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047-2007 眼斑拟石首鱼

GB/T 21047-2007 Red drum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047-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06-26
实施日期
2007-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学特征、生化遗传特征以及检测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眼斑拟石首鱼的种质鉴定和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起草人:
刘世禄、王波、高天翔、王建坤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1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1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1047—2007

眼斑拟石首鱼

Reddrum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B/T21047-2007。

2007-06-26发布2007-1001实施

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7

号)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本标准自2017GB21047—2007

年3月23日起,转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前言

本标准的第3、5、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世禄、王波、高天翔、王建坤。

T

GB21047—2007

眼斑拟石首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眼斑拟石首鱼CSciaenofisocellalus)的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学特征、生化

遗传特征以及检测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眼斑拟石首鱼的种质鉴定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

俗称:美国红鼓鱼、美国红鱼、红拟石首鱼、黑斑石首鱼等。

3.2分类位置

属鲂形目(Perciformcs),石首鱼科(Sciacnidac),拟石首鱼属(Sc「ae"o〃s)。

4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特征

4.1.1外部形态

眼斑拟石首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微隆,以背鳍起点处最高,头中等。口端位,口裂较大,齿细小

较尖锐,排列紧密。鼻孔两对,后一对呈椭圆形略大。眼上侧位,后缘和口裂末端平齐,中等大小,分布

于头两侧。正形尾,在其生长过程中,尾部形态发生改变,仔稚鱼为圆形尾,幼鱼为截形,成鱼为新月形

尾。尾柄基部侧线上方有一个或多个大于眼径的黑斑。眼斑拟石首鱼外部形态见图1。

图1眼斑拟石首鱼外部形态

4.1.2可数性状

眼斑拟石首鱼可数性状见表10

GB21047—2007

表1眼斑拟石首鱼形态可数性状

背鳍D臀鳍A尾鳍C胸鳍P腹鳍V侧线鳞式第一總弓外耙数

IX〜X

I〜81715〜17I〜546〜516/811

1-21〜23

4.1.3可量比例性状

对于全长21.31cm〜75.5cm、体重85g〜3900g的个体,实测比例性状值见表2。

表2眼斑拟石首鱼形态可量比例性状值(平均值土标准差)

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全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

1.14±().()154.24±0.2464.83±0.2373.66±0.1833.55±0.2556.62±0.7674.25±0.2142.88±0.226

4.2内部特征

4.2.1脊椎骨

21枚。

4.2.2螺

长袋形。鳏内壁光滑无隔,一室。

5年龄与生长

5.1年龄

年龄鉴定多为鳞片及耳石

5.2生长

在自然海域眼斑拟石首鱼最大叉长149.9cm,体重42.7kg。前5年生长较快,以后生长速度缓

慢。同

定制服务