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003-2011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

GB/T 28003-2011 Standard of service quality specifications of central recreation distric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003-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9-29
实施日期
2011-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8)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中央休闲区的性质、布局、功能、设施与服务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城市休闲生活中具有突出综合影响力的区域。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起草人:
魏小安、张灵光、厉新建、付磊、张凌云、刘汉奇、诺木汗、齐平书、吕宁、张晓峰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03.080.01

A12

园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1

28003--20

GB/T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

Standardofserviceofcentralrecreationdistrict

qualityspecifications

201

2011一09—29发布1—10-01实施

丰瞀鳃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

28003--2011

GB/T

目次

前言………………

引言……………···

l范围…………·IⅡ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中央休闲区规划1

5休闲环境····…2

6基础设施……·4

7运营设施·……5

8休闲服务……·6

9休闲节事活动·7

10安全与卫生····7

11培训与教育·…8

参考文献…………m

28003--2011

GB/T

刖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提出并归El。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小安、张灵光、厉新建、付磊、张凌云、刘汉奇、诺木汗、齐平书、吕宁、张晓峰。

28003--2011

GB/T

引言

休闲,让城市更美好。

为完善城市休闲功能,提高城市生活品位,有效开展休闲活动,合理建设休闲设施,积极促进休闲创

新,加快推动休闲发展,全面提升休闲服务,大力提高休闲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8003--2011

GB/T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中央休闲区的性质、布局、功能、设施与服务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城市休闲生活中具有突出综合影响力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8i01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81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中央休闲区规划

4.1规划原则

4.1.1编制本区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生境范围原则、市场导向原则、

容量控制原则、集约利用原则。

4.1.2本区域是城市文化底蕴集中体现之地,是休闲娱乐的汇聚场所,是城市生活品位的深度体验

区域。

4.1.3区内单体建筑体量宜小,不盲目追求大广场、大绿地、大建筑、大马路,但应形成面积较大的

街区。

4.2规划工作要求

4.2.I先规划,后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单位编制规划。

4.2.2规划与建设阶段应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调。对区内社区内的经营和生

活活动进行合理规划,有效规范,积极引导,在充分考虑休闲消费需求的同时,高度关注当地社区的利

益,为当地社区和居民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改善当地社区的休闲质量,以期通过与社区和谐共建,推进

休闲区科学、有序、规范发展。

4.2.3区内土地利用应按规划进行统一管理,不应随意改变土地和建筑的使用性质。

4.2.4规划设计应做到尊重和展示自然,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习俗,尽量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建筑和设

施宜使用当地材料,应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协调统一;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功

能;设施建设与整体景观协调。

1

11

GB/T28003--20

4.2.5规划应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应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文化遗产

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和发扬,注重传统休闲方式的现

代表现,充分利用民间表演等传承方式。

4.2.6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本思想,充分考虑到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尤其应考虑到残障人士的休闲消

费需求,规划建设相应的无障碍休闲设施。

4.2.7规划审批应符合相应的审批程序。

4.2.8规划实施严格有效。

5休闲环境

5.1休闲空间

5.{.1休闲空间丰富,平面和立体布局合理。竖向布局有序、道路宽度适宜、建筑物高度合理、空间配

置疏密有度。

5.1.2绿地空间、广场空间、自然开敞空间等公共空间体量适宜、舒适惬意,实施景观化设计改造。

5.1.3有效处理非公共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保持公共空间的连续性、整体感。

5.1.4区内的单位、社区适度开放空间,提高环境亲和力,如拆墙透绿。

5.1.5建设区内步行系统。街道两侧的建筑考虑沿街行人遮荫、避雨和停留的需要,形成使行人感到

亲切友好的街道界面。

5.1.6导引标志以及其他休闲基础服务设施的设计融入当地特色元素,有助于形成休闲空间认知。

5.1.7休闲空间的空气质量、清洁程度等能符合餐饮等服务设施露天经营的需求。

5.1.8有合理的观光路线。

5.2休闲广场

5.2.1休闲广场应满足可亲近、可停留、可消费、可体验、可游憩的要求。

5.2.2在区内设置相应数量的休闲广场。体量适宜。

5.2.3休闲广场有相应的主题,广场周边设施和建筑围绕主题进行规划配置,为游客提供足够数量的

长椅等休憩设施与公众休憩空间。

5.2.4休闲广场及周边宜形成小商业聚集,并规划骑楼等相应的避雨遮阳等设施或景观拱形长廊。

5.2.5配置小型表演设施,包括小舞台、相应电力设施等。

5.2.6安排公益性的广场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鼓励广场演出活动、新兴休闲方式的自我展示和消费

者参与性的表演活动。

5.2.7休闲广场宜设置直饮水设施。

5.3建筑物

5.3.1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留传统特色,体现休闲功能。

5.3.2修建具有地标性质的建筑或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建筑物高度应与休闲区的性质及类型相

适应。传统文化型中央休闲区一般不宜新建高层建筑物。

5.3.3尽量保护具有独特景观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丰富休闲环境的景观元素和休闲环境的人文

氛围。

5.3.4严格控制新建筑的密度,建筑格局美观,不形成建筑视觉污染,防止光污染。

5.3.5建筑内考虑配套休闲功能。

5.3.6宜修建相应的标志性雕塑,充实区内休闲文化氛围。区内雕塑等建筑小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

围环境协调,整体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