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208-2021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DB37/T 5208-2021 Recycling aggregate concrete structure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同济大学
- 起草人:
- 肖建庄
- 出版信息:
- 页数:6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XX/TXXXX—20XXJXXXXX—XXXX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
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s
(备案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
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s
202X济南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
发〈2020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
〔2019〕28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经验,
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
性,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多层和高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制
备与运输,施工与验收。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同济大学和中建
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各单位在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Email:
jzx@,021-65982787)。
主编单位:同济大学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高速铁建装备有限公司
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肖建庄潘玉珀
李秋义葛智肖绪文杨彬
张维汇刘琼于海平张凯建
岳公冰孙仁娟樊文波宋杰
王赶黄兴启房海波宋晓光
2
王文飞
主要审查人员:曹力强万成梅谢群李秀领
林定权董先锐邢庆毅范涛
程始信
3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3基本规定..................................................................................................4
3.1一般规定...........................................................................................4
3.2材料...................................................................................................5
3.3设计...................................................................................................7
3.4结构构件...........................................................................................9
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1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4
6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15
6.1抗渗性...............................................................................................15
6.2抗氯盐侵蚀性...................................................................................15
6.3抗冻融性...........................................................................................17
7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结构............................................................19
7.1一般规定.........................................................................................19
7.2构造措施.........................................................................................19
8多层和高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20
8.1一般规定.........................................................................................20
8.2抗震措施.........................................................................................21
8.3再生骨料混凝土保护层.................................................................23
9制备与运输............................................................................................24
9.1一般规定.........................................................................................24
9.2原材料.............................................................................................24
9.3制备.................................................................................................25
9.4运输.................................................................................................26
4
10施工与验收..........................................................................................27
10.1一般规定.......................................................................................27
10.2质量控制.......................................................................................27
10.3混凝土输送...................................................................................28
10.4施工...............................................................................................28
10.5养护...............................................................................................28
10.6质量检查.......................................................................................28
10.7验收...............................................................................................29
本规程用词说明..........................................................................................30
引用标准名录..............................................................................................31
条文说明......................................................................................................33
5
Content
1GeneralPrinciple………………..…….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2
3Basicprovisions…………………….....4
3.1GeneralProvisions………………….……….…....4
3.2Materials………….5
3.3Design………….....7
3.5StructuralComponents….…….…………………9
4LoadCapacityLimitStateCalculation….………..…11
5NormalUseLimitStateCalculation….……………..14
6Durabilityof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15
6.1Impermeability…………………15
6.2ResistancetoChlorineAttack………………….15
6.3ResistancetoFreezer-melt…………………..…17
7Low-level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s..…19
7.1GeneralProvisions…………….…………..........19
7.2StructuralMeasures………….....19
8Multi-riseandhigh-rise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s.…...20
8.1GeneralProvisions……...……....20
6
8.2AseismaticConstruction……………...….….....21
8.3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Cover……..….....23
9Multi-riseandhigh-rise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s.…...24
9.1GeneralProvisions……...……....24
9.2Materials……………...….….....24
9.3Production…………………….....25
9.4Transportation…….……….….....26
10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27
10.1GeneralProvisions….……….....27
10.2QualityControl….………….....27
10.3Transportation…………….………...……....….28
10.4Construction…………………..28
10.5Curing…………28
10.6QualityInspection……………..28
10.7Acceptance……………………2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30
ListofQuotedStandards…………….….31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3
7
1总则
1.0.1为规范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本标准指掺用再生粗骨料、再生
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简称再生骨料混凝土。
2.1.2再生粗骨料recycledcoarseaggregate
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加工而成,用
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2.1.3再生细骨料recycledfineaggregate
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加工而成,用
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
2.1.4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structure
以再生骨料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
钢筋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等。
2.1.5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member
以再生骨料混凝土为主制成的构件。
2.1.6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ratioofrecycledcoarseaggregate
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用量占粗骨料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7再生细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ratioofrecycledfineaggregate
混凝土中再生细骨料用量占细骨料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2符号
c——再生骨料混凝土比热容;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的再生骨料混凝土
C30——
强度等级;
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2
、再生骨料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ckfc—
、再生骨料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
再生骨料混凝土剪切变形模量;
Gc——
r——再生骨料取代率;
νc——再生骨料混凝土泊松比;
再生骨料混凝土温度线膨胀系数;
c——
ασ——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
荷载长期作用下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裂缝、变形附加
αθ——
增大系数;
——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再生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
3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再生骨料混凝土所采用的粗、细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的规定。
3.1.2仅掺加I类再生粗骨料,可制备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再生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可参照普通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要求;掺加II类再生
粗骨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III类再生粗骨料不宜用于
制备主体结构再生混凝土。
3.1.3对于多层和高层结构用再生骨料混凝土,Ⅱ类再生粗骨料取代
率宜为30%~50%;对于低层结构再生骨料混凝土,可采用取代率为
50%~100%的Ⅱ类再生粗骨料。
3.1.4再生细骨料仅可用于强度不大于C40的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
构。I类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不应超过30%,II类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不
应超过15%,III类再生细骨料不应用于制备结构再生混凝土。
3.1.5同时掺用再生粗、细骨料时,制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仅可用于
强度等级不大于C40的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取代率为
100%的II类再生粗骨料及取代率不超过30%的I类再生细骨料;II类
再生细骨料不宜用于同时掺用粗、细骨料的再生骨料混凝土。
3.1.6掺用Ⅰ类再生粗骨料的混凝土可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构件;掺用
Ⅱ类再生粗骨料的混凝土不宜用于跨度大于7m的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和梁,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3.1.7掺用Ⅰ类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可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构件;掺用
Ⅱ类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3.1.8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楼层可全部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也可下部楼层采用普
通混凝土构件;
2同一楼层中同类构件应采用相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
4
3.2材料
3.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采
用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30。
3.2.2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其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确定方法应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3.2.3再生粗、细骨料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外,还应
符合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B37/T
5176、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有关规定。
3.2.4再生骨料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可按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并乘以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
折减系数ασ后采用。
3.2.5II类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ασ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1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ασ取0.95;
2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及同时采用再生粗、细骨料混
凝土强度折减系数ασ可按表3.2.5采用。
表3.2.5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折减系数
取代率<30%30%50%70%100%
再生粗骨料
10.950.920.880.85
混凝土
再生粗、细
10.920.880.830.80
骨料混凝土
注:其他取代率可采用内插法确定。
3.2.6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Ec宜通过试验确定;缺乏试验资料时,
可按表3.2.6选取,其他取代率可采用内插法确定。同时取代再生粗骨
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情形,按照较小值取。
5
表3.2.6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104N/mm2)
取代率C25C30C35C40C45C50C60
30%再生粗骨
2.522.702.842.933.023.113.20
料取代率
100%再生粗
2.242.402.522.602.682.762.84
骨料取代率
15%再生细骨
2.782.973.123.23---
料取代率
30%再生细骨
2.752.953.103.20---
料取代率
3.2.7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可按对应弹性模量值的40%
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泊松比νc可按0.2采用。
3.2.8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可按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GB50176有关规定采用。
3.2.9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均匀受压时极限压应变εu范围为(3~3.3)
×10-3。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有关规定采用。
3.2.10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
久性设计。
3.2.11仅掺用Ⅰ类再生骨料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适用环境、设计
使用年限和采取的措施可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一致,设计使用年限不应
超过50年,采取的冻融环境、氯化物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2.12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应用的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和高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宜在一类、二类环境中应用,
不宜在三类环境中应用,不应在四类、五类环境中应用;
2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宜在一类、二类环境中应用,可在三
类环境中应用,不应在四类、五类环境中应用。
3.2.1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宜符合表3.2.13的规定。
6
表3.2.13结构用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
最大最低最大氯离子最大碱含量
环境等级
水胶比强度等级含量(%)(kg/m3)
一0.60C250.30不限制
a0.55C300.20
二
b0.50(0.55)C35(C30)0.15
3.0
a0.45(0.50)C40(C35)0.15
三
b0.40C450.10
注: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2素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3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
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4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再生骨料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3.2.15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设计
3.3.1再生骨料混凝土可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
结构等结构形式中梁、板、柱和剪力墙等构件,也可用于砖混结构中
的圈梁、构造柱等二次结构构件
3.3.2再生骨料混凝土正截面受弯构件在设计计算时应满足下列基本
假定:
1截面平均应变应保持平面。
2钢筋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且不应大于其强度
设计值,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应取0.01。
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纳入计算。
3.3.3材料选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
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7
2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与相同混凝土标号的普通混凝土钢
筋锚固长度一致,可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
3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增加0.05的配筋百分率;箍筋的配箍率不
应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增加0.05
的配筋百分率,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应满足可靠度的要求。
4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可采用CRB600、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RRB400、HPB300钢筋。
5箍筋宜采用HRB400、HPB300钢筋。
3.3.4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取值应符合
表3.3.4-1的要求。
表3.3.4-1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阻尼比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0%30%50%100%
阻尼比按普通混凝土取值0.0530.0550.058
2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0.050。
3当高层结构中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时,
约束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或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最小量箍
筋或拉筋沿竖向最大间距,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4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相关要求。
5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层和高层房屋,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应
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节点,不应低于C35;
2)其他各类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30。
6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层和高层框架柱,其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
定: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等级为四级时不宜小于350mm,抗
8
震等级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50mm;
2)矩形截面柱长边与短边的比值不宜大于3;
3)圆形截面柱的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时不宜小于400mm,抗
震等级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500mm;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1667.3-2019 进出口机电产品检测方法 第3部分:家用电器待机功率的测量 2019-10-25
- WS/T 90-2017 改水降氟效果评价 2017-08-16
- WS/T 572-2017 血清中碘的测定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2017-08-16
- SN/T 5165-2019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 硝化棉润湿剂含量的测定 2019-10-25
- WS/T 665-2019 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 2019-07-01
- SN/T 1017.6-2019 出口粮谷中叶枯酞残留量检测方法 2019-10-25
- SN/T 049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苯氟磺胺残留量检测方法 2019-10-25
- SN/T 0800.10-2019 进出口粮食、饲料 大豆粉吸水率检验方法 2019-10-25
- WS/T 635-2018 尿中砷形态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2018-09-17
- SN/T 1828.3-2019 进出口危险货物分类试验方法 第3部分:氧化物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