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759-2011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

GB/T 26759-2011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saving control device for water system of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759-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7-20
实施日期
2011-1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以下简称节能控制装置)的技术要求、基本功能、试验规范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的设计、生产、试验和使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贵州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天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起草人:
李玉街、蔡小兵、成建宏、王虹、郭林、罗敏、柏子平、李蔚、周敏、王红朝、郑文国、车轮飞、刘学义、施永权、刘金平、廖瑞海、杨俊、吴国庆、邓长彬、戎向阳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5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臼27.010

F01

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

GB/T26759-2011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nergy-savingcontroldevice

forwatersystemofcentralair-conditioning

2011-11-01实施

2011-07-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亵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759-2011

目次

前言……………m

l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2

5基本功能….8

6试验规范………………12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节能率测试方法…………….18

表l主电路母线与绝缘导线颜色标记…………4

表2主电路的相序排列……·……………4

表3机柜内部各部件的温升…

表4与控制柜〈箱)接地点连接的保护导线截面…………….6

表5节能控制装置的高频干扰要求…………7

表6节能控制装置允许发射的传导扰动电压极限值……………..7

表7节能控制装置允许发射的电磁辐射干扰极限值…….7

表A.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测试数据记录表(一)...…20

表A.2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测试计算表〈一)……….21

表A.3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测试数据记录表(二)…22

表A.4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测试计算表〈二〉……….23

表A.5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测试运行参数记录表……….24

I

GB/T26759-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j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jTC2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z贵州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贵阳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

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天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李玉街、蔡小兵、成建宏、王虹、郭林、罗敏、柏子平、李蔚、周敏、王红朝、郑文国、

车轮飞、刘学义、施永权、刘金平、廖瑞海、杨俊、吴国庆、邓长彬、戎向阳。

E

GB/T26759-2011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以下简称节能控制装置)的技术要求、基本功能、试验

规范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的设计、生产、试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7.1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T3797电气控制设备

GB/T420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操作规则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C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

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z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

备CIEC60439-1:1999,IDT)

GB/Z17625.6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

流的限制(GB/Z17625.6一2003,IEC/TR61000-3-4:1998,IDT)

JB/T3085电力传动控制装置的产品包装与运输规程

JGJ176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央空调水系统watersystemofcentralair-conditioning

中央空调系统中以水(包括盐水、乙二醇等)为介质的冷〈热〉量输送和分配系统,一般包括冷冻水

〈热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

3.2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energy-savingcontroldeviceforwatersystemofcentralair-condi-

tioning

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对中央空调水系统的运行进

行优化控制以提高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

3.3

智能控制单元intelligentcontrolonit

安装于节能控制装置的控制柜〈箱)中,实现节能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间模拟量或数字量的数据交

换、且能独立控制被控对象的电路功能组合。

1

GB/T26759-2011

3.4

系统节能率systemenergy-savingrate

在环境条件相近、运行工况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空调系统应用节能控制装置所节约的能

耗量与未应用节能控制装置的能耗量之比的百分数(%)。

4技术要求

4.1正常使用条件

节能控制装置均为室内安装,并能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4.1.1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为一50(>-40"C.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c。

在最高温度为40"c时,相对湿度不应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但无

凝露。

4.1.2污染等级

安装场所空气中不得有过量的尘埃、酸、盐、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也无危害绝缘的气体和蒸气。如

果没有其他规定,一般应按GB7251.1-2005中6.1.2.3规定的污染等级2环境中使用。

4.1.3海拔

当节能控制装置安装场地的海拔不超过1000m时,可按其额定输出功率使用z当节能控制装置安

装场地的海拔超过1000m时,需要对节能控制装置降额使用〈以1000m为基准,海拔每超过100m

相应降额1%使用〉。

4.1.4安装条件

节能控制装置的安装场所应元剧烈震动或冲击,并应留有维修空间。对于垂直安装的设备,安装倾

0

斜度运3

4.1.5供电电源

应符合以下规定E

a)交流电压偏差范围不超过输入额定电压的土10%.短时(0.5s以内〉电压波动范围为输入额定

电压的-15%;,10%;

b)交流电源频率波动不超过额定频率的土2%;

0电压的相对谐波分量不超过10%。

4.2一艘要求

4.2.1元、器件

节能控制装置所用的元、器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制造商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元、器件。所有元、器

件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控制单元

节能控制装置中所用的控制单元,应符合GB/T3797规定的要求。

2

Gß/T26759-2011

4.2.3操作机构

节能控制装置应有操作机构,操作机构的运动方向应符合GB/T4205的规定,开关或按钮应设在

操作者易于发现和操作的位置。

4.2.4人机接口

节能控制装置的人机接口宜采用计算机显示和输人操作的方式,并提供全中文〈英文备选〉的软件

界面,以及直观的图形和图表,使操作人员易懂、易学、易用。

4.3技术性能

4.3.1输出频率调节范围

节能控制装置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值应能调节,频率调节范围由节能控制装置制造商产品技术

文件规定。

4.3.2输出额定睿量

在额定输出频率和额定输出电流下工作时,节能控制装置输出容量应不小于额定输出容量。

4.3.3过载能力

节能控制装置在额定输出电流下连续工作时,允许施加非周期性过载。过载能力为在110%的额

定输出电流下持续时间不小于60S.

4.4控制柜(箱)的要求

4.4.1柜〈箱〉体

4.4.1.1机柜的外形尺寸按GB/T3047.1的规定。

4.4.1.2柜(箱)体的防护按GB4208的规定。柜(箱)体的外壳防护等级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作出明

确规定,一般不得低于IP20.

4.4.1.3柜〈箱〉体的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运输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机械、电气、热应力以及

潮湿等影响。

4.4.1.4所有黑色金属件应有可靠的防护层,各紧固处应有防松措施,

4.4.1.5机柜表面应平整元凹凸现象,涂层美观,颜色均匀,不得有起泡、裂纹和流痕等现象。

4.4.1.6机柜(箱〉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

4.4.1.7机柜顶部应加装吊环或吊钩等,以便吊运。

4.4.2抽屉和插件

4.4.2.1抽屉和插件应能方便地抽出,所有接、插点均应保证电气接触可靠。

4.4.2.2抽屉和插件应使用刚度好的导轨支撑,以保证接插准确且能在各种所需位置上固定牢靠。必

要时,在各种位置上应装设机械锁紧机构。

4.4.2.3需要更换的抽屉和插件应具有互换性。

4.4.2.4不同功能的抽屉和插件,应有明确的符号加以区分,以免插错。必要时应有防误插措施。

4.4.2.5印制板、插件等部件,在焊接完成后,不应有脱焊、虚焊、元件松脱等现象。

4.4.3元、器件安装

4.4.3.1元、器件应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进行安装。

3

GB/T26759-2011

4.4.3.2载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有足够的和持久的接触压力。

4.4.3.3操作器件应安装在操作者易于操作的位置。

4.4.4布结

4.4.4.1线缆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压接、绕接、焊接或插接,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a)所有接线点的连接必须牢固。通常,一个端子上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将两根或多根导线连接到

一个端子上只有在端子是为此用途而设计的情况下才允许。

b)连接在覆板或门上的电器元件和测量仪器上的导线,应使覆板和门的移动不会对导线产生任

何机械损伤。

c)线缆的端部应标出编号,编号应清晰、牢固、完整、不褪色。

4.4.4.2主电路母线与绝缘导线如果用颜色作为标记,宜按表1执行。

表1主电路母钱与绝缘导线颜色标记

电路类型序颜色标记

L1相黄色

L2相绿色

L3相

交流红色

谈蓝色

中性线

保护接地线黄和绿双色交替标注

正极

棕色

直流负极

蓝色

接地中性线淡蓝色

4.4.4.3主电路的相序排列,以设备正视方向为准,可参照表2的规定。

表2主电路的相序排列

序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相前后排列

L1相

上方远方

左方

L2相

中间

中间中间

L3相

右方下方近方

正极

左方远方

上方

负极右方下方近方

中性线(接地中性线〉最下方

最右方最近方

4.4.5冷却

机柜〈箱)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为保证正常的冷却,需要在安装场所采取特别措施时,制

造商应提供必要的资料〈包括散热量).采用空气自然冷却时,散热器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

元、器件所需要的冷却条件。

4.4.6温升

机柜内部各部件的温升用热电偶法或其他校验过的等效方法测量,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连接到

4

GB/T26759-2011

发热件〈如变频器、管形电阻、板形电阻等)的导线,应从下方或侧方引出,并需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

换套耐热瓷珠,使导线的绝缘端部耐高温性能提高。

表3机柜内部各部件的温升

机柜内的部件

材料与被除数覆层温升/K

电气元、器件

符合元、器件的各自标准

60

紫铜、元被覆层

65

连接于一般低压电器的母线连接处的

紫铜、搪锡

70

母线紫铜、镀银

铝、超声波搪锡55

与半导体器件相接的塑料绝缘导线或橡

45

皮绝缘导线

30

金属表面

可接近的外壳和覆板

40

绝缘表面

金属15

手动操作器件

25

绝缘材料

70

用于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

分散排列的插头与插座由组成元、器件的温升极限而定

注,:除非另有规定,那些可以接触但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触及的外壳和覆板,允许其温升提高10K.

注2:那些只有在机柜打开后才能接触到的操作部件,由于不经常操作,允许有比较高的温升。

4.4.7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控制柜(箱)中各带电电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

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z

a)单相电源电路在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二三3mm;

b)三相电源电路在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二三8mm;

c)单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二三4mm;

d)三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二三14mm。

4.4.8绝缘电阻与介电性能

4.4.8.1绝缘电阻

控制柜(箱)中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回路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i应用相应绝缘电压等级(至少

500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测得的绝缘电阻按额定电压至少为1000n/v。

4.4.8.2冲击耐受电压

控制柜(箱)的冲击耐受电压应符合GB/T3797的规定。

4.4.8.3工频耐受电压

控制柜(箱)的工频耐受电压应符合GB/T3797的规定。

5

GB/T26759-2011

4.4.9电气保护

4.4.9.1防直接电击保护

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意外触及电压超过50V的带电部件,对于装在控制柜(箱〉内的电器元件,可

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z

a)对带电部件应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开门后人体意外地触及带电部件。

b)切断电路时,电荷能量大于0.1J的电容器应具有放电回路。在有可能产生电击的电容器上

应有警示标志。

c)旋钮和操作手柄等部件应安全可靠地同已连接到保护电路上的部件进行电气连接。

4.4.9.2接地故障保护

接地故障保护的设置应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等事故。

4.4.9.3短路保护

当输出端发生相间短路时,应保证控制柜〈箱)及其部件的热稳定和机械稳定。必要时,应能发出相

应的报警及联动信号。短路消除后,不用更换任何元件,控制柜(箱)应能重新正常工作。

4.4.9.4过载保护

当被控对象不允许过载运行时,控制柜〈箱〉应有过载保护。

4.4.9.5断相保护

当节能控制装置三相输入电源断相时,控制柜(箱)应有断相保护。

4.4.9.6安全接地保护

控制柜(箱〉的金属壳体上,应有专用保护接地端子,连接接地线的螺栓和接地端子不能用作其他用

途。当保护线(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与控制柜(箱)接地点连接的保护导线截面

2

2

相线芯线截面积S/mm(PE线〉的最小截面积/mm

接地保护导体

S

S~16

16

16<S~35

S>35S/2

4.4.9.7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控制柜〈箱〉引至室外的电源线或信号线,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4.4.10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设计应做到在各种情况下(即使操作错误)确保人身安全。当电器故障或操作错误时,

不应使被控设备受到损坏。

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设备损坏的情况,应设置联锁控制功能,使事故立即停止或采取其他应急

措施。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