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504-1992 汉语清晰度诊断押韵测试(DRT)法
GB/T 13504-1992 Diagnostic rhyme test (DRT) method of Chinese articul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2年08月
-
2008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三十研究所
- 起草人:
- 张知易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504一92
汉语清晰度诊断押韵测试D(RT)法
Diagnosticrhymetest(DRT)method
ofChinesearticulation
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法基于辅音能量较弱,但它们又携带大量语言信息的原理,以及辅音本身因发音
方式、部位和传输路径不同,各类辅音之间表现出不同声学特征的事实,而把辅音的理解作为测试目标。
它按汉语辅音的六大区别特征,采用押韵的测试体制及测试项的字前辅音仅靠单一的区别特征相区别
的原则,形成测试用的字表。
本方法将被测系统的传输性能和测试结果直接关联了起来。根据多特征通道的诊断性得分,就可分
析出系统的一般性能缺陷,从而为改进系统设计、“医治”它的某些“毛病”提供了依据。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汉语清晰度诊断押韵测试(以下简称DRT)法使用的押韵字表,测试的条件,计分方
法及DRT清晰度的等级。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语言传输设备或系统,语言处理技术、电声器件及厅堂等的清晰度估价,也适用
于说话人语言障碍或听音人听力障碍的分析诊断。
2引用标准
GB7341听力计
3术语
3.1浊音性voiced缩(写为Vo.)
清/浊性对立,是每种语言辅音分类系统中都具有的重要属性。汉语半元音/W(u)/和/YO)/具有浊音
的某些性质,也划归这一类。
3.2鼻音性nasality缩(写为Na.)
鼻音也属浊音,但由于它们传输函数的特殊性,不仅有极点,而且有零点,所以将鼻音单独列为一类
特征。
3.3送气性aspirated缩(写为As.)
辅音激励送气,不送气是汉语辅音一大特征,全部塞音和塞擦音都具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性。
3.4低沉性graveness缩(写为Gr.)
低沉音与尖锐音相对立,表现发音部位在唇部这一明显的位置特征。其频谱能量表现为在低频端较
集中。
3.5紧密性compactness缩(写为Co.)
紧密音与分散音相对立,伴随能量的增加,在语音频谱中频段的一个窄带内,能量较集中。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一08一29批准1993一05一01实施
GB/T13504一92
3.6持续性sustention缩(写为Su.)
持续音是持续时间较长,能量逐渐增加,高频成分能量较强的一类音。主要是摩擦音,浊音也具有持
续性。
上述六种辅音特征分类结构见附录A补(充件)。
4基本字表
本方法包括两张基本字表,各有108对押韵字,由每一特征的辅音作为声母,分别与出现率较高的
九个韵母来构成。其中每一对字为一测试项,两项为一组,基本押同一韵,见附录B补(充件)。
5测试方法
本方法仅对一般通信系统或(设备)的测试给出一些可遵循的建议。其他范围的应用应有所差别,可
作符合规范的调整。
5.1测试条件
5.1.1发音环境
对实验室条件的系统测试,直接发音应在背景噪声低于35dB(A),混响时间低于0.5s(500Hz)的
室内进行。若用磁带送音,则录音带应由发音人用测量传声器,在混响时间可以忽略的环境中录制而成,
其放大器应无幅度失真,谐波失真小于1%,动态范围大于50dB,频响在125-6300Hz内,波动为
士2dB.
5.1.2发音人
一般情况下,至少应由中青年男、女各一人担任发音员。他们应能讲标准的普通话,无方言特征和怪
奇的音色,且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符号注音流畅发音。
5.1.3听音环境
用双耳机听音时,应采用宽频带耳机。其频率响应至少在80-5OOOHz范围内不均匀度应为
士2dB,环境噪声应小于或等于50dB(A)。如果用扬声器放音,则听音区声场的不均匀度应控制在3dB
内,扬声器的频响至少在200^4000H:内是基本平坦的,背景噪声应低于40dB(A),混响时间应低于
0.5s(500Hz)左右。对已有耳机或扬声器的系统测试,可以使用被测系统自身的耳机或扬声器。
5.1.4听音人
一般应由6^-10名男女基本各半的16-35岁中青年人员组成测试小组。他们应听力正常,当用符
合GB7341规定的纯音听力计测试时,听力损失于500,1000,2000,4000Hz上的测试平均低于
10dB。应无耳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符号注音正确听辨普通话。
5.2发音材料
任何评定测试,每次至少选用包括男女声发音的字表4-6张,应随机地分别由两基本字表各派生
出2-3张。为方便测试和结果的处理,建议仅在每种区别特征中完成随机化。
每张发音字表,应从每类特征的九组押韵字中,各选出一项来构成。每测试项的两个字之一都可选
为被测的发音字,但每项只选一个字见(第Dl章)。
5.3发音方式
字表发音前,发音人应先报发音表号,然后按顺序发音。
被测字的发音字应出现在如下引导句中,即:第n组,读x字;n是序号,x是被测的发音字。
5.4发音速度
按汉语连续语言3字//s的速度发音。整句读音约2s,然后停顿约2s,总共4se
5.5发音注意点
强调发音务求自然,整个句子读音力求平稳。被测字应自然出现在句中,不得以提高音量、音调及延
长持续时间等任何方式强调,也不得在它之前停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定按汉语拼音方案注音符
GB/T13504一92
号注明的声、韵、调读音。
5.6发音声级
按正常通话条件,当话筒距嘴4cm时,发音的声压级控制在94dB(A)左右。这是发音期间,测试项
或引导句单字达到的最大声级的算术平均值。整个发音过程中力求稳定,应用音量表监示。
5.了发音次数
每个被测字一般只准一次发音,仅因技术原因,允许重复一次发音。
5.8听音和记录
5.8.1听音声级
用双耳机听音,送音音量藉助仿真耳来测定,耳机产生的声压级应为72dB左右。直接用扬声器听
音,则听音人所在位置的声压级应为“dB左右。正式测听前,测试主持人应用5.6条同样的方法和材
料将音量调定。听音人不得自己随意调整音量,座位不宜过于分散。
5.8.2测听前的准备
与发音字表相对应的记录表见(第D2章),必须事先按发音的顺序印好,测试前交测试人员备用。
主持人交待听记要求,强调听记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每个测试字都要独立做出回答的记录,不得参照
旁人的记录。
5.8.3记录方式
听音人根据声的刺激,依次在记录表中相应的测试项上明显地圈上他听到的那个发音字。对每个测
试项的发音字都必须作出回答记录。
5.9记录表的核对
听完全部测试发音字表后,可对记录表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核对。
a。公布发音字表,听音人交换记录表,相互进行核对;
b‘主持人主持核对,听音人相互交换记录表,主持人按发音字表复述发音字或放原始录音,由听
音人进行核对;
c.由主持人自己对照发音字表核对每张记录表。
如果实验中发现有被发音人误读的字,则该项不参与所属特征的计分。每表的每类特征中,最多允
许误读两个字,否则重新发音,重做测试。
6测试训练
6.1发音人的训练
按5.3-5.6条的规定,让发音人用发音字表进行反复练习,确实达到上述测试发音的要求。
6.2听音人的训练与考核
听音人应首先熟悉两张基本字表的正确读音,然后在面对面的传递条件下,以正式测试的方式,由
发音人读2-3张非正式测试的字表,听音人按5.7.3条的方式作记录。清晰度得分达到100%者,可作
为正式听音人参加测试。
6.3针对被测系统的训练
除非被测试系统比较特殊,如低比特率的分析合成系统声(码器)或其它音质较差的语言传递装置
如(语言置乱器),才有必要对听音人员进行习惯受试系统话音的训练,一般不做习惯性训练。
7计分
7.1计分公式
为校正二字选一回答中可能引人的猜测成分,采用如下公式计算DRT清晰度的得分:
A一星妥丝X100%..........··..。。·。·。·…(1)
I
GB/T13504一92
式中:R—正确回答数;
W—错误回答数;
T—总的测试项数。
7。2区别特征得分的计算
为诊断起见,一般按以下步骤分别计算男、女发音人的区别特征的清晰度得分。
a.计算第k张记录表第i个队员的第J类特征得分:
A,;一二哥丝x100%(2)
式中:i=1,2N;
j=Vo.,Na.,···……,Su.;
k=1、2、……、M;M(=M;,男发音人的发音字表数;M=M,,女发音人的发音字表数)。
b.计算第i个听音人的第j类特征得分,即:
1谷.
二二二二.二夕,了1;;,(3)
A;j
114ku=1
式中:M-M,或M2.
由计算全体听音人得分的算术均值,即:
1KN--l。
(Aj’一N.L=1xij(4)
来得到第1类特征的得分,考虑到得分的分布应是正态的。本标准建议采用95%的置信度,则J类特征
得分的真值A,由下式给出:
A;=(A户士KuN,j(5)
一一一.....……。。.......……,…
aN.j=aN-l,jl丫万(6)
1
aN-l,jN一1艺(A;,一A(j))’(7)
式5(,6,7)中:aN,;—均值偏差;
QN-1.A—队员得分作为样本的标准偏差;
K—在给定置信度下,对应于自由度N-1时的t分布值,可查表得到见〔附录C补(
充件)第C1章〕。
如果有该剔除的奇异值,则N-1是剔除奇异值后的真正自由度。
7.3总的DRT清晰度得分的计算
将各区别特征得分予以平均,便得到总的清晰度得分,即: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01/T 15-2020 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 2020-11-30
- DB3703/T 4.4-202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第4部分:土地和矿业权交易 2020-12-15
- DB23/T 2761-2020 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技术要求(1比10000) 2020-12-25
- DB3703/T 4.2-202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 2020-12-15
- DB3707/T 27.4-2020 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规范 第4部分:服务要求 2020-11-11
- DB23/T 2763-2020 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0-12-25
- DB3703/T 4.5-202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第5部分:产权交易 2020-12-15
- DB3703/T 4.3-202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第3部分:政府采购 2020-12-15
- DB23/T 2762-2020 芸豆与一年生芍药间作生产技术规程 2020-12-25
- DB5120/T 2-2020 地理标志产品 周礼粉条生产技术规范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