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97-2000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2000 Procedural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monitoring of air in agricultural reg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农业环保站
- 起草人:
- 刘凤枝、李占军、刘素云、战新华、陶战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NY/r397一2000
前言
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和农《业环境监测务例》中有关规定,鉴于我国农业环境监测网已建
成,为适应工作需要,结合我国农业环境监测的职能范围及监测能力现状,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农业环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凤枝、李占军、刘素云、战新华、陶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r397-2000
Proceduralregulationsregardingtheenvironmentquality
monitoringofairinagriculturalregion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的基
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2引用标准
「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6921-19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8971-1988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蓖的测定乙酞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9137--19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B/丁9801-198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4668-1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69-1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4679-1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一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5262-19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T15264-199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3-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B/T15434-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6-1995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7-1995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8-1995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15439-1995环境空气苯并a〔)花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NY/T395-2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农区环境空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0一08一30批准2000一12一01实施
NY/T397--2000
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在区域内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农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1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1.1监测区域内污染源调查
4.1-1-1工矿企业大气污染源调查重点调查收集工矿企业分布、类型,大气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排
放量,排放时间,以及废气处理情况。调查时应注意收集工矿企业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和周围其他大气污
染资料。
4.1门.2生活炉灶污染源调查。
4门.1.3机动车辆及其他大气污染源调查。
4门.2调查和收集与空气监测有关的自然因素方面的资料。
4.1.2.1气象资料:主要气候特征和要素的地理分布,时空变化规律等,如最大风速、盛行风向、气温、
气压、降水量、能见度等。
4门.2.2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植被,所处地理位置等。
4.1.2.3植物生长情况:灵敏和抗性植物群落的伤亡和正常生长情况等作为重点调查内容,以便选出
有关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4.1.3调查和收集有关监测区域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人畜健康等社会经济
情况与资料
4门.4调查和收集监测区域内大气基础质量水平、污染状况以及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包括污
染现状和污染历史等资料。
4.1.5将收集的背景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归档保存。
4.2监测点布设
4.2.1监测点布设原则
42,1,1监测点的布设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所设置的监测点应反映一定范围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
水平和规律。
4.21.2监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的一致或标准化,使各个监测点所取得的
数据具有可比性。
4.2.1.3监测点的设置应充分满足国家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的要求,特殊点位应达到该点位设置特殊性
的要求。
4.2.1.4农区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要考虑区域内的污染源可能对农区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考虑自然
地理、气象等自然环境要素,以掌握污染源状况、反映该区域环境污染水平为目的。
4.2.1.5监测点的位置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4.2.1.6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原则为哪里有污染就监测哪里,监测点应布设在怀疑或已证实有污染
的地方。同时考虑设置参照点。
42.1.7在交叉型多途径大气环境污染和随时间变化污染程度变化明显的特殊情况,要特殊考虑(如
增设监测点、增加监测项目或采样频次等)。
4.2.2监测点布设方法和具体要求
4.2.2.1监测点位置的确定应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采用间断性监测等方法对监测区域内环境空气
污染状况有粗略的了解后,再选择确定监测点的位置。
4.2.2.2监测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0,测点周围无局
部污染源并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距装置5^15m范围内不应有炉灶、烟囱等,远离公路
以消除局部污染源对监测结果代表性的影响。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2700以上的自由空间。
4.2-2.3监测点的数据一般应满足方差、变异系数较小的条件,对所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和规律较明
NY/T397-2000
显,数据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较小。同时也要求选择一个方差较大、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大区域污染源,
非局部地影响的点。
4-2-2.4监测农区环境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状况,用网格布点法。对于空旷地带和边远地区应
适当降低布点的空间密度,在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方位应适当加大布点的空间密度。
4.2-2.5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方法,参照GB16297和GB/T16157。无组织排放按照GB16297中
附录C执行。烟囱或排气管道排出的气态或气溶胶污染物对农区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用同心圆轴线
法或扇形法进行布点。对于污染因素复杂的区域,应采用随机布点法。
4.2.2.6采样高度:
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的采祥高度一般为3-15m,以5^10m为宜,氟化物采样
高度一般为3.5-4m,采样口与基础面应有1'.5m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少扬尘的影响。
b)农业生产基地大气采样高度基本与植物高度相同。
c)特殊地形地区可视情况选择适当的采样高度。
4.2-2.7在例行监测的固定监测点处应安置配套的监测亭(室),并考虑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4.3监测点数量
4.3.1监测区域采样点数量的确定,要根据监测目的、可代表面积的大小、分析测试能力、实际工作条
件(如交通和电源)等,同时考虑数理统计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精度的要求。
4.3.2农业生产基地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面积较小,布局相对集中,布设3个点;布局比较分散,面积较
大适当增加点数;空旷地带和边远地区适当减少点数。同时还要考虑大气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农
作物生长的影响适当增减监测点数。
4.3.3污染源对农业生产基地大气质量的影响监测,视污染源种类、废气排放方式、排放量而定。监测
点一般控制在5-7个。
4.3.3.1无组织排放源:一般在下风方位设4个点,上风方位设1个对照点。
4.3.32烟囱或排气简:污染物最高落地处浓度同污染源的距离与源强、源高(有效高度)、排出口的直
径和温度,以及当时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高浓度出现的地点在距污染源下风方位,相当
于排放源有效高度的10.20倍处,通常采用同心圆轴线法或扇形法布点.现场风向波动较大,宜用同心
圆多方位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做16或9个方位的放射线,同心圆数目不少于5^-7个,二者交点处
即为监测点。监测点数量根据需要适当取舍。
现场风向变化不大,可用扇形布点法。以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两侧扩出300左右的放射线,不少于
35条,在扇形区内作出不少于5-7个同心圆弧,二者交点处即为监测点,同时在污染源上风方位设置
1-2个对照点。
4.4样品采集
4.4.1采集前的准备
4.4.1.1采样计划的制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布点要求提出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时间和路线,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必
要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等。
4.4.1.2采样仪器的校准
新购置的采样器及修理后的采样器均需进行校准。采样器在使用周期内,每月校准一次。将相应的
流量计连接到采样系统中,使流量计使用状况和校准状况尽可能一致,进行流量校准。这样在采样系统
中各种装置(如吸收管、过滤器和流量调节阀等)所产生的气阻对流量读数造成的误差可以减至最小。
4.4.1.2.1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
皂膜流量计的校准、湿式流量计的校准、转子流量计的校准、孔口流量计的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47055-2017 锅炉涂装和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2017-03-28
- NB/T 47018.4-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4部分:埋弧焊钢焊丝和焊剂 2017-03-28
- NB/T 47009-2017 低温承压设备用合金钢锻件 2017-03-28
- NB/T 47018.1-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1部分:采购通则 2017-03-28
- NB/T 47018.3-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丝和填充丝 2017-03-28
- NB/T 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2017-03-28
- NB/T 51066-2017 煤炭工业建设工程检测规范 2017-03-28
- NB/T 47018.2-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2部分:钢焊条 2017-03-28
- NB/T 47056-2017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 2017-03-28
- NB/T 47018.5-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5部分:堆焊用不锈钢焊带和焊剂 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