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11/T 68-2024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DB2311/T 68-2024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11/T 68-2024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1
实施日期
2024-04-21
发布单位/组织
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
适用范围
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黑河市爱辉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河市爱辉区滨南林场、黑河市爱辉区森林消防专业大队、黑河市平山林场、黑河市孙吴县辰清林场
起草人:
李燕利、于海军、姚绵威、薛婷、魏建文、王永乐、龚芳、韩向海、蔡胜利、杜尊新、孙晓伟、谢莹莹、韩小冰、马珍珍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6

DB2311

黑龙江省备案号:黑河市地方标准

DB2311/T68—2024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2024-03-21发布2024-04-21实施

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11/T68—2024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河市爱辉区滨南林场、黑河市爱辉区森林

消防专业大队、黑河市平山林场、黑河市孙吴县辰清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利、于海军、姚绵威、薛婷、魏建文、王永乐、龚芳、韩向海、蔡胜利、

杜尊新、孙晓伟、谢莹莹、韩小冰、马珍珍。

I

DB2311/T68—2024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防治的虫情调查、综合防治、效果评

价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虫情调查

3.1线路踏查

3.1.1踏查对象

将基本调查单元内的寄主林分,按龄级划分为若干个踏查块,龄级划分标准参照杨树等阔叶树种龄

级划分标准,见附录A中的表A.1。

3.1.2踏查线路

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沿设计线路对拟调查林分沿林间小道、林班线、小

班线或其他自选线路进行踏查,踏查线路不应重叠。

3.1.3踏查时间

在5月~8月虫害发生期,对同一林地每年进行3次线路踏查。

3.1.4踏查方法

采用样株调查法,随机选取100株样株,逐一观察记载有无害虫,将调查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虫

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3.2标准地调查

3.2.1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1

DB2311/T68—2024

对表B.1中确定有虫的样地选取20株样株,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样株依次轮换取一

株枝长50cm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虫数,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cm长枝条的平均虫数,

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标准地样枝调查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2。

3.2.2发生面积统计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将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林分,填入黄褐天幕毛虫标准地样地调查统计表,参

见附录B中的表B.3。

3.2.3危害程度调查

在6月上中旬幼虫危害显露末期,以小班为单位,选取标准地面积不小于0.2hm2,采取平行线取样

法,从中随机选取100株标准株,调查样株叶片损失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成灾情况标准

地调查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4。并按照失叶率确定虫害危害程度:

a)轻度发生:失叶率不大于20%;

b)中度发生:失叶率范围20%~50%;

c)重度发生:失叶率大于50%。

4综合防治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营林、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化学防治

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4.2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依据3.2.3危害程度调查,可分为三种:

a)轻度发生:以自然调节为主,采用营林防治、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

b)中度发生:在发生虫害林地进行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局部林地可结合化学防治;

c)重度发生:进行全面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3防治方法

4.3.1营林防治

采用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或隔离带的方法,树种选择应多以乡土树种或抗性树种为主,主栽树种占比

为45%~55%。

4.3.2物理防治

越冬期人工摘除卵块,1~4龄幼虫结网幕群集为害时期,捣毁丝巢,剪除网幕,该方法适用于幼林。

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使用方法按LY/T1915的规定执行。

4.3.3生物防治

悬挂鸟巢招引益鸟,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在幼虫活动期,可采用苏云金杆菌或灭幼脲3号喷施

防治。

4.3.4化学防治

2

DB2311/T68—2024

5月中旬~7月上旬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可采用吡虫啉乳油、8%氯氰菊酯微

囊水剂或高渗苯氧威喷雾防治。

5效果评价

5.1效果调查

防治后当年的8月上旬,调查树木被害率,方法按3.2执行,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效果标准地

调查表,参见附录C。

5.2结果评价

树木被害降低率按公式1计算,判定标准为林分内树木被害率≤5%为合格。

RS1S2/S1…………………(1)

式中:

R——树木被害降低率,%;

S1——防治区树木被害率,%;

S2——对照区树木被害率,%。

6技术档案

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档案、防治技术档案和效果评价档案。

3

DB2311/T68—2024

AA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