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522-2017 化学品 土壤弹尾目昆虫生殖试验
GB/T 35522-2017 Chemicals—Collembolan reproduction test in soi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起草人:
- 缪文彬、陈相、陈俊水、胡训军、王海婷、刘纯新、姚丽芳、蒋伟、陶海华、陈会明、张静、郭坚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00;11.100
A80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522—2017
化学品土壤弹尾目昆虫生殖试验
Chemicals—Collembolanreproductiontestinsoil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
发布
GB/T355222017
■>r■—>—
刖弓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No.232《土壤弹尾目昆虫生殖试验XCol-
lembolanReproductionTesinSoil)(2009)技术性内容一致。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
中心、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文彬、陈相、陈俊水、胡训军、王海婷、刘纯新、姚丽芳、蒋伟、陶海华、陈会明、
张静、郭坚。
T
GB/T355222017
引言
本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于土壤弹尾目跳虫繁殖能力的影响。该标准在已有的试验操作程序
基础上制定。无性生殖的FolsomiaCandida和两性繁殖的Folsomiafimetaria是弹尾目跳虫的常见
品种,可通过养殖或经市场渠道获得。当这两种跳虫不能满足评估试验对某些特殊栖息地的要求时,也
可使用其他任何满足试验有效性的弹尾目种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土居跳虫是进行生态毒理学试验较为合适的品种。弹尾目跳虫是一种六足节
肢动物,长有一层纤薄的、极易被水和空气透过的外骨骼,与蚯蚓和线蚓相比,具有不同的暴露途径和
级别。
在大多数陆生生态系统中,生存于土壤和落叶层中的弹尾目跳虫种群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5个。
典型成熟个体为0.5mm~5mm,对土壤生物量和土壤呼吸作用贡献很低,仅为1%〜5%。因此,土壤
弹尾目跳虫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土壤食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的食物来源而扮演食物链中潜在的调节
者。土壤弹尾目跳虫本身可被包括壁虱、蟆蚣、蜘蛛、步行虫和隐翅虫在内的广泛分布而种类繁多的内
生和后生无脊椎动物捕食。土壤弹尾目跳虫有助于酸性土壤的分解。而由于蚯蚓和千足虫通常不存在
于酸性土壤中,弹尾目跳虫因而成为此类环境中除线蚓以外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
F.fimelaria跳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从沙土到壤土,从含细腐殖质到含粗腐殖质等几种典型土
壤中均广泛存在,是一种无眼无色的弹尾目跳虫,在全欧洲各地的农业土壤中均有发现。有杂食习性,
其食物包括真菌菌丝、细菌、原生动物和碎屑物等。F.fimetaria通过接触与感染植物的致病真菌发生
相互作用,并影响真菌菌根,这一点与F.Candida的作用相同。与多数弹尾目跳虫物种一样
laria跳虫为有性生殖,要求一直有雄性受精卵的存在。
F.candula同样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尽管在一般土壤中并不常见,此类跳虫在富含腐殖质的土
壤中大量存在。它是无眼无色素,叉骨(弹器)发达,时刻处于活跃的游移状态,一旦受到惊扰,就会迅速
的移动和跳动。F.Candida对生态的影响机制类似于F.fimetaria,但其栖息地主要是有机质含量更高
的土壤。F.Candida为无性生殖。雄性出现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
D
GB/T355222017
化学品土壤弹尾目昆虫生殖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土壤中弹尾目昆虫(跳虫)的生殖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和步
骤、数据与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物质对土壤中弹尾目昆虫(跳虫)的生殖效应的影响。
本标准不适用于挥发性物质,即亨利常数或气/水分配系数大于1、或在25°C时蒸气压超过0.0133Pa
的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0390土壤质量pH值的测定(Soilquality—DeterminationofpH)
ISO11268-2土壤质量污染物对蚯蚓CEjse/uafetida/Eise?iiaandrei)的影响第2部分:繁殖效
应的测1定(Soilquality—Effectsofpollutantsonearthworms一Par2:Determinationofeffectsonre
productionofEisetiiafetida/E?seniaandrei)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NOEC
在给定的暴露期间,与空白对照比较,受试物质对目标生物没有产生明显不良效应时所对应的最高
浓度(/><0.05)。
3.2
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west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LOEC
在给定的暴露期间,与空白对照比较,受试物质对目标生物产生明显不良效应时所对应的最低浓度
(p<0.05)o
3.3
x%效应浓度effectconcentrationforx%effect
EG
经与空白对照比较,引起受试生物的效应终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工%时的受试物浓度(P<
0.05)o
3.4
x%致死浓度lethalconcentrationforx%
LC.r
导致工%的试验对象死亡的浓度。
1
GB/T355222017
4试验原理
4.1将成虫Fotsomiafimelaria(F.fimetaria)或幼虫FolsomiaCandida(F.Candida)同步暴露在含
有不同浓度的受试物质的人工土壤中,也可选择其他种类土壤。受试物质与改性人工土壤混合,土壤中
有机质含量为5%。试验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预试验:如无法获取足够的毒理学信息,则应先进行预试验,主要测试2周后F.fimetaria和
3周后F.Candida的死亡率和繁殖率。
-正式繁殖试验:测试亲代成虫所繁殖幼虫的总数量和亲代成虫的存活率。F.jEtaria跳虫
的试验周期为3周,F.candida跳虫的试验周期为4周。
4.2受试物质对于成虫死亡率和繁殖率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LQ(致死浓度)和EC’(效应浓度)来表
示,运用合适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法以评价分别引起工%跳虫死亡或导致跳虫繁殖降低工%的受试物质
浓度;亦可选用N()EC/L()EC(无可观察效应浓度/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值。
5受试物
5.1理想情况下,应事先掌握受试物质的理化特性、水溶性、辛醇/水分配系数、土壤/水分配系数以及
蒸气压等数据。另外还需知道受试物质在土壤中环境行为数据,如光解速率、水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
等。对受试物进行化学鉴定,包括化学文摘序列号、批次、批号、结构式和纯度,应记录存档。
5.2本标准适用于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物质,主要根据受试物质的类型不同施用。本标准不适用于挥
发性物质,即亨利常数或气/水分配系数大于1、或在25°C时蒸气压超过0.0133Pa的物质。
6试验有效性
空白对照样本需满足下列条件时可视为试验结果有效:
——试验结束时,成熟个体的平均死亡率不高于20%;
——试验结束时,每个容器中的平均幼体数量至少达到100个;
——正式试验结束时,计算所得的幼体数量的变异系数低于30%。
7参照物
对于选定的试验土壤样,应采用参比物在其半数效应浓度下开展对照测试;测试可每隔固定时间
段进行,或包含在每次的试验过程中,以证实试验体系中的试验生物响应程度在正常水平以内。硼酸是
一种合适的参比物,在每千克(干重)土壤中添加约100mg硼酸,可造成上述两个土壤跳虫物种的繁殖
率下降50%。
8试验
&1仪器设备
宜选用可容纳30g潮湿土壤的器皿作为试验容器。容器材质应选用玻璃或惰性塑料(无毒)。但
如因吸附作用而导致受试物质的量减少,则应避免使用塑料材质容器。试验容器均应具备一定横截面
积,以确保容器中的土壤实际深度达到2cm~4cmo容器要有专门设计的盖子(比如玻璃或聚乙烯材
质),以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又可确保土壤和大气的气体交换。容器至少应有部分为透明,以便于光线照
2
GB/T355222017
入。要求配备常规的实验室设备,以下所列为必备设备:
——干燥箱(105°C+5°C);
体视显微镜;
-pH计(精确至0.01)和光照度计(精确至1lx);
——天平(精确至0.0001g);
——用于温度控制的设备;
-用于空气湿度控制的设备(如容器有加盖设计可忽略);
——可控制温度的孵化箱或小室;
——银子或低流量的空气流动装置。
&2制备试验土壤°
&2.1选用改进的人丁土壤,其有机质含量为5%。如人T土壤组分与天然土壤差异较大时,可选用天
然土壤。推荐的人T土壤成分(干重状态,105°C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如下:
——5%水蘇泥炭,经风干并磨细至粒径大小为2mm+1mm;
——20%高岭土,其中高岭石含量宜大于30%;
—约74%组分含量的风干丁业沙(具体用量取决于所需碳酸钙的含量),成分以细沙为主,其中
超过50%沙的粒径应满足50卩m〜200卩m。沙的实际用量取决于碳酸钙含量,沙和碳酸钙合
计含量应达到75%;
-粉末状分析纯碳酸钙,含量低于1%,调节pH值至6.0+0.5;碳酸钙的加入量主要取决于泥炭
的质量/性质。
&2.2将干土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匀。根据附录A所描述的流程确定人工土壤的最大持水量(Water
HoldingCapacity,WHO0应优化试验土壤的含水量以获得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以便于弹尾目跳虫
自由进出这些孔隙。最大持水量通常为40%〜60%。
&2.3在试验前2d〜7d,在干燥的人丁土壤中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293.11-2002 烟草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2-08-26
- DB41/T 293.13-2002 花生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2-08-26
- DB11/T 064-2002 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 2002-09-11
- DB22/T 960-2002 中国草原红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02-06-25
- DB22/ 958-2002 中国草原红牛 2002-06-25
- DB41/T 293.12-2002 甘薯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2-08-26
- DB22/T 961-2002 中国草原红牛育肥技术规程 2002-06-25
- DB22/T 959-2002 中国草原红牛卫生防疫技术规范 2002-06-25
- DB22/T 964-2002 牛肉等级 2002-08-01
- DB41/T 293.14-2002 芝麻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