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8/T 20-2020 地理标志产品 米仓山茶栽培技术规程

DB5108/T 20-2020 DB5108/T 20-2020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ducts Mijangshan tea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8/T 20-2020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0
实施日期
2021-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32号公告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仓山茶的栽培。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旺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石保旭、王波、万华兰、侯春霞、张彪、杨跃生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X55

DB5108

四川省(广元市)地方标准

DB5108/T20—2020

地理标志产品

米仓山茶栽培技术规程

2020-12-20发布2021-02-01实施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8/T20—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1

4产地与环境条件....................................................................1

5基地规划与建设....................................................................1

6茶苗栽植..........................................................................3

7土壤管理和施肥....................................................................3

8病虫草害防治......................................................................4

9茶树修剪..........................................................................5

10鲜叶.............................................................................5

11质量要求.........................................................................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米仓山茶保护范围................................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国家局关于批准对该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公告....................8

附录C(规范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0

I

DB5108/T20—2020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T17924《地理标

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32号公告制定。

本标准依据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旺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米仓

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石保旭、王波、万华兰、侯春霞、张彪、杨跃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5108/T20—2020

地理标志产品米仓山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米仓山茶的保护范围、产地与环境条件、基地规划与建设、茶苗栽植、土壤管理和施

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32号公告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仓山茶

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9630有机产品

GB/T33915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米仓山茶保护范围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的范围,见附录A。

4产地与环境条件

4.1产地

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适宜茶树生长的农业生产区域。海拔不超过1300米,土壤pH

值4.5~6.5,坡度25°以下。

4.2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有机茶园应符合NY5199的要求。

5基地规划与建设

1

DB5108/T20—2020

5.1新建茶园基地规划

5.1.1茶园基地规划应符合NY/T5018的规定。

5.1.2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

平衡,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管理,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1.3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种茶区、加工区、道路、排灌系统以及防护林带、

遮阴树、绿肥种植区等。

5.1.4新建基地时,在风口设置规范的防风林带。对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

且集中连片的基地,以茶为主,合理划分林地,兼顾融合发展。

5.2道路和水利系统

5.2.1根据基地规模、地理条件,设置合理的主道、支道、耕作便道等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

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5.2.2配套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茶园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5.2.3茶园四周与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隔离带宽度大于50m以上。梯地

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不低于30cm深的横沟,以利于排水。

5.2.4在茶园内合理配置蓄水池和地头积肥坑。

5.3茶园开垦

5.3.1茶园开垦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3.2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15°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5.3.3开垦深度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5.3.4按照大行距1.5m的宽度划行定线。

5.3.5开种植沟

开宽50cm~60cm,深30cm~40cm的种植沟,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5.3.6施足底肥

种植前1个月,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根据土壤磷钾含量,施磷肥(50kg~100kg)

+硫基型的复合肥(30kg~50kg)。也可施腐熟后菜籽饼肥300kg~400kg作为底肥。

5.3.7回填

施足底肥后,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至地平。

5.4茶苗质量

选择符合GB11767规定的Ⅱ级苗以上的茶树品种。

5.5梯壁梯坎护理

梯壁梯坎上可种植护坡植物,梯壁上的杂草以割代除。

5.6茶园生态建设

5.6.1隔离带

茶叶种植区与其他生产区之间,因地制宜设置隔离带。

2

DB5108/T20—2020

5.6.2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主干道、沟渠两边以及梯壁、梯坎种植具有观赏或经济

价值的花草、树木。

5.6.3面积较大、集中连片且光线较强的茶园,因地制宜种植有价值的落叶型且病虫区系与茶树不同

的直根系遮阴树,改善茶园小气候。

5.6.4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进行移植归并、补植和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树密

度,扩大树冠宽度。

5.6.5重视保护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增进生物多样性。

6茶苗栽植

6.1栽植时间

茶苗栽植分春栽和秋栽,以秋栽为主。春栽若雨水充足,于每年的2月-3月进行;秋栽于每年的9

月下旬-11月中下旬进行。

6.2栽植规格

采用双行双株错窝方式进行等高栽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35cm,株距30cm,每窝栽植2株,每667m2

用量5000株左右。

6.3栽植方法

种植行上打孔移栽,种植穴直径10cm,将茶苗扶直在种植穴中,填土深度至一半时,向上轻提茶苗,

使根系自然舒张,再用力将土压紧,填土至茶苗根颈处为止。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6.4栽植后的管理

6.4.1定型修剪

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15cm高剪去主干枝叶,保留3张以上叶片。

6.4.2浇足定根水

栽后必须灌足定根水,确保茶苗与土壤接触紧密。

6.4.3种植绿肥

幼龄茶园大行间,种植适应性强、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豆科作物等,于开花盛期或结

荚初期,在树冠外缘开沟翻埋压青。

7土壤管理和施肥

7.1土壤管理

7.1.1定期监测

每2~3年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水平。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7.1.2改良土壤结构

3

DB5108/T20—2020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

草害少的茶园可减耕或免耕。宜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7.1.3灌溉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进行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但灌溉水的pH值不得

超过7。

7.2肥料管理

7.2.1肥料种类

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肥料。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

的规定。

7.2.2底肥

种植时按5.3.6实施。

7.2.3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10月中下旬前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667m2施饼肥或商品有

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