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SA 1254-2023 智慧博物馆建设总体要求

T/CESA 1254-2023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mart museum construction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ESA 1254-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31
实施日期
202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归口单位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规定了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智慧应用以及安全保障和运维保障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博物馆及博物馆改扩建的整体规划以及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师范大学
起草人:
王春法、丁鹏勃、李华飙、史雪振、纪有、王若慧、马玉静、刘文、张红卫、郑霞、张钰、全定可、孙骞、董南、万静、朱凌梅、朱洪波、陈永良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CCSL70

T/CESA1254—2023

智慧博物馆建设总体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forsmartmuseumconstruction

2023-03-31发布2023-04-01实施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T/CESA1254—2023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2

6基础设施要求………………3

7云平台要求…………………5

8大数据平台要求……………5

9智慧应用要求………………9

10安全保障要求……………15

11运维保障要求……………15

附录A(规范性)智能运行中心运行监测指标……………17

参考文献………………………20

T/CESA125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

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青海师范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春法、丁鹏勃、李华飙、史雪振、纪有、王若慧、马玉静、刘文、张红卫、郑霞、

张钰、全定可、孙骞、董南、万静、朱凌梅、朱洪波、陈永良。

T/CESA1254—2023

引言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慧博物馆建设总体要求的参考和引导。针对博物馆核心业务需

求,需要制定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用于引导博物馆建设(改扩建)的标准。本文件既包含技术创新的演

进方向,也可以为智慧博物馆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咨询。

本文件与T/CESA1255—2023《智慧博物馆评价方法》相互配套,引导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的标准

化、体系化,以实现“以建设立评价、以评价促建设”的目标,相辅相成,推动智慧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T/CESA1254—2023

智慧博物馆建设总体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规定了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智慧应用以及安全保障

和运维保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博物馆及博物馆改扩建的整体规划以及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6344—2018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

CJJ/T157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JGJ66—201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WW/T0066—2015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博物馆smartmuseum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人—物—数字空间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具有自主学习、迭

代演进能力的博物馆新形态。

3.2

museumenvironment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囊匣等空间

以及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影响因素。

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分为如下四类:

a)微环境:展柜、储藏柜、囊匣等储存文物的相对密闭空间;

b)小环境:展厅、库房、提看室等存放文物的室内空间;

c)大环境:博物馆建筑物所覆盖的室内空间;

d)室外环境:博物馆建筑外的暴露空间。

[来源:WW/T0066—2015,3.1]

1

T/CESA1254—202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

BA: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RTU)

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ManagementDatabase)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MG:动态图形或者图形动画(MotionGraphics)

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ultichassisLinkAggregationGroup)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

MQTTS: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安全协议(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Secure)

OA: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

PC: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

Wi⁃Fi6:无线网络第六代(WirelessFidelity6)

5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

5.1总体架构

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见图1。

2

T/CESA1254—2023

图1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

5.2基本描述

根据图1,对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描述如下。

a)在横向层面,智慧博物馆总体架构由基础设施层、云平台层、大数据平台层和智慧应用层四个技

术要素组成;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各要素分别描述如下:

1)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房、网络、库房、展厅、办公、安防、消防和其他基础设施;

2)云平台为智慧博物馆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

相关需求;

3)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数据资源,

为构建上层各类应用服务提供支撑;

4)智慧应用包括在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智慧博物馆应用和

服务。

b)在纵向层面,包括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两个方面的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横向

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智慧博物馆纵向支撑体系分别描述如下:

1)智慧博物馆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智慧博物馆相关安全机制、安全平台,涉及各横向层次;

2)智慧博物馆运维保障体系:提供对博物馆设备、资产、楼宇、业务系统等全方位的运维管理,

保障智慧博物馆的整体稳定运行。

6基础设施要求

6.1机房基础设施要求

机房基础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机房建设按照GB/T2887—2011进行建设;

b)机房信息安全系统不低于GB/T22239—2019规定的第二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3

T/CESA1254—2023

6.2网络基础设施要求

网络基础设施应支持层次网络结构,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a)有线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支持业务流转与数据传输、共享要求,满足AR/VR、高清视频、移动

办公等高带宽需求;

b)无线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满足AR/VR、高清视频等高带宽需求,支持Wi⁃Fi6技术,支持多种

类型无线终端和多种协议类型终端接入。

6.3物联网要求

物联网应符合以下要求:

a)支持各种设备传感器的信息互联互通,支持设备详细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b)基于骨干网络,通过虚拟网络划分等方式,实现物联网独立运行;

c)支持多种室内定位技术或混合定位技术;

d)支持主流的终端设备接入通信协议;

e)支持4G/5G、RFID等技术之一,区域无线连续覆盖并自动感应。

6.4数据中心网络要求

数据中心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

a)支持网络自动感知业务和网络资源的变化,自动按需下发网络配置,识别网络故障或潜在风险

并修复;

b

)支持网络虚拟化隔离、物理层数据加密、终端身份鉴别及准入认证、设备可信启动等安全可信

技术;

c)支持双节点双归属的架构,支持M⁃LAG或堆叠技术,支持软硬SDN,支持存储网络全网IP化;

支持管理、业务、存储平面完全隔离;

d)支持虚拟机迁移,支持网络动态调整,支持业务自动下发和网络自动配置,支持接入层通过万兆

链路下联服务器。

6.5库房基础设施要求

库房基础设施应符合各馆对自身场馆中藏品保存、状态感知、智能管控等需求。

6.6展厅基础设施要求

展厅基础设施应符合客流监测、公共广播、信息发布、导视指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6.7办公区域基础设施要求

办公区域基础设施应符合门禁、会议等需求。

6.8安防系统基础设施要求

安防系统基础设施应符合GB/T16571—2012的要求。

6.9消防系统基础设施要求

消防系统基础设施应符合JGJ66—2015的要求。

4

T/CESA1254—2023

6.10其他基础设施要求

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应根据各博物馆实际服务、工作需求进行建设。

7云平台要求

云平台应符合以下要求:

a)支持开放统一的云架构,整合、管理、调配云资源,为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云服务;

b)支持多云统一管理,云资源分级管理,统一租户认证,资源集中调度,配额分级管理;

c)支持兼容主流云服务,实现租户跨多云使用云服务;

d)支持云与非云网络的互联互通,支持传统业务迁移上云;

e)支持兼容异构资源池;

f)支持业务系统不中断升级扩容;

g)支持远程维护,支持软硬件统一运维,支持CMDB与运维自动化;

h)支持容灾服务,保证数据不丢失;

i)提供自动评估云安全等级保护机制,支撑业务系统等级保护满足度分析与整改;

j)支持滚动升级、滚动补丁等能力,保证扩容与升级对上层业务无影响;

k)支持大规模集群节点,满足大数据中心扩张的需求;

l)支持分布式存储免迁移技术,硬件平滑替换,新旧节点间数据自动拷贝,QoS流控不中断业务

应用。

8大数据平台要求

8.1数据分类

按照博物馆“人、物、空间”等全要素建立数据资源体系,数据类别应包括藏品、库房、展厅、设备、空间

实体、人员等,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藏品数据包括藏品本体数字影像数据和藏品信息两类。藏品信息包括藏品信息(即本体属性信

息)、藏品管理工作信息和藏品文档信息、研究论著信息与声像资料信息等;

b)库房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物库房内文物囊匣、文物位置、形态状貌、库房温湿度、菌落分布、文物

病虫害及物联感知数据;

c)展厅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展厅展览状况、展具及其位置、温湿度、灯光及物联感知数据;

d)设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内空调、通风、电力、给排水、雨水、电梯、温湿度控制、照明等设备

及物联感知数据;

e)空间实体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地理环境、建筑、库房、展厅等实体空间的三维模型数据;

f)人员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重点区域中流动人员的基本信息、轨迹、行为等数据;

g)博物馆策展、文保方案、社教、文创等营运数据;

h)其他数据包括应急、安防、消防、财务、能耗、车辆、资产等数据。

8.2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数据符合GB/T36344—2018的相关要求。

b)数据成果形式符合藏品征集、保管、研究、修复、展示、传播、文创、教育等业务需求,包括但不限

5

T/CESA1254—2023

于二维影像、三维数据模型、音视频、文本等:

1)藏品二维影像数据拍摄像素至少达到4000万,原始数据像素达到300dpi以上;

2)藏品三维数据模型质量以模型精细度表征,模型精细度包括几何精度和纹理精细度,几何

精度包括但不限于以点云密度、空间长度精度,纹理精细度包括但不限于真彩色、灰度和分

辨率,相应指标的确定应保证文物藏品本体的原真性;

3)对馆藏的珍贵影像、音频等数字化文物数据,其数据质量不低于原有数据的质量;

4)文本资料均正确识别,内容完整,不存在无效字符。

c)数据成果格式满足数据通用格式规范要求,保证数据的成功访问。

d)博物馆地理环境、建筑、库房、展厅等实体空间和设备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满足完整性、几何精度、

属性精度、现势性和逻辑一致性,按CJJ/T157的规定执行。

e)对博物馆“人、物、空间”的实时监测形成的视频图像数据,其数据质量符合GA/T367的要求。

f)数据资源及其元数据适时更新,更新后的数据质量不低于原有数据的质量。

8.3数据融合

8.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符合以下要求:

a)应支持多类数据源的数据采集和导入,支持分散、多样的各类数据的汇聚,具备批量采集和准实

时采集能力;

b)应支持提供读写数据插件,实现多种数据源的读取和写入;

c)应支持多传输通道,根据数据特点智能选择;

d)应支持分布式网络环境部署;

e)应支持全量、增量数据同步,支持实时、定时数据同步,支持用户自定义周期;

f)应支持MQTT等标准的物联网协议,方便设备及客户端快速接入云端平台;

g)宜支持不少于10万并发的能力,而且平台架构支持水平性扩展;

h)宜支持提供完善的连接实时监控,便捷查看客户端在线情况、消息量统计,以及客户端异常日志

的查看,方便定位。

8.3.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应符合以下要求:

a)支持文物及标本、展览、设备、观众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共享,以形成公共的主题库和专题库,为

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

b)支持分布式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提供快速数据访问服务;

c)支持云存储非结构化海量数据存储,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流、音频流、图片、历史轨迹等;

d)支持热点数据缓存处理,包括用户和应用的权限数据、资源订阅数据等存储;

e)采用国家密码行政主管部门鉴定的密码算法,采用多重密钥保护机制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密

保护;

f)提供文件级细粒度安全存储,例如单独设置文件的密级、加密算法、加密密钥等;

g)提供平台业务数据存储容量和性能支持的可靠性和水平扩展,支持数据冗余多节点可靠存储,

支持单节点故障业务不中断;

h)视频和图片存储,支持高性能分布式文件存储,符合视频业务大容量存储的需求。

6

T/CESA1254—2023

8.3.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监测数据模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