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06-2024 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606-2024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606-202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2-01
实施日期
2024-05-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20

CCSB3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606—2024

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4-02-01发布2024-05-0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606—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环境条件.......................................................................2

5品种选择...........................................................................2

6育苗...............................................................................2

7定植...............................................................................4

8田间管理...........................................................................5

9病虫草害防治.......................................................................6

10采收..............................................................................7

11干制..............................................................................7

12分级..............................................................................8

13贮存..............................................................................8

14档案记载..........................................................................8

附录A(规范性)朝天椒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9

附录B(资料性)各生育期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10

附录C(资料性)各生育期常见草害推荐使用药剂........................................14

附录D(规范性)朝天椒质量分级要求..................................................15

I

DB41/T260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河

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焕丽、郭晋太、姚秋菊、徐青、苏鹤、段爱菊、韩建明、韩娅楠、陈双臣、

张菊平、申爱民、姬延伟、王淑枝、王利霞、韩瑞华、梁华。

II

DB41/T2606—2024

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

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干制、分级和贮存等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山地区域的朝天椒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4455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GB/T19812.3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

JB/T12825辣椒收获机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NY/T2119蔬菜穴盘育苗通则

NY/T3129棉隆土壤消毒技术规范

NY/T3486蔬菜移栽机作业质量

DB41/T962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41/T1310辣椒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DB41/T2181小麦套种朝天椒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山地

丘陵山地是指海拔高度200m以上、平原与高原山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多为褐土及黄棕壤土,土壤

较贫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通风排水良好,降水量较少,四季分明,无霜期150d以上。

3.2

朝天椒

1

DB41/T2606—2024

朝天椒为茄科,辣椒属,辣椒变种,常作一年生栽培,耐干旱瘠薄,果实较小,圆锥型或子弹头型,

簇生或单生,果柄朝上生长,味辣或高辣。

4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缓、缓坡度8º以下、排灌方便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

合GB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5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抗逆、优质、丰产和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且通过非主要

农作物品种登记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3的规定。

6育苗

6.1育苗设施

常用温室、大棚或中小拱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设施应坚固、防风和抗灾,能够调控温度、湿度和光

照等环境条件,并具有防虫、防雨等功能。

6.2播种时间

根据研究结果,2月下旬至3月上旬均适宜播种育苗。

6.3播种量

每亩定植田的育苗需种量为30g~50g。

6.4育苗方式

6.4.1平畦苗床育苗

6.4.1.1做苗畦

苗床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N﹕P﹕K(15﹕15﹕15)30kg,撒匀后翻

耕苗床土壤,耙细、耙平后做成平畦,畦长10m,宽1.2m。

6.4.1.2床土消毒

每畦苗床可用50%多菌灵50g拌入10kg~15kg干细土,混匀,其中80%均匀撒于苗床,20%用于

盖种;或可用棉隆进行床土消毒,操作应符合NY/T3129的规定。

6.4.1.3种子处理

6.4.1.3.1浸种

将种子置于盛有55℃~60℃水的容器中,不断搅拌,并保持此水温10min~15min,然后待水温

降至室温时,继续浸种3h~4h,捞出后冲洗干净;或种子用清水先浸种3h~5h,然后用0.3%~0.5%

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消毒15min~20min,再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4~5次后沥干,准

备催芽。

2

DB41/T2606—2024

6.4.1.3.2催芽

将浸种种子用干净的湿棉布包好,置于30℃环境中催芽,每天淘洗1次,沥干水分后继续催芽,

至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6.4.1.4播种

每10m2平畦苗床用种量50g,包衣种子可不用催芽直接播种。种子均匀撒播后,覆盖消毒苗床土

厚度1cm,并每亩用50g~60g敌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兑水30kg~40kg,喷施苗床面预防杂草滋

生。

6.4.1.5覆膜

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湿,出苗后逐渐揭除。地膜选用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棚膜选用应符合GB/T

4455规定。

6.4.1.6苗期管理

6.4.1.6.1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出齐苗,白天气温保持25℃~30℃,夜温15℃~20℃,5cm地温20℃以上。苗出齐

后,白天气温保持20℃~25℃,夜温10℃~15℃。苗长到2~3片真叶时,白天气温保持25℃~

30℃,夜温15℃~20℃。

6.4.1.6.2水肥管理

在播种前、分苗时和定植前浇足底水,保持土壤湿度55%以上。根据苗情适当补水,补水可选晴天

上午进行,补水后适当通风散湿。育苗后期补水不宜过大,以防苗子徒长。育苗期间一般不需追肥,若

肥力不足而叶子发黄时,育苗后期采用0.2%~0.3%可溶性三元复合肥N﹕P﹕K(15﹕15﹕15)叶面追肥。

6.4.1.6.3光照管理

棚膜选用新的无滴功能膜,保持棚膜洁净。早揭晚盖不透明的保温覆盖物,上午以揭棚后气温无明

显下降为准,下午气温降至20℃左右时覆盖。若遇连续阴雨雪雾天气,每天中午也要短时揭开保温覆

盖物,并用植物补光灯补充光照,以全天不超过16h为宜;天气骤晴时应注意遮荫防护。

6.4.1.6.4秧苗锻炼

定植前7d~10d,逐渐进行全天通风,锻炼秧苗,如遇倒春寒或低温天气发生时,夜间还需注意

覆膜保温,防止秧苗受冻。

6.4.2穴盘基质育苗

6.4.2.1基质和穴盘

商品育苗基质应符合NY/T2118的规定。自配育苗基质一般选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轻型材料,

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混匀后覆膜堆积消毒3d。穴盘采用105孔或128孔标准穴盘。

6.4.2.2育苗床

6.4.2.2.1地面苗床

苗床宽1.2m~1.3m,床面整平,苗床长度依温棚长度而定。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时,在苗床表面铺

3

DB41/T2606—2024

一层塑料薄膜和1.0cm~2.0cm厚的干细土,然后铺设地热加温线(1m2苗床布线功率100w~120w),

线间距10cm,苗床边缘2根线间距8cm,线上覆土1cm,然后放置育苗穴盘,苗床周边用床土封实。电

热控温仪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接线。

6.4.2.2.2床架苗床

育苗床架可用轻巧金属或竹木材料制作,按温棚的纵长度方向设置。床架高25cm~100cm,床面

宽度为育苗穴盘长度(54cm)的整数倍;床架之间留45cm~50cm宽的操作道。也可采用能横向移位

的金属育苗床架。

6.4.2.3基质预湿与装盘

基质添加适量水并搅拌均匀,使相对含水量至40%左右。基质装满穴盘,不可紧压,刮除穴盘表面

多余的基质,使各个穴孔格室清晰可见。

6.4.2.4压穴

将装好基质的穴盘用压穴器进行压穴,穴深0.8cm~1.0cm,或将装满基质的穴盘5~6盘摞放在一

起,轻轻按压,使每个穴孔压出深度0.5cm左右的播种穴。

6.4.2.5播种

包衣及未包衣干种子可直接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或人工播种,一穴一粒,播种深度0.8cm~1.0cm,

播种后覆盖基质,保持各格室清晰可见,然后喷透水,以穴盘底部渗出水为宜。也可根据情况,先进行

集中催芽,种子“露白”后人工播种,播种后覆盖基质厚度0.8cm~1.0cm。

6.4.2.6播种后管理

将穴盘摆放在苗床上,盘上覆盖白色地膜,白天气温保持28℃~30℃,夜温18℃~20℃。当

6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时,及时揭除地膜,适当控制水分,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60%~80%,白天气温

保持25℃~28℃,夜温15℃~20℃;成苗期白天气温保持20℃~28℃,夜温15℃~18℃;

炼苗期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60%左右,降温控水,停止施肥。定植前浇1次透水。穴盘基质育苗应符合

NY/T2118、NY/T2119的规定。

6.4.3种子丸粒化处理

若采用机械直播时,种子要经过丸粒化处理,丸粒化后粒径3.5mm~4.0mm,大小均匀,形状规则,

满足机械化精密播种要求。

7定植

7.1整地施肥

种植田结合冬季深耕,每亩施商品有机肥3m3~5m3,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要求。春耕前施

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N﹕P﹕K(15﹕15﹕15)40kg,钙镁磷肥20kg,硼砂3kg,3%的辛硫磷颗粒

剂4.0kg。定植前15d旋耕土壤,深度20cm~25cm,并将土壤耙碎、耙匀、耙平。

7.2起垄覆膜

4

DB41/T2606—2024

采用人工或机械起垄覆膜,垄的走向应与坡度垂直,且排灌便利。一般做成小高龟背垄,垄底宽70

cm~120cm、高15cm~20cm,并覆盖宽60cm~90cm的地膜;有灌溉条件时,起垄后地膜下铺设滴

灌管带,滴灌管带选用应符合GB/T19812.3的规定。

7.3定植时间

4月下旬露地定植。平畦育苗,要求日历苗龄50d~55d,具有8~10片真叶,苗高18cm~20

cm,生长健壮一致,茎杆粗壮,叶色浓绿。穴盘育苗,要求日历苗龄30d~40d,根系嫩白密集,与基

质形成完整根坨,无黄叶及病虫害,整盘秧苗整齐一致。

机械化直播时,应根据栽培条件和栽培品种等推算播种期,适播期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

7.4定植密度

7.4.1簇生朝天椒单株定植,垄间距1m,双行定植,株距18cm~20cm,窄行距33cm,宽行距67

cm,密度为每亩6000~7000株;簇生朝天椒双株定植,垄间距1m,双行定植,穴距22cm~28cm,

窄行距33cm,宽行距67cm,密度为每亩5000~6000穴,苗数10000~12000株。

7.4.2单生朝天椒单株定植,根据品种及栽培灌溉条件,采用垄底宽80cm~100cm的垄畦,双行双

滴灌管带定植,株距30cm~50cm,窄行距50cm~100cm,宽行距100cm~160cm,定植密度为每

亩1200~2800株。

7.4.3直播朝天椒应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密度,每垄双行播种,一般穴距12cm~24cm,窄行距30

cm~40cm,宽行距70cm~90cm,保持密度为每亩5500~11000穴。

7.5定植方法

7.5.1平畦育苗时,起苗前浇足水,减少伤根。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沾苗根,稍晾干后,即可

定植。从起苗、运苗、打孔、浇水、栽苗到培土,宜进行连续流水作业。穴盘苗移栽前应浇透水,脱盘

移栽,栽苗深度适中,地膜定植口根茎处用土封严。有滴灌条件的随滴灌随定植。

7.5.2有机械化移栽条件时,可采用蔬菜移栽机进行机械化移栽,作业质量应符合NY/T3486的规定。

7.5.3朝天椒种子丸粒化机械直播,即是在土壤绝对含水量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