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464-1999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64-1999 Non-combustibility test method of building material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05月
-
201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
- 起草人:
- 曹伯寅、卜爱萍、孙玉虎、裴英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2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5464-1999
前言
本标准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182:1990(嫩烧试验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对GB/T5464-
1985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2开发的对火反应系列试验方法之一,它仅在实验室试验条件
下评定材料的不燃性,不能用于描述或评定材料在实际火灾条件下的火灾危险性,也不能作为材料嫩烧
危险性有效评价的唯一依据。
系列对火反应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标准:
GB/T14523-1993(egvISO5657:1986)建筑材料着火性试验方法;
GB/T16172-1996(neqISO5660:1993)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
GB/T16173-1996(neqISO/DIS5924:1991)建筑材料燃烧或热解发烟量的测定方法(双室法);
GB/T5464-1999(idtISO1182:1990)建筑材料不嫌性试验方法;
GA111-1995(neqISO9705:1993)表面装修材料实体房间火试验方法。
本标准附录A对不姗性的评定判据作了规定,这是国际上被推荐的判据,也是我国GB8624-
1997((建筑材料嫩烧性能分级方法》对不嫩性A级材料的规定判据。
本标准取消了ISO1182:199。中第4章的“2)"注和附录C的“注4",这两条注是索取试验装置图
纸和试验报告的注释。
本标准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5464-198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伯寅、卜爱摔、孙玉虎、裴英
GB/T5464-1999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标准化团体((IS()团体成员)的一个世界性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起
草制定是通过ISO的技术委员会来完成的,每个团体成员都有权参加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无论是政府
的还是非政府的国际组织,只要与ISO确立了联络关系,都可参加IS()的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GEC)在电工标准化的各个方面均保持了紧密的合作。
技术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各团体成员进行表决,并须至少获得75%团体成员的赞
同,才能出版为正式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ISO1182是由ISO/TC92"建筑材料、构件和结构的燃烧试验”技术委员会起草的。
本标准第三版代替并废止第二版((ISO1182:1983),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cB/T5464-1999
引言
0.1确定一种材料是否直接助长火势,这是很重要的,本试验方法就是用于此项目的。所提供的试验结
果将帮助管理机关确定将一种材料用于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进出和疏散通道,是否不会有过分的危险
性(参阅附录A1),
0.2从技术观点出发,本试验方法并未对“不燃性”给出绝对的表述。在执行法规时,或许有必要进行附
加试验。包括不燃性在内的“对火反应”系列试验方法的概念可参阅ISO/TR3814:1989的第六章。
0.3国际海事组织(IMCO)所采用的试验方法(IMCO的A.472(M)决议)与本标准所述的方法类似,
但目前还不完全相同。
0.4本标准对试验装置、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评价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指标,它的依据更合理并解决
了原先试验方法中的许多问题。然而,试验的基本原理并未改变,从执行法规的角度和其他角度看,在有
关对火反应的试验质量方面,总的可以认为,任何材料均表现出与按原先版本进行试验时具有同样的性
能
0.5所推荐的评定判据列于附录A,对本试验的评论意见列于附录B。这些附录不是必须遵循的技术
要求,但是,采用本试验的人员必须事先认真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464-1999
idtISO1182:199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代替GB/.T5464-1985
Non-combustibilitytestmethodofbuildingmaterial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评定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安全警告—所有参与燃烧试验的人员均应注意:试样在燃烧时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或有毒气体,应
适当防范,以利健康。
本标准适用于测试建筑材料。它不适用于测试有涂层、有饰面层或多层的制品。对于复合制品,可
以对组成该制品的各组分材料分别进行测试,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有涂层、有饰面层或多层的制品还
可以按其他对火反应试验方法进行评定参〔阅附录B(提示的附录)的B1D,
2取样
样品应足够大,以便能代表该材料,对不均匀材料更要注意。
3试样制备
3门试样
3.1门每种材料应制备五个试样。
3.1.2试样为圆柱形,直径45写mm,高50mm士3mm,体积80cm,士5cm'
3.2制备
3.2.1试样应尽可能代表材料的平均性能并按3.1.2规定的尺寸制作。
3.2.2如果材料的厚度小于50mm,则3.1.2规定的试样高度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并调整每层
材料的厚度来保证。试验前,每层材料均应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5mm的铁丝
将各层紧捆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的气隙,但不得施加显著的压力。
叠层的布置应使试样中心热电偶的热接点位于该材料内部,不应处于层间界面上。
3.2.3在试样顶部中心沿轴向应预留一直径为2mm的孔,孔深应使试样热电偶热接点处于试样的几
何中心。
3.3状态调节
试样应在60'C士5C‘的通风千燥箱内调节20h至24h,并在试验前将其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试验前,应称量每个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参阅附录B的B8)
4试验装M
4.1概述
”重要注解本标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仅用于描述在实验室控制的加热条件下材料的可燃性或不嫩性。它本身
不应被用来描述或评定材料在实际火灾条件下的火灾危险性.也不应将其作为燃烧性能方面危险性有效评价的
唯一依据.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1999一05一31批准1999一12一01实施
GB/T5464-1999
4.1.1在下述的试验装置中,除规定了公差外,全部尺寸均为公称值。
4.1.2装置为一加热炉。加热炉系绕有电热线圈的耐火管,其外部覆盖有隔热层,锥形空气稳流器固定
在加热炉底部,气流罩固定在加热炉顶部。该装置详见图1,
4.1.3加热炉安装在支架上,并配有试样架和试样架插人装置。
4.1.4应布置热电偶测量炉内温度、试样中心温度和试样表面温度。
4.2加热炉、支架和气流罩
4.2.1加热炉管应由表1规定的密度为2800kg/m'士300kg/m“的矾土耐火材料制成,高150mm士
1mm,内径75mm士1mm,壁厚10mm士1mm。包括固定电热线圈的耐火水泥层在内,其总壁厚不超
过15mm,
表1矾土耐火材料的组分
材料含量,%(质量百分数)
三氧化二铝(AI,O,)>89
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Si0A1,00>98
三氧化二铁(Fe():)G0.45
二氧化钦(TiO,)G0.25
氧化锰(Mn,O,)<0.1
其他微量氧化物(Na,K,Ca,Mg氧化物)其余
4.2.2加热炉管的电热线圈应采用3mm宽、0.2mm厚的镍80/铬20电阻带按图2规定单层缠绕。
4.2.3加热炉管安置在一个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外径200mm,高150mm,壁厚10mm的圆柱管的中
心部位,并配以带有内凹缘的顶板和底板,以便将加热炉管定位。加热炉管与圆往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
填人密度为140kg/m,士20kg/m'的氧化镁粉。
4.2.4加热炉底面连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993-2022 炭素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2022-09-30
- YB/T 6023-2022 刹车盘用不锈钢热轧钢板及钢带 2022-09-30
- YB/T 6025-2022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双相不锈钢热轧钢板 2022-09-30
- YB/T 4996-2022 索氏体化热处理碳素钢丝 2022-09-30
- YB/T 6022-2022 热轧钢带横向板廓特征判定方法 2022-09-30
- YB/T 6029-2022 耐火耐候钢焊丝用盘条 2022-09-30
- YB/T 6021-2022 钢带翘曲检测方法 2022-09-30
- YB/T 6020-2022 钢卷轮廓检测方法 2022-09-30
- YB/T 6024-2022 汽车装饰用冷轧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2022-09-30
- YB/T 6019-2022 模具钢超声检测方法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