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292-2014 碳纤维 碳含量的测定 燃烧吸收法

GB/T 31292-2014 Carbon fibre—Determination of carbon content—Combustion absorption method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1292-201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05
实施日期
2015-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5)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烧吸收法测定碳纤维中碳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纤维丝束、长丝、短纤维、机织物、编织物和针织物等碳纤维及制品。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起草人:
李勇、王玉梅、陈尚、杨勇、周琴、王玲、廖兵、李志鹏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100.20

Q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1292—2014

碳纤维碳含量的测定燃烧吸收法

Carbonfibre—Determinationofcarboncontent—

Combustionabsorptionmethod

2014-12-05发布2015-10-01实施

GB/T31292—2014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国家

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勇、王玉梅、陈尚、杨勇、周琴、王玲、廖兵、李志鹏.

T

GB/T31292—2014

碳纤维碳含量的测定燃烧吸收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烧吸收法测定碳纤维中碳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纤维丝束、长丝、短纤维、机织物、编织物和针织物等碳纤维及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599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

GB/T29761碳纤维浸润剂含量的测定

3原理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用吸收剂吸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碳的质量

分数。

4试样制备

4.1试样预处理

碳纤维应GB/T29761的规定除去碳纤维的浸润剂。必要时用蒸憾水清洗后于105°C〜110°C

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4.2试样粉碎

将样品剪成小于0.5mm的小段或用玛瑙研钵研磨至0.5mm以下,不少于1g,混匀。将粉碎的试

样放入称量瓶中,于105°C~11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5试剂与材料

5.1珞酸铅,分析纯,将常酸铅放入烧杯中,用蒸憾水调成糊状,放入烘箱,80°C保持0.5h,制成直径为

1cm的球体,置于马弗炉中,在600°C下灼烧1h,取出,冷却。

5.2线状氧化铜,分析纯,长约5mmo

5.3银丝卷,高纯,丝直径约0.2mm,将其卷成长度约30mm,直径约22mm的实心圆柱体。

5.4铜丝卷,高纯,取125目的铜网,将其卷成长度约30mm,直径约22mm的实心圆柱体。

5.5碱石棉,分析纯。

5.6粒状二氧化猛,分析纯,取粒度0.5mm〜2mm,在150°C±3°C下干燥2h~3h。

5.7三氧化磚,分析纯。

5.8钠石灰,分析纯,使用前在105°C~110°C下干燥不小于1h0

1

GB/T31292—2014

5.9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5.10硫酸,分析纯。

5.11纯氧,符合GB/T14599的规定。

5.12燃烧舟,素瓷或石英制成,内槽宽不小于10mm,长不小于90m叫壁厚2mm0

6仪器

6.1碳含量测定仪

6.1.1碳含量测定仪由氧气净化系统、燃烧系统、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说明:

I——氧气净化系统;7——线性氧化铜;

n—燃烧系统;8——铮酸铅;

m--二氧化碳吸收系统;9——银丝卷;

1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