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26586-2011 西兰花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86-2011 Production technical practice for broccoli
基本信息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西兰花的种植生产。
发布历史
-
2011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局
- 起草人:
- 章强华、赵志强、王力舟、毛远庆、孙彩霞、李维龙、汪恩国、姚晗珺、董国堃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65.020.01
B05
a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26586--2011
GB/Z
西兰花生产技术规范
Productiontechnicalforbroccoli
practice
201
1-06—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岩右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厘111
26586--2011
GB/Z
刖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
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人:章强华、赵志强、王力舟、毛远庆、孙彩霞、李维龙、汪恩国、姚啥瑁、
董国垄。
26586--2011
GB/Z
西兰花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西兰花生产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生产基地的选择和管理、投人品管理、
栽培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劳动保护、档案记录等方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西兰花的种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
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瓜菜作物种子第4部分:甘蓝类
GB/T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3.1生产基地选择
3.1.1西兰花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生
产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
3.1.2生产基地连片面积宜在3hm2以上。
3.1.3填写《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1)和《生产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见
表A.2)。
3.2基地管理
3.2.1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用于生产办公。室内桌椅、资料橱配备齐全;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
生产技术规范、有害生物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投人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3.2.2基地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单独存放种子、农药、肥料和施药器械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
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应填写《生产基地主要农用设备(工具)
登记表》(见表A.3)。
3.2.3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并保持盥洗室的清洁卫生。
3.2.4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
生产基地应设分别设有收集粪便、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物与污染物的设施。
3.2.5灌溉系统
生产基地应建有灌溉系统,如储水池、雨水收集、供水管道、灌溉设备维护等,应排灌分渠。有条件
的,可建立滴灌或喷灌等灌溉设施。
】
26586--2011
GB/Z
3.2.6植保员
3.2.6.1生产基地应配备植保员,负责有害生物的防治、农药使用管理指导与记录等。植保员配备数
量应能满足每个基地生产的需要,并填写《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1)和《生产基地人员登记
表》(见表A.4)。
3.2.6.2植保员应获得国家农作物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病虫害综合治理(IPM)培训。
3.2.7肥料员
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宜配备肥料技术人员,负责肥料的施用管理与记录等。填写《生产基地人员登记
表》(见表A.4)。
3.2.8环境条件监测
新建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
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该基地。并填写《生产基地基本
情况记载表》(见表A.1)。
3.2.9标志标示
基地有关的位置、场所,应设置醒目的平面图、标志、标示。
3.2.10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或隔离带或者有天然隔离等有效隔离措施,以防止外源污染。
4投入品管理
4.1农药
4.1.1农药的采购
4.1.1.1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农药。不应采购下列农药: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无农药登记证
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
明的农药、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的农药、超过保质期的农药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4.1.1.2采购的农药应索取农药质量证明,必要时进行检验,并填写《生产基地投入品出、入库记录表》
(见表A.5)和《生产基地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表》(见表A.6)。
4.1.2农药的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
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人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4.1.3剩余农药的处理
4.1.3.1未用完农药制剂
应保存在原包装中,并密封贮存,不应用其他容器盛装,不应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
4.1.3.2未喷完药液(粉)
在该农药标签许可的情况,可再将剩余药液用完。对于少量的剩余药液,应妥善处理。并填写《剩
余农药或清洗废液处理记录表》(见表A.7)。
4.1.4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3次以上,将其压坏或刺破,防止重复使用,
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处理。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安全存放。
4.2肥料
4.2.1肥料采购
肥料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应采购下列肥料: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
肥料。
4.2.2肥料的储存
肥料应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应与农产品存放在一起。
2
11
GB/Z26586--20
4.2.3基地投入品记录
应填写《生产基地投入品出、入库记录表》(见表A.5)。
5栽培管理
5.1生产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种植者应根据基地环境、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西兰花品种,采取适宜的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5.2播种期管理
5.2.1苗床应选择地势干燥、排灌方便、土壤通透性和持水性好、上茬未种甘蓝类蔬菜、地下害虫少、质
地肥沃的田块。夏秋季播种的还应选择阴凉的位置或加盖遮阳网育苗。
5.2.2依生产习惯及生产需要可采用苗床撤播、育苗盘和营养钵播种。填写《生产基地种子/种苗处理
记录表》(见表A.8)。
5.3幼苗期管理
5.3.1控制适宜的温度以利于西兰花出苗。出苗期应及时间苗,适当控温,通风透光,以防止徒长和
倒伏。
5.3.2假植(分苗)前应通风降温进行炼苗,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
5.3.3移苗到缓苗前应控温、保湿,以提早缓苗;缓苗到成苗前应改善光照、营养等条件,并在定植前适
当进行炼苗,预防徒长和病害,以培育壮苗。寒冷季节应采用小拱棚盖膜增温,夏秋季节应遮阳降温。
5.4定植期管理
d~15
5.4.1定植前10d清理田间残茬并进行翻耕,深沟高畦,充分施足基肥。
5.4.2根据品种、肥力、花球大小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
5.5大田期管理
5.5.1缓苗期管理
为移植大田后的恢复生长期,主要是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促进早缓苗。夏秋季主要采取早晚
各淋水1次,以降温、保湿。早春则用地膜保温,控制温度在22℃~25℃,保持土壤湿润。
5.5.2莲座期管理
为营养生长旺盛期,应提供充足的肥水,使茎、叶快速生长在现蕾前形成足够的叶数(16片~
17片)和肥大的叶片。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和施肥,同时根据西兰花生长规律,适时追肥。
5.5.3结球期管理
5.5.3.1结球期应适时追肥。花球采收后,特别是早熟品种还需采收侧枝球的,还应再追施侧枝肥。
5.5.3.2西兰花结球后应控制田间湿度,防止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和导致花球霉烂。及时摘除病叶、老
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养分向花球积累。遇酸雨或大雾天气,应及时洒水,冲走雾水
及酸雨,以减少花球腐烂。
5.6采收
5.6.1西兰花的采收应及时。应在花球充分膨大、花蕾较整齐、表面绿实、平整、无凹凸、颜色一致、不
散球,即最佳采收适期时采收。并填写《产品采收及流向记录表》(见表A.9)。
5.6.2用不锈钢刀具收割,根据出口要求在茎口加长数厘米,带叶平割,用塑料筐装运,严防机械损伤;
采后及时交售,防止发热失水。
5.6.3采收后的西兰花应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相关质量安全
要求,并填写《产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检测结果表》(见表A.10)。
6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6.1综合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辅之化学
3
26586--2011
GB/Z
防治。
6.2防治对象
6.2.1常见的病理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黑腐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斑病、霜霉病和菌核
病等。
6.2.2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菜蚜、菜螟、黄曲条跳甲、蝗虫和蜗牛等。
6.2.3主要生理性病害有:缺硼症、缺磷症、缺钙症和缺镁症等。
6.3农业防治
6.3.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种子应符合GB16715.4的要求。
6.3.2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前茬最好是水稻、瓜类、豆类等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
d~15cm~35
6.3.3精耕细作、清洁田园,定植前10d清理田间残茬并进行土壤深翻30cm。
6.3.4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和施肥。
6.3.5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种前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
6.4物理防治
6.4.1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点灯诱杀,减轻其发生量。有条件的地区每2hm2~
4hm2范围内设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诱杀鳞翅目为主的害虫。
6.4.2色板诱杀
cm×29
设施内悬挂涂抹机油等黏着剂的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黄板规格23cm,根据虫害的危害
程度,每667m2悬挂45块~90块。
6.4.3人工捕杀
对发生较轻、为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宜采用人工捕杀,减轻为害。
6.4.4糖醋液诱杀
用糖醋液诱杀地下害虫。连续数日,诱杀效果较好。糖醋液配方: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
和90%晶体敌百虫1份。
6.4.5防虫网覆盖育苗
苗期采用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止成虫进入产卵和幼虫的直接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防虫网可与色
板诱杀配套使用。
6.5生物防治
6.5.1利用天敌
通过农艺措施和采用选择性农药,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天敌。
6.5.2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诱杀害虫针对性强、效果好,宜大面积推广应用。宜推广的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
几种性诱剂品种。如应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具有理想的效果,每667m2布放5个~6个诱芯。应用性
d~30
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667m2布放1个诱芯。每次每个诱芯可持续诱杀20d。用户可
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
6.5.3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优先采用茚楝素、矿物油等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6.6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6.6.1化学防治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同时加强病虫害的测报,及时掌
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应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改进施药技术。
提倡低容量喷雾。
6.6.2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见附录B。
6.6.3填写《生产基地有害生物防治记录表》(见表A.11)。
4
26586--2011
GB/Z
6.6.4为避免或减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应及时更改用药方案,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品种。
7劳动保护
7.1施药人员
施药时,操作者应穿着防护服。
7.2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立警示标志。潜在危险
区的警示标志应设于入口处。
8批次管理
同一地块或同一大棚采用同一种植管理模式在同一天采收的同一品种为1个生产批。以1年为
地所在省(市、区)行政区划代码(6位)+基地名称拼音首字母。填写《产品采收及流向记录表》(见
表A.9)。
9档案记录
每个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以
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见表A.12),记
录应当保留两年以上。
26586--2011
GB/Z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西兰花生产记录表格
表A.1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载表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电话基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6620-2014 油罐的检验、修理、改建及翻建 2014-03-18
- JB/T 11646-2013 半干法脱硫装置专用设备流化槽 2013-11-25
- CB/T 3717-2013 船体分段工作图设绘要领 2013-10-17
- SJ/T 10383-2013 软磁铁氧体用氧化铁 2013-10-17
- QX/T 218-2013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采样罐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2013-12-22
- QX/T 214-2013 卤代温室气体不锈钢采样罐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 2013-12-22
- JB/T 8403-2014 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技术条件 2014-05-12
- QB/T 1992-2014 化学瓷蒸发皿 2014-05-06
- JB/T 10390-2014 智能仪表可靠性设计方法 2014-05-12
- GY/T 274-2013 数字调音台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