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71-2022 厚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571-2022 DB33/T 571-2022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ick-skinned mel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571-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07
实施日期
2022-04-07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571—2022

代替DB33/T571.1—2005

厚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uskmelonsproduction

2022-03-07发布2022-04-07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571—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571.1—2005《无公害厚皮甜瓜第1部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33/T571.1

—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订了厚皮甜瓜定义(见3.1,2005年版3.1);

b)修改了产地环境(见第4章,2005年版第4章);

c)修改了品种选择(见5.1,2005年版5.1);

d)增加了穴盘育苗(见5.2.2.1);

e)增加了立架栽培(见6.2.2和6.3.2);

f)修改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见6.3.3.2.3,2005年版5.5.4);

g)修改了肥水管理(见6.4,2005年版5.5.6);

h)增加了清洁田园(见6.5);

i)修改了病虫草害防治(见第7章,2005年版第6章);

j)增加了包装(见第9章);

k)增加了贮藏运输(见第10章);

l)增加了质量安全(见第11章);

m)增加了生产记录(见第12章);

n)增加了厚皮甜瓜生产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嘉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声敢、虞轶俊、寿伟松、王京文、徐明飞、徐丹、高安忠、赵学平、王强、

吕露、俞明全、褚富宝。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5年首次发布为DB33/T571.1—2005;

——本次为首次修订。

I

DB33/T571—2022

厚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皮甜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

藏运输、质量安全、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厚皮甜瓜的生产、包装和贮藏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

GB/T25870甜瓜冷藏和冷藏运输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厚皮甜瓜muskmelon

是甜瓜的一个生态类型,果肉厚度一般大于2.5厘米。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按NY/T391规定执行。选择耕层深厚、地力肥沃、地势高燥、排灌方便、远离污染的

田块。宜选择前茬作物为水稻或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的田块。连作田块种植前可参照DB33/T965进行土

壤处理。

5育苗

5.1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性强、品质好、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经国家品种登记的厚皮

甜瓜品种,如翠雪7号、玉姑、浙甜105、西州蜜25号等。

1

DB33/T571—2022

5.2播前准备

5.2.1苗床制作

5.2.1.1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田块,采用大棚等设施育苗。

5.2.1.2苗床制作

苗床宽1.1米~1.15米,深0.15米~0.20米,长度依棚长度而定,床面平整,四周做好围边。冬春

育苗时,在苗床上建电热温床。搭建小拱棚,加盖塑料膜或无纺布,播种前通电加温至22℃~28℃。

可在小拱棚上安装白炽灯、LED灯或植物生长灯等加温补光。夏秋育苗时,覆塑料膜与遮阳网避雨遮荫。

5.2.1.3电热温床

在苗床表面铺设厚1.5厘米~2.5厘米的砻糠等用作隔温层,其上铺一层薄膜和1厘米~2厘米厚的干

细土,然后以8厘米~10厘米间距铺设地热加温线(布线功率100W/㎡~120W/㎡),中间稀两边密,上

覆1厘米厚的干细土,使用电热控温仪控温。

5.2.2育苗准备

5.2.2.1穴盘

选择32孔、50孔或72孔穴盘。宜使用瓜类育苗专用基质。穴盘装入基质后抹平并浇透水。

5.2.2.2营养钵

选择直径为8厘米~10厘米,高8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育苗。可选用消毒彻底的自制营养土或商品

基质育苗。营养土为1000千克稻田土或3年~5年内未种植葫芦科作物的园土,加商品有机肥50千克~

80千克和12%过磷酸钙2千克,也可加N-P2O5-K2O各15%的三元复合肥2千克拌匀,堆制1个月以上;或70%~

80%稻田土加20%~30%充分腐熟有机肥,堆制1个月以上。装钵前调节水分,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

宜。装钵时,要求钵面平整、高低一致,排放时要紧密齐整。播种前1天,将营养钵浇透水。

5.2.2.3营养土块

选择打钵机制作营养块或购置商品营养块。自制营养块以直径6cm,高8cm为宜,土壤应选择3年以

上未种植过瓜类的稻田土或园土,调节水分,并拌入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要求高低一致,排放时要紧

密齐整。

5.2.3浸种催芽

5.2.3.1种子质量

甜瓜种子应符合GB16715.1的要求。

5.2.3.2浸种

用55℃~60℃温水浸种10分钟~15分钟,期间不断搅拌并维持水温。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4小时~

5小时。

2

DB33/T571—2022

5.2.3.3催芽

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搓洗干净,沥干水后于28℃~30℃条件下催芽,种子露白后分批播种。

5.3播种

5.3.1播种时间

冬春栽培时,爬地栽培的播种时间以11月上中旬~翌年2月上旬为宜,立架栽培的播种时间以1月上

旬~3月上旬为宜。夏秋栽培时,以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为宜。

5.3.2播种方法

选择晴天上午播种。播种时,先在育苗容器中间挖1厘米深的小孔,将露白种子胚根向下或平放在

小孔内,每钵或每孔一粒,上覆1.0厘米~1.5厘米厚、粗细适中的盖籽土。冬春季栽培时,盖上一层透

明薄膜或其它覆盖物。夏秋季栽培时,覆盖2层~3层遮阳网或黑地膜用于遮阳降温保湿。出苗后及时揭

去覆盖物。

5.4苗床管理

5.4.1温度管理

冬春育苗时,可通过控温仪来调节温度,温度要求见表1。

表1苗期温度管理

生长阶段温度要求

播种至出苗28℃~30℃

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前白天22℃~25℃,夜间16℃~18℃

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白天26℃~28℃,夜间16℃~18℃

定植前1周白天20℃~22℃,夜间15℃~17℃

5.4.2水分管理

视营养土或基质干湿情况进行浇水,掌握次少量多、一次浇透原则。可在晴天上午9时~10时浇水,

水温与大棚内温度相近,阴雨天、日照不足和湿度高时不宜浇水,切忌浇冷水和傍晚浇水。也可采用底

吸法补充水分。

5.4.3光照、通风管理

冬春季育苗时,宜多通风透光,温度不低于12℃为宜。夏秋季育苗时,遇光照强烈时,中午前后

需在拱棚上覆盖遮阳网遮荫。

5.5瓜苗出圃

出圃瓜苗要子叶完整,瓜苗2叶~3叶1心时出圃。生长整齐,无病虫害,真叶叶色浓绿,茎杆粗壮,

株高正常,根系发达。

6栽培管理

3

DB33/T571—2022

6.1大田准备

6.1.1整地做畦

定植前1个月抢晴天翻耕、整地作畦。爬地栽培时,畦宽2.8米~3.0米(连沟),沟深0.25米~0.30

米,沟宽0.3米~0.4米。立架栽培时,畦面宽1.0米~1.1米,沟深0.25米~0.30米,沟宽0.5米~0.6

米。

6.1.2覆膜

定植前10天~20天盖大棚膜,定植前5天~10天铺滴灌带和地膜。

6.2定植

6.2.1定植时间

冬春季栽培时,选晴天定植。爬地栽培的定植时间为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立架栽培的定植时

间为1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时地表下10厘米温度应确保在15℃以上。秋季栽培宜在7月中旬至8月中

旬傍晚定植。

6.2.2定植密度

以株距40厘米~50厘米为宜,爬地栽培双蔓整枝每亩(667平方米)600株~700株。立架栽培单蔓

整枝每亩(667平方米)1200株~1500株。

6.2.3定植方法

定植前1天定植穴浇足底水。定植时使营养土或基质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土坨与畦面平或略高于畦

面为宜。定植穴边用土封严,浇少量定根水。搭建小拱棚,定植时间早的还需搭建中棚,覆盖无滴膜。

6.2.4查苗补苗

定植后及时查苗,发现死苗,立即补种。发生僵苗,每株可用300倍磷酸二氢钾加250倍尿素溶液浇

施500毫升。

6.3大田管理

6.3.1温度管理

定植后吐水前,控制白天温度30℃~35℃、夜间15℃以上,光照8小时以上,不通风;缓苗后到

坐果前,适当通风增加光照;盛花期,控制夜间温度18℃~20℃;坐果后,控制白天温度28℃~30℃,

中午适当延长通风时间;膨果期,白天控制棚内温度35℃以内、夜间18℃~20℃。

6.3.2整枝

6.3.2.1双蔓整枝

当主蔓4叶~5叶时摘心。子蔓15厘米以上时,选留2条生长基本一致的子蔓,除去其余子蔓。爬地

栽培时,将选留子蔓延着畦面按畦宽方向理顺。立架栽培时,将选留子蔓沿着绳子等向上缠绕、引蔓。

双蔓整枝单批结果时,宜选12节~15节长出的在第一叶节上有雌花的孙蔓作结果蔓,留2叶摘心;双批

4

DB33/T571—2022

结果时,第一批宜选8节~10节的孙蔓作结果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