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842-2019 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DB37/T 3842-2019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for Iron Ore Mineral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20
D1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842—2019
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mine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ofironmine
2019-12-31发布2020-01-3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842—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建设要求..........................................................................2
5.1矿区环境......................................................................2
5.2资源开发方式..................................................................2
5.3资源综合利用..................................................................3
5.4节能减排......................................................................4
5.5矿区生态环境保护..............................................................4
5.6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5
5.7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山东省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13
附录E(规范性附录)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14
参考文献............................................................................15
I
DB37/T384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矿业协会、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大学、山东莱芜钢铁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济南和鉴信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鲁中矿业有限
公司、山东莱德矿产资源技术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联创矿业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泰山资源勘查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增奇、郭宝奎、孙波、刘岩、张世杰、陈国栋、孙柳、张乐文、胡梦华、刘
明海、李传华、王连祥、郝帆、刘波、郑茂兴、李振峰、谢波、王诗杰、王海芹、蔡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37/T3842—2019
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铁矿绿色矿山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和建设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铁矿、钛矿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18599一般工业废物固体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28661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335—2014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1336—2014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1337—2014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612冶金矿山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GB50830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50863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矿山green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
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1
DB37/T3842—2019
绿化覆盖率greencoverageratioofthemining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inputof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technical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技术
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4总则
4.1矿山应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依规办矿,诚信经营。
4.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
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企地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4.3矿山应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职业危害。
4.4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按照本规范建设,生
产矿山应按照本规范进行升级改造。
5建设要求
5.1矿区环境
5.1.1矿容矿貌
5.1.1.1矿区开发规划和功能区布局合理,全面实现矿区绿化、整体环境整洁优美。矿区按生产区、
办公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符合GB50187规定;生产、生活、管理等功能区应
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5.1.1.2矿区地面道路、供水、供电、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在生产区应设置操作提示牌、说
明牌、线路示意图牌等标牌,标牌规范清晰并符合GB/T13306的规定。需警示的安全区域应设置安全
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14161的规定。
5.1.1.3地面运输系统、运输设备、贮存场所应全封闭或采取挡风、洒水喷淋等防尘措施,工作场所
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
5.1.1.4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工业场所噪声接触限值应符合GBZ
2.2的规定,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
GB12523的规定。
5.1.1.5矿区生产形成的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积场所,排放与处置应符合环保、安全规定。
5.1.2矿区绿化
5.1.2.1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应达到100%。
5.1.2.2应对尾矿库、露天开采矿山的排土场进行治理、复垦和绿化,矿区专用运输通道应进行硬化,
两侧因地制宜绿化美化。
5.1.2.3废弃物处置。固体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运输、堆存有防尘、防漏设施,废水应优先回
用。
5.2资源开发方式
2
DB37/T3842—2019
5.2.1绿色开发
5.2.1.1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按GB50830、GB50612、GB50863进行设计。
5.2.1.2资源开发应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
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5.2.1.3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石性质和矿区生态环境等特征,因地制宜选择采选工艺。优先选择对
矿区生态扰动和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废物产生量小、水重复利用率高的采、选工艺技术与装备,符
合清洁生产要求。
5.2.1.4应贯彻“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压占
和损毁土地。
5.2.1.5地下矿山应严格按设计,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5.2.1.6矿山开采应根据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选用对环境扰动小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
化开采的技术和装备。应采用绿色开采工艺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a)露天开采矿山宜采用剥采比低、铲装效率高的工艺技术;
b)地下开采宜采用高效充填采矿法、高浓度输送充填技术。
5.2.2绿色选矿
5.2.2.1应选用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的选矿工艺、技术和装备。
5.2.2.2采用绿色选矿工艺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a)在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选矿工艺流程;在经济和技术合理的情况下,
主矿产及伴生元素应得到充分利用;
b)宜采用节能环保选矿工艺;矿山禁止采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和淘汰类技术;
c)复杂难处理矿石宜采用创新的工艺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技术经济指标。
5.2.2.3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应符合本矿山企业开发利用方案和附录A.1、A.2相关要求。
5.3资源综合利用
5.3.1共伴生资源利用
5.3.1.1应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
5.3.1.2多种资源共伴生的铁矿,应有效回收共伴生矿产资源,主矿产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
坏和浪费。
5.3.1.3应选择适宜选矿方法,优化选矿工艺,改善碎磨流程,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
5.3.1.4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等应符合附录A.3的要求。
5.3.2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5.3.2.1宜采用井下回填、筑路、制作建筑材料、微晶玻璃、土壤改良剂等途径进行废石、尾矿综合
利用。
5.3.2.2应建立废石、尾矿加工利用系统。矿山废石应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合理处置,处置率100%;
露天开采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率不应低于20%,地下开采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率不应低于50%。
5.3.3废水处理与利用
5.3.3.1废水应采用合理技术、工艺和措施洁净化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
5.3.3.2宜最大限度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合理处置率100%。
5.3.3.3选矿废水应循环重复利用,废水零外排。
3
DB37/T3842—2019
5.4节能减排
5.4.1节能降耗
5.4.1.1建立矿山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
耗、水耗。
5.4.1.2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时淘汰高能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2036-1974 拔块 1974-11-11
- HB 4535.29-1991 K型孔系组合夹具元件 内六角螺钉 1992-01-23
- HB 3768-1986 方块弯头缺口顶把 1986-07-14
- QJ 1193.51-1988 人事系统数据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1988-02-21
- HB 4530.8-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压板类件 U形压板 1992-01-23
- HB 2944-1991 垫片 1991-08-03
- QJ 1145.14-1987 焊接夹具零件及部件 单耳定位件 1987-03-31
- HB 4554-1992 D型楔紧块 1992-10-04
- HB 4532.1-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紧固件 带肩六角螺母 1992-01-23
- HB 3575-1985 紧固螺钉 198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