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SA 0018-2023 不同环境下埋藏遗存的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方法指南

T/CTSA 0018-2023 Guidelines for remote sensing and geophysical archaeology methods for buried relic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TSA 0018-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17
实施日期
2023-11-1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不同环境下埋藏遗存的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流程,提供了考古基础资料收集、环境分析、现场踏查、遥感数据的选取、地球物理方法的选取、考古特征提取与综合分析、结果验证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不同环境下房址、城墙、壕沟、墓葬、窑址等埋藏遗存开展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工作的流程设计及实施; 主要技术内容:编制组对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了本标准中以下内容的编制:(1)工作流程本标准给出了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的基本工作流程,宜按照基础资料收集、环境分析、现场踏查、遥感数据的选取、地球物理方法的选取、考古特征综合分析与验证、质量评价的步骤开展。(2)基础资料收集在不同环境开展遥感和地球物理考古工作,宜围绕考古资料和地理要素数据两方面收集考古相关信息,以便为环境分析、现场探查、遥感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其中,考古资料包括田野考古调查信息、考古发掘信息、考古专题图、历史文献与考古研究资料等。地理要素数据宜包括在线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优于30m的数字高程模型等。(3)环境分析不同遥感和地球物理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环境适用性,开展具体的考古工作宜结合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本标准给出环境分析的内容宜包括气候干湿、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度、地形条件、电磁环境等。同时,本标准对不同环境类型的划分给出的具体的方法和指标:气候的划分宜根据干湿程度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现状宜参照GB/T 21010—2017表1中的划分方法;植被覆盖度可划分为低、中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地形条件宜根据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进行划分;电磁环境宜参照与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干扰源的距离进行划分。环境分析的结果作为遥感数据选取和地球物理方法选取的重要依据。(4)现场踏查踏查前宜详细整理与分析收集的考古资料和地理要素数据,尤其需要充分了解工作区的环境情况和遗存现状,通过资料梳理或现场采集的方式获取历史信息,利用遥感影像对埋藏遗存的色调、阴影、大小、形状、纹理、位置、组合等特征进行初步解译,获取埋藏遗存的解译标志,辅助踏查路线的规划。现场踏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遗址踏查和周边区域环境的踏查。现场踏查的结果可辅助遥感数据和地球物理方法的选取,同时为探测结果的验证提供对比数据。(5)遥感数据的选取环境特征和遗迹的物性特征是选取遥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起草人:
于丽君、朱建峰、王辉、蔡丹路、刘建国、王光杰、聂跃平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