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11-2023 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DB53/T 1211-2023 Guidelin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Grassland Poisonous Pla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5
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211—2023
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2023-11-23发布2024-02-23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12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原监督管理站、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云南省林业和
草原科学院、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泽桑梓、尹俊、季梅、杨倩、贺娜、李品荣、刘玲、陈剑英、庞静、李永进、
李婷。
I
DB53/T1211—2023
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的草原生产分类、草原毒害草类别划分、调查、分级、防治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毒害草调查、分级及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40451草原与牧草术语
HJ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4045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样地Sampleplot
一定区域内对草原进行调查研究所选取的代表性地段。
[来源:GB/T40451-2021,3.3.6,有修改]
3.2
样方Quadrat
样地内具有一定面积的用于草原特征定性定量调查研究的取样点。
[来源:GB/T40451-2021,3.3.8]
3.3
草原生物多样性Grasslandbiodiversity
由草原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总称。
[来源:GB/T40451-2021,3.4.3]
3.4
毒害草Poisongrass
1
DB53/T1211—2023
已经或可能使家畜、草原栖境和草原生物多样性受到伤害,尤其是对天然草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危
害,或危及草业发展的草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植物种类的总称。
3.5
生态公益草原Ecologicalgrasslandforpublicbenefit
草原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适当赋予生产经营、社会功能,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
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
3.6
生产经营草原Productionandmanagementgrassland
依托草原资源,以牧草、饲草生产、植物和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经营为主,承载健康休闲、旅游
和文化等社会功能。
3.7
综合性草原Integratedgrassland
兼具有生态公益和生产经营性的草原。
4草原生产分类
依据草原生产经营状况可分为生态公益草原、生产经营草原、综合性草原3个类别。
5毒害草类别划分
5.1畜牧毒草
自身含有有害化学物质,被家畜采食后引起家畜生理异常、健康受损甚至死亡的植物种类。或可对
家畜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畜产品品质降低甚至死亡的植物种类。
5.2生态毒害草
已经或可能使草原栖境和草原生物多样性受到伤害,尤其是对特定的草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危害的
草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植物种类。
5.3外来入侵毒害草
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危害的非本地种,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境外传入,影响到我国
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草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植物种类;一旦侵入就
可能迅速增加其优势度,造成本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
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而确定的草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
6调查
6.1踏查
6.1.1准备
2
DB53/T1211—2023
查阅文献资料和当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部门历史档案资料,有目的的访问或咨询当地农牧民或草原
工作者,了解本地毒害草的种类、分布、发生历期及发生情况,为踏查路线设计做好准备。
6.1.2路线规划与设置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当地草原资源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草地类等规划踏查路线。应重点考
虑受人为干扰严重、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状况不良的草地或历史上草原有害生物频发的草地。
踏查路线应具有代表性,避免重复,且涵盖当地所有乡镇和草地类。可利用草原中现有的道路作为
踏查路线。每次踏查前均需规划设置踏查路线,并绘制踏查路线图。
草原面积小于2×105hm2的县级行政区,路线踏查面积(路线长度m×100m)应不小于当地草原面
积3%;草原面积在2×105hm2~5.33×105hm2的县级行政区,路线踏查面积应不小于当地草原面积2.5%;
草原面积大于5.33×105hm2的县级行政区,路线踏查面积应不小于当地草原面积的2%。
6.1.3时间与频次
选择在毒害草发生盛期,6月~8月至少踏查一次。
6.1.4沿路线踏查
沿路线开展踏查,发现有毒害草发生即设置踏查点,同一踏查路线上的不同生产分类的草原至少要
设置一个踏查点。相邻两个踏查点之间距离≤10km。
踏查过程中发现毒害草发生、已知的毒害草重点发生区域以及本地区首次发现的毒害草种类时,应
沿踏查路线设置踏查点,并研判是否设置样地。
踏查以踏查点为基本单位,每个踏查点发现的毒害草填入踏查记录表,见附录A.1。
6.2样地调查
6.2.1样地设置
满足样地设立条件的乡镇级行政区域均应设置样地,同一草地类至少要设置1块样地。
草原面积小于6.67×104hm2的乡镇行政区,样地累计面积应不小于该乡镇草原面积的0.3‰;草原
面积在6.67×104hm2~2×105hm2的乡镇行政区,样地累计面积应不小于该乡镇草原面积的0.25‰;草原
面积在大于2×105hm2的乡镇行政区,样地的累计面积应不小于该乡镇草原面积的0.2‰。
每一样地面积为0.5hm2。
6.2.2样地调查
设置样地后,调查样地内毒害草种名、代表面积、草原经营类型等基本信息并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
见附录A.2。
6.3样方调查
6.3.1样方设置
采取样地内设置样方的方法进行调查。样地内按照样线法或五点取样法设置样方,数量应不少于5
个,每个草本样方面积为1m2,每个灌木样方面积为25m2。
6.3.2样方调查
3
DB53/T1211—2023
样方设置后,调查测算样方内毒害草以及全部植物的密度、频度、盖度、高度、重量等指标,见附
录B。再用样地内各样方调查指标值的平均值,测算样地毒害草及全部植物的密度、盖度、高度、重量
等指标,调查结果填入样方调查记录表,见附录A.3。
6.4重要值测算
完成毒害草样方调查后,测算毒害草的重要值Iv(%)。毒害草重要值测算可用相对密度(相对多
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和相对重量的平均值测算,按式(1)计算。与
重要值测算相关的各统计单位的解释及计算方法,见附录B。
Iv(%)············································(1)
式中:
Iv(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2794.4-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2015-05-05
- YD/T 2794.1-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原则 2015-05-05
- YD/T 2792-2015 宽带测速平台测试方法 移动宽带接入 2015-05-05
- YD/T 2794.3-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2015-05-05
- YD/T 2790-2015 基于FDMA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空中接口技术规范 2015-05-05
- YD/T 2794.2-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2015-05-05
- YD/T 1443-2015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 2015-05-05
- YD/T 2789.2-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组数据业务计费系统计费性能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第2部分:CDMA网络 2015-05-05
- YD/T 1948.8-2015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8部分:以太网局域网(E-LAN)业务和以太网树型 (E-Tree)业务 2015-05-05
- YD/T 2793-2015 接入网技术要求 GPON/XG-PON ONU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