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49-2017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549-2017 Potato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549-2017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18
实施日期
2018-01-18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549—2017

代替DB33/T549.1-2005、DB33/T549.2-2005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potatoproduction

2017-12-18发布2018-01-1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54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549.1-2005《无公害马铃薯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和DB33/T549.2-2005

《无公害马铃薯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与DB33/T549.1-2005和DB33/T549.2-2005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术语和定义(见3);

——修改产地环境(见4);

——修改品种选择(见5);

——修改种薯准备(见6.1、6.2和6.4);

——修改播种方法(见7.3);

——修改肥料使用(见7.4)、水分管理(见7.5),并增加了清洁田园(见7.9);

——修改病虫草害防治(见8);

——增加分等分级(见10);

——增加包装标识(见11);

——增加贮藏运输(见12);

——增加质量安全(见13);

——增加生产记录(见14);

——增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B)。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金华市农

业科学研究院、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声敢、吴列洪、吴早贵、赵学平、王京文、徐明飞、虞冰、程林润、张涵辉、

王强、柳新菊、安雪花、吕露、杨桂玲、胡茂钢。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标准代替DB33/T549—2005,为首次修订。

I

DB33/T549—2017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薯准备、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采收、分等分级、包装标识、贮藏运输、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的生产、分级包装和贮藏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7331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133马铃薯种薯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

NY/T130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马铃薯

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2789薯类贮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13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

茄科茄属栽培种,学名SolanumtuberosumL.,又称土豆、洋芋、山药、山药蛋、地蛋、荷兰薯、

爪哇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3.2

1

DB33/T549—2017

薄膜覆盖技术

农用地采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地面平铺覆盖、弓棚覆盖、大棚覆盖,创造田间小气候的一种栽培技术。

4产地环境

4.1产地选择

选择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保墒良好、排灌方便、远离污染、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

壤土。不宜选择前茬作物为茄科以及其它块根、块茎作物的田块,提倡水旱轮作。

4.2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GB3095规定。

4.3灌溉水质量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规定。

4.4土壤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规定。

5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熟期早、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并经国家或省级审(认、

鉴)定或登记的马铃薯品种,如中薯3号、东农303等。

6种薯准备

6.1种薯选择

种薯质量为GB18133中二级种及以上。具有原品种特征的纯种,要求薯块大小均匀,无病虫鼠害,

未受冻害、涝害或机械伤害。提倡使用脱毒种薯。秋马铃薯宜选用本地春季收获、单薯重20g~50g、

无病虫害、健壮饱满的小薯作种薯。

6.2种薯调运

产地检疫按GB7331要求执行。种薯调运应按GB15569规定执行。

6.3催芽

播前15天~20天,将种薯置于黑暗处,保持温度15℃~20℃,相对湿度75%~80%。待芽长0.8㎝~

1.2㎝时,摊薄见光(散射光),炼芽待播。

6.4切块

春播种薯大小以20g~25g为宜,每块带1个~2个芽眼。刀具用75%酒精或0.3%~0.5%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宜现切现播,或切后薯块用150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150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2

DB33/T549—2017

剂等掺滑石粉1kg拌50kg种薯。提倡小整薯(单个重20g~50g)直接播种。秋播宜整薯播种,不切

块。

7栽培管理

7.1大田准备

播前翻耕,深20cm~30cm;整地作畦,畦宽连沟110cm~150cm,沟宽20cm~30cm,深25cm~

30cm。畦面中间稍高,达到泥细无杂草。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时,播前7天~10天进行除草。

7.2播种时间

7.2.1春马铃薯:大棚栽培以11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双膜覆盖栽培以12月中下旬~1月中旬播种为宜。

单膜覆盖栽培以12月下旬~1月中旬播种为宜。露地栽培以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为宜,山区可适当

延迟。

7.2.2秋马铃薯:视气温情况,8月底至9月中旬播种为宜。

7.3播种方法

7.3.1开沟播种

一般按行距45cm~60cm(连沟),株距为20cm~35cm开播种沟或播种穴,深6cm~8cm,每亩

(667m2)播种4000株~6000株。薯块芽眼朝上平放。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以3cm~5cm为宜,个

别易露青品种适当深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播后要适时覆膜保温。覆膜时,膜边用泥压紧压实。

7.3.2稻草覆盖免耕栽培

播种时芽眼朝上、切口朝下,将种薯直接摆放在土表,并轻压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用稻草

均匀地覆盖在畦面上或条状覆盖在畦面上,轻轻拍实,厚度一般以5cm为宜。盖草后进行清沟,将沟中

挖起来的泥土均匀地压在稻草上。必要时可再覆地膜。

7.3.3机械化栽培

采用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下肥、播种、施用农药、起垄、覆膜等工序。出土前,用开沟

覆土机将垄沟土均匀覆于垄顶,覆土厚度一般1.5cm~2.5cm。

7.4肥料使用

7.4.1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按照NY/T496的规定进行合理平衡施肥。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

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宜使用低氯肥料。

7.4.2基肥

结合整地作畦施足基肥,一般每亩(667m2)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000kg~1500kg或符合NY525要

求的商品有机肥800kg~1000kg,加三元复合肥50kg~100kg和硫酸钾10kg~15kg。播种前再穴施

或沟施三元复合肥15kg~20kg作底肥,避免与种薯直接接触。

7.4.3追肥

3

DB33/T549—2017

视苗情而定,宜早不宜迟。一般出苗后齐苗前,每亩(667m2)可用尿素2kg加水100kg浇根。封

行后,每亩(667m2)用尿素50g加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30kg在露水干后根外追施1次~2次。

7.5水分管理

出苗前、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应保持一定的水份,成熟期适当控水。采用沟灌跑马水形式灌溉为宜,

灌半沟水,土壤湿润后及时排水,忌大水漫灌。应结合培土及时清沟,做到雨停田干。提倡采用滴灌、

渗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7.6中耕除草与培土

一般2次。齐苗后1次,封行前1次。

7.7破膜放苗

地膜覆盖栽培,应在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破口要小,周围用细泥立即封好。双膜覆盖栽培,遇晴

天应根据膜内温度及时通风降温。

7.8防冻害

可撒施草木灰,或用秸杆、薄膜覆盖在马铃薯茎叶上,待冷空气或晚霜过后及时揭除,然后视苗情

进行根外追肥。

7.9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苗、病叶、病株和病烂薯块,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8病虫草害防治

8.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安全

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8.2农业防治

按照NY/T2383的规定执行。宜与水稻、玉米、大豆等禾谷类、豆类作物轮作,不宜与番茄、茄子

等茄科作物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引种时严格检疫。精选种薯,剔除病、劣、杂薯,优先选择脱毒种薯。

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平衡施肥,培育壮苗。及时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

8.3物理防治

按照NY/T2383的规定执行。利用灯光、色板等诱杀害虫;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人工摘除卵块、

拔除杂草等。

8.4生物防治

使用引诱剂等诱杀害虫。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丁子香酚等生物农药防治马铃薯病害。人工释放赤眼

蜂等天敌防治害虫。

8.5化学防治

4

DB33/T549—2017

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NY/T393中允许使用的农药。严格执

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适期用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准确掌

握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选择适宜药械和施药方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注意农药轮换使用。农药的

安全使用按GB/T8321.9和NY/T1276的规定执行。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9采收

一般在茎叶开始落黄时进行采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提前或延后采收。春马铃薯:双膜覆盖的一般

在4月上中旬采收;单膜覆盖的一般在4月中下旬采收;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中旬采收。秋马铃薯:

11月下旬至12月初开始分批采收。采收时,宜在晴天和土壤干爽时进行,及时剔除病、烂、破、青皮薯。

提倡机械采收。

10分等分级

马铃薯规格以块茎质量为依据,分大(L)、中(M)、小(S)三个规格。规格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

定。

表1马铃薯规格

规格小(S)中(M)大(L)

单薯质量,g<5050~150>150

11包装标识

按照NY/T1066的规定执行。

12贮藏运输

12.1贮藏

按照NY/T2789的规定执行。

12.2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合存放、运输。装卸时应轻装轻放。

13质量安全

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14生产记录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载种植品种、数量;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以及

使用、停用日期;病虫草害发生、防治情况;收获日期;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产品销售数量、日期

和去向等。生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5

DB33/T549—2017

15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B。

6

DB33/T549—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

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见A.1。

表A.1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

每季最多安全间隔

防治对象农药名称每667m2制剂用施用量施药方法

使用次数期(d)

肟菌酯30%悬浮剂25mL~37.5mL植株底部喷雾37

10%可分散油悬浮剂13mL~

氟噻唑吡乙酮发病前保护用药35

20mL

晚疫病氢氧化铜46%水分散粒剂25g~30g发病前喷雾37

丁香子酚0.3%可溶液剂80mL~120mL发病前喷雾3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