.3数据通信网络
5.3.2.3.1可采用TCP/IP或NTRIP作为数据通信协议。
5.3.2.3.2通信方式可采用有线专线、有线宽带,以及GPRS、4G、5G或其他无线通信方式。
5.3.2.3.3通信速率应大于2Mbit/s,误码率应小于10-9,链路可用性大于98%。
5.3.2.3.4基准站到数据中心的通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ATCRR 60-2024 锂离子电池机械滥用边界评价方法 2024-09-20
- T/ZJSEE 0017-2023 新能源汇聚站接入系统设计规范 2023-11-28
- T/XJXH 0001-2023 高原高寒离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 2023-12-28
- T/SZRCA 003-2023 机器人本体电源线缆技术规范 2023-03-25
- T/ZZB 3678-2024 角钢塔 2024-04-30
- T/ATCRR 61-2024 动力锂离子电池不同循环寿命阶段典型诱因热失控测试方法 2024-09-20
- T/QGCML 4142-2024 三相光储混合逆变器 2024-04-24
- T/CSTE 0497-2023 质量分级及“ 领跑者 ”评价要求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 2023-12-18
- T/CES 236-2023 72.5kV 及以上二氧化碳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维护规程 2023-10-19
- T/CASME 1153-2023 光电薄膜狭缝涂布机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