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485-2022 电梯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技术要求

DB13/T 5485-2022 Elevator intelligent emergency handling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485-2022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2-28
实施日期
2022-03-3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CCSQ78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485—2022

电梯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oftheintelligentemergencydisposalsystemforelevators

2022-02-28发布2022-03-3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48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捷、刘建宏、刘超、石勇、刘金泉、王颖、孙利剑、刘明、董浩、韩刚、

张淳、孙丽。

I

DB13/T5485—2022

电梯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的基本结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运行维护平台、应急

处置平台、信息传输、系统安全的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和液压乘客电梯。可允许人员乘用的曳

引驱动载货电梯和液压载货电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799.1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

GB17799.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梯识别码Elevatoridentificationnumber

为便于电梯定位而赋予的数字编码。

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

监测电梯运行过程、发生的困人和故障,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设备。

应急处置平台Emergencydisposalplatform

应急处置平台主要指电梯应急救援的各环节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明确电梯维保公司、应急

处置中心、电梯安全监管部门三方面职责,落实好三级救援响应体制的有效运行,以保证电梯困人

救援的快速、高效和安全。

终端设备运行维护平台Theterminalequipmentrunsthemaintenanceplatform

对终端设备及其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日常查看、监测、维护、管理等活动的平台。

4系统结构

电梯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运行维护平台和应急处置平台三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如图1。

1

DB13/T5485—2022

图1系统结构示意图

5终端设备要求

一般要求

5.1.1带有显示屏的设备,显示屏应取得国家CCC认证。

5.1.2应符合机械、电气等相关通用技术要求。

5.1.3抗扰度性能应满足GB/T17799.1的规定,辐射和传导发射值应符合GB17799.3的规定,电

磁辐射防护性能应满足GA/T367中的规定。

5.1.4应具有语音双向通讯功能。通讯装置应该安装在轿厢内明显位置,保证通话稳定、清晰。支

持预设电话号码的远程设置、变更,对于回拨的语音电话,终端设备应能自动接通。

5.1.5应具备自检功能,并可在运行维护平台中实时查看;电梯故障、困人等信息推送的时间不大

于1s。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查询响应时间不大于1s。

5.1.6应配备应急电源,在其正常供电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应保证能正常工作2h以上,当外部电

源正常时,能自动为应急电源充电。

5.1.7终端设备及外加传感器等应与电梯本身的电气线路无任何连接,不应影响电梯设备原有功能

及运行安全。

安全要求

5.2.1接地

接地线应与电梯设备的接地保护端连接牢固。

5.2.2绝缘电阻

金属外壳与电源回路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

5.2.3外壳防护等级

独立终端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GB/T4208中不低于IP42的规定。

功能要求

5.3.1状态信息采集

终端设备应按照系统结构示意图的要求采集并推送附录D中应有项信息到应急处置平台。

2

DB13/T5485—2022

5.3.2故障报警

终端设备应能采集或通过采集信息逻辑判断并推送附录B中应有项信息。

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终端设备应按照系统结构示意图要求推送附录E中信息到应急处置平

台。

5.3.3困人报警

终端设备应能通过采集的信息逻辑判断是否困人。

当确认轿厢内有人员被困时,终端设备应1分钟内自动向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相关人员

逐级拨打设备内预置好的救援求助电话。

若同时具备手动报警功能时,手动报警装置应安装在轿厢内明显且方便操作位置,该功能

触发键应有明显标识,并有防止误报警的设计或措施。

5.3.4视频

视频采集图像分辨率应满足不低于720P,视频帧率应不低于25帧/s,视频流畅,现场声

音清晰。

视频应能覆盖轿厢内3/4以上空间,应能清楚看到电梯操作面板并记录乘梯人员从进入轿

厢到离开轿厢的全过程。

输出视频应叠加日期时间信息、电梯位置信息和电梯识别码,在图像中显示,显示的字符

颜色应能自动与背景图像颜色形成明显反差。

视频录像数据应存储至少30d,支持本地授权拷贝,摄像头应具有夜视功能,应支持应急

处置平台远程实时查看。

视频应具有采集、渲染、加密传输功能。

5.3.5多媒体播放

宜有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发布公益宣传信息的功能。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应自动播放安抚信息

及等待救援注意事项。在电梯各种情况下保证安装的媒体播放设备牢固。

5.3.6防止误报警

应当具有防止误报电梯故障或困人信息的功能。

6终端设备运行维护平台要求

平台资质要求

软件应取得软件著作权和检测报告,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应符合GB/T22239二级要求并提供信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平台功能要求

6.2.1应具备用户管理的功能,包括对用户的查询、查看、添加、编辑、删除、禁用启用设置、权

限管理的功能。

6.2.2应具备终端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功能,至少包含接入账号、电梯出厂编号、终端设备唯一编号

等初始化,日常系统升级、数据防篡改安全监测,故障监测误报处理、终端设备维护等管理维护和

注销管理功能。

6.2.3应具备查验终端设备在线状态和推送附录C、附录D、附录E内容的功能,并能在终端设备

运行维护平台以醒目形式显示。判定终端设备是否在线的判定时间应不大于60s。应具备应急处置

平台随时查询和调取附录C、附录D、附录E内容的功能。

6.2.4应具备对终端设备的重启、时间同步、服务器地址配置、紧急报警电话号码设置等操作功能。

6.2.5应具备终端设备运行维护平台升级维护能力。

其他性能

6.3.1故障报警数据、困人报警数据应至少保存4年,保存的数据应方便查询和统计。

3

DB13/T5485—2022

6.3.2平台对终端设备上传信息的响应时间应满足简单数据不超过2s,复杂数据不超过5s。

7应急处置平台要求

应急处置平台专线的设置,为了使电梯应急电话真正畅通不受干扰,需向省级通信管理机构申

请一个五位数专线号码(首选96333),作为电梯应急处置统一专线电话。

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应具备呼叫指挥、应急处置、电梯运行监测的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困人报警后实行三级响应:即接警人员首先通知该电梯维保单位实施救援为

一级响应;如维保单位响应不及时则指挥最近救援站实施救援为二级响应;如救援站响应不及时,

与119消防部门联动救援为三级响应。

信息维护功能

具备对电梯基本信息、维保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各终端设备推送信息的维护功能。平台

应当设置人员24h值守。

运行监测统计分析

7.5.1具备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附录D应有项)和地图中所在位置的统计功能。

7.5.2具备实时故障和历史故障统计功能。

7.5.3具备终端设备在线状态的监测统计功能。

系统功能管理

7.6.1通过角色模块对登录系统人员进行权限的控制。

7.6.2登录系统人员的账户信息维护。

8信息传输要求

终端设备传输采用的网络应具有足够的带宽和稳定性,能满足信息实时传输低延迟的要求。

终端设备采集的故障信息,持续维持报警信息的提醒状态,直至故障排除。

平台之间数据交互使用http协议传输。

信息传输过程中应对双方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数据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数据接口交互应符合附录F的要求。

9系统安全要求

系统应具有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所有系统口令应达到强口令要求。

系统应具有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和数据备份机制。

系统应能通过内置的规则扫描发现敏感数据,并采用专用的脱敏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

系统应具备预定义攻击特征的WAF级入侵防御功能,基本病毒特征独特的实时病毒拦截技术,

以及高效引擎的病毒防护功能。能主动发现流量中的恶意攻击,能从数据链路层到应用层有效的阻

断网络中的攻击和病毒行为。

4

DB13/T5485—20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