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823-2015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823-2015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6/T 823-2023 |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823-2015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1-23
实施日期
2015-04-20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20

B3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823—2015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TheProductionProceduresofFlammulinavelutipes

2015-01-23发布2015-04-20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823—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栽培场所..........................................................................2

5生产原料..........................................................................4

6栽培季节..........................................................................4

7菌袋制作..........................................................................5

8发菌..............................................................................6

9搔菌..............................................................................6

10催蕾.............................................................................6

11出菇管理.........................................................................7

12病虫害防治.......................................................................8

13采收与加工.......................................................................9

14生产档案管理....................................................................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金针菇生产原材料质量要求.......................................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及农药使用量...........................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金针菇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商品金针菇分级标准.............................................15

附录F(资料性附录)金针菇生产管理档案记录.........................................16

I

DB36/T82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阮晓东、李月桂、阮周禧、陈强、黄巧珍、黄巧平、刘正德、黄本素、

梅跃明、黄本应、王集进、赖伟红、刘正良。

II

DB36/T823—2015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生产原料要求、栽培季节、菌袋制作、发菌、

掻菌、催蕾、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0463玉米粉

HG2940饲料级轻质碳酸钙

NY/T119饲料用小麦麸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

《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农办质[2012]8号)

3术语和定义

NY/T528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色金针菇Whitemushroom

子实体为白色或乳白色的金针菇。

3.2

黄色金针菇Yellowmushroom

子实体鲜品为谈黄色至黄色的金针菇。

3.3

1

DB36/T823—2015

异味Smell

指金针菇特有气味之外的其它气味。

3.4

切头菇Thecuttingheadmushroom

切除菇柄基部,成为均可食用菌产品的全针菇。

3.5

原基Primordia

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质。

3.6

搔菌Scratchbacteria

出菇前,用带齿的铁皮,把基质表面的菌苔、菌丝和菌被耙掉,刺激菌丝生长,促进扭结形成原基。

3.7

催蕾inductionofpinheading

采取控制温度、湿度、通风、调控光照等方法来促进原基形成菇蕾的技术措施。

3.8

有害物质Harmfulsubstrate。

培养料中或菇体上有毒、有害物、及其它影响食用安全卫生的物质。

3.9

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

金针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学名学名Colly-biavelutipes

(Curt.Fr.)Quel。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等,英文为:

EnokiMushroom。

4栽培场所

4.1场所与布局

4.1.1场所环境

金针菇栽培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2007中3.1的要求。应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

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校等3km以上。水质应符合GB5749要求。

4.1.2栽培场所布局

金针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高效栽培为原则。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

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

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4.1.3季节性栽培

2

DB36/T823—2015

4.1.3.1菇房要求

宜坐北朝南,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屋顶应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墙壁应坚固、平滑,

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应坚实、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和采收管理。菇房的面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4.1.3.2春季栽培

金针菇栽培袋生产安排在室内出菇温度能降到13℃以下应提前40d进行,这时外界气温较高,发菌室

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白天不通风戓少通风,夜间通大风。如果温度较低,应适当摆放大垛,将温度控制在

20℃~25℃。

4.1.3.3秋季栽培

秋季气温低对发菌不利,可通过掀草帘、有条件可采取加温,还可采用堆积方法,使之间的温度来

调节,提高发菌温度,将栽培袋紧排在一起,排与排之间少留空隙,堆垛高可8袋~10袋,使温度控制

在25℃以下,这时应注意发菌室内的通风。

4.1.4栽培层架

采用竹木、不绣钢、方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层~6层,下层距地面20cm~30cm,

层高间距45cm~50cm,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60cm~70cm,中间菌床宽度为110cm~130cm、最高层距顶

棚70cm~90cm、过道宽80cm~90cm。

4.2工厂化栽培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为70m2~130m2为宜。

4.3菇房建设

4.3.1菇房设施

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度8cm~10cm,房顶宜用13cm~15cm,(房顶也可用挤塑板或泡

沫板建造),增强保温和隔热性能。

4.3.2栽培层架

层架设5层~6层、底层与地面距离20cm~30cm、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120cm~130cm、单边

操作栽培架宽度为60cm~70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100cm~120cm、栽培架之间的通道70cm~80cm。

4.3.3通气设施

菇房安装6台排气扇规格为40cm×40cm(外有带百叶扇),墙上方安装3台,墙壁下方安装3台~5

台。

4.3.4降温设施

每间菇房占地面积70m2~90m2,应安装一台7.5HP(17430W)~10HP(23240W)制冷机及配套的风

机;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为90m2~130m2,应安装一台10HP(23240W)~13HP(30122W)制冷机和配套的风机。

4.3.5光照设施

每间菇房应安装40W节能灯18盏~20盏,或安装相应亮度的白色LED灯带。

3

DB36/T823—2015

4.3.6水分调节设施

每间菇房的每架底层下面,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相等长的硬塑料水管,直径为15mm~20mm,并将

水管错位打孔,孔直径0.3cm~0.5cm,孔与孔之间距离15cm~20cm。

5生产原料

5.1培养基质要求

5.1.1应符合NY5099及附录A要求。

5.1.2原辅材料应选用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5.1.3选用秸秆、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作为原料,在收获前或生产前2个月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5.2栽培配方

配方如下:

a)杂木屑60%,麸皮25%,玉米粉5%,豆粕8%,石膏1.5%,石灰0.5%,含水量63%~65%,pH

值7.0~8.0。

b)棉籽壳75%,麦麸(或米糠)15%,豆粕7%,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

65%,pH值7.0~8.0。

c)棉籽壳40%,杂木屑30%麦麸(或米糠)22%,玉米粉5%,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

含水量63%~65%,pH值7.0~8.0。

d)杂木屑60%,麦麸20%,玉米芯16%,碳酸钙1%,蔗糖1%,石膏粉1.5%,石灰0.5%,含水量

63%~65%,pH值7.0~8.0。

e)稻草50%,麦麸25%,玉米芯22%,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65%,pH

值7.0~8.0。

f)杂木屑39%,玉米芯32%,麦麸20%,豆粕7%,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

65%,pH值7.0~8.0。

5.3生产用水

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自来水、泉水、井水等,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要求。

5.4栽培种

菌种应符合NY/T528的要求。

5.5栽培容器

应选择(17cm~18cm)×(35cm~37cm)×0.00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塑料袋要求

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并符合GB9688规定的要求。

5.6化学药剂

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选用国家已登记可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农药产品,

参见附录B、附录C。

6栽培季节

4

DB36/T823—2015

6.1季节性栽培

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接种和出菇时间。季节性春季栽培当年10月~次年1月

制菌袋,当年11月~次年3月出菇;秋季栽培当年9月~12月制菌袋,当年11月~次年4月出菇。

6.2工厂化栽培

有控温条件下的菇房,可周年生产。

7菌袋制作

7.1拌料

按培养料配方比例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将棉籽壳、玉米芯提前1d~2d进行预湿,并加入1%~

2%的石灰粉;红糖在使用前用温水融化后加入料中,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按料水比

1:1.25~1:1.35的比例缓慢将水加入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63%~65%,灭菌前pH值8.0~9.0。

7.2装袋

采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规格为17cm×(35cm~37cm)×0.005cm,或18cm×(35cm~37cm)

×0.005cm,用装袋机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上紧下松,中间打穴(洞),装料高度18cm~

20cm,每袋装湿料1250g~1350g,装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环和套盖。

7.3灭菌

7.3.1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锅内进行灭菌,一般起火3h~4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