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769-2023 悬索桥空中纺线法缆索系统工程质量要求与评定

DB52/T 1769-2023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erial wire method cable system in suspension bridges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769-2023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04
实施日期
2024-03-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28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769—2023

悬索桥空中纺线法缆索系统

工程质量要求与评定

QualityControlandEvaluationforCableSystemsofSuspensionBridges

ByAirSpinningMethod

2023-12-04发布2024-03-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769—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2

5索鞍...............................................................................2

6锚固系统...........................................................................6

7主缆...............................................................................9

附录A(规范性)股靴、锚固拉杆质量检验方法及要求....................................12

附录B(规范性)钢丝连接套筒检验方法................................................14

附录C(规范性)质量检验评定通用表格................................................16

I

DB52/T17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支队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支队、贵州贵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第一

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法尔

胜缆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黔江、赵桢远、冯云成、欧阳效勇、霰建平、翟晓亮、伏亚锋、李松、揣国

新、金仓、唐茂林、苏洋、郭瑞、杨博、刘勋、侯润锋、李健、薛成、侯旭、薛花娟、黄安明、刘新华、

闫忠斌。

II

DB52/T1769—2023

悬索桥空中纺线法缆索系统

工程质量要求与评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空中纺线法架设主缆悬索桥缆索系统工程质量要求与评定的术语和定义、符号、

索鞍、锚固系统和主缆。

本文件适用于悬索桥空中纺线法缆索系统工程质量要求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4162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7659焊接结构用铸钢件

GB/T9444铸钢铸铁件磁粉检测

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7101桥梁缆索用热镀锌或锌铝合金钢丝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TD65-05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NB/T47013.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47013.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中纺线法(AS法)air-spinningmethod

利用牵引机械往复拽拉高强度钢丝,在现场制作平行钢丝索股的施工方法,简称AS法。

[来源:JTG/TD65-05-2015]

1

DB52/T1769—2023

3.2

股靴strandshoe

空中纺线法施工的悬索桥中用以连接主缆索股与锚固系统的构件。

[来源:JTG/TD65-05-2015]

3.3

钢丝连接套筒splice

空中纺线法中用于钢丝机械连接的钢套筒组件。

4符号

dw―主缆钢丝设计直径,mm;

L―主跨跨径,mm;

S―索股无应力长度,mm;

RS―紧缆后主缆横径与竖径之差与设计直径之比;

Ra―表面粗糙度,μm;

D―钢丝连接套筒外径,mm;

L0―钢丝连接套筒长度,mm。

5索鞍

5.1主索鞍制作

5.1.1主索鞍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a)鞍体铸钢件的材料性能、无损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同时应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

格证明书;

b)鞍体铸钢件清砂后尺寸与形状应满足GB/T6414的要求;

c)主索鞍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法探伤,成批钢板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的频率

及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抽样试验;

d)施焊前,应对母材、焊条及坡口形式、焊接质量等按设计文件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

行焊接工艺评定,采用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焊条、焊丝和焊剂施焊;

e)铸钢件、钢板和焊缝经检测后如发现表面、内部有超标缺陷,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有关规范

的方法进行修补,修补后应检验合格,并作好修补记录备查;

f)主索鞍焊缝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或者GB/T11345进行无损探伤,探伤结果应合格;

g)格栅应在平台上整体焊接,焊接后刨平顶面;

h)宜在格栅顶面划刨出纵横向中心线,安装主索鞍下承板,对位后配钻连接销孔;

i)出厂前应先进行试拼装,各零部件应有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

j)搬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零部件和涂装不应损伤和散失;

k)主索鞍出厂前应进行顶推滑动试验并测试摩擦面摩擦系数,滑动距离不应小于30cm;

l)主索鞍及格栅防护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1.2主索鞍实测项目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DB52/T1769—2023

表1主索鞍制作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0.08mm/1000mm,平面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

1Δ平面度

且≤0.5mm/平面要平面处测12处,应交叉检测

平行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

2Δ两平面的平行度(mm/全平面)≤0.5

主要要平面处测6处

平面鞍体下平面对中心索槽竖直面的

3Δ≤0.5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垂直度(mm/全长)

对合竖直平面对鞍体下平面的垂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4≤0.5

直度(mm/全长)

鞍座底面对中心索槽底的高度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5高度±1

(mm)

圆弧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6Δ鞍槽的轮廓圆弧半径(mm)±0.5

半径

7Δ各槽宽度、深度(mm)±0.15,累积误差±1.2样板:测3个断面

8各槽与中心索槽的对称度(mm)≤0.5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机床检查或设置基准面测量:测

9Δ鞍槽加工后鞍槽底部及侧壁厚度(mm)±10

3个断面

内各

角度传感仪或机床检查:测各曲

10尺寸各槽曲线立、平面角度(°)±0.2

线

11鞍槽内鞍体拼接缝处高差(mm)≤0.1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12鞍槽及隔板表面粗糙度Ra(μm)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粗糙度仪:各槽表面测5处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主要平面包括主索鞍的下平面、

对合的竖直平面,上、下支承板的上下平面和中心索槽的竖直(基准)平面。

5.1.3主索鞍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鞍槽内加工表面和各隔板全部表面防护层应均匀致密,无漏喷和附着不牢层,无未完全熔化

大颗粒;

b)防护涂层应平整光洁,均匀一致,无破损、气泡、裂纹、针孔、凹陷、麻点、流挂和皱皮等

缺陷;

c)铸钢件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缩松;

d)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外观质量应符合GB50205,构件表面无焊渣和飞溅物;

e)各孔、平面的加工表面不得漏涂防锈油脂。

5.2主索鞍安装

5.2.1主索鞍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主索鞍成品应按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b)底板表面应平整,与索鞍支承板密贴;

c)安装格栅前将塔顶混凝土表面沿施工缝凿毛并清理干净,并根据塔基中心在塔顶混凝土表面

设置纵横向中心标志;

d)主索鞍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不得出现损伤;

e)主索鞍安装后,应对滑动面采取可靠保护措施,顶推就位之前不得污染、损毁;

f)索槽内部应清洁,不应粘有油脂或油漆等材料;

3

DB52/T1769—2023

g)主索鞍顶推至设计位置后应锁定牢固;

h)主索鞍就位后割除千斤顶反力架及格栅悬出部分,补浇塔顶缺口混凝土时不得污染主索鞍。

5.2.2主索鞍安装实测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主索鞍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顺桥向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全站仪、尺量:每鞍测纵、横中心线2

1Δ最终偏位(mm)

横桥向≤10点

底板底面高程或格栅顶面高程差

2Δ0,+20

(mm)全站仪:每鞍测四角

3底板底面四角相对高差(mm)≤2

4高强螺栓扭矩偏差(%)±10扭矩扳手:检查5%,且不少于2个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

5.2.3主索鞍安装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主索鞍鞍槽内应无污物;

b)主索鞍表面防护损伤应修复。

5.3散索鞍制作

5.3.1散索鞍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a)鞍槽铸钢件的材料性能、无损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

书;

b)鞍体铸钢件清砂后尺寸与形状应满足GB/T6414的要求;

c)鞍座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法探伤,成批钢板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的频率及

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抽样试验;

d)施焊前,应对母材、焊条及坡口形式、焊接质量等按设计文件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

焊接工艺评定,采用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焊条、焊丝和焊剂施焊;

e)铸钢件、钢板和焊缝经检测后如发现表面、内部有超标缺陷,应按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要求

的方法进行修补,修补后应检验合格,并作好修补记录备查;

f)散索鞍焊缝应按设计文件或者GB/T11345要求进行无损探伤,探伤结果应合格;

g)出厂前应先进行试拼装,各零部件应有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搬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零部

件和涂装不应损伤和散失;

h)散索鞍出厂前应进行摆动试验,摆动角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大于空缆位置与成桥位置的

夹角;

i)散索鞍防护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3.2散索鞍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散索鞍制作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0.08mm/1000mm,且≤平面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要

1Δ平面度

主要0.5mm/平面平面处测9处,应交叉检测

平面平行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要

2Δ两平面的平行度(mm/全平面)≤0.5

平面处测6处

4

DB52/T1769—2023

表3(续)

摆轴中心线与索槽中心平面的

3Δ≤2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6处

垂直度(mm/全长)

摆轴对合面到索槽底面的高度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3处

4高度±1

(mm)

圆弧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3处

5鞍槽的轮廓圆弧半径(mm)±0.5

半径

6Δ各槽宽度、深度(mm)±0.15,累积误差±1.2样板:测3个断面

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3个断

7Δ各槽与中心索槽的对称度(mm)≤0.5

鞍槽面

内各加工后鞍槽底部及侧壁厚度机床检查或设置基准面测量:测3

8Δ±10

尺寸(mm)个断面

9各槽曲线立、平面角度(°)±0.2角度传感仪或机床检查:测各曲线

10鞍槽及隔板表面粗糙度R(μam)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粗糙度仪:各槽表面测3处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主要平面包括摆轴平面、底板

下平面、中心索槽竖直平面。

5.3.3散索鞍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鞍槽内加工表面和各隔板全部表面防护层应均匀致密,无漏喷和附着不牢层,无未完全熔化

大颗粒;

b)防护涂层应平整光洁,均匀一致,无破损、气泡、裂纹、针孔、凹陷、麻点、流挂和皱皮等

缺陷;

c)铸钢件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缩松;

d)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外观质量应符合GB50205,构件表面无焊渣和飞溅物;

e)各孔、平面的加工表面不得漏涂防锈油脂。

5.4散索鞍安装

5.4.1散索鞍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散索鞍成品应按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b)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放置底板,其表面应平整,与散索鞍支承板密贴;

c)散索鞍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不得出现损伤;索槽内部应清洁,不应粘有油脂或油漆等材

料;

d)散索鞍安装时应先放好密封带并设置临时支撑,按照监控要求调定初始位置,定位稳定可靠;

e)散索鞍安装应保证地脚螺栓与底板的垂直度,且有足够安装长度安装底座、螺母、垫圈。由

于支墩有较大斜度,散索鞍底板空隙中的混凝土应不溢出至安装面上;

f)散索鞍临时锁定装置应按照监控要求时机拆除。

5.4.2散索鞍安装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散索鞍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Δ底板轴线纵、横向偏位(mm)≤5全站仪、尺量:每鞍测纵、横中线2点

2底板中心高程(mm)±5水准仪:测每鞍底板中心

3底板四角相对高差(mm)≤2水准仪:每鞍测底板四角

5

DB52/T1769—2023

表4(续)

4Δ散索鞍竖向倾斜角(°)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全站仪:测每鞍,每鞍测3处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

5.4.3散索鞍安装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散索鞍鞍槽内应无污物;

b)散索鞍表面防护无损伤。

6锚固系统

6.1股靴制作

6.1.1股靴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a)股靴铸钢件的材料性能、无损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

书;

b)铸钢件经检测后如发现表面、内部有超标缺陷,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方法和有关规范进行修

补,修补后应检验合格,并作好修补记录备查;

c)股靴调质处理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d)出厂前应先进行试拼装,搬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零部件和涂层不得损伤;

e)股靴应按照附录A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验;

f)股靴防护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1.2股靴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股靴制作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0.08mm/1000mm,平面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要

1平面度

主要且≤0.5mm/平面平面处测9处,应交叉检测

平面平行度测量仪或机床检查:各主要

2两平面的平行度(mm/全平面)≤0.5

平面处测6处

圆弧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测3处

3Δ股靴的轮廓圆弧半径(mm)±2

半径

4Δ索股凹槽宽度(mm)+1,0样板:测3个断面

5Δ索股凹槽深度(mm)+1,0样板:测3个断面

跳动测量仪或机床检查:以股靴中

6Δ索股凹槽对称度(mm)≤0.5

面为基准测3处

机床检查或设置基准面测量:测3

7加工后侧壁厚度(mm)+1,0

构造个断面

尺寸机床检查或设置基准面测量:测3

8股靴厚度(mm)+2,0

个断面

9Δ拉杆孔至股靴中心距(mm)±0.5电子尺,抽查50%,每件测各拉杆孔

位置度测量法,抽查50%,每件测各

10孔轴线与顶底面的垂直度(°)≤0.3

孔检查3处

11槽内表面粗糙度Ra(μm)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粗糙度仪:索股凹槽表面测3处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

6

DB52/T1769—2023

6.1.3股靴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股靴防护层应均匀致密,无漏喷和附着不牢层,无未完全熔化大颗粒;

b)防护涂层应平整光洁,均匀一致,无破损、气泡、裂纹、针孔、凹陷、麻点、流挂和皱皮等

缺陷;

c)铸钢件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缩松;

d)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外观质量应符合GB50205,构件表面无焊渣和飞溅物;

e)各孔、平面的加工表面不得漏涂防锈油脂。

6.2股靴安装

6.2.1股靴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股靴及配套螺母、垫圈应有合格证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b)股靴索槽内及拉杆孔内表面无污迹。

6.2.2股靴安装实测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股靴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同一股靴拉杆外漏长度差值(mm)≤1钢尺,100%,每件检查3处

位置度测量法,抽查50%,每件测各

2股靴底面与拉杆垂直度(°)≤0.3

孔检查3处

股靴两个侧平面与拉杆平行度(mm/平行度测量法,抽查50%,每件测各

3≤0.1

全平面)孔检查6处

6.2.3股靴安装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拉杆、股靴及螺母等构件表面防护应无破损,表面无污染;

b)股靴中心定位孔无堵塞。

6.3锚固系统制作

6.3.1锚固系统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a)拉杆、前锚垫板和螺母的氧化及调质处理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b)拉杆、前锚垫板及螺母的零件加工尺寸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c)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抽样方法与频率将前锚垫板、拉杆和股靴连接后进行静载试验和疲劳试

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d)锚固拉杆应按照附录A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验;

e)锚固系统防护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f)锚固拉杆系统的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撞,防止变形和锈蚀。

6.3.2锚固系统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锚固系统制作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拉杆孔至锚固孔中心

1±0.5电子尺:抽查50%,每件测拉杆孔

前锚距(mm)

垫板游标卡尺:抽查50%,每件测各孔相互

2主要孔径(mm)0.0,1.0

垂直方向

7

DB52/T1769—2023

表7(续)

孔轴线与顶、底面的位置度测量法:抽查50%,每件各孔检

3≤0.3

垂直度(°)查3处

4顶、底面平行度(mm)≤0.05打表法:抽查50%,每件检查3处

5板厚(mm)0.0,1.0游标卡尺:抽查50%,每件测5处

6拉杆同轴度(mm)≤0.1径向圆跳动:抽查50%,每件测3处

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方法和频率检查,设

7Δ拉杆、前锚垫板、螺母探伤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计未要求时100%超声波法探伤和10%射

线法探伤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

6.3.3锚固系统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拉杆、前锚垫板、螺母表面应无凹陷、划痕、焊疤、飞边毛刺;

b)拉杆、前锚垫板、螺母外表面无污染,漆膜、防腐镀层完整。

6.4锚固系统安装

6.4.1锚固系统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锚固系统各组件应有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原材料理化报告、产品

力学报告、探伤报告和静载试验报告等;

b)锚固拉杆组件在安装前应进行表面清理;

c)锚固拉杆组装时应注意保护表面保护层及螺纹;

d)施工放样方法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和标定;

e)前锚垫板与孔道轴线垂直,混凝土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的强度和龄期后方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张

拉;

f)采用千斤顶或扭力扳手对锚固拉杆施加张力时,应辅以应力或变形测试;

g)锚固系统应安装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扰动、变位;

h)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防护处理,应重点关注螺纹处防腐;涂装可参照JT/T722

中S05配套体系。

6.4.2锚固系统安装实测项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锚固系统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锚面孔道中心坐标偏差(mm)±5全站仪:测每孔道

2前锚面孔道角度(°)±0.1全站仪:测每孔道

3锚面槽口偏差(mm)±10全站仪:测每孔道

4前后锚垫板之间的距离(mm)±30全站仪:测每孔道

全站仪、钢尺:测每个连接平板中心线与板

5Δ前锚垫板中心偏位(mm)±5

边线交点

注:Δ表示该项为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

6.4.3锚固系统安装外观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前锚垫板及螺母等构件表面防护应无破损;

b)拉杆线形不得出现弯折;

c)前锚头防护罩处应无油脂外漏。

8

DB52/T1769—2023

7主缆

7.1主缆架设

7.1.1主缆架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a)编入同一索股的平均钢丝直径与主缆钢丝设计直径偏差应小于0.03mm,编入同一根主缆的平

均钢丝直径与主缆钢丝设计直径偏差应小于0.01mm;

b)钢丝的运输、存贮以及在纺丝过程中应保证钢丝的防护层不受损伤及有害物的污染,并做防

锈保护,若有损伤应及时修复;

c)钢丝保持一定张力打盘时应根据纺丝时钢丝位置要求分别对钢丝标记不同颜色;

d)按照恒张力控制法纺丝时,钢丝牵引张力宜为自由悬挂钢丝张力的80%~85%。若采用高张力

法,钢丝牵引力为自由悬挂钢丝张力。若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