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584-2014 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技术规范

DB51/T 584-2014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insp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building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584-2014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22
实施日期
2015-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气象局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划定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及其它安装了防雷装置的新建建(构)筑物中防雷装置分段检测及竣工检测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适用于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隐蔽工程分段的检测和整体竣工检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在用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以及天线塔、油罐、化工等户外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和竣工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
起草人:
徐志敏、王国庆、王基全、唐其能、季海、余勇、潘波、黄晟、李一丁、刘文娟、张晓凤、金敬国、宋志田、巫俊威、李奔、刘婷立、陆茂、田琨、刘畅。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584—2014

代替DB51/T584-2006

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技术规范

2014-12-22发布2015-05-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584—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检测项目及检测目的................................................................2

5检测技术要求......................................................................2

6检测作业要求......................................................................5

7检测仪器..........................................................................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地电阻值的测量................................................1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壤电阻率的测量................................................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7

I

DB51/T584—2014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代替DB51/T584-2006《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与DB51/T584-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接闪器定义改为“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

组成。”(见3.1)

——等电位连接定义更改为“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电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

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见3.7)

——电涌保护器定义更改为: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

件。(见3.8)

——防雷装置改为“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

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见3.9)

——删除了“当仅能单面焊接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12倍”(见5.1.4)

——“其截面积总和不得小于80mm2。”改为“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

积。”(见5.1.6)

——引用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3.2.1条第五款、第3.3.8条、第3.4.8条

改为“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5.3.5条的要求。”(见5.3.4)

——引用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4.1.1条和第4.1.2条的规定。改为“应符

合GB50057-2010中第5.2.1条和第5.2.2的要求。”(见5.5.1)

——更改了第一类防雷建筑所有接闪杆应采用接闪带相互连接的要求(见5.5.3)

——增加了“其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见5.6.4)

——修改了对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的要求(见5.7.3表2)

——修改了对测量要求的要求(见6.1.2)

——增加了查验检测对象方法(见6.1.3)

——修改了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测量方法(见6.4.1)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徐志敏、王国庆、王基全、唐其能、季海、余勇、潘波、黄晟、李一丁、刘文娟、

张晓凤、金敬国、宋志田、巫俊威、李奔、刘婷立、陆茂、田琨、刘畅。

本规范于2006年首次发布,2013年第一次修订。

II

DB51/T584—2014

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划定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及其它安装

了防雷装置的新建建(构)筑物中防雷装置分段检测及竣工检测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适用于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隐蔽工程分段的检测和整体竣工检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在用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以及天线塔、油罐、化工等户外防雷

装置的定期检测和竣工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L/T845.2-2004电阻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3.2

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3.3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3.4

接地体earth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5

接地线earth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

1

DB51/T584—2014

导体。

3.6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

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

3.7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8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

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3.9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

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公用的接地系统。

3.10

SPD连接线surgeprotectivedeviceconnectingline

相线与电涌保护器(SPD)之间的导线,以及电涌保护器(SPD)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间的导

线。

3.11

接地电阻earthingresistance

接地体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

对地点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4检测项目及检测目的

4.1检测的主要项目为:接地装置、引下线、水平接闪带、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电涌保护器。

4.2检测的目的是:判定防雷装置与设计的一致性;防雷装置的所有部件是良好的,能实现所指定的

功能。

5检测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2

DB51/T584—2014

表1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Ω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Ω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ª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1

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Ω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Ω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ª雷达站共用接地≤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30ª综合通信大楼共用接地系统≤1

智能建筑联合接地体≤1卫星地球站≤5

a:凡加a者为冲击接地电阻值,换算方法见附录C;共用接地系统按最小阻值确定。

5.1.2防雷装置的安装应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标志清晰。

5.1.3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及水平接闪带等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

于0.03Ω。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拴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松

措施。

5.1.4当搭(焊)接材料为扁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进行焊接的扁钢宽度不同时,

以宽度大的为准),至少3面焊接;当搭(焊)接材料为圆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当

直径不同时,以直径大的为准),且应双面焊接;当搭(焊)为圆钢和扁钢混合型时,按圆钢直径确定

搭(焊)接长度。

5.1.5直接埋入土壤中的所有接地装置的金属件均应采取热镀锌处理或加大截面积。

5.1.6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的直径,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得小于10mm。被

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

面积。

5.2接地装置

5.2.1自然基础接地装置

当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首先查验相关资料,基础使用的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利用

土壤含水量测试仪测得的基础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应小于4%;检查基础外表面,应无防腐层或仅有沥

青质的防腐层。测量作为基础接地体的主钢筋直径或箍筋连接的钢筋的截面积总和,应满足本规范

5.1.6条规定。检测主筋的焊接长度和质量。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见本

规范附录A、附录B。

5.2.2人工(基础)接地装置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用材规格、间距,测量接地装置在地面以下的埋设深度、垂直接地体实际长度,

并检查其是否有防腐处理。检测人工接地体的安装形式、焊接长度和质量。检测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

的接地电阻。

5.2.3接地装置的敷设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型接地体,测量其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量补加

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或垂直接地体的长度。检查与相邻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是否相连,不相连时,测

量其地中距离;相连时,检测其连接点焊接长度和质量。

5.3引下线

5.3.1检查引下线的材型,测量其规格,当敷设在混凝土内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或圆钢仅有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