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92-2019 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指南

DB51/T 2592-2019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2592-2019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8-22
实施日期
2019-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的建设要求、保障机制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绵阳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东坡区电化教育技术装备站、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成都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成都棕北小学、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南充十中、邻水中学、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四川优之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纽黑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计算机(北京)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先致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优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现代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爱云、汤平、郭斌、刘勇、杨兵、杨陈瑞、李建、蔡剑锋、眭昌伟、景吉兴、张欢、李勇、赵琦、解继蓉、徐映、朱志刚、车平、罗志国、张相军、陈智明、林胜、吕恺、黄玖林、王家福、郭树衡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80

A1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592—2019

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指南

2019-08-22发布2019-09-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592—2019

目次

前言.....................................................................................Ⅱ

引言.....................................................................................Ⅲ

1范围...................................................................................1

2建设要求................................................................................1

2.1建设目标............................................................................1

2.2建设原则............................................................................1

2.3建设模式............................................................................2

2.4建设内容............................................................................2

2.5建设流程............................................................................2

3保障机制................................................................................2

3.1组织架构............................................................................2

3.2全员培训............................................................................2

3.3制度建设............................................................................3

4多方协同................................................................................3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设备配备方案.......................................4

I

DB51/T259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四川省教育

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绵阳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东坡区电化教育技

术装备站、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成都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成都棕北小学、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师范学

院附属实验学校、南充十中、邻水中学、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四川优之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纽黑

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计算机(北京)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先致科技

有限公司、成都优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现代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爱云、汤平、郭斌、刘勇、杨兵、杨陈瑞、李建、蔡剑锋、眭昌伟、景吉兴、

张欢、李勇、赵琦、解继蓉、徐映、朱志刚、车平、罗志国、张相军、陈智明、林胜、吕恺、黄玖林、

王家福、郭树衡。

II

DB51/T2592—2019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

要>的通知》以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四川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通知》(川教函〔2018〕

18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

工作者主动应对生产方式重大变革以及跨时代人才需求的行动表达,代表了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储备,将创新创业的精神深入学生的思想之

中。

本指南面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的创客空间建设

的需要,从应用角度提出建设要求。

III

DB51/T2592—2019

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的建设要求、保障机制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

2建设要求

2.1建设目标

2.1.1建设理念创新、样态多元、应用实效的教育创客空间;

2.1.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1.3培养创客教育骨干教师;

2.1.4建设各级创客教育试点学校;

2.1.5培育四川特色的创新教育文化。

2.2建设原则

2.2.1坚持育人为本

学校教育创客空间建设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传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2.2坚持服务全局

学校教育创客空间建设是创客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应与教育

的改革发展协调一致,应服从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的要求。

2.2.3坚持统筹规划

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2.2.4坚持开放共享

依托互联网技术,基于开源文化,开放的创客生态环境,让学生共享创客资源,分享创意和成果。

2.2.5坚持普惠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应有机会参加创客活动,体验创新乐趣;应加强交流和校际合作,面向学生无差别开

放,扩大学生受益面;应主动对接社会创客资源,激发创新热情,引导创业实践。

2.2.6坚持机制创新

2.2.6.1创新投入机制,应有效整合资源,集约建设学校创客空间,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实验室、数字

化探究室、社团活动室、实训室、科技馆、社区教育学院、青少年宫等校内外资源,并结合本校(地)

办学理念和区域特色建设创客空间。

2.2.6.2创新用人机制,优化区域内创客教师人员配置和使用,探索建立创客教师“跨校授课”、“跨

区域授课”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创客师资共享;应鼓励学校购买社会服务,充实师资力

量。

1

DB51/T2592—2019

2.2.6.3创新应用机制,应把启蒙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提升创客空间运行效率;

2.2.6.4创新评价机制,应通过人工智能、人像识别等手段记录学生创新发展的资料,为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提供大数据支持。

2.3建设模式

2.3.1中小学生教育创客空间建设应采用“学校—中心—平台”的架构模式。

2.3.1.1“学校”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或特色,建设符合学校需求的教育创客空间。

2.3.1.2“中心”模式应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综合性创客教育中心,配备创客教育全套设备,中心主要

承担以下两项功能:

a)作为创客教师培训中心,培养创客教师;

b)作为尚未进行创客空间建设的学校学生授课场所,达到教育普惠的目标。

2.3.1.3“平台”模式应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建设创客教育网络平台,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a)学生可进行创客作品展示、交流;

b)教师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和资料上传与下载;

c)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各学校创客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d)平台通过人工智能、人像识别等手段记录学生创新发展的资料,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大数

据支持。

2.4建设内容

2.4.1建设内容宜以主题学习形式进行,如电脑设计主题、人工智能主题、创意制作主题、手工创作

主题、影视创作主题、生活环保主题、地方特色主题等,并应配套相应的创客教育活动指导书和教师团

队。

2.4.2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设备配备方案见附录A。

2.5建设流程

创客空间建设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三个阶段:

a)规划设计:成立由教育专家、创客专家等组成的项目规划与设计组,以保障项目的前瞻性与科

学性。该阶段应完成整体需求分析与可行性报告,进行整体的创客空间设计;

b)项目实施:根据创客空间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该阶段应编制详细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

计划,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形成各类项目文档并以档案形式存档;

c)项目验收:由专家组或有资质的第三方评测机构,对创客空间的功能、性能进行全面的验收,

该阶段应提供详细验收资料,促使项目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国家、行业等标准进行验收。

3保障机制

3.1组织架构

3.1.1学校、中心应成立以校长或中心组长为负责人的教育创客空间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

对教育创客空间建设工作的领导。

3.1.2平台应由教育创客空间领导小组组织建设、管理和应用。

3.2全员培训

3.2.1凡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创客教师、技术人员等都应参加相关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

3.2.2学校应积极推荐教师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培训达标后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2

DB51/T2592—2019

3.2.3学校、中心应主动开展教育创客空间建设、应用与管理的培训。

3.3制度建设

3.3.1学校、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使用等方面管理制度。

3.3.2学校、中心应建立创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

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3.3.3学校、中心应根据国家、省、市、(县)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本中心实际,制

订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4多方协同

4.1应建立校政企三方协同机制,理顺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创客教育企业在建设教育创客空间

过程中的合作关系与运作机制。

4.2应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围绕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与应用有目的地开展协同

研究。

4.3应发挥协会、学会等公益组织的作用,深入推进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

3

DB51/T2592—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设备配备方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