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110-2021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DB15/T 2110-2021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dentifying resistance to anthracnose disease in sorghu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110—2021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SorghumResistancetoAnthracnose
2021-03-25发布2021-04-2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11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岩、徐秀德、文辉、王盛男、王立新、娜日娜、巴图、成慧娟、陈琪、赵剑
平、荣迪、邓宇、边丽梅、刘迎春、乌仁图雅、李红梅、李银换、张立华。
I
DB15/T2110—2021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抗炭疽病[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G.W.Wilson]鉴定技术中病
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接种方法、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高粱种质资源对炭疽病
田间抗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粱炭疽病sorghumanthracnose
高粱炭疽病由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um(Ces.)G.W.Wilson,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P.HenninKabat&Bubák〕侵染引起的病害。
3.2
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
4高粱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
4.1病原物分离
将采集的高粱炭疽病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在病斑的病健交界处剪取3mm×5mm的发病组织,用2%
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2min,无菌水漂洗3次,置于水琼脂培养基(WA)上,25℃培养3d~5d。
待病组织周围出现菌落后,进行单孢纯化,经致病性测定,确定为高粱炭疽病病原菌后,4℃短期保存
或20%甘油液体中-40℃长期保存。
4.2接种体繁殖
接种前在酪蛋白-乳糖水解液培养基(CLH,配方见附录A)上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具体操作程
序:打取5块直径9mm高粱炭疽病菌的菌块均匀放置在CLH培养基平板上,23℃光暗交替培养10d~15d。
待菌落表面产生橘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时,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下,配制成孢子悬浮液(浓度3×105
个/mL),供田间接种使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C/T 718-2013 混凝土泵车 2013-10-17
- HG/T 4548-2013 废弃化学品中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2013-10-17
- DL/T 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2012-11-09
- JB/T 7014-2008 平板式输送机 2008-03-12
- QC/T 944-2013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 2013-10-17
- HG/T 3454-2013 化学试剂 硫脲 2013-10-17
- YD/T 1620.4-2007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4部分:网元管理系统(EMS)—网络管理系统(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2007-04-16
- QC/T 29117-201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2013-04-25
- YD/T 1609-2007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测试方法 2007-04-16
- SL 411-2007 振筛机校验规程 20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