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06-2017 农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DB11/T 1406-2017 Repor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Production Audit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406—2017
农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theDevelopmentofAuditReportsforCleaner
ProductionforAgricultureCorporation
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406—2017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审核报告总体要求...................................................................2
5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资料性用表.....................................................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编写排版要求.............................3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清洁生产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33
I
DB11/T1406—2017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科林蓝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于承迎、李晓丹、李昕、纪叶军、文化、刘曼、李旭、唐艳芬、李忠武、赵锦一。
II
DB11/T1406—2017
引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
放,保护北京地区环境质量,为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推进农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北京市农业企业编
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III
DB11/T1406—2017
农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总体要求和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12452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11/T1414清洁生产方案产生与效益计算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业企业agriculturecorporation
从事农、牧、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
资格的经济组织。
3.2
农业清洁生产agriculturecleanerproduction
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要求生产
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品,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降农业污染物的数量和毒性,以期减少农业生
产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性。
3.3
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productionaudit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降
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案,进而选定并
实施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1
DB11/T1406—2017
3.4
审核期auditperiod
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从起始日期到结束日期的时间段。
3.5
审核考察期reviewperiodofaudit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当年回溯三个自然年的时间加上审核当年年初到审核启动前的时间段。
注:对无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企业,回溯时间可放宽到五个自然年。
3.6
审核基准期benchmarkperiodofaudit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当年的上一自然年度。
3.7
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期periodforachievingcleanerproductiongoal
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为完成全部清洁生产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段。
4审核报告总体要求
4.1报告封面
报告封面按从上到下顺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a)报告名称;
b)报告评估版/评估修改版;
c)报告编写单位(企业名称);
d)报告完成时间落款(具体到月)。
4.2报告内封面
报告内封面按从上到下顺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a)报告名称;
b)报告评估版本(评估版、评估修改版);
c)报告编写单位(企业全称,加盖公章);
d)报告完成时间(具体到月);
e)报告内封面应包括参加审核项目人员表和参加审核报告编写人员表,参见附录A表A.1至表
A.4;
f)企业简况表,参见附录A表A.5。
4.3报告正文内容框架
审核报告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2
DB11/T1406—2017
a)前言;
b)第1章企业概况;
c)第2章审核准备;
d)第3章预审核;
e)第4章审核;
f)第5章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g)第6章方案的确定;
h)第7章方案实施;
i)第8章持续清洁生产;
j)第9章结论;
k)附件。
4.4编写排版要求
报告的编写排版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正反面打印。
5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
5.1前言
前言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必要性;
b)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要求;
c)明确说明本轮审核是第几轮审核及上一轮审核时间和评估情况,中高费方案实施及绩效取得情
况、持续清洁生产情况等;
d)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对象、审核时限划分(包括:审核期、审核考察期、审核基准期、清
洁生产目标实施期);
e)本轮审核所依据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
等文件。
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出现同一法人而其所属公司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企业注册地和生产地不在同一地区
情况时,应予以说明。
5.2企业概况
5.2.1企业简况
企业简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成立时间;
b)所有制性质;
c)行业类别(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
d)审核基准期内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情况等。
5.2.2企业地理位置和平面布置
地理位置和平面布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3
DB11/T1406—2017
a)企业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图及相关文字描述说明;
b)企业厂界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如水源地、河流、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及相关内容说
明;
c)企业厂区平面布置图及相关文字说明,图中应标有主要生产车间、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内容;
注:上述图需标注方位、有关点位和比例尺,时间为审核基准期末。
d)当审核活动由集团公司发起组织,审核范围涉及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或三级公司时,应采用
图表并配文字,说明审核范围内不同审核单元在该集团公司内的组织隶属关系及空间分布情
况。
5.2.3企业生产设施、产品产量、产值等情况
简要说明企业在审核基准期末生产设施配置、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和产品产值等相关情况。
5.2.4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在册人员构成情况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在册人员构成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简述审核范围内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情况,编制机构设置图应包括:企业管理部门、
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等;
b)企业在册人员构成情况,包括在册人员总数,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岗位人员构成情
况。
注:截止时间为审核基准期末。
5.2.5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审核考察期内能源管理情况,内容包括:能源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节能活动开展情况、节能目
标完成情况、节能项目与措施实施情况、节能项目累计投资情况、完成节能量情况等;
b)审核考察期内环境管理情况,内容包括:环保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有
毒有害物质使用及排放、总量控制与总量减排完成情况;是否发生过环保处罚及投诉信访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等;
c)审核考察期内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各项荣誉;
d)建立及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情况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情况;
e)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产生、使用、处置场所情况;环境风险源识别及厂区平面分布情况;
f)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5.3审核准备
5.3.1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情况
简要说明企业负责人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视以及负责人在清洁生产领导小组中所承担的职责
和所做的工作。
5.3.2审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清洁生产审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
DB11/T1406—2017
a)说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成立情况,编制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分工表,参见附录A表
A.6;
b)说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成立情况,编制工作小组成员与职责分工表,参见附录A表
A.7;
c)当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且组织构架简单时,审核领导小组和审核工作小组可合并为审核工作小
组。
5.3.3审核工作计划
根据企业审核工作起始与截止时间,采用表格形式,按照审核7个阶段合理安排审核时间和审核工
作任务;审核工作计划表参见附录A表A.8。
5.3.4宣传与培训
宣传与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开展清洁生产宣贯和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机构、参加人员、人数及宣贯培训材料内容,应
有文字表述和相关证明文件;
b)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普及活动的宣传材料、场所与内容的说明和相关证明文件。
5.3.5克服障碍
本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清洁生产障碍调查问卷发放和填写情况;
b)通过表格形式汇总整理清洁生产障碍情况及对应解决办法,具体表格参见附录A表A.9。
5.4预审核
5.4.1企业生产概况
5.4.1.1现场考察情况
简要描述现场考察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及记录情况;
b)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情况;
c)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与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计量、检测、记录与统计情况,固废、污
染物产生与排放监测与记录等情况;
d)企业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生产岗位作业文件执行情况等;
e)企业自主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降本、改进管理等活动情况;
f)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情况等。
5.4.1.2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企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企业各主要生产工序和各生产辅助单元;
5
DB11/T1406—2017
b)种植业主要说明施肥工艺、灌溉工艺、设施通风及保温工艺、病虫害防治等;畜禽养殖业主要
说明养殖工艺、疫病防治、粪便处理工艺等;水产养殖业主要说明饲养工艺、疾病防治、水质
控制与治理等;
c)绘制有产排污环节的企业生产流程图和相关文字说明。
5.4.1.3主要生产装备配置情况
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基准期企业主要生产装备和辅助设备配置情况,并编制配置情况一览表,具体表格参
见附录A表A.10;
b)说明审核基准期企业高耗能设备配置情况,并编制配置情况一览表,具体表格参见附录A表
A.11。
5.4.1.4计量检测(监测)器具配置与使用情况
计量检测(监测)器具配置与使用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根据GB24789及行业管理要求,说明农业生产投入品计量、检测设备配置、使用、维护、校
核现状及存在问题;
b)根据GB17167及行业管理要求,说明能源计量、检测设备配置、使用、维护(校核)现状及
存在问题;
c)根据相关要求,说明污染物(水、气、声、渣)监测设备配置、运行、维护(校核)现状及存
在问题。
5.4.1.5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农产品安全质量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考察期各年度企业产品产量、产品质量情况;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产品产量、产品质量情况汇总表。
5.4.1.6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及分析
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及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考察期内各年度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情况,并对企业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情况及存在
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种植业主要说明种子、农药、化肥、有机肥、农膜等使用情况;畜禽养殖
业主要说明饲料、兽药的消耗情况等;水产养殖业主要说明饲料、药品的消耗情况;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工序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一览表及相关文字说明;
c)生产过程中在用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使用与处置。
5.4.1.7能源与水消耗及分析
能源与水消耗及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单元审核考察期能源消耗汇总表(消耗能源种类、各种能源消
耗情况、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并对企业能源消耗(包括能源转化、传输及使用情
况、能源消耗波动情况)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6
DB11/T1406—2017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单元审核考察期的水资源消耗汇总表,并对企业水资源消耗情
况、单位产品水耗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c)对企业现有节能、节水技术措施与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注:借助逐月分析手段查找能耗、水耗存在问题。
5.4.1.8能源与水资源管理状况
对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和资源管理状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b)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
c)能源和水资源考核指标或限额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5.4.1.9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审核考察期内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包括环境管理机构人员设置、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建立和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情况);
b)说明企业是否有限期治理项目,若有,是否已完成治理;
c)说明企业是否发生超标排放、环保处罚、投诉信访、环境污染事件等;
d)说明企业主要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种类、产生部位,排放去向及预防控制措施(涉及国家管控
的重要环保设施,还应说明环保设施处理工艺);
e)说明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包括主要环保设施、设备运转率、运行效果);
f)说明所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
g)说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h)说明企业废水、畜禽粪便、恶臭气体等的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情况;
i)说明企业是否使用或产生危废,若使用或产生危废,需说明种类、产生量、贮存、处置情况,
是否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协议,并核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j)说明企业是否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5.4.2清洁生产现状水平分析
5.4.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采用表格的形式针对企业在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
业政策进行相关分析说明。相关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12;
b)采用表格的形式针对企业在用高耗能设备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淘汰目录文件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是否存在高耗淘汰设备情况。如有淘汰设备应单独列出,包括设备型号、参数、数量、设
备生产时间、是否在运行及高耗能设备淘汰计划等内容。相关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13。
5.4.2.2政府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比分析
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重点监控企业应对企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节能减
排量是否满足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
5.4.2.3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情况
7
DB11/T1406—2017
以表格形式表述企业采用国家或地方政府推荐清洁生产技术的情况,参见附录A表A.14。
注:只对照与企业相关内容,无相关内容则省略。如国家公布的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内容与企业无关,可省略此
表内容。
5.4.2.4与同行业指标对比分析
采用表格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所在行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资源、能源指标等)、
环保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对比结果及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注:企业与行业对比数据应选取审核基准期时间段的数据;企业如收集不到同行业相关指标数据,需要给出说明,
并与本企业(近五年)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5.4.3确定审核重点
确定审核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确定备选审核重点的依据;
1)通过与行业标准、行业指标对比发现的主要问题指标;
2)以能耗高、物耗高、产排污高的生产单元为备选审核重点,需要列出各生产单元能耗、物
耗、产排污对比表;
3)企业存在的环保不达标、限期整改,超能耗限额造成高耗能等问题;
4)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b)根据预审核阶段查明的清洁生产问题筛选审核重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c)审核重点的确定结果。
5.4.4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5.4.4.1清洁生产目标设置依据
设置依据应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现行清洁生产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节能减排指标、行业先进水平、
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企业资金与技术实力、有无中高费方案支撑等。
5.4.4.2清洁生产目标设置原则
目标设置原则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可以度量、易于实现、有激励作用;符合组织经营总体目标;能
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能明显减少废物处理费用;能减少物耗、能耗、水耗和降低生产成本等。
5.4.4.3清洁生产目标设置
企业清洁生产目标表中应体现绝对量与相对量、现状值(审核基准期的指标值)、近期值(原则上
为企业开展审核活动的当年)、中期值及远期值(根据国家对不同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周期要求设置),
参见附录A表A.15;清洁生产目标设置应有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做支撑,如企业确实没有清洁生产方案
支撑,可不设远期值。
5.4.5预审核阶段产生的清洁生产方案
根据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基础资料整理和企业清洁生产现状水平分析发现的清洁生产问题,结合企
业生产过程,从审核八个方面(农业生产投入品和能源、生产过程、设备维护和更新、过程优化控制、
8
DB11/T1406—2017
生产、废物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管理、员工)分析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产生原因,提出清洁生
产方案,并将方案进行汇总形成清单,明确方案与原因分析的逻辑关系;对于简单易行的方案经初步筛
选后应尽快组织实施。
5.5审核
5.5.1审核重点概况
审核重点概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审核重点情况说明;
b)企业审核重点相关平面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c)企业审核重点相关组织机构(或生产岗位设置)图及文字说明;
d)企业审核重点各生产单元工艺流程图及相关文字说明;
e)企业审核重点各单元操作功能说明表,参见附录A表A.16。
注:当审核重点为企业整体过程,该节内容与预审核相关内容重复,可适当简化。
5.5.2审核重点计量、检测与排污监测核实
审核重点计量检测与排污监测核实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对农业生产投入品、能源、水的输入、输出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计量器具的分布、配置、使用
与维护、记录、统计与管理等情况进行说明,并附相关统计表;
b)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
c)引用企业同期能源审计数据资料,需给出相关文字说明。
注:农产品生产周期不同和每茬生产的品种不同,在进行实测农产品物料、能源、水的输入、输出及污染物产生
与排放量时,应选取同一生产周期、同一品种、同等种植规模的农产品全生育期所实测数据为审核依据。
5.5.3审核重点补充实测要求
对于物料、水、能源、污染物产排输入、输出计量器具/监测器具的分布、配置不全的企业,应参
照GB/T3484、GB/T12452补充审核期内实测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说明。
5.5.4单位产品(或产值、面积等)重点物料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较与分析
企业审核重点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回用率比较与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绘制企业审核重点生产过程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流向图/表;
b)说明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流向图/表的数据及来源(标明实测、估测等);
c)计算审核重点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流向图表中单位产品(或产值、面积等)重点物料(如
化肥、农药、饲料、药品等)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秸秆、农膜、畜禽粪便、底泥等)综合利
用率;
d)将单位产品(或产值、面积等)重点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数据与地方、国家或国际同行业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来衡量清洁生产改进状况,
寻找和发现减少物料(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
e)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原因进行分析。
5.5.5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率、循环水回用率比较与分析
审核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率、循环水回用率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9
DB11/T1406—2017
a)绘制水流向图或表;
b)说明绘制水流向图或表的数据来源(标明实测、估测等);
c)计算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率、循环水回用率;
d)对水流向图或表中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率、循环水回用率进行分析,并与地方、国家或国
际同行业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来衡量清洁生产改进状况,寻找和发现减少物料
(农业生产投入品)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
e)对水流向图或表中水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水回用率进行分析。
5.5.6单位产品(或产值)综合能源利用率比较与分析
单位产品(或产值)综合能源利用率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能源(电、气、油、煤等)流向图/表的方法;
b)说明编制能源流向图/表的数据来源(标明实测、估测等);
c)绘制能量流向网络图或能量流向表;
d)计算单位产品(或产值)综合能源利用率;
e)将单位产品(或产值)综合能源利用率并与地方、国家或国际同行业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参数
进行对比,来衡量清洁生产改进状况,寻找和发现减少物料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
5.5.7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原因分析
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及流向图表的数据来源;
b)绘制企业审核重点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及流向图表;
c)对特征污染因子流向图表中特征污染因子(含农产品污染因子残留)产生的部位、原因、排放
量进行分析;
d)与同行业或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或设备对比,以寻找和发现减少特征污染因子排放的清洁生产
潜力与机会;
e)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参见附录A
表A.17。
5.5.8审核阶段方案
围绕清洁生产审核八个方面,结合审核重点物耗、能耗、水耗、废物产生原因、提升农产品品质或
产量等几方面,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将方案进行汇总,并明确方案与原因分析的逻辑关系。
5.6方案产生与筛选
5.6.1方案产生
方案产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围绕审核重点、清洁生产目标、农业生产投入品/能源/污染因子产生或损失原因分析提出清洁
生产方案;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应说明以下问题1.是否围绕审核重点;2.是否对设立的清洁生
产目标的可达性有积极促进作用;3对节能、降耗、减污、增产的效益做简单说明;
b)说明本轮审核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方案产生的途径和方式。
5.6.2方案汇总
10
DB11/T1406—2017
对预审核和审核阶段提出的方案进行汇总,汇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清洁生产方案无、低、中、高费划分界限;
b)编制方案汇总表。按审核八个方面进行分类,内容包含方案类别、方案名称、方案简介、方案
投资,方案费用类别及预期效果,参见附录A表A.18。
5.6.3方案初选方法
方案初选时,可采用简易筛选方法,参见附录A表A.19。
5.6.4推荐可行的中高费方案
本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文字说明中高费方案筛选的依据,并绘制方案权重总和计分排序依据表,参见附录A表A.20;
b)文字说明中高费方案筛选方法和筛选结果,编制方案简易筛选表和方案权重总和计分排序表,
参见附录A表A.21和表A.22。
注1:对于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小,投资也比较小且内容比较简单的中高费方案可采用清洁生产方案简易筛选表;
注2:对于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且内容比较复杂的中高费方案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表。
5.7实施方案的确定
5.7.1方案可行性分析
5.7.1.1方案介绍
方案介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方案名称、方案类型(节能、降耗、减排、综合利用)、方案
内容(方案实施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等),方案与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符合性。
5.7.1.2技术可行性分析
说明该方案采用的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方案生产过程或处理过程、方案涉及设施、设备、主要指
标等,与国家节水、节能、节材、降耗和综合利用等政策的符合性,以及论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先进
性、成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案实施后的资源与能源节约量。
5.7.1.3环境可行性分析
说明生产中废物产排量的变化(重点是减排内容);污染物组份毒性变化、可否降解;有无污染物
在介质中的转移;有无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废物/排放物是否回用、再生或可利用;环境风险(火灾、
爆炸等);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5.7.1.4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投资估算;
b)相关财务指标计算;
c)根据判决准则,利用财务指标判断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d)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
5.7.1.5方案可行性分析结论
11
DB11/T1406—2017
综合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评判结果,确定清洁生产方案是否可行,并编制
表格说明,参见附录A表A.23。
5.7.2推荐中高费方案
根据可行的中高费方案技术、环境、经济的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排序,推荐中高费方案。
5.8方案实施
说明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必要性,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组织要求,方案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5.8.1方案实施情况简述
方案实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已实施方案情况
1)已实施无低费方案的数量及成效和已实施中高费方案的数量及成效;
2)编制已实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及效果汇总统计表,参见附录A表A.24,有关清洁生产
方案节能量、资源节约量、污染物产生减少量和污染物减排量的计算方法见DB11/T1414
清洁生产方案产生与效益计算技术要求。
b)拟实施方案情况
1)拟实施方案的数量及成效;
2)编制拟实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及效果统计表,参见附录A表A.25,有关清洁生产方案
节能量、资源节约量、污染物产生减少量和污染物减排量的计算方法见DB11/T1414清洁
生产方案产生与效益计算技术要求。
5.8.2已实施方案成果汇总
5.8.2.1内容
已实施方案成果汇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已实施无/低费方案成果汇总,用文字并列表说明已实施无低费方案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情况,清洁生产方案效益汇总表参见附录A表A.26;
b)已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汇总表,用文字并列表说明已实施中高费方案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情况,是否办理环评、竣工验收手续的情况,有关表格内容格式参见附录A表A.27;
c)已实施方案成果与清洁生产(近期)目标对比:
1)编制已实施方案清洁生产指标换算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具体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
表A.28;
2)编制已实施方案清洁生产指标值与近期清洁生产目标值对比表,说明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情
况,具体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29;编制与清洁生产标准相关指标对比表,说明清洁
生产水平提升情况。
5.8.2.2要求
编制清洁生产方案汇总表、清洁生产方案效益汇总表、清洁生产指标换算表(将清洁生产方案取得
效益分类汇总后转换为与清洁生产目标表中相对应的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清洁生产目标兑现表(实际/
预计完成值与目标表近期/中期设定值相对比)。
12
DB11/T1406—2017
5.8.3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
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中高费方案实施计划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表中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A表A.30及表
A.31;
b)编制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汇总表,对拟实施中高费方案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表格内容及形式参照附录A表A.27。
5.8.4全部方案实施后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
全部方案实施后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汇总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有关表格内
容及形式参照附录A表A.27;
b)全部方案实施后与清洁生产目标对比结果,包括:
1)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清洁生产取得成果与清洁生产指标换算表,并进行相关文字
说明;
2)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清洁生产指标值与中期(远期)清洁生产目标值的对比表(参
见附录A表A.32),说明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情况;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对比,说明清洁生
产水平提升情况。
5.9持续清洁生产
5.9.1健全完善清洁生产管理机构
说明健全完善后的清洁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5.9.2健全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补充制定或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b)补充制定或完善企业清洁生产奖励机制;
c)补充制定或完善生产作业文件,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制度之中;
d)补充制定清洁生产目标、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e)确保稳定的清洁生产资金来源。
5.9.3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持续清洁生产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继续组织实施本轮审核提出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确保完成中期或远期清洁生产目标;
b)针对本轮遗留的清洁生产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措施;
c)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清洁生产奖励管理办法,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有功单位及人员及时给予奖励;
d)继续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提出切实可行、有良好效益的建议给予认真组织落
实,以持续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5.9.4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
13
DB11/T1406—2017
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采取有效宣传、培训手段,对企业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清
洁生产宣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和清洁生产技能;
b)编制清洁生产宣传培训计划表,有关内容格式参见附录A表A.33。
5.10审核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0/T 407-2011 桑蚕鲜茧烘炕技术规范 2011-11-10
- DB15/T 494-2011 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型消防站建设规范 2011-11-01
- DB50/T 408-2011 桑蚕鲜茧质量技术规范 2011-11-10
- DB50/T 409-2011 白三叶种植技术规范 2012-01-01
- DB50/T 410-2011 菊苣种植技术规范 2011-11-15
- DB15/T 495-2011 复合材料双坑交替式旱厕 2011-11-01
- DB32/T 1942-2011 枫泾猪养殖技术规程 2011-11-10
- DB21/ 1614-2008 热力输送系统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008-03-30
- DB50/T 57-2011 茧站质量技术保证能力通用要求 2011-11-10
- DB62/T 2162-2011 地理标志产品 小口大枣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