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DB15/T 2577-2022 DB15/T 2577-202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T 2577-2022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24
实施日期
2022-07-24
发布单位/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eneralsurveyofgrassgermplasm

resources

2022-06-24发布2022-07-24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57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中国农业科学

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兴安盟草原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军、夏红岩、赵利清、师文贵、赵景峰、武自念、邵文亮、赵逸雯、徐静、

那日苏、胥建、王智勇、李红、邹雪峰、韩若霜、田丰、德力黑、林国辉、张思慧、时晓燕。

I

DB15/T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种质资源普查的对象、程序、方法及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草种质资源普查及数据库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NY/T2998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NY/T3800草种质资源数码图像采集技术规范

DB15/T1816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草种质资源普查generalsurveyofgrassgermplasmresources

对草的种类、分布、生境、生长发育及利用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根据情况采集植物标本及其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

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数量多、生物量大、生存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居群population

在野生植物群落中某一个物种的一组个体植株,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共同执行繁育和生态功能。野

生植物的物种并不是由个体直接组成,而是由个体组成居群,再由居群组成种群形成群落。

珍稀濒危植物rareandendangeredplants

1

DB15/T2577—2022

包括珍贵、稀有、濒危的植物。珍贵植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重要科研价值的植物;稀有植

物是指在分布区域内个体数量极少且极为罕见的植物;濒危植物是指因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处于灭绝或

渐近灭绝的植物。

生态型ecotype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自然或人为环境的长期影响下产生趋异适应而具有了某些形态或生理差异,主

要有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4普查对象、内容、方法及程序

普查对象

4.1.1分布于内蒙古境内的野生草种质资源。

4.1.2收集保存于种子圃、种子田等专门场所的草种质资源。

4.1.3栽培利用的草种质资源,包括用于饲用、生态建设、园林绿化等的草种质资源。

4.1.4珍稀、濒危草种质资源。

普查内容

4.2.1查清区域内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类型及生长环境。

4.2.2普查草种质资源种内的变异类型、来源、特异性状、保存状况等。

4.2.3重点普查自治区内特有、珍稀濒危、乡土草种和地方品种草种质资源。

4.2.4采集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草种质资源材料。

普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居群及单株(丛)调查等方法。

普查程序

包括外业普查和内业整理。

5外业普查

普查准备

5.1.1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各地区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及目的任务,拟订出初步普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重点普查区域、

时间,选择普查最佳路线等。

5.1.2组建普查队(组)

普查队(组)的规模及人员组成,应以普查区域及任务大小而定。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普查队

伍。大型的普查队(组)一般5~10人,中型的4~7人,小型的2~4人。实行队(组)长负责制。

5.1.3资料准备

2

DB15/T2577—2022

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植被分布图、草种分布图、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草种基地、草种质资源保存库、植物园、树木园、品种园、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各类苗圃基地的档案资

料,历次草种资源公告,选优、引种驯化以及各种源试验材料、建园(场)材料等档案资料。

植物志、树木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地方志、植物名录、种质资源名录、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标本库(馆)等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调查用具准备

5.2.1仪器、设备及工具

包括无人机(含拼接软件、分析软件)、数码相机、平板电脑、草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数

据采集仪、GPS仪、测高仪、坡度计、望远镜、围尺、钢卷尺、皮尺、土壤刀、铁铲、生长锥等必要工

具。

5.2.2普查与记录工具

调普查表格、普查用图、记录用纸、笔、包等文具。

5.2.3标本、样品采集器械

采集袋、标本夹、枝剪、高枝剪、手锯、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硅胶、采集

标签、鉴定标签、标本干燥箱等。

5.2.4其他

交通工具、野外常用药品、野外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安全用具等。

普查

5.3.1普查方式

采用线路普查为主,样地/样方普查为辅的方式进行。

5.3.2普查区域设置

通过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结合地形图、资源和物种分布图、遥感影像数据,根据调查区域内自

然条件复杂程度、植被分布情况等,在充分考虑地带性、隐域性和调查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设计,

尽可能涵盖本区域所有草种。

以线路调查为主,线路调查应在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图或卫星图片进行设计,根据自然条件的

复杂程度和植物群落的类型确定线路上的普查点,以点代面进行普查。普查点的设置,选择生境条件和

植物种类有差异、种类较丰富、分布较集中、植被保护较好的地段。

同一植被类型普查点的设置要考虑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一般水平距离间隔80km~100km,垂直

距离间隔200m~300m。

5.3.3线路设计

山区和丘陵坡面地段,线路从基带(坡底)向山脊垂直于等高线在不同坡面(南坡、北坡、东坡、

西坡)布设;河谷地段,在上、中、下游两岸以河心为基点,垂直河岸方向布设线路,线路要涉及水体、

沼泽、草甸、地带性植被;湖泊湿地,以湖心为基点,向东、南、西、北沿四个方向布设线路,线路要

涉及水体、沼泽、草甸、地带性植被;平原地区,线路按垂直于植被分布带的方向均匀布设;沙区,线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