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572-2024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DB50/T 572-2024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raffic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1月
-
2024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 起草人:
- 黄兆富、刘建平、蒋涌、余德亮、鲁小平、唐凤、朱君。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60
CCSA47
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572—2024
代替DB50/T572-2014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2024-12-23发布2025-03-23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572—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布设及选址要求.......................................................................1
5功能技术要求.........................................................................2
硬件.............................................................................2
软件.............................................................................2
通信方式.........................................................................2
6场地与安装要求.......................................................................3
基础平台.........................................................................3
传感器...........................................................................3
供电.............................................................................3
防雷与接地.......................................................................3
附属设施.........................................................................3
其它.............................................................................4
7运行维护.............................................................................4
附录A(规范性)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5
附录B(资料性)传感器类型............................................................6
附录C(资料性)气象要素观测及其指标..................................................7
附录D(资料性)采样频次及算法........................................................9
附录E(规范性)通讯模块技术参数.....................................................10
附录F(资料性)警示标识和铭牌.......................................................11
附录G(资料性)核查和检定要求.......................................................12
参考文献..............................................................................13
I
DB50/T57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0/T572—2014《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与DB50/T572—201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基本交通气象站”“重点交通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路面气象条件”“冰点温
度”“降水”“天气现象”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2、3.3、3.4、3.5、3.8、3.9、3.10)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定义描述(见3.1、3.2、3.3,2014年版的3.1、3.6、3.7);
——更改了“布设要求”和“选址要求”的内容(见第4章,2014年版的第4章、第5章);
——更改了“软件”的要求描述(见5.2,2014年版的6.2);
——增加了“通信方式”(见5.3)、“附属设施”(见6.5);
——更改了“传感器”的要求描述(见6.2,2014年版的7.2),“供电”的要求描述(见6.3,2014
年版的7.3);
——删除了“其它功能要求”(见2014年版的6.3);
——更改了“防雷与接地”的要求描述(见6.4,2014年版的7.4);
——更改了“其他”的要求描述(见6.6,2014年版的7.5);
——删除了“站内所用仪器设备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见
2014年版的7.5.5);
——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2014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传感器类型”中关于传感器类型的描述(见表B.1);
——增加了“气象要素测量性能指标”中“路面状况”的要求(见表C.2);
——更改了“气象要素测量性能指标”中“准确度”关于相对湿度和风的要求(见表C.2,2014年
版的表C.2);
——增加了“通讯模块技术参数”的要求(见表E.1)、“警示标识和铭牌”的要求(见表F.1);
——增加了“运行维持性能要求”中关于能见度的要求(见表G.1)、“室内计量检定性能要求”
中关于能见度的要求(见表G.2);
——更改了“运行维持性能要求”中关于相对湿度的要求(见表G.1,2014年版的表E.1)、“室内
计量检定性能要求”中关于相对湿度的要求((见表G.2,2014年版的表E.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兆富、刘建平、蒋涌、余德亮、鲁小平、唐凤、朱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50/T572—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0/T572—2024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的布设及选址要求、功能技术要求、场地与安装要求、
以及运行维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国省干道及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69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T33703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21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QX/T606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highwaytrafficmeteorologicalmonitoringstation
在高速公路一定范围或一定路段长度布设的,反映高速公路气象环境条件的监测站。
路面温度roadsurfacetemperature
路表面及路面内层的温度。
注:路面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
[来源:GB/T33697—2017,3.1,有修改]
路面状况roadsurfacecondition
公路表面呈现的干湿、冷暖、覆盖物等状态。
注:路面状况主要有干、潮湿、积水、积雪、结冰等表面状态。
[来源:GB/T33697—2017,3.2]
4布设及选址要求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应结合当地恶劣天气影响因子选择对应的气象监测要素:
——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具体要求按附录A执行);
1
DB50/T572—2024
——路面状况观测的站间距宜≤15km;
——大风观测的站间距宜≤15km;
——浓雾季节性多发地区能见度观测的站间距宜10km~15km;
——浓雾全年多发的山区和水网地区能见度观测的站间距宜≤10km。
站点选址应根据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结冰、积雪、雾等气象要素季节性差异以及不同路面
结构类型、路面排水、沿线地形、水系等外部环境特点来确定。
站点选址应尽可能减小非天气因素的影响,宜避开高大建筑物、路侧广告牌、高大林木、烟火源
及强光源的直射光、反射光等。
站点选址应防止外界因素对其本身造成损坏,尽量避开易出现塌方、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
件和地势低洼路段。
站址应优先选择能提供市电供电地方,无法采用市电供电的,可采用太阳能供电。
站址应优先选择能提供有线通信的地方,无法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5功能技术要求
硬件
5.1.1硬件由传感器、采集器及外围设备组成,具备高稳定性、低功耗等性能。
5.1.2传感器一般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路面温度、能见度、天气现象和路面状况等
设备,传感器类型可参照附录B选择,传感器相关技术性能参照附录C执行。
5.1.3采集器应具备运行状态监控功能,便于运行维护;并满足功耗、速度、内置程序容量需求,具
有多种功能接口和能扩展接入不少于2种其它新的传感器的能力。
5.1.4外围设备包括支架、机箱、供电系统、防雷装置等。机箱应具有密封性和防盗、防辐射等能力。
防雷装置应符合国家相关防雷技术规范要求。
软件
5.2.1采集软件的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功能、远程参数设
置、数据监视、数据文件下载、采集器复位、存储数据文件、参数文件、配置文件、日志文件。
5.2.2通过对获取的各观测要素采样值进行计算,得到逐分钟各观测要素值或瞬时值。建立相应的观
测站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各观测要素的采样频率及计算方法参见GB/T33703—2017中5.4及附录D
的规定。
5.2.3数据宜实时归集到当地高速公路相关部门或当地省级气象部门,其中对于有线传输的数据应通
过专线方式将原始数据归集到气象部门。市级气象部门将经过质控后的数据信息共享反馈至高速公路管
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经营单位。
5.2.4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数据格式应满足QX/T606以及中国气象局相关文件的要求。
通信方式
5.3.1在具备有线通信条件的高速公路沿线,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通信宜优先使用有线通信方式。
5.3.2在不具备有线通信条件的高速公路沿线,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并确保无线通信信号能覆盖气
象监测站点。
5.3.3无线通信模块需采用工业级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具备RS232或RS485通讯接口,支持3G及以
上网络接入,支持多数据中心同步数据传输、支持无线远程程序升级及图形界面远程配置与维护等功能,
可支持现阶段国内所有运营商的网络服务。通讯模块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E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4825-2017 牛羊肝片吸虫病检疫技术规范 2017-07-21
- SN/T 4821-2017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qMan探针PCR检测方法 2017-07-21
- SN/T 4819-2017 裸鼠过度角化症检疫技术规范 2017-07-21
- SN/T 4818-2017 进出口食用动物中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2017-07-21
- SN/T 4826-2017 禽螺旋体病检疫技术规范 2017-07-21
- SN/T 4828-2017 韦塞尔斯布朗病抗体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方法 2017-07-21
- SN/T 4820-2017 牛瓜氨酸血症PCR-DHPLC检测方法 2017-07-21
- SN/T 4822-2017 牛尿苷酸合酶缺乏症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017-07-21
- SN/T 4827-2017 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检疫技术规范 2017-07-21
- SN/T 4823-2017 牛凝血因子Ⅺ缺失症巢式PCR检测方法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