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1087-2021 品质社区建设管理规范

DB3212/T 1087-2021 Qual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12/T 1087-2021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1-12
实施日期
2021-11-12
发布单位/组织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99

00

CCSADB3212

泰州市地方标准

DB3212/T1087—2021

品质社区建设管理规范

2021-11-12发布2021-11-12实施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12/T108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泰州市姜堰区民政局、泰州市姜堰区住建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戴军、蒋炜、俞扬祖、郁榕、刘亮。

I

DB3212/T1087—2021

品质社区建设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品质社区建设的建设原则、建设内容、自评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社区品质社区的建设,农村社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1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184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GA703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GA/T1400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GA/T1399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JG/T191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品质社区qualitycommunity

社区党组织有效统筹带动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供持续、精准、

优质的社会服务,实现多元、扁平、高效的社会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绿色

宜居、稳定祥和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城市治理基本单元。

4建设原则

4.1党建引领

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发展治理全过程,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建强基层组织,发挥

党员作用,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引领品质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4.2社会参与

1

DB3212/T1087—2021

促进社区工作者主动作为、社会组织积极融入、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品质社区建设,形成共商社区发

展、共治社区事务、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共治共享格局。

4.3科学规划

科学论证、统筹结合,高质量规划品质社区建设。广泛吸纳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规划,强化社区整体

设计,推动社区建设模式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

4.4服务为民

品质社区建设应从社区居民需求出发,保障社区居民在社区规划及社区发展计划中的知情权、决策

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5建设内容

5.1社区治理品质

5.1.1社区党建

5.1.1.1组织建设

5.1.1.1.1应成立社区大党委,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吸收社区警务室、小区业委会、

辖区物业公司、“两新”组织以及共建部门、挂联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区重大决

策和重要活动。

5.1.1.1.2增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三学三争”活动,引导社区党

组织和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

5.1.1.1.3社区党组织都应结合实际,培植社区精神和核心文化,提供思想引领、精神力量和人文滋

养。驻区单位评先评优、驻区干部使用、驻区人员发展入党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推荐提名应征求相

关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5.1.1.1.4社区应开展“减事务、减考核、减台账”行动,清理一批无法律政策依据、部门保障不到

位的工作事项,精简社区会议和各种台账资料,全面清理考核事项。

5.1.1.2制度建设

5.1.1.3社区党组织应建立“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5.1.1.3.1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挂联、多家职能部门参与的挂联机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

街道社区基本情况,找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帮助指导社区理清工作思路,协调解决办

公用房、经费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

5.1.1.3.2深化契约化共建制度。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契约化共建活动,按照因地制宜、

协商自愿、双向服务、信守承诺四项原则,深化契约化共建活动。

5.1.1.3.3建立党员双签到制度。深化党员“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组织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到居

住社区签到、到挂钩联系社区签到,设置社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

象、作贡献。

5.1.1.4队伍建设

5.1.1.4.1加强对新进社区干部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培训,将社区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年度整体

培训计划之中;积极探索社区干部的选拔方式。

5.1.1.4.2拓宽社区干部的选任渠道,健全社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制度。

5.1.1.4.3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逐步达到全员持证上岗。

5.1.1.4.4建立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通过组织选派、公开招聘等方式,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

专职党务工作者,并明确职责任务;规模较大、工作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配备专职副书记,从事党建工

作。

2

DB3212/T1087—2021

5.1.1.5阵地建设

5.1.1.5.1社区应在街道的指导下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应统一外观标识,服务环境整洁、温

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100户,最少不低于600平方米,应科学设置功能区,功能活动室及居民活

动场所不低于总面积的80%。

5.1.1.5.2党群服务中心应设置便民服务厅、党群议事室、党员活动室、党群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

动中心等基本型功能区,内部或邻近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家庭医生工作室,有条件的社区设置康养娱

乐、红色影院等特色化功能区。康养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残障人士设置的功能区应符合

GB50763的要求。

5.1.1.5.3社区应至少设置两个“党群连心”睦邻点阵,“党群连心”睦邻点阵地面积应在50m2以

上,主要依托社区用房、活动广场、小区公园等社区公共空间建设,配备必要的功能设施,满足社区居

民文化活动需要。

5.1.2居民自治

5.1.2.1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建立居民会议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和

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服务承诺、考核评议、协商议事、报告工作、学习培训等工作制度;建立

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

5.1.2.2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建立民主监督、联系居民、工作例会、报告工作、民主测评等制度。

5.1.2.3社区应建立健全居民公约或住户守则,居民公约或住户守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群众性,应由居住地区居民自己提出条文、自己讨论制定、大家共同遵守,应体现居民群众对

本居住地区的重大社会事务有直接的参与权、决定权、监督权;

b)合法性。制定内容和流程应遵守国家法律;

c)针对性。应从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出发,从居民的实际需求中产生;

d)约束性。应由居民共同遵守和群众自治组织监督执行。

5.1.2.4居民公约或住户守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a)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倡导丰富多彩、健康有

益的文化生活等;

b)社会治安方面,规定居民有维护本社区社会治安的责任;

c)环境卫生方面,规定居民有维护本社区社会环境卫生的责任;

d)邻里关系方面,规定邻里之间应睦邻友爱、团结互助,尊重合理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提

倡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提倡邻里之间要互相尊重、互敬互让,处理好相邻关系,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邻里纠纷等;

e)婚姻家庭方面,倡导构建和谐温馨的现代家庭关系;

f)居民品质方面,注重契约精神的养成,倡导和谐包容的居民关系;

g)健康促进方面,规定居民有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5.1.2.5有条件的小区应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建立业委会,社区党委应选派党员干部担任业委会党组

织的党建指导员,推动业委会与街道社区各类组织有序衔接、良好互动。

5.1.3社会协同

5.1.3.1社区应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建立社区治理“四方”联席会

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问题。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5.1.3.2社区应围绕社区治理主题,定期举办“社区治理”沙龙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治理资源发布、

交流研讨、学习借鉴、头脑风暴、答疑解惑,汇集社区服务需求、共商攻坚克难对策、探索社区治理创

新,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5.1.3.3充分整合各类行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志愿者队伍和辖

区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其参与社区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双向服务,形成共建、共治、

共享合力,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5.1.3.4社会协同治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3

DB3212/T1087—2021

a)社区教育联抓:充分调动社区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b)社区文化联搞: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协调下,调动社区共建单位广泛开展社区文体活动;

c)社区治安联防:发挥共建单位的优势,进一步健全社区治保、调解、联防、义务消防等组织网

络,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联手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d)社区服务联办:发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