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0/T 120-2020 威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DB3710/T 120-2020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Roads in Weihai C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威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宋修德、吕仁静、梁晓东、宋广华、许 瑛、王春慧、李经业、陈红运、王淑华、于正清、刘悦兴、岳蓬勃、管信江、钱 京、孙 哲、王海宁、刘 凯、刘 岩、刘峦峰、孙 明、傅维秀、刘 舟、孙晓瑜、高 扬、李晓东、郭万庆、潘盛南、周宗智、刘瑶瑶、连海宁、徐艺恒、王 丹、李晓彬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710
威海市地方标准
DB3710/T120—2020
威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2020-12-30发布2021-02-01实施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合发布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前言
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导则,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市城市道路建设、提升及改造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吸收近年来本
地市政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的经验成果,完成本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涵盖市政道路、市政绿地两大类,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内容分
类、市政道路、市政绿地、保障措施。
本导则未标出强制性条文,对与本导则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技术导则由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
究院(地址:青岛市深圳路222号天泰金融广场A座13层,邮政编码:266061)。
本导则主编单位: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威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宋修德张晓光王永超孙永刚徐士强曲晓华
刘成英蒋海军蒋斌司义德张娟刘周
任强李蕾王琳任振张锦淏刘福涛
王永建周德智杨志威张永晨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宋修德吕仁静梁晓东宋广华许瑛王春慧
李经业陈红运王淑华于正清刘悦兴岳蓬勃
管信江钱京孙哲王海宁刘凯刘岩
刘峦峰孙明傅维秀刘舟孙晓瑜高扬
李晓东郭万庆潘盛南周宗智刘瑶瑶连海宁
徐艺恒王丹李晓彬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内容分类...............................................................................................................................3
4市政道路...............................................................................................................................4
4.1机动车道............................................................................................................................4
4.2人行道................................................................................................................................5
4.3检查井和雨水口................................................................................................................6
4.4路名牌................................................................................................................................7
4.5道路照明.............................................................................................................................7
4.6管线....................................................................................................................................8
4.7交通安全设施....................................................................................................................9
4.8人行天桥地道..................................................................................................................10
4.9桥梁与隧道......................................................................................................................11
4.10附属设施........................................................................................................................12
5市政绿地.............................................................................................................................14
5.1行道树绿带......................................................................................................................14
5.2分车绿带..........................................................................................................................14
5.3路侧绿带..........................................................................................................................15
5.4交通岛绿地......................................................................................................................16
6保障措施.............................................................................................................................17
用词说明...................................................................................................................................18
引用标准名录...........................................................................................................................19
条文说明...................................................................................................................................25
1总则
1.0.1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威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成果,全面统筹道路整治涉及的市
政道路、市政绿地各子项实现全元素整治,深入实施精致城市标准引领工程,加快形成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面提升市政道路综合服
务水平,实现城市品质、竞争力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特制定本导则。
1.0.2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坚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
指导原则,执行“一流标准、以民为本、依法施政、勤俭节约”的工作原则,贯彻“工
程典范、品质长效、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
1.0.3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依据本导则,同时结合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及特殊区域道路(指旅游区、商圈等需特殊设计或施工的道路)的分类和特点组织
实施。
1.0.4整治工作应积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在具备条件的区域
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做好防尘、降噪措施。
1.0.5整治工作具备条件的应积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5G网络建设,推
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构建智能物联网系统,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1.0.6坚持“决策科学、质量可靠、技术成档”的原则。道路综合整治应包括道路设施
的前期检查评价、中期设计施工和后期建立技术档案三部分工作,做到“一路一评价、
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档案”。
1.0.7本导则适用于威海市全市范围内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及专项整治工程,新建工
程参照执行。
1.0.8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
2术语
2.0.1机动车道motorway
城市道路两侧道牙之间或公路上铺装路面部分,专供机动车行驶。
2.0.2人行道sidewalk
道路中用路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包含行人通道
和公共设施带。
2.0.3检查井manhole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
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
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2.0.4雨水口gully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街道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雨水
口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2.0.5路名牌streetguideboard
路名牌又名指路牌、道路指示牌、城市道路路名牌以及交通路名牌,属市政公共设施,
设在主要交通十字、丁字路口,帮助行人以及过往车辆识别方向。
2.0.6管线under-groundpipes
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各类地上及地
下敷设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2.0.7交通安全设施trafficsafetydevice
交通安全设施是指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在道路沿线所设置
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照明设备、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交通安全
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轮廓标、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2.0.8道路建筑限界boundarylineofroadconstruction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
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2
3内容分类
3.0.1本导则将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分为市政道路、市政绿地两大类。
3.0.2市政道路部分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检查井和雨水口、路名牌、道路照明、管
线、交通安全设施、人行天桥地道、桥梁与隧道、附属设施共10个子元素。
3.0.3市政绿地部分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共4个子元素。
3
4市政道路
4.1机动车道
4.1.1整治标准
1路面平整圆顺,平整度、坡度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
2道路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表观应无网裂、车辙、拥包、沉陷、剥落、坑槽、泛油等
病害;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应无裂缝、破碎、坑洞、错台、填缝料损失或溢出等病
害。
4.1.2整治措施
1机动车道整治提升前应对现状机动车道进行检测和评价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
位出具检测报告,根据检测报告及评价结果采取精细化整治提升或综合整治提升两类不
同的整治对策。
2精细化整治提升指为保持道路功能和设施完好,对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
的整治维修工程,对应养护等级为中修及以下。重在品质提升和视觉美观。
3综合整治提升指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
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对应养护等级为大修及以上。重在
功能改善和去杂理乱。
4对沥青路面的病害整治方法应结合各条道路的路龄、道路等级、交通流量、病
害类型、病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并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5对于结构强度足够、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沥青路面,为恢复路面表面的服务功能
可进行预防性养护。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前,应对原沥青路面各种病害进行预处治,并
宜采取机械化设备施工。
6道路路面补强前应对原有沥青路面作全面的技术调查,具体应按《威海市沥青及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导则》执行。
7因基层损坏引起的路面病害,必须先处理基层,再整治面层。
8局部路面补强采用的路面结构应不低于原路面结构且宜适当提高,搭接设计及
施工应按《威海市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导则》执行。
4
9道路路面补强应与道路两边构筑物的连接及道路排水相互协调。
10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各类侵限设施应结合机动车道整治一并
规范或移除。
11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不得设置减速带(丘)。
12机动车道整治提升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并满足《城镇道路养护技术
规范》CJJ36等现行相关规范、导则要求。
13工程规模为中修及以下的沥青路面精细化提升工程,其检测与验收标准应按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等现行相关规范、导则的规定执行。
14工程规模为大修及以上的沥青路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其检测与验收标准应按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执行。
15应加强城市道路路面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病害及时养护维修,不断完善和延
伸其服务功能。
4.2人行道
4.2.1整治标准
1表面应平整,无障碍物,不积水,砌块无松动、残缺,相邻块高差应符合要求。
2面层铺装应到边到角,面层材料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3路缘石边线直顺、转角圆滑、勾缝严密、整洁坚实,平缘石不应阻水。
4树池形状规则统一,边线直顺,无拱起残缺。
5路口无障碍坡道设置率为100%,盲道设置规范、连续、通畅。
4.2.2整治措施
1人行道整治提升应贯彻“修旧如旧,成方成片”的基本原则。
2人行道整治提升前应对现状人行道进行检测和评价,根据检测和评价结果采取
精细化整治提升或综合整治提升两类不同的整治对策。不同整治对策的定义同机动车
道。
3局部破损人行道面层砌块更换原则上应使用回收的同类型旧砌块,使用新砌块
时其色彩、强度、块型、尺寸均应与原面层砌块保持一致,同时为保证整体效果,宜采
取适当的做旧措施处理。带有拼花的人行道应恢复原有图案。
4人行道整治应将人行道、盲道、路缘石、无障碍坡道、人行护栏、路名牌等道
路设施作通盘考虑和统筹处理,充分体现功能性、区域性、景观性及实用性。
5
5人行道面层砌块铺装必须设置足够强度的基层和垫层。对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
沉陷、破碎等损坏,应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
6人行道范围内公共设施基础处理需结合基础埋深情况,若设施基础埋深满足铺
装需求,人行道面层铺装需采用切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3/T 896-2014 宁乡猪遗传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905-2014 中华绒螯蟹湖泊养殖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900-2014 背瘤丽蚌 2014-06-01
- DB43/T 903-2014 湘西黑猪饲养管理规程 2014-06-01
- DB43/T 906-2014 湘西黄牛能繁母牛饲养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904-2014 羊球虫病诊断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899-2014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898-2014 临武鸭营养需要 2014-06-01
- DB43/T 897-2014 鸡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43/T 901-2014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