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699-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生姜操作指南

DB37/T 699-2007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Export Ginger Operation Guide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699-2007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10-09
实施日期
2007-11-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7/T699-2007

ICS67.080.01

B3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699-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生姜操作指南

GoodAgriculturalPracticeOnExportGinger

2007-10-09发布2007-1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699-2007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莱芜市植物保护站、安丘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起草人:吕华、李明立、宋姝娥、刘金智、陶务瑞、段陈波、嵇俭、刘会海。

当进口国生姜质量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或需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时,应由植物保护等有关专家及时修

订本标准。

I

DB37/T699-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生姜操作指南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出口生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生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749生活饮用水

G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5226无公害食品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

3.2

有害物质malfeasancematter

对人、生物及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物质。

3.3

危害分析hazardassessment

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评估。

3.4

溯源体系systemoftracetothe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

3.5

有害生物pest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3.6

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3.7

安全间隔期plantharvestinterval(PHI)

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4记录保留

种植者应保留生姜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

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5质量要求

2

DB37/T699-2007

5.1感官要求

同一品种或相近品种,姜块肥大、丰满、有光泽、肉色鲜黄、无明显缺陷(包括机械伤、腐烂、异

物、病虫害等)。

5.2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生姜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B)。

6基地选择与管理

6.1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

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近2年~3年未种植生姜、茄科作物的壤土地块。

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片面积宜在3hm2以上。

6.2基地管理

6.2.1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

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附录

A.2)、《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附录A.3)、《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A.4)。

6.2.2档案

每个生姜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

6.2.3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m2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关

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6.2.4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

6.2.5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

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m2以上。

6.2.6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6.2.7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6.2.8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防止外源污染。

7整地施肥

7.1田间卫生

耕地前,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降低有害生物基数。

7.2整地

深翻土壤25cm以上,整平耙实。宜使用机械耕翻,维持土壤结构。

7.3基肥

基肥施用符合NY/T5226的要求。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整地前撒施有机肥2500kg/667m2~

5000kg/667m2。按60cm~65cm行距开沟施豆饼(大豆)75kg/667m2、硫酸钾20kg/667m2、硝酸氨钙

10kg/667m2~15kg/667m2、硼肥1kg/667m2、锌肥2kg/667m2,并均匀混入坤奇尔生物菌肥1kg/667m²~

1.5kg/667m²。顺沟撒施,划锄混匀。

施用的农家肥应经过充分的沤制和腐熟,不得施用生活垃圾、工业废渣、污泥等。

7.4整畦

耕翻平整土地后,按60cm~65cm行距开沟备播。

8播种

8.1姜种选择

3

DB37/T699-2007

客商有要求的,按照客商的要求选定品种。客商未指定栽培品种的,应根据不同的栽培类型,选用

相应的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并保留购种发票。

8.2姜种质量

植物检疫合格;宜选择姜块肥大、丰满、有光泽、肉色鲜黄、无明显缺陷,未受冻、无病虫危害的

姜块作姜种,备姜种300kg/667m2~500kg/667m2。

8.3姜种处理

8.3.1晒姜、困姜

播种前,将姜种晾晒2d~3d。晚间注意遮盖防冻。姜种晾晒后,堆于室内并盖上草帘,保持11℃~

16℃,堆放2d~3d后,将姜掰成50g~75g重的姜块。结合这一过程,剔除瘦弱干瘪、质软变褐的劣

质姜种。

8.3.2浸种

预防姜瘟病、线虫病等发生与危害,姜种催芽前进行药剂浸种处理(附录C),并填写《基地种苗

处理记录表》(附录A.6)。

8.3.3催芽

姜种浸种晾干后上炕催芽。催芽温度22℃~25℃,20d后,姜芽长到0.5cm~1cm时,每块姜种上

保留一个壮芽(个别姜块可保留两个壮芽),其余姜芽掰除。然后按大小分级备播。

8.4种植

8.4.1播种时期

露地覆膜栽培:4月上中旬播种;

小拱棚栽培:3月底4月初播种;

大拱棚栽培:3月20日前后播种。

8.4.2播种密度

高产地块:4200株/667m2,行距65cm,株距23cm~25cm;

中肥水地块:5000株/667m2,行距60cm,株距20cm~23cm。

8.4.3播种方法

按行距开种植沟,沟内撒施种肥,与土混匀后搂平。将姜种水平排放在沟内,东西行向的,姜芽一

律向南;南北行向的,姜芽一律向西,覆土4cm~5cm。然后视土壤墒情浇透水1遍~2遍,并填写《田

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8.5覆膜除草

播种后,均匀喷施除草剂(附录C),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然后立即覆盖地

膜。膜厚0.004mm~0.008mm。

9田间管理

9.1遮荫

可选择条幅式遮阳网、条幅式打孔膜或高位棚室遮阳网等模式遮荫。具体方法按NY/T5226的要求。

9.2浇水

生姜栽种后覆膜前浇1次~2次水。当生姜出苗率70%以上时,根据天气及土壤墒情灵活浇水,保

持土壤湿润。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避免中午浇水。雨后注意及时排水。立秋前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

需水量增多,应4d~5d浇一次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3追肥

符合NY/T5226的要求,立秋前后叶面喷施天达2116(根茎专用型)75g/667m2,兑水45kg,2次~

3次,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4培土

立秋前后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以后每隔20d培一次土,共培土2次~3次。

10生产投入品管理

10.1农药采购与储藏

10.1.1农药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z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4

DB37/T699-2007

z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z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z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z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

z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z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采购的农药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7)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附录A.8)。

10.1.2农药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要求,

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10.2肥料采购与储藏

10.2.1肥料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

z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

z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

z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z进口国禁止施用的肥料。

采购的肥料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7)。

10.2.2肥料储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苗木、新鲜农产品存放在一

起。

11水源管理

11.1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

11.2灌溉系统

应有专用水源,如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防护设施,防

止雨水倒灌、弃入污染物等。

宜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灌溉设备等。

12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12.1种植者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应获得国

家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

12.2防治措施

12.2.1播种期有害生物防治

12.2.1.1农业措施

z选用抗病品种;

z整地前清洁田园;

z每2年~3年与非姜科、非茄科作物进行一次轮作;

z姜瘟病等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中心病株和根际土壤。

12.2.1.2土壤处理

见附录C,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12.2.2生长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12.2.2.1物理防治

安装电子杀虫灯诱杀地老虎、金龟子、蝼蛄、姜螟、甜菜夜蛾等害虫。每2hm2~3hm2悬挂1盏电子

杀虫灯(220V,15W),挂于植株上方1m~1.5m处。

12.2.2.2生物防治

12.2.2.3诱捕器

诱杀甜菜夜蛾等害虫,可安装甜菜夜蛾等害虫专用诱捕器。安装密度,应根据不同厂家的产品规格

5

DB37/T699-2007

要求设置,高度在大葱顶部20cm左右。

12.2.2.4糖醋液

4月下旬~5月下旬,用糖、醋、酒、水、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的比例配成糖醋液,每200m2

放一盆,每3d~5d换一次糖醋液,诱杀甜菜夜蛾等成虫。

12.2.2.5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每种农药连续施用不

宜超过3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避免

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用药方案见附录C。

12.2.3贮藏期有害生物防治

12.2.3.1井窖

宜推广大型生姜保鲜储藏窖技术,较好地解决烂窖、闷井、排水、排湿、温度调节、保鲜、病虫危

害等问题。

12.2.3.2姜窖卫生

生姜入窖前几天,清理姜窖,将陈姜、碎屑、铺垫物等打扫干净,然后铺上5cm厚的细砂,窖口用

防虫网罩住。

12.2.3.3化学防治

用药方案见附录C,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12.3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宜分类专用。

对除草剂和进口国残留限量要求严格的农药,施药器械应专用。

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

12.4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或将其喷洒到未施药的菠菜上或法规允许的休

耕地中,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记录表》(附录A.10)。

12.5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当清洗三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经

彻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当

安全存放。

13收获及收获后处理

13.1收获

应按照客商的要求适时采收。采收前,应对产品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检,并填写《样品农药残留

检测结果表》(附录A.11)。

13.2包装物

包装物应妥善存放。再利用的包装物品,应清洗干净,防止有害物质污染。

13.3清洗

加工前应进行清洗。清洗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13.4环境卫生

工作区应清洁卫生,附近设有盥洗室等卫生设施。

14劳动保护

14.1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基

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附录A.12)。

14.2施药保护

施药时操作者应穿着防护服,不得吸烟、吃东西,施药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衣

服。

14.3警示

6

DB37/T699-2007

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置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

的警示标志设于入口处。

14.4卫生

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洁净卫生,配备防鼠等控制设施。

15环境保护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

(附录A.13),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6产品编号

编号分两部分,共17位数。前一部分9位数,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编码和检疫卫

生登记注册号码。后一部分8位数,是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编号。其中,1-4位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

区的行政区域编码,5-9位是生产加工企业检疫卫生登记注册号码,10-13位是基地所在地区的行政区

域编码,14-17位是基地序列号。基地序列号由出口生产加工企业负责印制或标记。

示例:3702D0231—3702B012表示山东青岛地区第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