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8/T 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DB3308/T 029-2016 Flowing Cultur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8/T 029-2016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2-18
实施日期
2016-03-18
发布单位/组织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A16

DB3308

衢州市地方标准规范

DB3308/T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2016-02-18发布2016-03-18实施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8/T02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出。

本标准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政、阮可、陆冰凌、郑美娟。

I

DB3308/T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流动文化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目标、原则、组织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管

理、服务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衢州市行政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的开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文化部《关于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公共发【2014】21号)

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意见》(衢委发【2014】14号)

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做好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衢市文广新发【2014】

2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流动文化服务

以城乡基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益为目标,通过配送演出、图书、培训

讲座、展览展示、电影等文化活动,健全流动服务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流

动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流动文化加油站

衢州市打造的流动文化服务品牌。“流动”是服务的形式,“文化”是服务的内容,“加油”体现流

动文化服务在致力于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繁荣群众文化、实现“精神富有”和传播“正能量”

方面发挥的作用。

3.3流动文化服务模式

以“四有”为服务基本要求、“四式”为服务基本方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

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服务网点,“5+X”为流动服务载体,流动文化网络平台为供需对接平

台的流动文化服务模式。

“四有”即: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

“四式”即:公益式、直通式、多元式、播种式。

“5+X”模式即:流动大篷车、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流动电影院为基本的服务

载体,流动少年宫、96811流动图书馆等为补充的服务载体。

3.4流动文化服务点

1

DB3308/T029—2016

能承接组织开展流动演出、图书阅览、培训讲座、展览展示、电影放映等活动的室内、室外空间,

包括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学校、文化礼堂、城乡文化公园及经有

关部门认定的场所。

3.5流动文化服务组织

市、县两级建立的流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博物馆、

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国有剧团等;以公益为目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类社会力量和

组织。

3.6流动文化服务车

是指用于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演出车、图书车、展览车及其他辅助用车等。

3.7流动文化大篷车

以市、县大篷车演出团体为依托,通过舞台车的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的许

巡回文艺演出。

3.8流动电影院

以电影放映车为载体,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送电影巡回放映服务。

3.9流动文化馆

以市、县文化馆为依托,组织专业人员,为农村、社区、校园、军营开展美术、文学、舞蹈、声乐、

戏曲等巡回培训辅导。

3.10流动图书馆

以市、县图书馆为依托,以流动图书车为主要形式,开展文献资源借阅、公益性讲座与咨询、展板

展览和科技电影播放等巡回服务。

3.11流动博物馆

以市、县博物馆为依托,为基层群众开展展板展示、多媒体互动、文物普及宣讲和咨询等巡回服务。

4服务目标、原则和对象

4.1目标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2原则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4.3对象

全市范围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城乡居民,重点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中

小学校在校学生、军营以及城市低保户、社会福利院、敬(养)老院、残障人士等社会群体。

2

DB3308/T029—2016

5组织管理

5.1总则

突出政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以健全基层流动文化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以城乡基层特别是老少

边穷地区群众为服务对象,通过流动文化服务方式,下沉文化资源,精准配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

盖,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5.2管理机构

5.2.1组织机构

市、县应建立相应的流动文化服务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5.2.2协调机构

各地文广新局负责本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项目的计划、实施、协调工作,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

应的工作。

5.2.3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

a)制订全市流动文化服务活动规划以及计划;

b)开展本级的流动文化服务;

c)负责本区域文化走亲,每年不少于5场;

d)协调、引导相关部门、有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e)建设流动文化加油站网络平台”;

f)建立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库;

g)对流动文化服务人员开展培训;

h)每年度统计全市流动文化活动情况,开展绩效评估;

i)组织优秀流动文化服务团队和个人评定,并开展表彰活动;

j)对全区域流动文化服务点统一标识;

k)负责市本级流动文化服务点建设和管理;

l)负责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经费的管理。

市级部门还应指导县级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5.3流动文化服务管理

5.3.1组织

流动文化服务机构应做好年度活动计划和方案,方案内容包含活动项目、时间、地点、场地设置、

人员要求、安全、应急预案等。

5.3.2培训

流动文化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培训,包括服务基本理念、专业服务知识、相关技能、安全知识等内

容培训;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

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大型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前,组织者应

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5.3.3实施

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前相关接洽人员应勘察场地,综合考虑活动聚集承受、设施安全、交通疏散、天

气情况等因素。大型流动文化活动方案应按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

3

DB3308/T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应有统一标识,如徽章、服装、旗子、横幅等;

活动结束后,应进行总结与评价。

5.3.4台账

实施单位应及时收集流动文化服务的包括方案、计划、照片和媒体报道等相关资料。

6服务场所

6.1流动文化服务提供需有固定的场所,流动大篷车服务场所道路能方便车辆进出,有场地可供舞台

车展开(面积90平方米以上),并可容纳200人以上观看演出;流动图书馆服务面积需要30平方米以

上;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各类场所应符合相应的场地面积、安全等要求。

7服务设施与设备

7.1配置要求

7.1.1应配备在服务期间所使用的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基本服务设施:包括电源、引导标牌、消防安全标志等信息、安全服务设施;

——特定服务设施:

a)流动大篷车展开后可搭建成90平方米以上的舞台,并配有灯光、音响等成套设备,以此为流

动舞台开展巡回演出;

b)流动图书馆车厢内应配备必要的书柜、柜台,装有照明、通风设备等,配有装有图书馆管理软

件的手提电脑,配备图书打包工具;

c)流动文化馆车应配备音响等相关设备,用于开展现场培训辅导;

d)流动电影院应购置现代化流动电影放映车,随车配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dMs)、服务器

存储、播放、投影仪以及音箱等设备。

7.1.2相关设施设备的采购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8人员

8.1人员配置

流动文化服务机构应明确一名负责人,并配备数量适宜的服务人员;流动文化服务点应明确一名联

络人员。

8.2岗位要求

8.2.1服务负责人

负责制定流动文化服务的年度计划,根据收集的群众需求,统筹安排服务的项目、时间和地点;负

责对工作人员和文化联络员的管理;负责处理群众的投诉和意见建议等;负责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整改工

作。

8.2.2工作人员

应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文化联络员

应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主动与流动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开展协调、沟通工作。

4

DB3308/T029—2016

9服务形式与内容

9.1.流动大篷车

以流动舞台车为载体,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巡回演出,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送戏下乡服务;并

建立“流动剧院”数字网络服务平台,供农民群众挑选自己喜爱的表演节目。

9.2流动电影院

以流动电影放映车为载体,组建电影服务小分队,定制“电影大棚”,利用固定设施和室内场所,

配合开展政策法规、精神文明建设等主题教育公益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巡回放映影片,丰富基层人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

比例不少于1/3。

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9.3流动文化馆

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和农民工文化服务,建立

“数字文化馆”网站,发展文化俱乐部。

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

上。

9.4流动图书馆

设立流动点、现场临时借阅点以及送书上门等服务并开展公益性讲座与咨询活动。

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不少于1万册次;县级公共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分馆

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

9.5流动博物馆

以“图文展示+媒体播放+讲解员同步讲解”为形式展示馆藏珍贵文化艺术作品藏品,开展博物馆网

络信息化服务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6次。

9.6服务人员要求

服务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岗位规范;

b)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掌握本岗位所需应急事件处理方法;

d)会讲普通话;

e)态度热情,耐心,礼貌待人;

f)着装整洁,佩戴统一的徽章或服务证;

g)不得索要或接收礼品和有价礼卡、礼券,不接受高消费娱乐活动。

9.7服务流程

流动文化服务应符合以下基本流程:

a)文化联络员根据网上的活动安排每月调查和收集群众需求两次并上报负责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