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03-2017 肋果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63/T 1603-2017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603-2017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0-16
实施日期
2017-12-20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青海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W.Liu et T.N.He)播种育苗中的种子采收与调制、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技术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肋果沙棘大田及设施地播种育苗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1

备案号:56949-2017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603—2017

肋果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2017-10-16发布2017-12-20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603—2017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越、王宁、邹林有、孙奎、张得鸿、张永秀、张亚琦、蔡有柱、李红秀、李

洪伟、辛菊平、郭英措。

I

DB63/T1603—2017

肋果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S.W.LiuetT.N.He)播种育苗中的种子采收与调

制、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技术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肋果沙棘大田及设施地播种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合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DB63/T236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技术规程

3种子采收与调制

在天然分布区内,每年待果实变色成熟后,在健壮结果母树上进行人工采收。采收后用人工搓揉及

碾压的方法除去果肉,经清洗、晾晒,通过精选后去除杂物,干燥后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储存,此期间要

防潮、防虫。

4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选在地势平坦、土层肥厚、土壤沙质且盐碱度低、背风向阳、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及有设施(温

室或大棚)条件的地块。

5育苗地整地

5.1整地时间

设施育苗3月中下旬~4月上旬进行。大田育苗4月中旬~5月上旬。

5.2整地方法及土壤处理

育苗地整平后施入腐熟有机肥、无机肥和杀菌剂方法参见附录A。进行深耕,通常翻耕深度20cm~

30cm为宜。做床前先灌一次透水,待土壤疏散时便可做床,苗床为高床,苗床高15cm~20cm,苗床宽0.8

m~1.0m,每床间留30cm管理步道。

6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周,将精选后的种子进行灭菌方法参见附录A,捞出清洗干净,再将种子倒入60℃的热水

中用木棍搅动至水温降至室温,浸种24小时,捞出后与经过灭菌的河沙方法参见附录A混合,按种子与

1

DB63/T1603—2017

河沙比为1:3拌匀,置于18℃~25℃处进行催芽,期间保持种沙湿润,每天翻动2次~3次,直至1/3以上

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7播种

7.1设施地播种

7.1.1播种时间

3月下旬~4月上旬。

7.1.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1.0cm~1.5cm。

7.1.3播种量

260kg/hm2~350kg/hm2。

7.1.4播种方式

条播:将床整平,用开沟器在床面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