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DB13/T 1763-2013 White Hair Tree Bark Beetle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1763-201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9-05
实施日期
2013-09-30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2013-09–05发布2013-09-3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76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省林业厅森防站。

本标准起草人:毕华明、屈金亮、王春风、周建波、国志峰、杨晓琴、赵立群、张丽华、程立忠、

侯紫慧、刘晓兰、杜兴兰、薄学文、于贵朋、丁晓东、刘彦文、聂洪飞、马瑞先、赵兴强、刘桂红、胡

桂华

I

DB13/T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毛树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的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白毛树皮象发生区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白毛树皮象

白毛树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属鞘翅目,象虫科,树皮象亚科,树皮象属。

2.2

防治指标

为了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寄主受害允许水平而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

3白毛树皮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寄主种类

3.1.1成虫

体长11mm~15mm,长椭圆形,体深褐色。头部背面布满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圆形刻点。喙长而

粗,略弯;前胸背板宽略大于长,散布深坑,中间两侧各有一大窝;鞘翅深棕色,较前胸宽,上有近长

方形的成虚线排列的刻点和金黄色鳞片花纹,形成3条不规则的横带。雌虫腹部背面7节,第1腹节腹面

微凸;雄虫腹部背面8节,第1腹节腹面不凸。

3.1.2卵

长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0.8mm。白色微黄、透明。

3.1.3幼虫

老熟时体长13mm~22mm。体白色或黄白色,无足,微弯。头部橙黄色或者栗红色,头宽3.3mm。上

颚具深褐色2齿。额及头顶上部有一条黑色纵线。

3.1.4蛹

体长约18mm,黄白色。额上有一对乳头状突起,两侧有大刺,头管具4对刺,前胸背板前缘及后

缘各具2对刺,中部有2对刺,侧缘各有3刺,腹部背板具刺状突起,尤以第5至第7节最为发达。腹

部末端具2枚细而长的突起。

3.2生物学特性

1

DB13/T1763—2013

在冀北地区,白毛树皮象2a发生1代,主要危害2a生以上的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油松幼树干

部和枝梢,皆伐迹地和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地方都是白毛树皮象的易发区。该虫以老熟幼虫在落叶松伐根

的根爪部树皮内越冬、成虫在枯枝落叶层越冬。成虫与6月上旬开始上树危害,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

取食和交尾,危害2a生以上的幼树,咬食树干中上部及枝梢的韧皮部作为补充营养。同时在6月上旬

成虫寻找新鲜伐根产卵,将卵产在伐根皮层中。

卵产下后经2~3周孵化为幼虫,新孵化从产卵处沿伐根向下或沿侧根扩展取食,产生的粪便和木

屑充塞虫道。幼虫约5龄,可沿主干取食深达30cm,沿侧根取食延伸超过40cm。到10月初,大部分幼

虫已经老熟,在皮层、皮层与边材间或全部在边材内做椭圆形蛹室休眠,少数孵化较晚的幼虫越冬时尚

未老熟,越冬后需再取食一段时间。

上年秋末已经老熟的休眠幼虫,经越冬阶段后,于6~7月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大部分羽化

为成虫后,要在蛹室中潜伏约10天后,寻找幼树取食危害。

该虫主要是白天危害,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开始扬飞取食危害,阳光充足、光照好、气温高该虫活

动频繁危害重,阴雨天气温低危害次之。一年分春秋两季扬飞为主要危害期,春季为越冬成虫危害,秋

季为新羽化成虫危害。在塞罕坝地区,秋季危害重于春季。

3.3白毛树皮象生活史

见表1。

表1白毛树皮象生活史(冀北地区)

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至翌年4月

世代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