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192-2017 土方机械 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 试验方法

GB/T 35192-2017 Earth-moving machinery—Non-road mechanical drive wide-body dumpers—Test method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5192-201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29
实施日期
2018-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4)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的性能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液化天然气(LNG)宽体自卸车专用装置试验和可靠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后卸式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在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以下简称自卸车)基础上改型的产品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起草人:
范翠玲、吴红丽、季培筑、王永、郑晓静、朱广岗、郑元贵、王涛、孟园园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3.100「_____十、

9£3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192—2017

土方机械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

试验方法

Earth-movingmachinery—Non-roadmechanicaldrivewide-bodydumpers—

Testmethods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

发布

GB/T35192—2017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试验前的准备1

4性能试验2

5燃料消耗量试验9

6液化天然气(LNG)宽体自卸车(以下简称LNG燃气自卸车)专用装置试验9

7可靠性试验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表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可靠性试验记录表23

T

GB/T35192—2017

■>r■—>—

刖弓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陕西同力重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T程机械研究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临工丁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厦门厦T重工有限公司、临T集团济南重机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翠玲、吴红丽、季培筑、王永、郑晓静、朱广岗、郑元贵、王涛、孟园园。

I

GB/T35192—2017

土方机械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的性能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液化天然气(LNG)宽体

自卸车专用装置试验和可靠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后卸式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车。在非公路机械传动宽体自卸

车(以下简称自卸车)基础上改型的产品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8499土方机械测定重心位置的方法

GB/T8592土方机械轮胎式机器转向尺寸的测定

GB/T14781土方机械轮胎式机器转向要求

GB/T16937土方机械司机视野试验方法和性能准则

GB17G91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皿、

W.V阶段)

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21152土方机械轮胎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1153土方机械尺寸、性能和参数的单位与测量准确度

GB/T21154土方机械整机及其工作装置和部件的质量测量方法

GB/T25602—2010土方机械机器可用性术语

GB/T25614土方机械声功率级的测定动态试验条件

GB/T25615土方机械司机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定动态试验条件

GB25684.6土方机械安全第6部分:自卸车的要求

GB/T25685.1土方机械监视镜和后视镜的视野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5689土方机械自卸车车厢容量标定

GBJ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IS11500液压传动用遮光法自动颗粒计算对液体样品的颗粒污染物等级的测定(Hydraulic

fluidpower—Determinationoftheparticulatecontaminationlevelofaliquidsamplebyautomaticpar­

ticlecountingusingthelight-extinctionprinciple)

3试验前的准备

3.1仪器精度要求

试验用仪器在试验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测量准确度应符合GB/T21153的规定。

1

GB/T35192—2017

3.2资料准备

自卸车至少应准备下列技术资料:

a)自卸车司机手册;

b)试验样车主要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司机座椅、LNG燃气自卸车储气瓶等)的合格

证明文件;

c)自卸车出厂合格证、主要技术参数。

3.3试验条件

自卸车性能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环境气温为一25°C〜40°C;

b)风速不大于3m/s;

c)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由相关试验方法规定。

3.4自卸车的准备

3.4.1无特殊规定时,装载质量为制造商标定的额定装载质量;装载物料在车厢内的分布应符合制造

商的规定;乘员人数一般为司机一名,允许乘载试验人员一名。

3.4.2试验样车使用的燃料、液压T作油、液力传动油、润滑油(脂)和冷却液及其加注量应符合制造商

的规定,除可靠性试验外,其他试验应加注同一批次。

3.4.3试验载荷下轮胎充气压力及其偏差应符合自卸车制造商的规定。

3.4.4自卸车在试验前,应按制造商的规定进行充分跑合。

3.5试验前检查

自卸车试验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并记入附录A的表A.1:

a)试验样车的外观涂装质量、焊缝质量、液压和气压密封情况和滑动部位的润滑情况;

b)试验样车装备的完整性;

试验样车应按技术规范核定发动机最高转速、液压系统安全阀标定压力、制动系统的操纵气压

和油压,检查发动机状态、转向、制动、行驶及传动系统的状况;

d)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器设备状况;

e)车身及安全防护装置;

0随机文件及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g)随机工具;

h)检查测试仪器仪表、量具、传感器等精度是否已按技术规范校准,其性能和误差应符合仪器的

有关规定,检查试验样车各专用工具、备件、检测量具等是否齐全;

i)检查样车磨合行驶情况,磨合行驶后是否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4性能试验

4.1参数测量

4.1.1仪器设备

钢尺、卷尺、角度计、水平仪、线坠、轮胎压力表和标杆等。

2

GB/T35192—2017

4.1.2试验条件

自卸车空载,水、油按规定加注,随车T具齐全,T作装置处于规定状态。

4.1.3试验场地

应为平坦、水平、坚实的沥青或混凝土铺砌面的场地。在自卸车最大外廓尺寸范围内,试验场地的

坡度应不大于3%0

4.1.4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

将试验样车安置在4.1.3规定的试验场地上,采用投影法测量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等参

数。并按图1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A.2中。

图1自卸车的主要几何参数

3

GB/T35192—2017

A

图1(续)

4.1.5转向尺寸的测量

自卸车转向尺寸按GB/T8592的规定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A.2。

4.1.6车厢容量标定

自卸车车厢容量按GB/T25689的规定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A.2。

4.1.7质量参数测量

自卸车整机及其T作装置和部件的质量按GB/T21154的规定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A.3。

4.1.8重心位置的测定

自卸车的重心位置按GB/T8499的规定进行测定,将结果记入表A.3中。

4.2安全性能试验

4.2.1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自卸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按GB/T21152的规定进行试验。

4.2.2转向性能试验

自卸车的转向性能按GB/T14781的规定进行试验。

4.2.3司机视野

自卸车的司机视野按GB/T16937的规定进行测定。

4

GB/T35192—2017

4.2.4监视镜和后视镜

自卸车监视镜和后视镜的视野按GB/T25685.1的规定进行试验。

4.2.5稳定性能试验

4.2.5.1纵向稳定性能试验

试验样车装载安息角不小于40°的物料,满载,安置在平坦的场地上,将车厢举升至最大举升角度,

目视,在水平路面正常卸料过程中,不准许有车轮离地现象。

4.2.5.2侧倾稳定性能试验

4.2.5.2.1仪器设备

车轮负荷计、尺寸测量议、角度测量仪、侧倾试验台、防侧滑设施、防侧倾安全设备、防车轮纵向移动

设施。

4.2.5.2.2试验条件

样车空载。

4.2.5.2.3试验方法

4.2.5.2.3.1左最大侧倾稳定角应按下列步骤测定:

a)将车辆置于试验台上,自卸车的纵向对称平面与试验台面转动中心线平行度不低于

GB/T1184中规定的12级;

b)实施驻车制动,安装防侧滑挡块及防侧倾安全设备;

c)启动试验台,使车辆向左慢慢倾斜,试验台面倾斜角度每增加5°测量一次车轮负荷;在达到最

大侧倾倾角前5°起,则每隔1°测量一次车轮负荷,直到车辆右侧所有车轮支承平面法向反力

为零时止(如果没有车轮负荷测量装置,试验到右侧所有车轮脱离试验台时为止);

d)启动试验台,使试验台面倾斜角恢复为0°;

e)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三次,若相对误差超过3%应重新测试。

425.2.3.2右最大侧倾稳定角的测定应将车辆调头置于试验台上,按4.2.5.2.3.1的规定进行。

4.2.5.2.3.3为防止燃料、润滑油、冷却液的泄漏,可采用堵塞或等质量代替的方法。

4.2.5.2.4试验结果

左、右最大侧倾稳定角各测三次,取算术平均值,取到十分位。试验数据记入表A.4。

注:在国内尚不具备试验条件时,侧倾稳定性测试,空载时,向左和向右最大侧倾稳定角用计算方法校核;满载时,向

左和向右最大侧倾稳定角用计算方法校核.

4.2.6其他安全性能试验

按GB25684.6的规定进行。

4.3环保性能试验

4.3.1噪声测定

4.3.1.1自卸车声功率级按GB/T25614的规定进行测定。

4.3.1.2自卸车司机位置处的发射声压级按GB/T25615的规定进行测定。

5

GB/T35192—2017

4.3.2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评估

柴油发动机按GB20891的规定评估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型式核准状态(厂家提供型式核准报告

或者试验报告)。

4.3.3气体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评估

气体点燃式发动机按GB17691的规定评估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型式核准状态(厂家提供型式核

准报告或者试验报告)。

4.4舒适性检验

司机座椅振动,核查司机座椅制造商提供的试验报告。

4.5动力性能试验

4.5.1最高车速的测定

4.5.1.1试验仪表、器具:第五轮仪或者基于GPS定位的相应车速行程记录装置、钢卷尺、标杆。

4.5.1.2试验场地:平坦、坚实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应不大于3%,平直测试区长

度应大于500in,试验跑道的两端应有开阔的转向调头场地。

4.5.1.3样车状态:满载。

4.5.1.4试验方法:

a)行驶速度测量区长度为50m~100m,两端各用标杆等标记,测量区段两端为试验加速区域;

b)样车以最高稳定车速通过测试区段,测取通过区段所用时间;

c)测试应在往返方向各进行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行驶速度。

4.5.1.5测试结果记入表A.5。

4.5.2加速性能试验

4.5.2.1试验仪表、器具:第5轮仪或者基于GPS定位的相应车速行程记录装置、发动机转速表、秒表、

标杆、钢卷尺。

4.5.2.2试验场地:按4.5.1.2的规定。

4.5.2.3样车状态:满载。

4.5.2.4试验方法:

a)样车由静止状态全油门加速到最高车速的80%以上,记录行驶过程时间。

b)对于装用手动变速箱的自卸车:样车起步加速,连续换挡使车速达到最高车速的80%以上。

离合器的操纵及换挡时刻的选择应使加速性能发挥最大但不应超过发动机的额定转速。当车

辆运动时开始记录。

c)对于装用自动变速箱的自卸车:在发动机怠速情况下,将变速器置于D挡,车辆起步加速,使

车速达到最高车速的80%以上。当车辆运动时开始记录。

试验应往返进行,每个方向至少进行三次。

4.5.2.5测试数据处理:

a)根据记录数据,分别绘制自卸车往返三次的加速性能Illi线(q-T和“S)。取六次的平均值绘

制自卸车的加速性能曲线。

b)试验结果:从加速性能曲线取值记入表A.6和表A.7。

6

GB/T35192—2017

4.5.3最大爬坡度测定

4.5.3.1试验仪表、器具:计时器、质量测量装置、坡度仪、速度表、钢卷尺、标杆。

4.5.3.2试验场地:坡道长不小于25m,坡前应有8m~10m平直路段,坡度大于或等于30%的路面

用水泥铺装,小于30%的坡道可用沥青铺装,在坡道中部设置10m的测速路段。允许以表面平整、坚

实、坡度均匀的自然坡道代替。大于40%的纵坡应设置安全保险装置。

4.5.3.3样车状态:满载。

4.5.3.4试验方法:

a)试验样车使用最低挡,如有副变速器也置于最低挡,将试验样车停于接近坡道的平直路段上。

b)起步后,将油门全开进行爬坡。

c)测量并记录样车通过测速路段的时间及发动机转速。

d)爬坡过程中监视各仪表(如水温、机油压力)的工作情况;爬至坡顶后,停机检查各部位有无异

常现象发生,并做详细记录。如第一次爬不上,可进行第二次,但不超过两次。爬不上坡时,

测量停车点(后轮接地中心)到坡底的距离,并记录爬不上的原因。如没有制造商规定坡度的

坡道,可增减装载质量或采用变速器较高一挡(如,H挡)进行试验,再按式(1)折算为制造商

规定机器总质量下,变速器使用最低挡时的爬坡度,测定结果记入表A.8。

最大爬坡度:

a”—sin1(•.sina卖)(1)

5a2实

式中:

一一变速器使用最低档时的爬坡度,单位为度(°);

a卖试验时的实际坡度,单位为度(°);

G该一一自卸车实际机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a——制造商规定的机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i1最低挡总速比;

i实实际总速比。

按式(2)计算爬坡的平均车速,测定结果记入表A.8。

36(八

V—[(2)

式中:

v平均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通过10m的测速路段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4.6滑行能力试验(不适用于专用自动变速箱的自卸车)

4.6.1试验仪器:第五轮仪或者基于GPS定位的相应的车速、行程记录装置。

4.6.2试验场地:按4.5.1.2的规定。

4.6.3样车状态:满载。

4.6.4试验方法:

a)在长约500m的试验路段两端立上标杆作为滑行区段,自卸车在驶入滑行区段前车速应稍大

于30km/h;

b)自卸车在进入滑行测试区段前,司机将变速箱排挡放入空挡(松开离合器踏板),当车速为

30km/h(自卸车应进入滑行区段)进行记录,直至自卸车完全停住为止。在滑行过程中,司机

不得转动方向盘。

7

GB/T35192—2017

4.6.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记入表A.9。

4.7起动性能试验

4.7.1试验仪器:记录仪(自动记录启动时的电流、电压、转速和时间)、电流表、电压表、发动机转速表、

温度计、测温仪、气压、湿度和风速计、计时器。

4.7.2试验场地:按4.1.3的规定。

4.7.3试验条件:

a)试验环境温度:一般正常起动试验温度为一5°C,低温起动为一25°C〜一5°C;

b)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按照自卸车使用说明书或者有关资料的规定,选用不同牌号的燃油、机

油和冷却液,并记录其牌号;

c)为使自卸车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起动,可按自卸车制造商规定,装上辅助起动装置;

d)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蓄电池,起动电缆和接地电缆。蓄电池应充足电。与自卸车处在同一环

境温度下。

4.7.4样车状态:空载。

4.7.5发动机起动性能试验:

a)选定试验环境温度和试验地点;

b)将试验车放置在室内或者露天背阴处,停放12h以上,冷透后方可试验;

c)试验前测量并记录:试验地点环境条件,燃油、机油、冷却液和发动机缸盖的温度,蓄电池电压,

电解液温度等;

d)发动机可连续起动三次,每次间隔2min。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20s,发动机有一次能自行运

转即为起动成功。装有低温辅助起动装置时,辅助起动装置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4.7.6发动机暖机试验:发动机起动成功后,在30%〜50%额定转速下,空载运转10min〜20min。记

录发动机空载转速、运转时间及冷却液或缸盖温度。

4.7.7自卸车起步试验:

a)发动机起动和暖机后,用最低挡起步,若一次不能起步,可再进行二次,若仍不能起步,应停止

试验。认为该车辆在该条件下不宜起步。

b)记录从准备起动发动机开始,经起动试验和暖机试验至自卸车起步的总时间。

4.7.8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记入表A.10o

4.8举升性能试验

4.&1试验仪器:角度仪、秒表。

4.&2试验场地:按4.1.3的规定。

4.&3样车状态:根据测量需要。

4.8.4最大举升角度的测定:白卸车空载状态,在倾卸方向两侧栏板的外侧各安装一个角度仪并调整

到0°,然后将车厢举升到最大角,分别观察角度仪上的指示值并记入表A.11。试验进行三次。将平均

值记入表A.ll0

4.&5举升时间的测定:自卸车空载,液压泵在额定转速,测量空载车厢从与车架贴合位置举升到最大

举升角的时间。试验进行三次。测量结果和平均值记入表A.12。

4.&6下降时间的测量:自卸车空载,发动机在额定转速,测量空载车厢从最大举升角下降到车架贴合

位置所需的时间。试验进行三次。测量结果和平均值记入表A.13。

487泄漏试验:自卸车停在平坦、硬实场地上,满载并均匀装载,在倾卸方向的侧面栏板上安装能自

动显示角度的角度仪,将车厢举升到10°和20°的位置上各停留5min(装载物不移动),记录角度仪的起

始和终止角度(精确到0.1°),计算自降角,试验进行三次。将试验结果和平均值记入表A.14。

8

GB/T35192—2017

4.9液压系统油液固体颗粒污染度检查

液压系统油液固体颗粒污染度检查按IS11500的规定进行。

5燃料消耗量试验

5.1试验仪器:

a)计时器;

b)燃油流量计或气耗仪;

c)车速测定仪器(允许用校正的车速里程表代替);

d)里程测定仪器。

5.2试验场地:按4.1.3的规定,保证测试路段长度不小于500mo

5.3环境条件:无雨、雪、雾等天气,风速不大于6m/so

5.4样车状态:满载。

5.5试验方法:自卸车在加速路段分别加速至10km/h.20km/h.30km/h;驾驶员控制加速踏板,使

自卸车以稳定车速等速行驶,通过测量路段,测量通过该路段的时间及燃料消耗量。自卸车同一车速往

返各进行两次。

5.6数据处理:按式(3)计算实际平均车速,按式(4)计算吨公里燃料消耗量,结果记入表A.15。

p=3600(/”/「)(3)

式中:

L——自卸车实际通过测量路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

T'—自卸车通过测试路段的时间,单位为秒(s)。

式中:

Q吨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吨千米[L/(t・km)]或千克每吨千米[kg/(t・km)];

q——测量路段内的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升(L);

测量路段内的燃气消耗量单位为千克(kg);

Ga——试验样车的有效载荷,单位为千克(kg)0

6液化天然气(LNG)宽体自卸车(以下简称LNG燃气自卸车)专用装置试验

6.1储气瓶安装强度试验

6.1.1试验条件:LNG燃气自卸车一般装配一个储气瓶,对于单个气瓶安装,车辆型式试验时,应对储

气瓶安装强度进行试验。

6.1.2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应具备有效控制施力的设施,同时水平施力机构在垂直方向的高度无级可

调,应能记录并自动显示力及位移数据,且能自动绘制“力-位移”的关系曲线,可以依据储气瓶的安装设

计专门的气瓶支架强度试验装置,对气瓶安装强度进行试验。

6.1.3试验方法:根据气瓶实际在车架上安装尺寸结构及安装方式,按照测量要求,将被试件固定在试

验台上,安装方式不应使气瓶固定加强。调整施力机构,使施力点通过气瓶中心,加力方向分别为:宽体

自卸车前进方向、垂直向上方向、左右任选一个方向。对被试件施力,当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停止施力,

并实际记录力和位移数据,绘制“力-位移”的关系曲线。

试验中被试件应固定牢固。对气瓶施力的过程应平稳、无冲击。

9

GB/T35192—2017

6.2管路压力试验

6.2.1管路强度试验

6.2.1.1试验条件:在新车型式试验时,进行管路强度试验,正常生产中无特殊要求无需试验。

6.2.1.2试验方法:采用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