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25-2019 城市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标准
DB22/T 5025-2019 Urban Cable Casing Gallery Engineering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urbancabletrenchengineering
DB22/T5025—2019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19年10月09日
2019·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公告
第527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标准》为吉林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5025-2019,自发布之日
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年10月9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8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二)>的通知》(吉建标
[2018]2号)要求,由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
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
定;4规划;5总体设计;6管线设计;7附属设施设计;8结构设
计;9施工及验收;10维护管理。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
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
康路519号,邮编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邮箱:
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邦山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联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热力工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左群英李越闫万山张洪杰
王德东刘玉国张洪军王柱
杨硕周晟刘汉涛何斌
李明战福军盛富强李宇星
陈曦任泽久朴成哲魏涛
邹福生莫秀丽安雷李明辉
杨亮王嘉康刘旭金春峰
谭军方顺女闻登久刘慧明
李世禹林春健宗民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朱玉琦肖力光
刘志生韩志军赵飞鹏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规划.............................................................................................7
4.1一般规定..............................................................................7
4.2平面布局..............................................................................8
4.3纵断面..................................................................................9
4.4横断面..................................................................................9
5总体设计.......................................................................................11
5.1一般规定............................................................................11
5.2空间设计............................................................................11
5.3断面设计............................................................................12
5.4节点设计............................................................................13
5.5防水设计............................................................................14
5.6装修设计............................................................................15
6管线设计.......................................................................................16
6.1一般规定............................................................................16
6.2电力电缆............................................................................16
6.3线缆监控............................................................................18
6.4信息线缆............................................................................18
6.5线缆的支架与固定............................................................19
6.6接地系统............................................................................21
7附属设施设计...............................................................................23
7.1一般规定............................................................................23
7.2消防系统............................................................................23
7.3照明系统............................................................................24
7.4排水系统............................................................................25
7.5标识系统............................................................................25
8结构设计.......................................................................................27
8.1一般规定............................................................................27
8.2材料....................................................................................28
8.3结构上的作用....................................................................31
8.4现浇混凝土缆线管廊........................................................32
8.5预制拼装混凝土缆线管廊................................................32
8.6构造要求............................................................................35
8.7其他设计............................................................................36
9施工及验收...................................................................................38
9.1一般规定............................................................................38
9.2现浇混凝土缆线管廊结构工程........................................39
9.3预制拼装混凝土缆线管廊结构工程................................39
9.4地基基础工程....................................................................40
9.5管线工程............................................................................41
9.6附属设施工程....................................................................41
9.7防水工程............................................................................42
10维护管理.....................................................................................44
10.1一般规定..........................................................................44
10.2管线维护管理..................................................................45
10.3附属设施维护..................................................................45
10.4混凝土缆线管廊维护......................................................46
10.5安全管理..........................................................................46
10.6资料管理..........................................................................47
附录A缆线管廊横断面和截面形式..............................................48
附录B缆线管廊防水设防要求....................................................54
本标准用词说明.................................................................................56
引用标准名录.....................................................................................57
附:条文说明.....................................................................................61
1总则
1.0.1为适应城市缆线管廊建设需要,统筹电力电缆、信息线缆在
城市道路下的统一敷设,集约利用地下空间,减少道路重复开挖,
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标
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缆线管廊工程的规划、
设计、施工及验收。管廊内敷设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不应高于
220kV。
1.0.3缆线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缆线管廊的综合效益。
1.0.4城市缆线管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缆线管廊cabletrench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或人员出入口,其内
部空间可不满足人员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
廊。
2.1.2干线缆线管廊trunkcablepipelinegaller
用于敷设城市电力和信息主干工程缆线,采用独立分舱建设的
缆线管廊。
2.1.3支线缆线管廊branchcablepipelinegaller
用于容纳城市电力和信息配给工程缆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
建设的缆线管廊。
2.1.4电力电缆electriccable
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在电力
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
10kV、66kV及少量220kV在内的电力电缆。
2.1.5信息线缆communicationcable
用于传输信息数据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各种导线的总称,包括通
信光缆、通信电缆、广播电视以及智能弱电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
2.1.6物理隔离敷设physicalisolationlaying
将不同种类的线缆敷设于缆线管廊(沟道)中,并在不同种类
管线间采用物理隔离的敷设方式。
2.1.7舱室compartment
缆线管廊中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用于敷设电力电缆和
信息线缆的封闭空间,分电力(电缆)舱和信息(管孔)舱及综合
2
舱。
2.1.8现浇混凝土缆线管廊结构cast-in-sitecabletrench
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混凝土的缆线管廊。
2.1.9预制拼装混凝土缆线管廊结构precastcabletrench
在工厂内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
缆线管廊。
2.1.10人孔manhole
一种带有盖的孔道,人可以进出此孔,对舱内进行布线、检修
作业。
2.1.11工作井workshaft
供作业人员安装接头或牵引缆线及检查作业用的有盖板式构
筑物等统称为工作井。涉及到具体管线时可采用各管线专业的称谓。
2.1.12进线口(吊装口)lineentrance(hoistingport)
缆线进入管廊的投料口或安装口,又称吊装口。
2.1.13分支口junctionforpipeorcable
电力电缆和信息线缆进出缆线管廊的开口(孔)结构。
2.1.14集水坑sumppit
用来收集缆线管廊和工作井内部渗漏水的构筑物,位于工作井
底部。
2.1.15标识系统marksystem
为便于缆线管廊内部缆线分类管理、安全引导、警告警示等而
设置的铭牌或颜色标识。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Mj—预制拼装缆线管廊节段横向拼缝接头处弯矩设计值(kN.m)
Nj—按照旋转弹簧模型计算得到的带纵、横向拼缝接头的预制
拼装缆线管廊截面内各构件的轴力设计值(kN)
3
Nj—预制拼装缆线管廊节段横向拼缝接头处轴力设计值(kN)
Nz—预制拼装缆线管廊节段整浇部位轴力设计值(kN.m)
2.2.2计算系数和其他
K—旋转弹簧常数(kN.m/rad)
θ—预制拼装缆线管廊拼缝相对转角(rad)
ζ—拼缝接头弯矩影响系数
4
3基本规定
3.0.1具有电力、信息两类管线路径需求,宜采用缆线管廊敷设电
力电缆和信息线缆。
3.0.2缆线管廊工程建设应结合电力电缆和信息线缆的近、远期路
径需求,以专业管线规划为依据,并结合管廊工程规划建设对专业
管线规划提出引导措施。
3.0.3缆线管廊工程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管线改造、道路
新(扩、改)建、综合管廊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及其他市政建设同
步规划,统筹实施。
3.0.4缆线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地下管线、环境景
观等城市基础设施衔接、协调。
3.0.5同一路径或同一区域的缆线管廊应统一规划、设计、施工。
3.0.6缆线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
计等,纳入缆线管廊的电力电缆和信息线缆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
3.0.7缆线管廊立项、规划、建设各阶段的设计文件均应通过相关
管线单位和城市规划部门审查并取得相应许可。
3.0.8同路径的电力电缆与信息线缆应纳入缆线管廊,且应采用物
理隔离敷设;220kV电缆与66kV及10kV电缆同路径纳入缆线管
廊时,应采用物理隔离敷设。
3.0.9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允许带故障运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不应与220kV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共用缆线管廊。
3.0.10缆线管廊、电力电缆及信息线缆建设时应同步设置标识。
3.0.11电力电缆及信息线缆应与缆线管廊同步规划、设计、建设,
现有运行电力电缆及信息线缆宜结合资产生命周期及道路施工分
类实施、有序入廊。
3.0.12缆线管廊内敷设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的干线
5
缆线管廊,内部空间除应满足人员通行外,通道宽度尚应满足设备
安装和安全的要求。当条件许可时,支线缆线管廊宜采用设有可开
启盖板、人孔的浅埋沟槽或排管方式建设,内部空间可不满足人员
正常通行要求。
6
4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缆线管廊工程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要
求,规划年限应与其一致,并应预留远景发展空间。
4.1.2缆线管廊工程规划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相
衔接。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电力、通信等专项规
划基础上确定缆线管廊的布局。
4.1.3缆线管廊应与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廊外管线及其
他相关建(构)筑物衔接。
4.1.4缆线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各种缆线近、远期需求,按照统建
共用的原则编制。
4.1.5缆线管廊工程规划应包含规划可行性分析、规划目标和规模、
建设区域、系统布局、断面造型、三维控制线划定、重要节点控制、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附属设施、建设时序、投资估算等内容。
4.1.6缆线管廊信息舱应有信息主干缆线、支线缆线,驻地网缆线、
各种园区的缆线等规划和建设方案,还应考虑形成缆线网络实施的
可行性和经济性。
4.1.7缆线管廊信息舱工作井的布置应结合信息线缆长度、道路路
口、沿途已建(待建)的楼宇、小区等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确
定,便于沿途建(构)筑物内缆线接入。
4.1.8当有需求时,缆线管廊宜设置向道路对侧分支出线的出入口
及道路下的管线下穿结构。
7
4.2平面布局
4.2.1缆线管廊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免线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保证线缆管廊路径最短;
3便于敷设,维护;
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4.2.2缆线管廊应根据缆线数量、走向、用户情况、规划道路条件
宜布置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并尽量与燃气管线异侧
布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内没有条件布置时可布置在车
行道下,但应充分考虑工作井位置。
4.2.3缆线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
根据管线类别、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中的水平净距、
交叉垂直净距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4.2.4信息管束的工作井(人孔)的布置应结合通信段长、道路路
口、沿途已建(待建)的楼宇、小区等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确
定,便于沿途建(构)筑物接入,工作井(人孔)间距(通信段长)
限值应结合通信管道材质、管廊路由等条件而定。
4.2.5信息管束应按直线设计。如遇路由弯曲或需绕地上、地下障
碍物时,应在弯曲点设置工作井;管廊段太短时,可建曲线管廊。
曲线管廊的段长应小于直线管廊最大允许段长。
4.2.6当信息线缆直接敷设于混凝土舱室内时,管廊的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36m,当信息线缆敷设于塑料管道内时,塑料管道的曲率半
径不应小于10m。同一段管廊不应有反向弯曲(即S形弯)或弯曲
部分的中心夹角小于90°(即U形弯)。
8
4.3纵断面
4.3.1缆线管廊线型在水平和竖向位置发生变化时应满足电力电
缆、信息线缆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4.3.2干线缆线管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路面结构、工程所在地
冻土层深度、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缆线管廊
外侧的重力流管道竖向布置等因素综合确定。
4.3.3当遇到下列情况时,缆线管廊埋深应作相应的调整或进行特
殊设计:
1城市规划对今后道路扩建、改建后路面高程有变动时;
2与其他地下管线交越时的间距不符合上条规定时;
3地下水位高度对缆线管廊有影响时。
4.4横断面
4.4.1缆线管廊横断面分为电力舱和信息舱时,电力舱宜布置在道
路内侧,信息舱宜布置在道路外侧,如附录A所示。
4.4.2缆线管廊横断面形式及管线布置形式应根据纳入缆线的种
类及规模、建设方式、分支口、预留空间及周边用户等确定。
4.4.3缆线管廊横断面应满足缆线进出、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
需要的空间要求。
4.4.4缆线管廊分支应与新建、改建及扩建建(构)筑物匹配,且
应预留分支廊道。
4.4.5缆线管廊出入口应满足预留数量、管线进出、安装敷设作业
要求,且应与相应的分支配套设施同步设计。
4.4.6缆线管廊电力舱容量应按远期需求和电缆载流量需求经计
算确定。
4.4.7缆线管廊信息舱容量应按远期需求合理的管束组合形式确
9
定,并应有适当的备用管孔。
4.4.8信息舱内管孔容量应按专项规划及各运营商的具体情况计
算,具体管孔数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373表4.0.1的规定预测。
4.4.9缆线管廊向道路对侧分支出线时,应在道路下设置预留管线
下穿结构,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对侧分支出线应符合近、远期规划要求;
2道路下管线下穿结构宜设置于道路结构层以下,且埋深应
避让道路下方管线;
3道路下管线下穿结构宜采用缆线管廊、钢管等结构形式,
并能承受道路大修施工荷载;
4道路下管线下穿结构应能被探测;
5道路下管线下穿结构对应位置应设置相应标识。
10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缆线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
5.1.2缆线管廊平面中心线宜与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
等中心线平行。
5.1.3干线缆线管廊穿越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河流
等情况时,宜垂直穿越;受条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
宜小于60°。
5.1.4缆线管廊分支口应满足预留数量、缆线进出、安装敷设要求。
缆线管廊向道路对侧分支出线的结构应同步设计。
5.1.5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线缆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的
特点和要求,协调各专业间的关系。
5.2空间设计
5.2.1干线缆线管廊的埋深时应结合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位、冻土
深度、地下管线相关规划等综合确定埋设深度。
5.2.2干线缆线管廊需上跨公路、铁路、河流时,应结合桥梁的设
计情况,条件允许时宜随桥敷设。
5.2.3干线缆线管廊穿越河道时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河段,最小覆
土深度应满足河道整治和缆线管廊安全运行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在Ⅰ~Ⅴ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高
程2.0m以下;
2在Ⅵ、Ⅶ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
11
底高程1.0m以下;
3在其它河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河道底设计高程
1.0m以下。
5.2.4缆线管廊与相邻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应满足本标准第4.2.3条要求外,且不得小于表5.2.4的规定。
表5.2.4缆线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施工方法
明挖施工顶管、盾构施工
相邻情况
缆线管廊与地下构筑物水平净距1.0m缆线管廊外径
缆线管廊与地下管线水平净距1.0m缆线管廊外径
缆线管廊与地下管线交叉垂直净距0.5m1.0m
5.2.5缆线管廊平面宜采用直线布置,当采用曲线布置时,缆线管
廊的转弯半径应满足缆线管廊内各种缆线的最小转弯半径。其中电
力电缆的最小转弯半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标准》GB50217的有关规定;通信线缆最小转弯半径应大于缆线
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5102的有关规定。
5.2.6缆线管廊与其他方式敷设的管线连接处,应采取密封和防止
差异沉降的措施。
5.2.7缆线管廊的最大纵坡度不宜大于1:7,采用盾构法和顶管
法施工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管廊内纵向坡度超过10%时,应
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防滑地坪或台阶。
5.2.8缆线管廊内纵向坡度应为“一”字形单向坡或“人”字形平滑
拱坡,缆线管廊内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困难地段在确保排水
的条件下,不应小于0.3%。
5.3断面设计
5.3.1缆线管廊分为可通行缆线管廊和不通行缆线管廊,不通行缆
12
线管廊内部空间可根据其容纳的缆线种类、数量、运输、安装、运
行、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
5.3.2可通行缆线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不宜小于1.9m。与其他
管沟交叉的局部压扁段,净高可降低,但不应小于1.4m。
5.3.3可通行缆线管廊内通道净宽,干线缆线管廊不宜小于1.0m,
支线缆线管廊不宜小于0.7m,并应该满足安全要求。
5.3.4电力电缆支架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标准》GB50217的有关规定。
5.3.5信息线缆的桥架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缆进线室设计
规定》YD/T5151的有关规定。
5.3.6缆线管廊人孔不应侵入缆线管廊通道及电缆敷设的范围。
5.4节点设计
5.4.1缆线管廊舱室应设置人孔、吊装口、分支口、工作井及集水
坑等,节点与廊体结合面应采取可靠措施以保证廊体安全。
5.4.2缆线管廊人孔、吊装口、分支口及工作井等露出地面的构筑
物应满足城市防洪要求,且应采取防止地面雨、雪水倒灌、非工作
人员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5.4.3缆线管廊的人孔和工作井宜合建,工作井宜50m设置一个。
人孔的尺寸不应小于1.0m×1.0m,当为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0m。
5.4.4吊装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吊装口应考虑线缆敷设作业所需空间,满足放线时线缆最
小转弯半径的要求;
2吊装口的布设位置及形式应考虑线缆不同时期敷设的要求;
3吊装口兼用作人孔时,应考虑运行维护人员、线缆及设备
进出管廊的空间;
4吊装口的设置应与城市景观、周边建构筑物相协调,避免
对交通疏导、市政管线运营等造成影响;
13
5吊装口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400m,口部平面尺寸不宜小于
1.0m×1.0m。
5.4.5分支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缆线管廊分支口的规模应根据线缆数量和位置确定,并宜
适当预留空间。预埋套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缆线外径的1.5倍;
2缆线管廊分支口应满足线缆接入、引出管廊时防水封堵的
要求。
5.4.6工作井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工作井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城市规划要求,
结合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管线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等的
综合比较,合理确定结构形式;
2工作井尺寸应根据工作井内直径最大的电缆接头和接头数
量以及施工工具安置所需操作空间综合确定。
5.4.7集水坑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集水坑宜与工作井结合设计,集水坑的设置位置应结合缆
线管廊内排水设计确定;
2集水坑的尺寸应根据集水流量、水泵的规格尺寸综合确定。
且需满足水泵水位控制、格栅安装、水泵检查的要求。
5.5防水设计
5.5.1缆线管廊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
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防水设计,并应满足结
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缆线管廊防水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且不应低于二
级。
5.5.2缆线管廊的配套设施用房为地下结构时,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5.5.3缆线管廊顶板覆土有种植时,其顶板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有关规定。
14
5.5.4缆线管廊主体结构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防水应根据施工方法不同进行设防。
5.5.5管线引出预留孔洞应采用穿墙管(盒)防水构造,穿墙管应
在浇筑混凝土前埋设,并加止水环。穿墙管线较多时,应采用穿墙
盒,盒的封口钢板与墙上的预埋件焊接。缆线综合管廊采用的防水
材料及复合防水构造形式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
术规范》GB50108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
有关规定。
5.5.6缆线管廊集水坑宜采用防水混凝土整体浇筑,内部应设置防
水层,并应使防水层连续设置。
5.6装修设计
5.6.1在公共区域露出地面的缆线管廊构筑物,应结合周边环境选
择合适的外装修材料,材料的颜色及材质应与周边建构筑物相协调。
5.6.2缆线管廊内地面及内部墙体装修材料应为不燃材料。
15
6管线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缆线管廊中的电力、信息舱的规模应根据电力电缆和信息线
缆终期规模确定。
6.1.2缆线管廊中的电力电缆,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由下而
上”的顺序排列。
6.1.3电力电缆线路布置于缆线管廊时,各回路电缆上下层间位置
应保持不变。
6.1.4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放置在同
一层支架上。
6.1.5缆线管廊内使用的支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电力、通信行
业标准的定型产品和构件。
6.2电力电缆
6.2.1在同一缆线管廊中敷设多回路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时,
宜分别布置在通道的两侧。
6.2.2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力电缆应配置在不同层或不
同侧的支架上,并应实行防火分隔。
6.2.3缆线管廊内敷设的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不应多于
42根,其中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不应多于24根。
6.2.4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
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应叠置。
6.2.5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的相互间宜有
1倍电力电缆外径的空隙。
16
6.2.6电力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要求见表6.2.6。
表6.2.6电力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10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
66kV及以上
项目单芯电缆三芯电缆
的电力电缆
无铠装有铠装无铠装有铠装
敷设时20D15D15D12D20D
运行时15D12D12D10D15D
注:1D为成品电缆标称外径;
2非本表范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按照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规定。
6.2.7电力电缆支架的层间净距,应满足电力电缆敷设及其固定、
电力电缆接头安装的要求,且在多根电力电缆同置于一层情况下,
可更换或增设任一根电力电缆及其接头。电力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
最小净距见表6.2.7,且当每层放置1根电力电缆,层间净距不应
小于1倍电力电缆外径加50mm,多于1根时不应小于2倍电
力电缆外径加50mm。
表6.2.7电力电缆支架的层间净距最小值
电力电缆电压等级和类型、敷设特征支架、吊架(mm)
控制电力电缆明敷120
电力电缆10kV交联聚乙烯200
明敷66kV~220kV单芯、每层1根以上300
6.2.8电力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距顶板、底板垂直净距不宜
小于300mm。
6.2.9进出缆线管廊处的电力电缆应有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保护
管口应采取防水和防火封堵措施,单相电力电缆的保护管及保护罩
不应形成闭合磁路。
6.2.10电力电缆、电力电缆附件及控制电力电缆的类型选择等,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力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的
有关规定。
17
6.2.11缆线管廊内敷设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力电缆或不燃电力
电缆。
6.2.12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除应考虑电缆接头位置对
管廊断面尺寸的要求,还应考虑接地箱安装空间。
6.3线缆监控
6.3.1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宜设置在线温度监测装置,
220kV电缆线路宜设置护层环流在线监测装置;同时缆线管廊使用
的监控系统应考虑与电力的监控系统之间有信号分享接口。
6.4信息线缆
6.4.1信息舱管道一般应选用φ110mm塑料管,当在桥上架设或穿
越河流、涵洞以及过街时应采用热镀锌钢管保护。纳入缆线管廊的
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
6.4.2塑料管接续管头必须错开,并保证管群的整体形状统一。管
道接续采用扩口通信管套接法,接头处用塑料管胶水粘接,保证管
道不漏水。
6.4.3信息舱工作井型式应根据终期管群容量大小确定。工作井设
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
的相关规定。人孔选择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管道人孔和手
孔图集》YD/T5178、《通信电缆通道图集》YD5063和《通信电缆
配线管道图集》YD5062确定。
6.4.4信息线缆宜采用无金属构件阻燃光缆。当采用同轴电缆时应
进行技术论证,且应严格控制屏蔽层及终端机的感应电流。
6.4.5缆线管廊内信息线缆弯曲半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
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的有关规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860-2020 焦化负压脱苯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6.2-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规范 第2部分:协同开采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6.1-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3-2020 焦炉烟气SDS干法脱硫联合SCR脱硝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5-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1-2020 烧结烟气中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4-2020 钢材仓储管理规范 2020-12-09
- YB/T 4867-2020 焦炉加热控制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59-2020 焦炉煤气脱硫废液提盐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62-2020 烧结/球团湿法脱硫烟气旋流管式静电除尘技术规范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