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5026-201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7/ 5026-2014 DB37/ 5026-2014 Energy-saving Design Standard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7/ 5026-2022 | 页数:19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 5026-201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5-22
实施日期
2015-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集体宿舍、公寓、养老院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起草人:
朱传晟
出版信息:
页数:19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residentialbuildings

DB37/5026—2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36—2015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5年10月1日

2015济南

前言

为贯彻国家和省节能减排政策,落实《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

五”发展规划》的节能目标,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计划

要求,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在广泛调查、大量试验研究和

计算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标准,总结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对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修改了适用范围、提高了建筑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要求、重新定义了窗墙面积比、增加了建筑给水排水和

电气节能设计内容,修编补充了相关的附录等资料。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

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

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建设发

展研究院(地址:济南市经六路三里庄17号,邮编:250001,电话:

0531-83180936,E-mail:sdjzjn2012@163.com)。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山东省标准设计办公室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秦恒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华建铝业有限公司

青岛万和装饰门窗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绿建软件有限公司

中国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日照易立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欧立华建筑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盛宇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天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春堂于晓明朱传晟徐建张钊

王方琳张海燕王德林李东毅刁乃仁

刘洪令孙洪明杨元亮王洪飞周楠楠

陈一全宫少峰张树东李孟合李娟

崔玉明王刚辛波邓刚翟传伟

吕令聪黄振利孔庆峰李友学延云刚

邓春祥张友忠张玉泉姜岩峻

主要审查人:林海燕李明海周辉万水娥房泽民

朱传堂吴恩远刘经陈建国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8

4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0

4.1一般规定!!!!!!!!!!!!!!!!!!!10

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1

4.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16

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23

5.1一般规定!!!!!!!!!!!!!!!!!!!23

5.2热源与热力站!!!!!!!!!!!!!!!!!25

5.3输配系统!!!!!!!!!!!!!!!!!!!29

5.4室内供暖系统!!!!!!!!!!!!!!!!!34

5.5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37

6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39

6.1一般规定!!!!!!!!!!!!!!!!!!!39

6.2给水排水系统!!!!!!!!!!!!!!!!!39

6.3生活热水系统!!!!!!!!!!!!!!!!!40

7电气节能设计!!!!!!!!!!!!!!!!!!!42

7.1供配电系统!!!!!!!!!!!!!!!!!!42

7.2照明系统!!!!!!!!!!!!!!!!!!!43

7.3智能控制系统!!!!!!!!!!!!!!!!!43

附录A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专项说明!!!!!!44

附录B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45

附录C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阳台及其他围护结构

的温差修正系数!!!!!!!!!!!!!!!57

附录D山东省设区城市供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58

附录E地面传热系数!!!!!!!!!!!!!!!!59

附录F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60

附录G空气换气耗热量计算参数!!!!!!!!!!!65

附录H面积和体积计算!!!!!!!!!!!!!!!66

附录I外窗热工性能参考表!!!!!!!!!!!!!!70

附录J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及其修正系数!!!!!!!!!75

附录K管道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78

附录L设备专业节能判断文件!!!!!!!!!!!!81

本标准用词说明!!!!!!!!!!!!!!!!!!!84

引用标准名录!!!!!!!!!!!!!!!!!!!!85

条文说明!!!!!!!!!!!!!!!!!!!!!!87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Designparametersofclimatesubareaandindoorthermalenviron

ment!!!!!!!!!!!!!!!!!!!!!!!8

4Buildingandbuildingenvelopethermaldesign!!!!!!10

4.1General!!!!!!!!!!!!!!!!!!!10

4.2Thethermaldesignofbuildingenvelope!!!!!!!!11

4.3Buildingheatlossindexandjudgmentsandweighofbuildingenvelope

thermalperformance!!!!!!!!!!!!!!!16

5EnergyefficiencydesignofHAVCsystem!!!!!!!!23

5.1General!!!!!!!!!!!!!!!!!!!23

5.2Heatsourceandstation!!!!!!!!!!!!!!25

5.3Distributionsystem!!!!!!!!!!!!!!!!29

5.4Indoorheatingsystem!!!!!!!!!!!!!!!34

5.5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system!!!!!!!!!37

6Energyefficiencydesignof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

!!!!!!!!!!!!!!!!!!!!!!!!!39

6.1General!!!!!!!!!!!!!!!!!!!39

6.2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39

6.3Domestichotwatersystem!!!!!!!!!!!!!40

7Energyefficiencydesignofelectricity!!!!!!!!!42

7.1General!!!!!!!!!!!!!!!!!!!42

7.2Illuminatingsystemsystem!!!!!!!!!!!!!43

7.3Intelligentcontrolsystem!!!!!!!!!!!!!!43

AppendixAThespecialinstructionsofbuildingenvelopethermalde

sign!!!!!!!!!!!!!!!!!!!44

AppendixBThecalculationsofmeanheattransfercoefficientand

linear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thermalbridge!!

!!!!!!!!!!!!!!!!!!!45

AppendixCModification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

buildingenvelope,balconyandotherbuildingenvelope

temperaturedifference!!!!!!!!!!!57

AppendixDHeatingperiodaveragesolarradiantheatofShandong

province!!!!!!!!!!!!!!!!!58

Appendix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ground!!!!!!!59

AppendixFSimplificationonbuildingshadingcoefficient!!60

AppendixGCalculationparametersofairchangeheatloss!!65

AppendixHBuildingareaandvolumecalculations!!!!!66

AppendixIThermalcharacteristicsforbuildingexteriorwindow

!!!!!!!!!!!!!!!!!!!!70

AppendixJThermalconductivityandmodificationcoefficientof

buildingmaterials!!!!!!!!!!!!!75

AppendixKMinimumthicknessofthermalresistanceinsulatinglayer

ofheatingpipes!!!!!!!!!!!!!!78

AppendixLEnergyconservationjudgefilesofandequipmentspe

cialty!!!!!!!!!!!!!!!!!!8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84

Bibliographyofnormativestandard!!!!!!!!!!!!8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87

10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

策,落实山东省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

居住建筑热环境,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集体宿舍、公寓、

养老院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居住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设计,并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

说明。

1.0.4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

1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

下,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严格控制建筑物冬季耗热量

指标;

2通过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供暖系统的热源效率和输

送效率;

3通过空调、通风系统和建筑遮阳的节能设计,有效控制夏

季的空调能耗;

4通过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给水排

水、照明和电气系统的用能效率。

1.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供暖度日数(HDD18)heatingdegreedaybasedon18℃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

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供暖度日

数。单位:℃·d。

2.0.2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degreedaybasedon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

度与26℃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

数。单位:℃·d。

2.0.3计算供暖期天数(Z)computeddaysduringheatingperiod

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该天数仅供建筑热

工设计计算时使用。单位:d。

2.0.4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meanoutdoortemperature

duringheatingperiod

计算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

2.0.5体形系数(S)shapecoefficient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

值。单位:1/m。

2.0.6窗墙面积比(CQ)windowtowallratio

窗洞口面积与墙面面积(含窗洞口面积)之比CQ,分为朝向窗

墙面积比CQ1和开间窗墙面积比CQ2。

朝向窗墙面积比CQ1是该朝向外窗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的墙

面总面积(包括外窗洞口面积)之比。

开间窗墙面积比CQ2是房间的外窗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

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0.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m2·K)。

2.0.8外墙和屋面平均传热系数mean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

externalwallandroof

考虑了外墙、屋面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传热系数。单位:

W/(m2·K)。

2.0.9外墙和屋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modificationcoeffi

cientofexternalwallandroof

考虑太阳辐射对屋面、外墙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

2.0.10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indexofheatlossofbuilding

在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

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

热量。单位:W/m2。

2.0.11热桥thermalbridge

建筑物的局部围护结构,由于采用了与围护结构主体不同的

材料,或因截面发生了改变及该部位所处的特定位置,从而使这些

部位的热流密度增大,不仅增大了能量损失且使内表面温度偏低,

这些部位统称为热桥。

2.0.12热桥线传热系数(ψ)linear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ther

malbridge

用来表征热桥截面传热状况的参数,即当围护结构两侧空气

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热桥部位的附加传热

量。单位:W/(m·K)。

2.0.13地板floor

本标准专指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及分隔供

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的楼板(如不供暖半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

等),统称为地板。

2.0.14周边地面surroundingground

建筑物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

2.0.15非周边地面non-surroundingground

建筑物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外的地面。

2.0.16建筑遮阳solarshadingofbuilding

对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进行遮挡或调节的建筑构件及装置,

包括固定外遮阳和活动外遮阳。

2.0.17活动外遮阳activeexternalsolarshadingdevice

安设在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固定在建筑物上,能够调节角度或

形状,改变遮光状态的建筑遮阳装置。

2.0.18玻璃的遮阳系数(SCB)shadingcoefficientofglass

实际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相同入射条件下透过3mm

厚普通无色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

2.0.19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electricityconsump

tiontotransferedheatquantityratio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与设计热负荷的

比值。

2.0.20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elec

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edcooling(heat)quantityratio

设计工况下,集中系统的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

与设计冷(热)负荷的比值。

2.0.21热计量装置heatmeteringdevice

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热分配的、用以计量用户

消耗热量的仪表或系统的总称。

2.0.22热量表heatmeter

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的仪

表。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

2.0.23热量测量装置heattestingdevice

专指设于热源和热力站,仅作为企业管理用,不作为贸易结算

用的热量表或其他类似装置。

2.0.24户用热量分配装置householdheatallocationdevice

依据分配模型把热量结算点处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分配到

各用户的仪表或系统的总称。

2.0.25热量结算点heatsettlementsite

供热方和用热方之间通过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直接进行贸易

结算,该热量表所在位置为热量结算点。

2.0.26热分配heatallocation

在热量结算点内(通常为建筑物内)的各独立核算用户之间,

通过用户热量分配装置,确定每个用户的用热量占结算点总热量

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热分配量,实现分户热计量的方式。

2.0.27分户热计量heatmeteringinconsumers

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分配计量方式对每户的用热量

进行的计量。

2.0.28室温调控indoortemperatureconditioning

根据用户的室温要求,通过设置在室内供暖系统上的调节装

置,自动调节流经散热设备的热媒流量及散热量,实现对室温的自

动调节控制。

2.0.29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η1)efficiencyof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

2.0.30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automaticcontroldeviceofheating

load

安装在热源或热力站,能够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结合供热参

数的反馈,通过相关设备的执行动作,实现对供热量自动调节控制

的装置。

2.0.31一次水和二次水primarywaterandsecondarywater

在通过换热器间接供热的供暖系统中,热源侧的热媒循环水

为一次水,用户侧的热媒循环水为二次水。对应的循环水泵则称

为一次侧循环泵和二次侧循环泵,简称一次泵和二次泵。

2.0.32一级泵和二级泵primarypumpandsecondarypump

在热源直接供热的供暖系统中,热源侧的循环水泵为一级泵,

外网或用户侧的循环水泵为二级泵。

2.0.33静态水力平衡阀statichydraulicbalancingvalve

具有良好流量调节特性、开度显示和开度限定功能,可以在现

场通过和阀体连接的专用仪表测量流经阀门的流量的手动调节

阀。简称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

2.0.34自力式流量控制阀self-operateflowlimiter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部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

控制流量保持恒定的调节阀。又称定流量阀。

2.0.35自力式压差控制阀self-operatedifferentialpressurecon

trolvalve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部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

控制压差保持恒定的调节阀。又称定压差阀。

2.0.36散热器恒温控制阀thermostaticradiatorvalve

与供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

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

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简称恒温阀或散热

器恒温阀。

2.0.37计算集热器总面积(Ajz)calculationforgrosscollectorarea

指单栋住宅全楼所有用户均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生活热

水,太阳能保证率为0.5时,所需设置在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总

面积计算值。

3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3.0.1根据山东省各地的供暖度日数(HDD18)及空调度日数

(CDD26),山东全省均属寒冷地区。当2000≤HDD18<3800,

CDD26≤90时,气候子区为寒冷A区;当2000≤HDD18<3800,

CDD26>90时,气候子区为寒冷B区。山东省城市气候子区及气

象参数见表3.0.1。

表3.0.1山东省城市气候子区及气象参数

HDD18CDD26计算供暖期参数

城市气候子区

(℃·d)(℃·d)天数(d)室外平均温度te(℃)

济南B2211160921.8

青岛A240122992.1

淄博B2266176931.5

枣庄B2165107862.1

东营B25071091020.7

烟台A2432471031.8

潍坊A2735631170.3

济宁B2232130921.8

泰安A2494711071.1

威海A2490291061.6

日照A236139982.1

莱芜A2509741091.1

临沂A2375701001.7

德州B2527971151.0

聊城B2474921041.0

滨州B2604941120.6

菏泽B23961161112.0

3.0.2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为:

1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楼梯间和封闭外廊等

不供暖公共空间取12℃;

2冬季供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0.5h-1。

4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总平面布置宜通过模拟软件计算确定。单体建筑的

平面和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夏季自然通风及太阳能等可

再生能源应用。

4.1.2建筑物朝向宜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

风向。

4.1.3建筑物的房间不宜设三面外墙,同一房间不宜有两个及以

上不同朝向的外窗。

4.1.4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S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

当体形系数S大于限值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

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表4.1.4体形系数S限值

建筑层数≤3层4~8层9~13层≥14层

体形系数0.520.330.300.26

4.1.5居住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CQ1不应大于表4.1.5规定的

基本限值。当CQ1大于基本限值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

窗墙面积比CQ1不得超过表4.1.5规定的最大限值。

表4.1.5各朝向窗墙面积比CQ1限值

窗墙面积比CQ1

朝向

基本限值最大限值

北0.300.40

东、西0.350.45

南0.500.60

注: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

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至偏

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

10

4.1.6窗墙面积比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1敞开阳台的阳台门计入窗户面积;

2凸窗的窗面积按窗洞口面积计算;

3封闭阳台的窗墙面积比按下列规定计算:

1)阳台与直接相通房间之间设置保温隔墙和门窗时,按隔墙

上的窗(含门)计算窗墙面积比;

2)阳台与直接相通房间之间无保温隔墙和门窗时,按封闭阳

台的外窗(含门)计算窗墙面积比。

4.1.7屋面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南向遮挡的平屋面和南向坡屋面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应

小于计算集热器总面积Ajz的2.5倍;

2屋面装饰构架等设施不应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日照要求;

3女儿墙实体部分高度距屋面完成面不宜大于1.1m。

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建筑各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不应大于表4.2.1规

定的限值,当传热系数K不满足限值要求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

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表4.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限值

传热系数K限值[W/(m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

屋面0.300.350.40

外墙0.350.400.45

架空或外挑楼板0.350.400.45

地板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楼板0.500.500.50

阳台门2.02.02.0

单元外门3.03.03.0

CQ1≤0.22.32.52.5

0.2<CQ1≤0.32.02.32.3

外窗

0.3<CQ1≤0.41.82.02.0

0.4<CQ1≤0.51.51.81.8

注:1坡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时按外墙计,小于45°时按屋面计。

2供暖房间与室外直接接触的外门应按阳台门计。

11

4.2.2下列围护结构部位的传热系数K或保温材料层热阻R应

符合表4.2.2规定的限值要求且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时亦应符合本条规定。

表4.2.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1.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2.0

变形缝墙(两侧墙体内保温)0.60

地面及地下室外墙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

周边地面0.830.560.56

地下室及半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0.910.610.61

注:1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的热阻。

2当变形缝与室外接触的部位满填保温材料且填充深度均不小于300mm时,可认

为达到限值要求。

4.2.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外墙和屋面的K值应是考虑了热桥影响后计算得到的平

均传热系数,按本标准附录B计算确定;

2门窗的K值应为主体部分(包括透明玻璃和非透明门芯

板)和门窗框等的整体传热系数。部分外窗的K值可参考附录I;

3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楼板及隔墙、变形缝墙的K值

按主断面传热系数确定。

4.2.4寒冷B区居住建筑的东、西向外窗,当窗墙面积比CQ2大于

0.30时,其综合遮阳系数SC不应大于表4.2.4规定的限值且进

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亦应符合本条规定。

12

表4.2.4寒冷B区东、西向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C限值

东、西向外窗开间窗墙面积比CQ2遮阳系数SC

0.30<CQ2≤0.400.45

0.40<CQ2≤0.450.35

注:下列情况直接认定满足本条要求:

1设置了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外遮阳;

2封闭阳台且阳台与直接相通房间之间设置了保温隔墙和门窗。

4.2.5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C应按下式计算:

1当有外遮阳时

SC=SCC×SD=SCB×(1-FK/FC)×SD(4.2.5-1)

式中:SC———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SCC———窗本身的遮阳系数;

SCB———玻璃的遮阳系数;

FK———窗框的面积;

FC———窗的面积。FK/FC为窗框面积比,隔热型材铝合金

窗的窗框面积比可取0.25;PVC塑料窗、玻璃钢窗、

铝木复合窗的窗框面积比可取0.30;实木窗、铝塑共

挤窗的窗框面积比可取0.35;

SD———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计算。

2当无外遮阳时

隔热型材铝合金窗类:SC=SCC=0.75SCB(4.2.5-2)

PVC塑料窗、玻璃钢窗、铝木复合窗类:

SC=SCC=0.70SCB(4.2.5-3)

实木窗、铝塑共挤窗类:SC=SCC=0.65SCB(4.2.5-4)

4.2.6居住建筑凸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北向房间不得设置凸窗。

2其他朝向不宜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1)凸窗凸出墙面(从外墙外表面至凸窗外表面)不应大

于500mm;

2)凸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外窗的传热系数限值,不透明的

顶板、底板、侧墙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45W/(m2·K)。

4.2.7当在坡屋面上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窗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大

于1/11,其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应符合本标准表4.2.1和表

4.2.4的限值规定。

4.2.8阳台和室外平台的热工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阳台下列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准表4.2.1对外墙

和外窗的限值规定:

1)敞开阳台内侧的外墙和外门窗;

2)封闭阳台内与房间之间直接相通且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的

阳台墙(栏板)与阳台门窗;

3)封闭阳台内与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时,阳台内侧的隔

墙和门窗或阳台墙(栏板)与阳台门窗。

2封闭阳台内侧设置符合本标准表4.2.1对外墙和外窗的

限值规定的隔墙和门窗,应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

验收。

3底层阳台底板及顶层阳台顶板的传热系数应分别符合本

标准表4.2.1对外挑楼板和屋面的限值规定。

4室外平台的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准表4.2.1对屋面的限

值规定。

4.2.9非供暖楼梯间、封闭外廊和其他与室外接触的非供暖空间

的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外门、屋面等的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

准表4.2.1的限值规定;

2楼梯间、封闭外廊等公共空间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处应设置

14

能自动关闭的外门;

3建筑物出入口宜设置过渡空间或门斗。

4.2.10外窗、敞开阳台内侧的外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其

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

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规定的7级,即单位缝长空气渗透

量q1不应大于1.0m/(m·h),单位面积缝长空气渗透量q2不

应大于3.0m3/(m2·h)。

4.2.11建筑遮阳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东、西向房间的窗墙面积比CQ2大于0.30的外窗(不包括

封闭阳台内侧隔墙上的门窗),宜设置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

窗户的活动外遮阳;

2南向外窗宜设置水平外遮阳或活动外遮阳;

3外遮阳装置的结构和机电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应符

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的规定,设计、施工和验收应

与建筑工程同步进行;

4三玻单中空或双中空外窗,靠近室内侧的玻璃为中空玻璃,

其外侧玻璃的中间层设遮阳帘,且遮阳帘关闭时可以全部遮蔽窗户,

冬季也可以全部收起时,可等同于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外遮阳。

4.2.12居住建筑外窗的实际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地

板面积的1/15,或采用可以调节室内换气量的设施。

4.2.13围护结构的下列部位应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1外保温的外墙和屋顶宜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附墙部件、

屋顶突出物等;当外墙和屋顶有出挑构件、附墙部件和突出物时,

应采取隔断热桥的保温措施,保温构造做法示意见附录B;

2外墙采用外保温时,外门窗的安装宜靠近外墙主体部分

的外侧设置,否则外门窗口外侧周边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3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

15

并做密封防水处理,不得采用水泥砂浆补缝;

4变形缝两侧墙体做内保温时,每一侧墙体的传热系数不

应大于本标准表4.2.2的限值规定。

4.2.14外墙及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采取保温措施,并保证热桥部

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4.2.15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

高温度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4.2.16住宅建筑分户墙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50W/(m2·K),

供暖房间层间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50W/(m2·K)。

4.2.17与土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