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821-2009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T 23821-2009 Safety of machinery—Safety distances to prevent hazard zones being reached by upper and lower limb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3821-2022 |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821-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5-13
实施日期
2009-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8)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工业及非工业环境下防止触及机械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数值。安全距离适用于保护措施。本标准也给出了有关防止下肢自由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的信息(见4.3)。
本标准适用于14岁及以上的人员(14岁人员身高的第5百分位数近似为1400mm)。另外,对于上肢,提供了3岁以上儿童(3岁儿童身高的第5百分位数近似为900mm)通过开口触及时所需要的信息。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富锐、李勤、朱平、宁燕、孙华山、王学智、肖建民、张晓飞、付大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3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13.110

犑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代替—,—2000

GB12265.11997GB12265.2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犛犪犳犲狋狅犳犿犪犮犺犻狀犲狉犛犪犳犲狋犱犻狊狋犪狀犮犲狊狋狅狉犲狏犲狀狋犺犪狕犪狉犱狕狅狀犲狊犫犲犻狀

狔狔狔狆犵

狉犲犪犮犺犲犱犫狌犲狉犪狀犱犾狅狑犲狉犾犻犿犫狊

狔狆狆

(:,)

ISO138572008IDT

20090513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防止上下肢触及的安全距离2

4.1通则2

4.2防止上肢触及的安全距离2

4.3防止下肢触及的安全距离8

附录(资料性附录)中间值情况下表和表的用法A1211

附录(资料性附录)阻止下肢自由进入的距离B14

参考文献15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前言

本标准的第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38572008:《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38572008:。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将引用标准的导语按/—进行了修改,并将引用的已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国际国

GBT1.12000

外标准改为对应的国家标准;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重新编写了前言;

———:的中的“(见表)”有误,本标准予以删除。

ISO1385720084.2.34

本标准合并修订了GB12265.11997—和GB12265.22000—。

本标准与—、—有以下几点不同:

GB12265.11997GB12265.22000

———标准性质由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4.1.1增加“穿鞋的时候与基准面有一定接触”的假定;

———增加了一些安全要求的描述,如、;

4.24.3

———增加了附录和参考文献。A

本标准的附录、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AB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引言

根据/,本标准属于通用安全标准(类)。

GBT15706.1B2

本标准中的要求可由C类标准补充或修改。

对于类标准范围涵盖的,并且已按照该标准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优先采用该类标准中的要求。CC

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是消除或减小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触及状态;

———可靠的人体测量数据和人群差异;

———生物力学因素,诸如人体各部分的伸缩和关节转动的限制;

———技术和应用情况;

———针对特殊人群的附加措施(如:有特殊需要的人员),由于与规定的人体尺寸有偏差可能会需要

这些措施。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工业及非工业环境下防止触及机械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数值。安全距离适用于保护

措施。本标准也给出了有关防止下肢自由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的信息(见4.3)。

本标准适用于岁及以上的人员(岁人员身高的第百分位数近似为)。另外,对于

141451400mm

上肢,提供了岁以上儿童(岁儿童身高的第百分位数近似为)通过开口触及时所需要的

335900mm

信息。

注:没有考虑防止儿童下肢进入的数据。1

这些安全距离适用于仅通过距离就能获得足够安全的场合。因为安全距离的依据是尺寸,因此即

使满足了本标准的要求,具有某些极限尺寸的人也能够触及危险区。

注:这些安全距离对某些伤害不能提供有效防护,例如物质的辐射和排放,对此类伤害需增加或采取其他防护2

措施。

本标准涉及的有关下肢的章节,未考虑在风险评价中不可预见的上肢触及危险。

安全距离旨在规定条件下(见4.1.1)防止人员触及危险区。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注:本标准未提供防止以攀越方式触及危险区的措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GBT15706.11GBT15706.1

,:,)

2007ISO1210012003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5706.1/给出的以及下面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护结构狉狅狋犲犮狋犻狏犲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

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装置,阻挡装置)或其他物理障碍物(如:机器的一部分),用以限制人体和

(或)人体某部位的运动从而防止其触及危险区。

3.2

安全距离狊犪犳犲狋犱犻狊狋犪狀犮犲

安全间距safesearationdistance

防护结构距危险区的最小距离。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4防止上下肢触及的安全距离

4.1通则

4.1.1假定

本标准的安全距离由下列假定得出:

———防护结构和其中开口的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

———安全距离是从限制身体或其有关部位的表面开始测量的;

———人员可能强行使身体某一部位越过防护结构或通过开口试图触及危险区;

———基准面为人们通常站立的平面,但不一定是地面(如工作平台也可能是基准面);

———穿鞋的时候与基准面有一定接触(不包括使用高跟鞋,攀爬或跳跃);

———不能借助辅助设施(如椅子或梯子等)改变基准面;

———不能借助辅助设施(如棍棒或工具等)扩展上肢的自然可达域。

4.1.2风险评价

在确定防止人员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前,应确定风险的高低。因此,应进行风险评价(见

/和/)。风险评价应以伤害出现概率及其可预见的严重程度为依据。为了

GBT15706.1GBT16856.1

实现由本标准选择合适的安全距离,有必要对风险评价所依据的技术和人的因素进行分析。风险评价

应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进入。当同时使用几个表得出不同的数值时,应选用其中最严格的数值(见附录

A中的举例)。

注:在评估伤害的风险(见/)时,需要考虑频率、持续时间、能量、速度和接触面的形状等特征。

1GBT16856.1

在低风险处,应至少选用表中的数值(见14.2.2.1.1)。

在非低风险处,应选用高风险表———表中的数值(见24.2.2.1.2)。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注:仅当由摩擦或磨损等危险引起的风险对人体造成的长期或不可恢复的伤害不能预见时,才可评定为低风险。2

表中给出的安全距离()用于人员试图使用下肢通过开口触及危险区的情况。7

如果本标准的要求无法满足,应使用其他安全措施。

4.2防止上肢触及的安全距离

4.2.1上伸触及

图给出了上伸触及的安全距离。

4.2.1.11

4.2.1.2如果危险区有低风险,则危险区的高度犺应为2500mm或更高。

4.2.1.3如果危险区有高风险(见4.1.2),那么危险区的高度犺应为2700mm或更高。

1———危险区;

2———基准面;

犺———危险区高度。

图1上伸触及示意图

—/:

犌犅238212009犐犛犗138572008

4.2.2越过防护结构触及

图给出了越过防护结构触及的安全距离。2

犪———危险区高度;1———危险区(最近点);

犫———防护结构高度;2———基准面;

———防护结构近人一侧距危险区的水平距离。3———防护结构。

图越过防护结构触及示意图

4.2.2.1安全距离值

表中给出的数值应用于确定危险区高度、防护结构高度和距危险区水平距离的相应尺

4.2.2.1.11

寸。如果危险区有低风险(见4.1.2),表中给出的数值应作为最小值使用。1

表中给出的值之间不应进行插值。因而,当已知的1、或的值在表中两个数值之间时,应选1

犪犫犮

择更安全的距离或更高的防护结构或改变危险区的高度(更高或更低)。

附录给出了使用表和表的示例。A12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表1越过防护结构触及的安全距离———低风险单位为毫米

防护结构高度a犫

危险区高度b

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500

距危险区的水平距离犮

2500000000000

24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

220060060050050040035025000

20001100900700600500350000

1800110010009009006000000

1600130010009009005000000

1400130010009008001000000

12001400100090050000000

10001400100090030000000

8001300900600000000

60012005000000000

40012003000000000

20011002000000000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