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67-1999 金属材料电阻温度特征参数的测定
GB/T 4067-1999 Test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resistance-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etallic material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首钢总公司冶金研究院
- 起草人:
- 李丽敏、张晓义、李昕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4067-1999
前言
本标准参考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B70-19900995)《电热用金属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标准
侧量方法》,ASTMB84-19900995)《精密电阻器用合金丝电阻温度常数标准测量方法》和ASTM
B114-19900995)分《流器和精密电阻器用片材电阻温度常数标准测量方法》三个标准。为满足包括电
阻、电热合金在内的各类金属材料对电阻温度特征参数检测的不同需要,对GB/T4067-1983进行修
订。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与ASTM标准基本相同,在控温精度、对热电偶具体要求方面结合国情作了
调整和补充,与ASTM标准略有差异。
本标准此次修订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引用标准”、“定义”、“原理”三章。
—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精密电阻合金片(带)材和电热合金的技术内容。
—术语中增加了“电阻温度因数”及“峰值温度”两个特征参数。
—删去了因具体情况而异的属于“操作规程”的内容。
—在应力等重要影响因素的控制上,较以前严格。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B/T4067-1983《金属材料电阻温度特性参数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冶金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钢总公司冶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丽敏、张晓义、李听。
本标准1983年12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67-1999
金属材料电阻温度特征参数的测定
代替GB/T4067-1983
Testingmethodforelectricalresistance-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parametersofmetallicmaterial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及其他相关导电材料电阻温度特征参数测量方法的定义、原理、测试装置、
试样制备、试验电流、测量程序、测量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精度和偏差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适宜的温度间隔内,侧定任何一种金属或合金丝、片材电阻与温度关系曲线近似抛
物线时的关系式和相应的电阻温度常数、峰值温度,及在适宜的温度间隔内,确定任何一种金属、合金或
其他导电材料的电阻温度因数及平均电阻温度系数等特征参数。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JJG141-88工业用铂锗10(铂铭13)-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229-87工业用镍铬一镍硅、镍铬一考铜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351-84工业用铂一铜热敏电阻检定规程
3定义及符号
3.1电阻温度因数
指定温度t下的电阻值与基准温度t。下的电阻值之比,以C.,表示:
··.·……(1)
式中:C,—电阻温度因数;
R-温度t℃下的电阻值,0;
R}—基准温度,>to'C下的电阻值,tZ.
3.2平均电阻温度系数
温度t,.tz下,与温度变化1℃相应的电阻温度因数的平均变化值邵,
以a,,表示
一R,一R
a,。一R一3(t2-下万。……。..……。二(2)
式中:二,谈2温度t,It:下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一’;
R,-起始温度t,C下的电阻值,a;
R2终止温度t2℃下的电阻值,tZ八t,>t,)
R。一一基准温度t}C下的电阻值,0.
国家质f技术监怪局1999一11一01批准2000一08一01实施
cs/T4067-1999
3.3电阻温度常数
电阻温度关系接近抛物线形时,关系式中一次项与二次项的系数,以..R表示:
R,=Ro[l+a(t一to)+R(t一ta)l]························……(3)
式中:R,温度t'C下电阻值,fl;
Ko—基准温度toC下的电阻值,d2;
t—试习梦(量温度,℃;
to—基准温度,℃;
a—一次电阻温度常数,℃一;‘
R—二次电阻温度常数,C-1.
3.4峰值温度
试验温度范围内,电阻呈极大值时的温度,以t.('C)表示。
4原理
4门本测量方法是用电阻侧量仪器检测作为温度函数的导电材料电阻的阻值;目前通用的单(双)电桥
法、补偿法(电‘位差计法,)、数字欧姆计及其他等效的电阻测量装置,只要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都可选
作阻值测量仪器。
4.2由于电阻是敏感参量,故对电热材料和丝、片状精密电阻材料试样的变温、测温装置,基于特征参
数测量要求分别做出了规定;测控温质量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5测试装1t
全套测试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可将试样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恒温槽或加热炉、温度测量仪及适用的试
样阻值测量仪构成。
5.1恒温槽或炉子
5.1.1用于检侧精密电阻合金丝的恒温槽
5门1门适用温度一65--15℃的液体槽可由甲苯或其等效物构成;使用温度15-250℃的液体摘可由
低粘度的、化学中性的油构成,要求油的燃点至少比使用温度高出50'Co
5.1.1.2液体槽内的液体必须有足够的量,以保证经搅拌后,试样与温度计周围的温度均匀:要求在
-65-y100℃范围,温差应处于0.5℃以内;在100-250℃范围,应处于1℃以内。如果温度范围小于
100'C,对温度均匀性的指标应按比例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注:建议使用处于室温下的、一种有溶解能力的浴柑.以便在授人某个温度槽前,用来漂洗试样
5.1.2用于检测精密电阻合金片(带)的恒温槽。
5.1.2.1槽内盛有化学中性的油;液体槽内的液体必须有足够的量,以保证经搅拌后,在。-80℃的任
一温度处,试样与温度计周围区域的温度差异不大于。.2`C,
5.1.3恒温槽温度分布与手动控温
5.1.3.1自动控温的槽内,在试验过程中的任一温度、任意时间,要求槽内任一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
不大于。.2C;在手动控温时,要求变温速率不超过。.20C/min.
5.1.4用于检测电热合金等材料高温电阻的电炉
5.1.4.1在从室温至所需的最高温度的范围内,用于加热试样的炉子的温度应是可控制的;炉子的结
构应能保证放置试样和热电偶的区段内,在检测的各温度点上的温度分布均匀。为防止辐射的影响,应
对试样和热电偶进行屏蔽。
1)通常以2o℃为基准温度,下同。
2)作为“在指定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变化1℃相应的电吸平均变化率.”
GE/T4067-1999
5.1.4.2为检脸放置试样的炉内区段的温度均匀性,应将一支尺寸有代表性的试样和热电偶一起置于
护子的中心区后,将炉子加热到试验的最高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此后将试样连同热电偶往温度梯度
最大的方向移动一个距离,此距离应等于试样可能有的最大尺寸,对于典型材料要求由此所致前后两
个温度的差异不大于1%
5.1.4.3所用温度控制器应能将测试温度控制在士5℃以内。
5.2温度侧量仪
5.2.1用于检侧精密电阻合金丝的侧温仪
5.2.1.1温度测景的不确定度应达到士0.5℃或整个温度范围的1%中的较小者。
5.2.2用于检侧精密电阻合金带(片)的测温仪
52.2门用实验室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检测温度,温度计灵敏度应可指示出。.1℃的温度变化;
在。-80℃区间内,对温差的侧量不确定度应达到。.2℃
5.2.3用于检测电热合金等材料高温电阻的侧温仪
5.2.3.1此系统由校正了的温度传感器件或器件组与人工的、电子的或其他等效的读出装置构成,要
求被检温度示值好于士。.50Ce
5.2-3.2由于本试验方法涉及的温度范围广,依温度区间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件;一般采
用JJG141或J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513.2-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 枣树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6-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 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5-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 树体管理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1-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枣质量安全等级要求 2007-12-12
- DB41/T 513.3-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 建园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0-2007 蕨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51/T 694-2007 化学实验台(卓) 2007-11-01
- DB41/T 512.6-2007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4-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 枣园土肥水管理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7-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7部分: 采收及干制技术规程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