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11-2020 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
DB4101/T 11-2020 The standard of 6S on-site management for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00.99
CCSX00
DB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11—2020
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
2020-11-13发布2021-02-13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1/T11—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市食品安全协会、河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芳、李廷渲、方镇、张瑞娟、王娜、杨智祥。
I
DB4101/T11—2020
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评价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7405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
GB31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和GB/T295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织organization
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来源:GB/T19000-2016,3.2.1]
3.2
现场filed
提供生产和服务的场所。
[来源:GB/T29590-2013,3.1]
3.3
现场管理filedmanagement
对现场各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的活动。
[来源:GB/T29590-2013,3.2,有修改]
3.4
6S现场管理6Ssitemanagement
1
DB4101/T11—2020
对现场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为内容的活动。
注:6S现场管理中的安全包括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
3.5
不要物unwanteditems
现场不再使用的物品。
3.6
要用物requireditems
现场需要使用的物品。
3.7
定置管理locationmanagement
对现场的最佳固定位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的活动。
3.8
四分法quarteringmethod
采用区、架、层、位对物品存放处进行标识的方法。
3.9
目视管理visualmanagement
运用特定的颜色和图示标注,对相应区域、物品等进行提示或警示。
3.10
看板管理kanbanmanagement
使用文字或图形等有形信息载体,展示管理项目及状况的一种方法。
4要求
4.1总体要求
4.1.1组织应制定符合GB14881、GB17405、GB31647及相应食品卫生规范的6S现场管理规范。
4.1.2组织宜参照附录A制定6S现场管理推行方案,确定6S现场管理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按方案
组织实施并持续改进。
4.1.3组织应定期实施6S现场管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2整理
4.2.1通用要求
区别要用物与不要物,只保留要用物,撤除不要物。
4.2.2要用物与不要物识别与处置
4.2.2.1应制定要用物和不要物识别方法与处置原则。
4.2.2.2应对生产现场的要用物与不要物进行识别。
4.2.2.3对要用物使用频率、使用数量、使用时间等进行统计、检查、标识。
4.2.2.4应对不要物分类存放、标识,按要求进行处置并记录。
4.2.3要用物处置
4.2.3.1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应及时放入仓库或整理归档。
2
DB4101/T11—2020
4.2.3.2使用频率中等的物品应及时放入仓库或定位放置。
4.2.3.3使用频率高的物品应合理就近存放。
4.2.3.4不同洁净度要求的工器具及物品应按四分法分离或分隔存放。
4.2.4不要物处置
4.2.4.1不再使用的物品宜采用储存、变卖、废弃等方式及时处置,并做好记录。
4.2.4.2废弃物宜采用回收、循环、转让、销毁等处置方式。
4.2.5私人物品处置
应在生产作业区外集中存放。
4.3整顿
4.3.1通用要求
将区域及各类物品进行规划,要用物进行定置摆放整齐,标识清楚,目视、看板管理按要求进行。
4.3.2区域规划
4.3.2.1组织应对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各类库区等现场进行区域规划。
4.3.2.2为预防和降低产品交叉污染风险,生产区域内人流、气流、车间排水流向应从清洁程度要求
高的区域到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物流应避免或减少迂回,不同清洁区域应进行分隔。
4.3.2.3现场内部设施、设备、工器具、清洁消毒用品、物料、文件等物品宜根据用途、使用区域、
洁净度要求、类别划区。
4.3.3定置管理
4.3.3.1组织应根据现场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设计现场物品的最佳固
定位置,明确各场所内部物品的放置方法、位置、标识等内容。
4.3.3.2各区域必要时,可绘制定置图,定置图绘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a)现场中的主要物品应绘制在定置图上,即将处置的不要物不应绘制在定置图上;定置物使用文
字、图片、标识符号等进行标注,自定义标识符号应在定置图上注明;
b)定置物使用文字、图片、标识符号等进行标注,自定义标识符号应在定置图上注明;
c)定置图应简明、扼要、完整,相对位置准确,区域划分清晰。
4.3.4定位放置
4.3.4.1总体要求:现场物品存放应满足生产需求和安全要求,宜存放在便于工作的位置。
4.3.4.2物品位置的定位和限位方法,可采用定位线、形迹定位、硬件定位等方法。
4.3.4.3生产用工器具和物料应有专用防护措施,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4.3.4.4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等化学品应专库或专柜存放,专人保管。
4.3.4.5清洁用具、消防辅助用品应定置、整齐,清洁用具宜挂式放置。
4.3.4.6易碎品应分隔或加防护装置。
4.3.5目视管理
4.3.5.1各类物品应运用特定的颜色和图示清晰标识,标识线标识方式参考附录B,标识应醒目、易
于辨识,同一类别标识应统一。
3
DB4101/T11—2020
4.3.5.2定位线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油漆、胶带、地板砖或栅栏等划分。
4.3.5.3物品与其放置位置应一对一标识。
4.3.5.4暂放品应挂暂放牌,并标识管理责任人和暂放期限。
4.3.5.5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等化学品应标识使用方法、使用区域、注意事项等。
4.3.5.6危险品、易碎品或有特殊防护要求的物品应标识储存或搬运的注意事项,危险品、危险区域
应使用规范的安全标识或警示。
4.3.6看板管理
4.3.6.1应根据生产、工作性质对看板内容进行规划,明确责任人,定期修订看板内容。
4.3.6.2看板宜采用图表、标语、卡片、智能显示屏等形式悬挂于现场墙面或放置在其它醒目的地方。
4.3.6.3展示重点管理项目及状况,指导员工按流程规范操作。
4.4清扫
4.4.1通用要求
将不要物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4.4.2清扫方案
4.4.2.1应制定清扫、消毒的实施计划,明确清扫、消毒的步骤、方法及要求。
4.4.2.2清扫计划应包括清扫对象、清扫方法、清扫标准、清扫周期、清扫时间、负责人等。
4.4.2.3清扫方法应明确清扫工具、使用的洗涤剂或消毒剂及浓度、清扫程序和清扫重点。
4.4.2.4应实行现场区域清扫责任制,明确清扫责任区及负责人。
4.4.2.5应对清扫、消毒实施结果以目测和微生物监测等方法进行验证。
4.4.3污染控制
应对易污染区域开展污染源调查,采取措施以降低、隔离、杜绝污染。
4.4.4维修保养
破损的地面、墙面、天花板、防护栏、管道等设备设施应调查损坏原因并及时修复。
4.5清洁
4.5.1通用要求
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结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4.5.2清洁维护
4.5.2.1应制定巡视制度,不定期进行巡视,并做好记录。
4.5.2.2应制定稽核检查制度,明确清洁稽核表,并做好记录。
4.5.2.3应建立有效的改进机制,维持和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4.6素养
4.6.1通用要求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使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素养。
4
DB4101/T11—2020
4.6.2规范提升
4.6.2.1应制定员工日常行为准则。
4.6.2.2应制定员工素养提升培训计划及考核机制。
4.7安全
4.7.1通用要求
通过制度和具体措施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责任。
4.7.2安全保障要求
4.7.2.1应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加强现场安全风险管控。
4.7.2.2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应符合GB/T22000、GB/T27341、GB/T45001及相应的食品卫生规范的
要求。
5评价管理
5.1评价分类
5.1.1综合管理评价
综合管理评价是评价6S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6S现场管理的完善性及推行能
力等。
5.1.2现场分区评价
现场分区评价分为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各类库区:
a)公共区域评价主要包括生产现场范围内的规划、建筑物、道路、绿化等;
b)办公区域评价主要包括办公设施、文件资料、会议室等;
c)生产区域评价主要包括更衣室、洗手消毒区域、生产车间(设备、仪器、物料、辅助工具、各
类用品等)等;
d)各类库区评价主要是评价各类库区标识及物品存放等。
注:检验室参考生产区域进行评价管理。
5.2评价方法
5.2.1评价形式
通过核查现场、查阅文件、核对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其它方法等,给出评价分数和等级。
5.2.2评价内容
应按照附录C开展6S现场管理评价。
5.2.3评价计分
采用得分率制,总分135分,每项1分,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0分,按式(1)计算,即:
5
DB4101/T11—2020
K
K2100%
1
135K3…………(1)
式中:
K1——得分率;
K2——总得分;
K3——不适用项总分。
5.3评价分级
对组织的6S管理工作评价结果宜采用星级制。根据得分率,将6S管理分为3个等级,各等级总得分
率如下:
——五星级(★★★★★):K1≥95%;
——四星级(★★★★):85%≤K1<95%;
——三星级(★★★):75%≤K1<85%;
——K1<75%不参与评价分级。
5.4评价周期
根据食品企业的实际要求,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定期开展6S管理评价。
6
DB4101/T11—2020
AA
附录A
(资料性)
食品生产企业6S现场管理推行程序
A.1启动阶段
A.1.1确立方针与完善推行机构
组织应明确6S现场管理推行方针,并建立涵盖各层面的6S现场管理推行机构。
A.1.2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涵盖各阶段的6S现场管理活动的计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完成时间、考核标准、责任人。
A.1.3培训和宣传
对各级人员进行6S现场管理基础培训,利用各种方式和媒介进行宣传。
A.2实施阶段
A.2.1全面推行
按照6S现场管理要求,借鉴样板区做法和管理经验,在组织内所有区域全面推行6S管理。
A.2.2查找问题
对生产现场进行问题查找,明确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A.2.3现场整改活动
结合岗位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整改活动。
A.2.4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
对重要部件、安全隐患进行目视管理,在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各类库区运用看板管理
或适宜方法,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使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A.3制度落实阶段
A.3.1区域责任制度
制定6S现场管理区域责任制度,明确管理项目、周期、要求及考核。
A.3.2制定奖惩制度
明确奖惩制度,对各级组织实施定期考评,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可开展竞赛活动,促进6S现场管理
的推行并持续改进。
A.3.3工作巡视
开展6S现场管理工作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7
DB4101/T11—2020
A.3.4效果认证与持续改进
对整体推行效果进行认证,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8
DB4101/T11—2020
BB
附录B
(资料性)
标识线标识方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1/ 6-2010 日用玻璃池窑节能运行管理及产品能耗限额 2010-12-06
- DB31/T 525-2011 公共厕所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 2011-02-09
- DB50/T 386-2011 大足黑山羊 种公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1-01-30
- DB50/T 390-2011 肉兔生产技术规范 2011-01-30
- DB31/ 523-2011 蒸发式冷凝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2011-01-31
- DB31/ 294-2010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2010-12-06
- DB50/T 389-2011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2011-01-30
- DB31/T 522-2011 通风机及其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2011-01-31
- DB64/ 681-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 2010-12-21
- DB31/T 520-2011 婚姻介绍机构服务规范 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