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456-2014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DB4201/T 456-2014 Cage cultur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all-male No. 1 yellow catfish ponds" are provided below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456-2014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20
实施日期
2014-03-20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4201/T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456—2014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Aquaculture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ll-maleNo.1”Pseudobagrusfulvidraco

2014-02-20发布2014-03-20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45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由武汉市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黄陂区水产

技术推广站、武汉市新洲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汉勤、唐德文、段春生、范红深、周真咏、陈丽慧、彭彦、黄天乐、马金

刚、况开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4201/T456—2014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以下简称“全雄1号”)的术语和定义、“全雄1号”养殖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境内“全雄1号”的池塘和池塘网箱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8406.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T1865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的规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颡鱼“全雄1号”(“All-maleNo.1”Pseudobagrusfulvidraco)

采用人工性逆转和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获得YY超雄鱼与生理雌鱼,交配后生产超雄鱼,超雄鱼

与正常雌鱼交配生产的全雄性黄颡鱼养殖新品种。2010年经国家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命名为黄

颡鱼“全雄1号”(GS-04-001-2010)。

3.2

卵黄苗(Yolksaclarvae)

仔鱼前期的鱼苗,即从孵出到卵黄囊吸收完毕期间的鱼苗。

3.3

开口苗(Larvae)

自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发育至有一定数量的鳍条,并开始主动摄食的鱼苗。

3.4

夏花鱼种(Juvenile)

1

DB4201/T456—2014

鱼苗入池塘后,经20d~25d培育,全长达2.7cm~4.0cm的稚鱼。

3.5

一龄鱼种(Yearlings)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出池的幼鱼。

4夏花鱼种培育

4.1养殖环境条件

4.1.1水源

符合GB11607的规定。水量充足,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在水量不足的地区,可利用地下水

补充。

4.1.2水质

鱼池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cm~30cm,水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

4.1.3池塘条件

池形为长方形,长宽比2:1~3:1,面积0.07ha~0.33ha,池深1.5m~2.0m,池边坡度1:1~1:3,池

底平坦且有一定坡度(一般为1%),底质以壤土为好,砂壤次之,淤泥厚度小于20cm。

4.2清整及消毒

4.2.1清整

放苗前1个月,排干池水、清除杂物及池埂杂草、清除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曝晒池底。

4.2.2消毒

放苗前7d~10d,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类、病原微生物及害虫。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表1清塘药物种类及用量表

用量

2毒性消

药物(kg/667m)

水深水深操作方法失时间

种类

小于小于(d)

10cm30cm

生石灰100150用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7~10

漂白粉a1015用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3~5

茶粕b20碾碎后加水浸泡12h,然后兑水全池泼洒5~10

注a: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

注b:用茶粕3d后,需用强氯精(0.5mg/L)消毒杀菌1次。

4.3注水与肥水

4.3.1注水

2

DB4201/T456—2014

清塘消毒3d后向池注水,水深为0.5m~0.6m。注水时用孔径为0.25mm(60目)双层密网过滤。

4.3.2施肥原则

符合NY/T394-2000的要求。

4.3.3肥水方法

放苗前3d~5d,全池泼洒经发酵腐熟的粪肥100kg/667m2~300kg/667m2;或在池角、池边水面堆沤

绿肥(艾蒿、紫花苜蓿等)200kg/667m2~300kg/667m2;新建池塘要增施化肥、有机生物肥5kg/667m2~

10kg/667m2。保持水色为嫩绿色、褐黄色,水体透明度为20cm~25cm。

4.4试水

放鱼苗前1天,将少量鱼苗或夏花鱼种放入池内的小网箱或鱼篓中,或放入盛池塘水的小容器中

12h~24h,观察鱼的活动情况,以检查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

4.5拉网除杂

放鱼苗前1d,用孔径为0.71~0.5mm(25目~35目)的网在池中拉网1次~2次,若发现较多野杂鱼

或敌害生物,必须重新清池。

4.6鱼苗放养

4.6.1鱼苗质量

鱼苗应来自具备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并能提供检疫合格证。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

可依据GB/T18654检验苗种质量。

4.6.2放养时间

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具体时间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水温稳定在24℃以上时即可放鱼苗。

4.6.3卵黄苗放养

4.6.3.1在培育池塘架设网箱,卵黄苗在网箱中强化培育2d,开口后再放入池塘中培育。

4.6.3.2在池内离岸边约1.5m~2.0m的地方安装好平底(木框绷紧网底)的孔径为0.18mm(80目)

敞口网箱(规格为2.0m×1.0m×0.6m、数量为1口/667m2),网底距水面约30cm~40cm,保持与水面

平行。

4.6.3.3在放苗前1h开机增氧。盛放卵黄苗容器中的水与网箱中的水,温差应小于2℃,才能放苗,

放苗时切忌鱼苗堆集。

4.6.3.4每箱放养卵黄苗15万尾~20万尾。

4.6.3.5鱼苗放养后,检查鱼苗是否开口,若已开口则开始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每万尾鱼苗投喂

约35g鲜活丰年虫,每天投喂4次~5次,根据鱼苗生长速度每天逐步增加投喂量。在丰年虫不足时,

可补充轮虫,方法:在已培肥的水池内,先用孔径为0.125mm(120目)网捞起浮游动物,然后用孔径

为0.18mm(80目)网过滤,取滤网下的轮虫,用2%的食盐水消毒1min~2min后投喂。暂养2d后,

池塘中的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达到高峰,下沉网箱让鱼苗自动游入池塘。

4.6.4开口苗放养

3

DB4201/T456—2014

放苗时池塘和鱼苗盛放容器中水,温差应小于2℃。在池塘上风处将装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池塘浸泡

30min左右,打开氧气袋缓慢加入池水,平衡水温与水质,然后放苗入池。放苗密度为15万尾/667m2~

20万尾/667m2。

4.7追肥与投饵

4.7.1追肥

水的透明度大于30cm时,适量追施生物渔肥或有机肥。

4.7.2鱼苗下塘初期利用池水天然饲料,不需投喂。当鱼苗培育10d左右长至全长1.5cm时开始投喂

黄颡鱼专用粉料,方法是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饵料台。饲料符合NY5072的要求。

4.7.3饵料台的设置方法

规格为1m×1m带框网片或塑料框,吊在离池边约1.5m、水面约30cm~50cm的水下,竹竿固定。一般

0.33ha的池塘,可在四周设置20个左右的饵料台。

4.7.4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原则,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7:00、16:00和21:00。

每天投喂500g/10万尾,白天占全天投喂量的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