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793-2011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3-2011 Rules of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for the rice leaf-roll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
发布历史
-
1995年12月
-
201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起草人:
- 张跃进、刘宇、刘祥贵、郭海明、徐荣钦、郑兆阳、姜玉英、冯晓东、夏冰、曾娟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1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lCS65.020.01
B16
a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5793—2011
GB/T
15793--1995
代替GB/T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Rulesofandfortherice
monitoringforecasting
medinalis
Guenee)
leaf-roller(Cnaphalocrocis
2011-09-29发布201
宰瞀鹘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1”
15793--2011
GS/T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越冬调查…………………1
3成虫及雌蛾卵巢发育进度词查…………1
4卵、幼虫种群消长及发育进度调查………………………1
5卵量和幼虫发生程度普查………………2
6残留虫量和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2
7预测方法…………………2
8数据汇总和传输…………………………3
9调查资料表册……………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纵卷叶螟………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纵卷叶螟模式报表……………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划分指标…………………8
15793--2011
GB/T
前言
本标准是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之一。
本标准代替GB/T15793--1995(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79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原《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的基础上,添加了标准封面、前言;正文中相关调查表格全部
移至附录中;
——总结各地基层调查人员多年经验,在不影响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原规范调查取样量作了适
度削减;
——针对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重点对卵、幼虫调查方法、取样数量进行调整,提高数据代
表性;
——规范性附录用以规范稻纵卷叶螟发生数据格式,确保数据收集连贯性;资料性附录为指导各地
稻纵卷叶螟调查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起草,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跃进、刘宇、刘祥贵、郭海明、徐荣钦、郑兆阳、姜玉英、冯晓东、夏冰、曾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5793
——GB/T1995。
Ⅲ
15793—2011
GB/T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纵卷叶螟越冬、成虫及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卵和幼虫种群消长及发育进度调查、卵
量和幼虫发生程度普查、残留虫量和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等
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
2越冬调查
2.1调查地区
在以本地越冬虫源为翌春主要虫源的地区进行。
2.2调查时间
冬后成虫羽化前。
2.3调查方法
选取稻田、绿肥田及田边、沟边等主要越冬场所,共取样20m2以上,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
稻及杂草上的幼虫和蛹的越冬情况1次~2次,统计死、活幼虫和蛹数及被寄生数,调查结果记入
表A.1。
3成虫及雌蛾卵巢发育进度调查
3.1田间赶蛾
3.1.1调查时间
从灯下或田间始见蛾开始,至水稻齐穗期。
3.1.2调查方法
rll2~100m2,
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1块,每块田调查面积为50
手持长2In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稻丛中上部(水稻分蘖中期前同时调查周边杂草),用计数器计
数飞起蛾数,隔天上午9时以前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记人表A.2、表B.1。
3.2雌蛾卵巢解剖
3.2.1调查时间
在主害代峰期每3d一次,突增后每2d一次。
3.2.2调查方法
在赶蛾的各类型田块中用捕虫网采集雌蛾20头~30头,带回室内当即解剖,镜检卵巢级别(参见
表C.6)和交配率,结果记人表A.3。
4卵、幼虫种群消长殛发育进度调查
4.1调查时间
各代产卵高峰期开始(迁入代在蛾高峰当天,本地虫源在蛾高峰后2d),隔2d查一次,至3龄幼虫
期为止。
4.2调查方法
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1块~2块,定田观测。采用双行平行
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lO点,每点2丛,调查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卵壳和各龄幼虫数,结果记人
1
15793—2011
GB/T
表A.4、表A.5。
5卵量和幼虫发生程度普查
5.1调查时间
卵量调查在田间蛾量突增后2d~3d开始调查;幼虫发生程度调查在各代2龄~3龄幼虫盛期
开始。
5.2调查方法
卵量普查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l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
样,每块田查5丛,每丛拔取一株,每2d调查一次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数,结果记人表A.5、表B.1;
幼虫发生程度普查选取不同品种、生育期和长势类型田各不少于20块,面积不少于1hm2,每5d调查
一次。大田巡视目测稻株顶部3张叶片的卷叶率,对照参见表c.1确定幼虫发生级别,结果记入
表A.6、表B.1。
6残留虫■和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
6.1调查时间
各代危害基本定局后进行。
6.2调查方法
残留虫量词查选主要类型田各3块,双行平行跳跃式,每块田查50丛~100丛,调查残留虫量;取
其中20丛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每类型田取50条幼虫,分虫态和龄期,结果记入表A.4。稻叶受害程
度调查取样同幼虫发生普查,调查稻株顶部3张叶片的卷叶率,确定稻叶受害程度(参见表C.2),记录
各级别田块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记人表A.7。
7预测方法
7.1发生期预测
7.1.1世代划分法
世代以成虫为起点,命名方法如下:
用中文数字标出全国统一划分的世代,在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出相应的地方称呼世代,如;全国
统一世代为第四代,地方相应世代为第二代,写成“四(2)代”,适用于除海南南部以外的所有非周年繁殖
发生区,全国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参考表C.5。
7.1.2历期法预测
卵孵高峰期:由田问赶蛾查得蛾高峰日,加上本地当代的产卵前期(外来虫源为主的世代或峰次不
加产卵前期)。
二龄幼虫期:为卵孵高峰期加上卵历期和一龄幼虫历期。
7.2发生■预测
7.2.1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虫源地的残留量及发育进度,结合本地雨季和高空大气流场的天气预报,分析迁入虫源多少。
如虫源地防治后残虫量多,羽化盛期当地气候对迁人有利,迁入量可能偏多。
本地虫源为主时,根据残留量多少,分析下一代发生趋势。
7.2.2根据蛾■预测
根据田间蛾量,结合雨季的长短、雨日、雾露、温度、湿度情况,结合水稻生育期和长势等,进行综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6694-2007 油井水力活塞泵、射流泵举升工艺设计 2007-10-08
- HG/T 4462-2012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2012-12-28
- HG/T 4484-2012 工业用2-氯吡啶 2012-12-28
- NB/T 20007.24-2013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2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蜗壳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 2013-06-08
- NB/SH/T 0179-2013 轻质石油产品浊点和结晶点测定法 2013-06-08
- QB/T 1116.2-2007 仪器灯泡 卤钨灯 2007-10-08
- HG/T 4411-2012 酸性黑N-BG(C.I.酸性黑234) 2012-12-28
- NB/T 20248-2013 核电厂人机特性评价指南 2013-06-08
- JB/T 7575-2013 机械产品及元器件寒冷环境大气暴露试验方法和导则 2013-12-31
- HG/T 4426-2012 皮革黑S(C.I.直接黑168)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