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046-2018 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DB3301/T 0046-2018 Care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intellectually disabled person's residence institu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4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1/T 0046-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0
实施日期
2018-07-20
发布单位/组织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定义、机构要求、人员要求、服务要求、服务管理以及监督与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范围内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杭州万维质量发展研究院、杭州市标准化学会。
起草人:
汤建新、胡红生、何国荣、汪珺、濮凤颖、胡一兰、薛寅桦、胡旭霞、宋劼、王亦霖、叶茵、郑玲俐、陈晓瑛、徐瑛、谢中喊、李南阳、周莎、周佳
出版信息: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99

A16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046—2018

代替DB3301/T0046-2014

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2018-06-20发布2018-07-20实施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1/T0046—2018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机构要求.........................................................................................................................................................2

4.1总要求.....................................................................................................................................................2

4.2场所要求.................................................................................................................................................2

5人员要求.........................................................................................................................................................3

5.1管理人员.................................................................................................................................................3

5.2专业人员.................................................................................................................................................3

5.3服务人员.................................................................................................................................................3

6服务要求.........................................................................................................................................................4

6.1服务内容.................................................................................................................................................4

6.2基础护理服务.........................................................................................................................................4

6.3康复训练服务.........................................................................................................................................4

6.4安全守护服务.........................................................................................................................................4

6.5医疗保健服务.........................................................................................................................................4

6.6社会延伸服务.........................................................................................................................................4

7服务管理.........................................................................................................................................................4

7.1制度管理.................................................................................................................................................4

7.2工作管理.................................................................................................................................................5

8监督与评估.....................................................................................................................................................7

8.1主要方式.................................................................................................................................................7

8.2内部考核.................................................................................................................................................7

8.3组织评定.................................................................................................................................................7

8.4社会评议.................................................................................................................................................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础护理....................................................................................................................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康复训练..................................................................................................................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守护..................................................................................................................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医疗保健服务..........................................................................................................2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康复训练评估表......................................................................................................28

附录F(资料性附录)满意率调查表..........................................................................................................30

I

DB3301/T0046—20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自杀危险因子评估表.............................................................................................32

附录H(资料性附录)攻击危险因子评估表.............................................................................................34

附录I(资料性附录)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35

附录J(资料性附录)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36

II

DB3301/T004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代替DB3301/T0046-2014《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修改了专业人员要求中对医务人员要求的描述(见5.2.1);

——删除了建立健全内容工作人员相关档案管理的内容(见2014年版的原7.2.3.1.1);

——修改了对残疾人的信息收集的描述(见7.2.3.1.1);

——修改了投诉回应时间及要求(见7.2.3.2.4);

——修改了康复训练质量具体内容(见8.2.2);

——修改了附录A中日常排泄护理中的语言描述(见A.4.1.1);

——修改了附录A中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见A.7.2.4);

——修改了附录C中暴力行为的预防的相关内容(见C.2.3.1.5);

——增加了对残疾人进行正确评估的内容(见C.2.3.1.6);

——修改了康复训练评估表中二沟通能力、三认知能力的具体内容(见附录E)。

本标准由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杭州万维质量发展研究院、杭州

市标准化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建新、胡红生、何国荣、汪珺、濮凤颖、胡一兰、薛寅桦、胡旭霞、宋劼、

王亦霖、叶茵、郑玲俐、陈晓瑛、徐瑛、谢中喊、李南阳、周莎、周佳。

本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DB3301/T0046-2014。

III

DB3301/T0046—2018

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定义、机构要求、人员要求、服务要求、服务管理以及监督与评

估。

本标准适用于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标166—201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度智精残疾人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取得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的智力残

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简称为“残疾人”)。

3.2

残疾人托养服务

指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守护、医疗保健及其它各项延伸类社会服

务。

3.3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指依法登记注册的以寄宿制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活动的各类机构(简称为“托养机构”)。

3.4

助残护理员

指具有合法从业资质并依法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专职护理人员(简称为“护理员”)。

3.5

护理服务规范

指的是为残疾人提供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守护、医疗保健等一种或若干种服务时所应遵循的

行为准则。

1

DB3301/T0046—2018

4机构要求

4.1总要求

4.1.1托养机构应依法设立,申请审批、注册登记手续齐全,合法运营。

4.1.2托养机构的选址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并满足下列要求:

a)应选择周边市政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地段;

b)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c)宜布置在临近社区、居民区,出行便利、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园林绿化配置合理的区域;

d)托养机构的绿化面积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定,宜为30%左右。

4.1.3托养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

4.1.4鼓励托养机构参照本规范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

4.2场所要求

4.2.1基本要求

4.2.1.1应配置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服务场地,包括住养居室、食堂、医疗保健室、文体活动室、

心理咨询室、康复室、劳动(生产)工作间等。建筑应符合建标166-2013的要求。

4.2.1.2应配备供电供气、给水排水、排污环保、采暖通风、消防安全、食品卫生、通讯报警等基础

设施。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5630的要求,公共标识设置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

4.2.1.3房屋的无障碍建筑设计应符合GB50763的规定,并配备基本的无障碍设施设备。

4.2.1.4应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特点设置建筑物和布局,防止残疾人走失和相互伤害。各种容易造

成伤害的工具、有安全要求的设施应有防护措施,防止其拿取或误操作。

4.2.1.5道路应采用硬路面,道旁植树栽花,场地绿化面积达60%以上。

4.2.2住养居室

4.2.2.1残疾人居室的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m2;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m2;三人间使用面积

不小于18m2;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m2。

4.2.2.2宜配备室内恒温设备,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不超过28℃。

4.2.2.3居室应配设单人床(有床栏)、床头柜、有背座椅、衣柜等家具,室内家具、各种设备应无

尖锐角凸出部分。

4.2.3食堂

应配备由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食堂应符合卫生设计规范,能够

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饮食需求。食堂内设营养室,根据托养机构入托人员的规模配备若干有相应资质的

专业人员。

4.2.4医疗设施

4.2.4.1宜设置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医务室,承担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医务室应

根据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或审批。

4.2.4.2不设医务室或相关医疗力量不足的托养机构,应与有残疾人托养机构内各种突发性疾病和紧

急情况处理能力的专业医疗机构签订合同。

4.2.4.3应有急救药箱和轮椅车等,为残疾人提供应急医疗救护。

2

DB3301/T0046—2018

4.2.5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劳动(生产)工作间

4.2.5.1应设置提供残疾人阅读、写字、绘画、娱乐的场所。该场所应提供图书、报刊、棋牌、电视

机等。

4.2.5.2应配备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康复器械和设备的康复室和健身场所。

4.2.5.3应配备适合残疾人功能康复、生活技能锻炼等康复的劳动(生产)工作间,配备简单的劳动

工具。

4.2.6心理咨询室

应设置提供残疾人心理疏导、心理解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的场所,其布置应以简洁、温

馨、舒适、安全,能够满足残疾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为原则。

5人员要求

5.1管理人员

5.1.1具有2年以上相关业务领域的管理经验,熟悉与养老助残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具有良好的

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尊重残疾人,有较强的助残服务意识。

5.1.2财务、社会工作师等专业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应当持有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

5.2专业人员

5.2.1内设医疗部门的机构应配备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

5.2.2应配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数量能以满足需要并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康复训练服务为原则。

5.2.3应至少配备一名能够从事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专业人员,并通过相应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

5.2.4可招募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适宜的助残服务。

5.2.5按消防部门要求配备消防控制人员,持证上岗。

5.2.6每年至少参加15个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活动。

5.3服务人员

5.3.1应配备持有效从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其数量与残疾人的比例最低不低于1:3,其中男女比例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

5.3.2应至少配备1名经公安部门认可的安保人员。

5.3.3应配备满足需要的厨师和营养师。

5.3.4具备基本的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熟练掌握残疾人特殊生理、心理特点及相应的业务知识和

岗位技能。

5.3.5尊重和善待残疾人,有较强的助残服务意识,文明友善、耐心细致。

5.3.6每年至少参加15个学时以上的业务培训活动。

6服务要求

6.1服务内容

残疾人托养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康复训练服务、安全守护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延伸

服务。

3

DB3301/T0046—2018

6.2基础护理服务

6.2.1应提供包括清洁卫生、睡眠、饮食、排泄、消毒隔离、冷热护理、给药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文书及临终护理等在内的全方位、亲情化护理服务。

6.2.2残疾人基础服务规范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

6.3康复训练服务

6.3.1应提供包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文体娱乐、农间作业、职业康复、心

理康复等在内的多层次、个性化康复训练服务。

6.3.2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规范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

6.4安全守护服务

6.4.1应提供包括一般安全护理、特殊意外事件护理、急救护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隐患的排查、风

险评估等在内的无缝隙、智能化安全守护服务。

6.4.2残疾人安全守护服务规范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

6.5医疗保健服务

6.5.1应提供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日间查房、药品配发、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服务。

6.5.2残疾人医疗保健服务规范按附录D的要求进行。

6.6社会延伸服务

应提供残疾人及其家属政策咨询、权益保障、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服务。

7服务管理

7.1制度管理

7.1.1具有托养机构和法人资格证书。配备服务说明书,包括介绍、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收费标准、

工作流程等内容。

7.1.2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服务人员各级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佩证上岗。

7.1.3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人事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与任用、薪资与待遇、考核与奖惩、考勤与休假、劳动合同与卸

职管理等内容;

——入托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动态的试住评估、入退托管理流程,规范管理;

——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建立护理康复考核制度。细化检查内容,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罚机制,

提升服务质量;

——财务管理制度:进出账目记录清晰,凭证、账册规范管理,社会救助、援助资金专款专用,有

详细的使用记录,定期公开财务报表;

——物品管理制度:做好领用、登记、日常维护、盘点清查等各项工作,使各类物品及仪器设备处

于完好状态。危险物品及化学制剂单独放置,上锁保管,加强防范;

——限制区域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残疾人的活动区、生活区、场所限制区。限制区域专人负责,标

识清晰,定期巡查,全面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消防安全、信息安全、消毒隔离、差错事故、值班交班、意外事件报告、

风险防范等制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各部门、各层级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责任到人;

4

DB3301/T0046—2018

——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查阅登记、保密等制度。根据档案永久、长期、短期保存期限分类保管;

——生活管理制度:对残疾人的探视、请假、作息时间、规范财物保管等有明确的规定,应予公示,

便于督促管理;

——饮食管理制度:加强食品采购与储存的管理,对餐厅、厨房、餐具的要求均按照食品管理有关

条例严格把关,确保饮食健康。每周饮食营养调配合理,在不影响健康的同时适度满足个性化

饮食服务需要;

——教育培训制度:开展理论与操作培训,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服务人员每年每人达到规定学分。

定期组织岗位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护理康复技术水平;

——信访服务制度:设立专人专岗,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及接待工作,建立并完善信访登记处理制度

及沟通与反馈机制,疏防结合,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有效投诉处理率达100%;

——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助残服务的长效机制,打造助残志愿者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

7.2工作管理

7.2.1入托管理

7.2.1.1试住

动态掌握符合托养机构入托条件的残疾人个人基本信息、入托意向及意见建议等。

入托前适宜性观察与评估:必须有专业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及病历,以确定其病情

已经稳定并具备入住托养机构的条件。

试住协议:与符合入托条件的残疾人的监护人或委托人签订试住协议,约定相应的试住时间,试住

时间一般应为1~3个月;内容涵盖协议三方基本权利与义务;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明确协议三方的责

任与风险及导致协议终止的各项情况。

依据试住协议规定,安排入住,提供相应的服务。

7.2.1.2正式入住

试住期满,经托养机构综合评定,符合入住条件的残疾人,应与其监护人或委托人签订具有法律效

力的正式协议,协议一般一年一签。

入托后根据残疾人个人基本情况及相关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服务,并定期进行复

评。康复训练评估表参见附录E。

建立残疾人个人健康档案,一人一档,详细记录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及注意事项,并做好存档工作。

7.2.1.3退托

发生协议中约定的视作协议终止的任意情况时,按规定办理退托,及时完成物品清点、财务结算等

退托手续,协议即时终止。

7.2.2安全管理

7.2.2.1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

7.2.2.1.1托养机构进出道路保持通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或救护车进出通畅。配备必需的

消防器材,定期专人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定期组织消防演习。

7.2.2.1.2门禁、定位装置等安全防护器材符合国家规定,质量完好率100%。公共区域应安装实时监

控装置,24小时开启,专人值班,定期巡查。

5

DB3301/T0046—2018

7.2.2.1.3应在楼道、窗台加装防护设施,防止坠楼等意外事故发生。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

7.2.2.1.4宜为残疾人配备便于随身携带、注明姓名与机构联系方式的智能定位装置,或者相应的标

识。

7.2.2.1.5过道铺设防滑地胶板,洗手间铺设防滑垫,设置安全扶手,并有一键报警等应急救助装置,

浴室应有通风透气的相关设施,随时保持地面干燥。

7.2.2.2人员安全管理

7.2.2.2.1设置门卫,配备安保人员,实施人员出入登记制度。

7.2.2.2.2按照残疾类别、年龄、性别及综合指征,宜分别设置相应的居住区域,分类管理,特别注

意保护女性残疾人人身权益不受侵害。

7.2.2.2.3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具有防止残疾

人接触电源、热源、水池、刀具、绳索、化学品、药品等危险物品的措施。

7.2.2.2.4残疾人在托养期间外出社会实践或参与活动,应与其监护人沟通并征得同意。

7.2.2.2.5提供残疾人生活所需的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对易摔、易坠床、站立或行走不稳的残疾

人,采取床栏、保护带、助行器等防护措施并及时进行巡视,加强看护。

7.2.2.2.6做好预防交叉感染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物品、地面、床铺等常规消毒处理。采取措施,

杀灭机构中的老鼠、蟑螂、蚊蝇等,防止对残疾人的健康造成损害或引发传染病。一旦发现残疾人有患

传染病的迹象,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监护人,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消毒和转介治疗措施。

7.2.2.2.7对餐具、炊具和操作环境按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严防食物中毒,提供的餐饮食品应每天留

样,至少保留24小时。

7.2.2.2.8医疗药品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代发代管医疗药品,应有有效的委托书。接受医疗药品

时,应查阅核对就诊病历卡、处置单等,做好药品交接记录。药品应由专人、专柜保管,避免丢失、损

坏和过期失效。

7.2.2.2.9制定以防走失、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防火防盗为核心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管理人

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

7.2.3信息管理

7.2.3.1档案信息管理

7.2.3.1.1入住时应收集残疾人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托养协议、健康检查等记录。

7.2.3.1.2入住期间应保存护理康复评估、护理记录等,宜保存重大疾病医疗记录。

7.2.3.1.3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妥善管理残疾人健康档案,各类文书档案应信息真实、完整,妥善

保管。

7.2.3.2服务信息管理

7.2.3.2.1公开发布托养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收费标

准、管理要求等。

7.2.3.2.2开设固定的社会开放日,搭建托养机构、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交流平台。

7.2.3.2.3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包括咨询投诉电话、网络平台、满意度调查、家属座谈会、信访

接待、回访沟通、意见箱(本)等。

7.2.3.2.4接到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给予回应,7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意见。

7.2.3.3网络信息管理

6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